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獸全身長有濃密而柔順的短毛,四肢很短,五趾有鉤爪,趾間有蹼,酷似鴨足,嘴巴寬扁,形似鴨嘴,看起來就像來自其他動物身上的一部分拼接在一起。
鴨嘴獸會下蛋,小鴨嘴獸是通過孵化後從蛋中破殼出世的;然而,它們又會進行哺乳行為,而且哺乳期超過4個月。儘管雌性鴨嘴獸沒有直觀可見的乳房和乳頭,但它們腹部兩側長有分泌乳汁供幼崽們吸吮的泌乳孔。生物學家和分類學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爭論後最終達成共識,在哺乳綱下設立了原獸亞綱,給鴨嘴獸一個正確的歸屬。
這意味著鴨嘴獸出現的時候,哺乳行為和卵生行為還沒有完全分開,並且它們也沒受到日後生物分支進化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外形外貌依然沒有多少改變,屬於未完全進化的動物。
在生存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而無法適應時,很多動物為了生存,選擇了進化,最後形成一個新的自我。鴨嘴獸實際上處於進化當中的一個岔路口,卻沒有隨波逐流,始終保持自己的本色,並且成功地存活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鴨嘴獸的軟毛能夠貼合地伏在身上,不僅能防水,還能大大減少水中遊動時所受的阻力,提高速度。前後肢都長有五指,指間帶蹼,尾巴扁平寬大,在遊泳時起到控制轉向的作用。長而寬、扁而平的嘴殼前方有兩個小孔洞,發揮著鼻子的功效,用來呼吸空氣,而且上面布滿了神經細胞,猶如一個雷達接收器,能識別其他動物發出的生物電磁信號,從而在滿是泥漿的昏暗水下尋找獵物,同時還能辨明方向。
鴨嘴獸會在沼澤或河流岸邊築窩,將洞口開在水下,方便遊水進出。它晝伏夜出,屬於夜行性的食肉動物,常在黃昏、清晨出沒,搜尋水邊的甲殼類生物及蚯蚓等為食。雖然嘴裡沒有牙齒,但它們捕到獵物後會把獵物先藏在腮幫裡,待出水上岸後,會用小舌頭儘量攪拌,配合額骨的夾擊,待獵物碎裂成小塊後吞咽下肚。
當然,只擁有這些本領還不夠。看上去對人畜無害的鴨嘴獸還藏有一項威力十足的大殺器——毒刺。雄性鴨嘴獸的後腿腳跟處有一對中空的刺針,由長約15毫米的空心骨質構成。當刺中目標時,就分泌有毒物質毒傷其他動物。毒液裡包含83種不同的毒素,每次從毒針中產生的毒液都以不同的配比互相搭配,產生炎症、神經損傷、肌肉損傷、肌肉麻痺收縮、血液凝固等不同的症狀,能輕易殺死小型動物。就算人類被鴨嘴獸的毒針刺中,也會感到劇痛,嚴重的甚至全身麻痺,無法動彈。
難怪鴨嘴獸在數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依然能夠保持自身本色,拒絕隨波逐流,原來這是有實力做底氣的。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想要不從眾,不隨大流,又想要不被時代拋棄,沒有點真本事是不行的。
感謝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