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商報訊 記者陳家好報導:昨日下午,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順德區文物知識宣傳普及實踐活動第八站走進杏壇鎮逢簡村,在提高文物保育員文物保護的能力和提升開展文物安全巡查專業水平的同時,推廣、傳承非遺文化。
昨天,在逢簡村劉氏大宗祠,順德區博物館副館長彭有結為杏壇鎮22名村居一級文物保育員進行授課,她結合現場實際,分享了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注意事項和文物巡查的經驗。「通過現場授課,我們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同時更加清楚了解到日常文物巡查、監管以及文物保護需要注意的事項。」光輝村文物保育員周繼常說。
本次活動是由中共佛山市順德區委宣傳部、順德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順德區博物館、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順德區文物保護巡查工作辦公室、順德區國防教育委員會辦公室承辦。活動響應「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十六字文物保護方針,旨在加強村居一級的文物保育員的組建和培訓。
順德區博物館館長蕭志華表示,目前,順德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單位463處,其中有159處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04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全區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採取區、鎮(街)、村(居)三級聯動機制,其中,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主要採取屬地管理模式。
蕭志華說:「近年來,順德區文廣旅體局和各鎮街宣傳文化旅遊辦公室聯合成立了順德區文物保育員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前段時間,活動邀請省級文物專家為文物保育員進行理論培訓,並以鎮(街)為單位開展專場培訓,計劃通過10場培訓活動提升文物保育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當天,現場除了有文物保護知識的講座,還開展非遺的互動活動,邀請了大良魚燈傳承人潘智江現場教授大良魚燈的製作技藝,得到市民群眾的熱情參與。
【來源:珠江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