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孟浩然〔唐代〕
百裡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譯文
江潮如雷,聲震百裡,隆隆滾過,手中的鳴琴呀,暫且停止了彈撥。
府中的官員一個接一個騎馬而出,觀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邊等著。
陽光照射下,秋雲仿佛格外高遠,海水在天際浮動,顯得特別寬闊。
浪濤湧來,捲起了千堆萬堆白雪,觀潮的人啊,誰不感到寒氣凜冽。
注釋
顏錢塘:指錢塘縣令顏某,名未詳。前人習慣以地名稱該地行政長官。錢塘:舊縣名,唐時縣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錢塘門內。
障樓:一作「樟亭」,指樟亭驛樓,在錢塘舊治南。
鳴弦: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曾經為單父長官,他「嗚琴不下堂而單父治」,這裡用此典故,稱頌顏縣令善於為政。
輟(chuò):停止。連騎:形容騎從眾多,絡繹而出的樣子。
迥(jiǒng):遠。渤澥(xiè):指渤海。這裡指錢塘江外的東海。
坐:通「座」,座位。凜(lǐn):凜然。
賞析
這是一首詠寫錢江潮的作品,敘寫江潮如雷似雪,有聲有色,十分壯觀。全詩可以分為觀潮前與觀潮兩部分。
詩的前四句寫觀潮前。「百裡聞雷震,鳴弦暫輟彈」。未見江潮,先聞其聲。潮聲巨大,猶如雷震,並臣震動百裡。首句五個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氣勢。詩的起句先聲奪人,很有力量。「鳴弦暫輟彈」描述縣令暫停公務前往觀潮,字面上卻以「鳴弦輟彈」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聲反襯潮聲,使讀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聲勢下,弦聲喑啞了。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賤任單公縣縣令時,鳴琴不下堂而把縣城治理好的典故,稱讚顏錢塘善理政。「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寫縣衙門內連騎湧出,急速趕到江岸上觀潮,進一步渲染氣氛。
詩的後四句直寫觀潮的景況。詩人仍不寫漲潮,而是以「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兩句描繪錢塘江潮到來的壯麗景象。但詩人仍不是直接寫潮,而用日光、秋雲、天空、大海烘託。上句以秋雲迥襯託江潮遠遠而來,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闊,充分地表現出大潮澎湃動蕩的偉力。接著詩人向讀者描繪出漲潮的壯觀畫面:「驚濤來似雪」,驚濤駭浪排空而來,如萬馬奔騰,潮水捲起的浪牆似一道突起的雪嶺,鋪天蓋地而來。畫面氣勢宏大,雄奇無比。結句「一坐凜生寒」是又一次襯託,用滿座觀潮人嚇得膽顫心寒,再次對錢江潮這宇宙的奇觀進行熱烈的讚頌。由於詩人在描寫錢江潮時多次運用了烘託的手法,進行反覆的渲染,因而獲得了直接描摹所難以獲得的藝術效果。
一般觀潮詩往往只極力描寫大潮的雄偉壯麗,而這首詩從人和潮兩方面來寫。寫人主要寫聽潮,寫出觀,寫待潮,寫觀潮,寫觀感,寫出了觀潮的全過程。寫潮用了一虛筆一實筆:虛是「百裡聞雷震」,從聽的角度寫潮聲;實是「驚濤來似雪」,正面寫大潮的雄奇偉麗。詩一張一弛,張弛有度,在雄渾壯美中顯出從容瀟灑的氣韻。用「雷震」起調,先是一張。二句接著是言「輟」,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張。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兩句仿佛與潮無關,完全宕開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將全詩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張。這首詩利用張弛的原理,高低的變化,寫得波瀾起伏,動人心魄。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