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鄧靜通訊員孫瑋)1月14日,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印發通知,明確進一步便利老年人線下線上辦事的10條措施,對設置「老年人辦事服務通道」、打造會客式服務、完善「電子健康碼」管理等10個方面進行規定,全方位為老年人提供周到、貼心、便利的服務。
設置「老年人辦事服務通道」。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開設老年人服務專窗,由幫辦代辦專員為老年人提供現場諮詢、講解指引、填報資料、複印列印等全流程「一對一」服務。業務窗口建立老年人「綠色通道」,70歲以上老年人可不取號直接優先辦理。
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完善各級政務服務大廳老年人辦事設施設備,積極打造適合老年人的會客式服務。優化大廳路引標誌,方便老年人找到辦事窗口,免費提供輪椅、放大鏡、老花鏡、急救箱、充電器、飲用水、雨傘等物品使用。製作老年人通俗易懂的「大字版」辦事指南、資料清單,儘可能方便老年人閱讀和理解。
完善「電子健康碼」管理。疫情期間,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應設立「老年人無健康碼通道」,針對部分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無法出示「電子健康碼」的情況,由大廳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採取查驗有效身份證件、紙質通行證明、有效期內核酸檢測報告等形式進行健康核驗,並在《外來人員進出登記本》上記錄後,老年人即可進入。
保留現金繳費方式。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窗口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單方主張的方式拒收辦事群眾現金。特別是水、電、氣、通訊、公交、醫療、社保、二手房交易等基本公共服務事項收費,必須保留現金、銀行卡等支付方式。
積極提供上門服務。成立市、縣政務服務系統「雲幫辦代辦員」隊伍,建立「鄉村呼應、市縣響應」工作機制,依託鄉鎮、社區服務中心開展辦事預約,對於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
提升基層辦事能力。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應推動養老金領取、待遇資格認證、戶籍辦理、生活繳費等高頻事項向社區服務中心延伸,為基層配備更多功能齊全的政務服務一體機,打造「15分鐘辦事圈」,便於老年人就近辦、馬上辦。
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服務。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共享,溝通人社部門與公安、民政、醫保、交通、司法等部門數據比對,逐步實現系統自動完成老年人社保待遇資格認證,便利老年人認證辦理和領取養老金。
推動政務服務平臺適老化改造。開發親友代辦、授權代辦等便捷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根據老年人使用習慣,開發無障礙辦事、視頻輔導、內容朗讀、字體放大、語音輔助等功能,讓老年人輕鬆享受上網便利。
推進老年人惠企惠民政策精準落地。建設惠企惠民政策平臺,構建「一口進、一口出、各口獨立運行又相互滲透」的政策服務體系,實現針對老年人的惠企惠民政策「快捷查詢」「精準推送」「不來即享」,確保第一時間把政策送到老年人手中。
暢通服務溝通渠道。聯合街道、社區有針對性地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辦事培訓,對老年人關心的社保醫保線上辦理、水電氣線上繳費、「電子健康碼」使用等智能服務進行講解。充分發揮「好差評」制度作用,快捷通俗地回應解決老年人關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