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蚌埠淮河晨刊消息 剛捋順開學的事情,教師節又到了。對一些家長來說,教師節也如同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特殊的日子一般,必須採取儀式化的行動,才能表達對教師的尊重與感謝。為此,不僅提前準備,還要絞盡腦汁顯得與眾不同,鮮花、杯子、化妝品、自製卡片,都是老師經常會收到的禮物。對老師而言,這些禮物能直擊內心嗎?他們最希望的禮物是什麼呢?昨天上午,記者在蚌埠一中採訪了三位教師,聽他們說說心裡話。
朱錚:見到老師打個招呼就行啦
在講臺站了幾十年,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朱老師的嘴裡講過許多遍。學生們喜歡他,曾經送過他「蚌埠易中天」的愛稱;他也愛學生,畢業多年的學生仍能一口叫出姓名,說出當年課堂上的軼事。
「我從來不主張學生給我送禮。本來是乾淨純粹的師生關係,不要被其他原因影響了。」昨天上午,還有3年就要退休的朱老師照常騎著自行車來上課。課間間隙,他告訴記者,自己並不怎麼看重儀式感,每年的教師節也是照常保持平常的教學節奏。有一次教師節當天上課,課堂提問環節有個學生答不出,「耍賴」問他教師節能不能不提問。他面無表情地回答說:「今天是9月10號,是你在學校學習的日子。上課就得提問,沒得商量。」
事實上,儘管自稱對學生很嚴厲,朱老師並沒有根據成績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他最期盼的禮物也不僅是教師節當天的表示——「無論什麼時候見到老師,能夠問聲好,我就很滿足了。」朱老師笑著說,有的孩子很調皮,甚至會當堂跟他頂嘴。畢業後再見到老師,往往會不好意思打招呼。在他看來,其實學生在老師眼裡就跟自家孩子一樣的,哪有那麼多計較。見到老師了打個招呼,有時間的話跟老師說說最近在幹嘛,過得好不好,讓老師知道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心裡就非常知足了。
陳虎:再幼稚的禮物有了真心也可貴
任教二十多年,陳老師在以往的教師節也收到過杯子、賀卡、鮮花等禮物。但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年前自己第一屆帶班主任時,孩子們送給他的禮物——兩張照片。
「班裡孩子軍訓前穿便裝,我給他們拍了一張;後來換了軍裝,我又給他們拍了張合影。不知道他們從哪裡找到了照片,洗出來裝在相框裡送給我,可把我給感動壞了。」陳老師說,昨天上午,說說提醒「當年今日」,跳出了三年前在朋友圈發的說說——「高一(10)班學生送的教師節禮物,雖然只是兩張合影,但開學僅一周的我很知足了。這是從教以來收到最走心的禮物了。」陳虎說,看到說說好像又回到三年前,一幕幕歷歷在目。孩子們今年都高考完上大學了,相框仍然放在他的桌子上,每次看到心裡都有一陣暖意湧過,會想起三年來跟孩子們交往的點點滴滴,有時甚至會不自覺地笑出聲來。
陳老師說,送給老師的禮物不用貴重,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感謝最重要。只要用心,哪怕只是一個簡訊、電話,都是老師最期待的。別人看來有些幼稚的禮物,老師卻視若珍寶。
「就像這張合影,我能從中感受到學生對我的接受和認可。我站在孩子們中間,是我在陪伴他們,也是他們在陪伴我,是家人般的親情。」陳老師說,教書育人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學生的認可則是自己作為老師的成就感所在。所以,每次送走畢業班的學生,聽他們在電話裡興奮地訴說考取了哪所學校,到了學校寄張明信片回來,臨行前給老師一個擁抱,就是他收到的最貼心禮物了。
龔道玉:第一個教師節最盼望孩子的真心話
今年是龔老師的第一個教師節,從學生轉換成老師,龔老師其實還有點不適應。她坦言帶高一年級兩個班的化學課,剛上課時偶爾還會有點點緊張。不過,孩子們的熱情讓她不敢有一絲絲懈怠,生怕辜負了信任。「學生們都很積極啦,前兩天就有小機靈鬼打聽我喜歡什麼好準備了。」採訪中,龔老師笑著說,自己每次都回答只要你們好好學習,以後做一個積極上進的人就行。學生又沒有收入,不用花錢買什麼禮物,心意到了老師就能感受到。
龔老師說,自己當學生的時候,也會在教師節給老師送點小禮物,比如班長就曾經組織全部同學給任課老師送過鮮花什麼的。對自己特別喜歡的老師,還會做張小卡片塞在辦公桌裡,表達感謝之情。從老家六安來到蚌埠工作,她也在節前給幾位老師寄去了蚌埠的特產,告訴老師蚌埠人很好,學校很好,她在這裡工作很開心。
「真要說什麼期待的話,我希望孩子們給我送張卡片吧。不要多好看的,但上面要寫字,最好是心裡話。」龔老師說,她希望孩子們用悄悄話的形式,告訴她對課堂有什麼看法,哪裡需要改進。可以是表揚,也可以是批評建議,哪怕是說說自己的困惑,老師都會愉快接受。「就像孩子們要融入集體一樣,我也迫切需要融入班級、融入集體,成為和同學們心意相通的老師。」龔老師笑著說,自己是1996年出生的,比00後的同學們大不了10歲,有時候站在講臺上還會有點點緊張。「老師也是第一次當老師嘛,我們互相體諒一下。」她笑著補充說。(記者 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