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拍下防護服後的新冠醫護人員,也拍下諾曼第登陸日瞬間

2020-12-21 騰訊網

1. 富士公司為醫護人員提供拍立得,幫助建立醫生與患者的聯繫

大概還沒有人想過,一次性成像相機可以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做出這樣的貢獻。富士歐洲公司(Fujifilm Europe)宣布了一項新的倡議,即「用Instax為醫護人員提供支持」。Instax是富士的一次成像相機系列,也就是人們熟悉的拍立得。這個項目包括向歐洲的醫院提供拍立得相機,旨在讓醫護人員在不移除個人防護裝備的情況下,和自己的病人建立聯繫。

眾所周知,當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他們唯一露出的部分就是自己的雙眼,並且還隱藏在護目鏡之後。或許攝影對治療病人或是保護醫護人員並沒有太多幫助,但一臺一次成像可以幫助病人們看清他們的面龐.那些輕鬆友好的醫護人員肖像也可以提醒患者,在長袍、手套、護目鏡和N95口罩的另一邊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到目前為止,富士公司此項目首先考慮的是捐贈ICU和重症護理人員。他們已向英國、荷蘭、土耳其、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國家的醫院捐贈了120臺Instax相機和7500張相紙。

2. 英國《VOGUE》雜誌將前線人員推上封面

英國時尚雜誌《Vogue》的七月號決定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他們沒有展示模特和高級時裝,而是利用這個機會向三位一線英雄致敬:火車司機、助產士和超市助理。時尚設計師兼英國《Vogue》雜誌主編愛德華·艾寧弗(Edward Enninful)在一封編輯信中解釋了調換模特的決定。

「在《VOGUE》雜誌,我們也許不是以記錄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而聞名的。」艾寧弗說,「儘管我們的頁面總是充滿了生活經歷——快樂、悲傷和戲劇性——但首先,《VOGUE》驕傲地揮舞著時尚的旗幟,賦予人力量、逃避現實、奢華和身份認同的能力。我們將一直這樣做,包括眼下的這個問題。但這一刻還需要一些特別的東西:致謝的時刻。」

國王十字車站的超市工作人員Anisa Omar。

倫敦地鐵司機Narguis Horsford。

倫敦東部的助產士Rachel Millar。

3. 美國肖像革新者埃爾莎·多爾夫曼(Elsa Dorfman)去世

埃爾莎·多爾夫曼。

當地時間2020年5月30日,美國肖像攝影師埃爾莎·多爾夫曼(Elsa Dorfman)去世,享年83歲。多爾夫曼生前曾為歌手鮑勃·迪倫、美國詩人歐文·艾倫·金斯伯格等人拍攝肖像。在她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一直沒有放棄那臺20 x 24英寸的寶麗來相機,而她拍攝的對象,除了藝術家、詩人、名人,還包括晚期癌症患者,以及愛滋病患者。多爾夫曼的照片以真實性與溫情著稱。「我不喜歡給悲傷和傷心的人拍照。」對於自己的角色,她還說:「不知怎麼的,我有一種錯誤的治療理念,也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就是讓人們感覺更好一些。」

埃爾莎·多爾夫曼《我,與彼得和艾倫合影》(1980)。(圖片來源:Elsa Dorfman/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艾爾莎·多爾夫曼《在我51歲生日》(1988)。

艾爾莎·多爾夫曼的《自拍》(1986)。

4. 那些秘密又有名的地方:一對情侶的現實電影之旅

「尋找世界範圍內的電影拍攝地,同時要努力在拍照時不要笑場。」Robin lachhein和Judith Schneider是一對情侶,他們專門尋找一些電影拍攝場地,並模仿劇照中的樣子拍下照片,同時發表在一個叫做「secretfamousplaces」的Instagram帳號中,其中有些也包括他們拍攝的花絮。

《白日夢想家》場景。

《愛樂之城》場景。

《阿甘正傳》場景。

《無耳兔》場景。

《盜夢空間》場景。

《一天》場景。

《謎中謎》場景。

5. 諾曼第登陸罕見膠片照片曝光

隨著帝國戰爭博物館(IWM)文件和聲音部門負責人,安東尼·理查茲(Anthony Richards)的新作《諾曼第登陸:視覺歷史》的問世,一組罕見的照片來到公眾的視野。

霸王行動於1944年6月6日開始,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入侵行動,開啟了諾曼第戰役(Battle of Normandy)。由於諾曼第戰役的重要性,盟軍也知道,記錄下整場事件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這也是出於宣傳的目的。

1944年5月,婦女輔助空軍(WAAF)的成員修理和包裝降落傘。(圖片來源:IWM)

1944年6月5日,作為諾曼第登陸計劃的一部分,美國空軍第100轟炸組的B-17G轟炸了布洛涅附近的海灘防禦。

一列登陸艇在諾曼第登陸日前往猶他海灘。

1944年6月6日上午8點40分左右,特種第一旅的突擊隊員降落在劍區的「紅皇后」海灘。

1944年6月5日,巴格一家在南安普敦的希爾巷晾衣服。在他們身後,一支美國野戰榴彈炮部隊正在等待駛往碼頭準備登陸諾曼第。

在諾曼第登陸日,德國囚犯被護送在黃金地區的海灘上。

1944年6月6日中午前不久,加拿大第9步兵旅的部隊騎著自行車,在濱海伯尼埃斯的朱諾區南懷特海灘上岸。

1944年6月6日晚,空降部隊在準備飛往諾曼第進行第二次空降時,欣賞著滑翔機側面的塗鴉。

1944年6月6日,奧馬哈突擊區,一名美國登陸艇沉沒的倖存者被幫助上岸。

相關焦點

  • 一周影像資訊丨相機,拍下防護服後的新冠醫護人員,也拍下諾曼第...
    富士公司為醫護人員提供拍立得,幫助建立醫生與患者的聯繫大概還沒有人想過,一次性成像相機可以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做出這樣的貢獻。富士歐洲公司(Fujifilm Europe)宣布了一項新的倡議,即「用Instax為醫護人員提供支持」。Instax是富士的一次成像相機系列,也就是人們熟悉的拍立得。
  • 美國醫護人員把自己微笑照片貼在防護服上 以鼓勵新冠患者
    醫護人員在照顧新冠肺炎患者時要佩戴防護設備,這遮住他們的臉使患者看不到他們的微笑。近日,美國一些醫護人員想出巧妙辦法,他們在防護服上貼上自己微笑的照片來鼓勵病人。據美國《商業內幕》8日報導,當病人感染新冠病毒時,他們被禁止探望,醫護人員也只佩戴防護設備和他們接觸。為了幫助病人減少孤獨,給他們安慰鼓勵,醫護人員便想出主意,將自己微笑的照片貼在防護服上。
  • 紐約將垃圾袋當防護服,大批醫護人員病危,英法:彭佩奧闖下大禍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27日的報導稱,美國紐約曼哈頓西奈山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因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去世,這位醫護人員今年48歲,是這家醫院的護士長助理。據悉,這家醫院的醫療物資極度短缺,醫院的醫護人員不得不使用垃圾袋當作防護服。
  • 新裝備可讓醫護人員不穿防護服進行核酸採樣
    科技日報北京7月6日電 (朱灝 邵龍飛 記者張強)記者6日從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獲悉,由該院與地方單位聯合研發的「正壓防護採樣站」已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投入應用。應用「正壓防護採樣站」,可使醫護人員不用穿戴任何防護裝備,快速完成核酸採樣。
  • 黑色垃圾袋當防護服,紐約醫護人員說著說著就哭了
    新華社紐約3月29日電(記者徐興堂)幾天前,紐約市著名的西奈山醫院曾爆出醫護人員用黑色垃圾袋作防護服的新聞。隨後,這家醫院一名48歲的男護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據報導,全市4500名救護車工作人員中,有20%已因不堪重負而病休,而911求救電話還在不斷刷新著紀錄,僅上周四一天就接到了6000個求救電話。3月28日,醫護人員將病人送往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家醫院的急診室。(新華社發,郭克攝)醫務人員缺少護目鏡、不得不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的新聞也頻現媒體。
  • 致敬逆行英雄: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
    目前,北京全市防控工作進入戰時狀態,全市7120個社區(村)近10萬名工作者,在第一時間奔赴抗疫戰場,並在短時間內排查了曾去過新發地市場的人員近20萬。北京防控升級,醫務人員再次逆行!抗疫現場的一幕幕令人動容。最近幾日北京氣溫攀升,一處處核酸檢測採樣點裡,再次逆行的醫務人員身穿防護服「全副武裝」,在烈日驕陽下堅守崗位。
  • 李百惠:拍攝結束後看到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依然會發愣
    我出演的角色叫吳楠,在《我叫大連》單元裡,她是一名來自南京醫療隊的00後小護士。其實在疫情期間,我對於醫護人員這個群體格外的關注,在記者的鏡頭下,一個個稚嫩的臉龐上,卻都擁有堅毅的眼神。他們身穿白色「戰袍」,匆忙奔赴全國各地的抗疫戰場。其實,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會緊張、也會害怕,但是為了我們的健康與病人的安危,他們依然勇敢地衝在了最前面。
  • 成人紙尿褲成抗疫醫護人員「標配」:節省資源、多救病患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 解德智 攝中新網呂梁2月8日電 (劉小紅 解德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記者8日從山西呂梁交口縣新聞辦獲悉,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該縣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為減少防護服浪費,增加救護患者時間,上班期間一直穿著紙尿褲解決生理需求。自山西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交口縣醫療集團人民醫院設立發熱門診,設置應急隔離病房,組建25人的發熱門診「醫護突擊隊」。
  • 網上瘋傳垃圾袋防護服的3名護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2020年年3月末,英國哈羅市諾斯威克醫院前線三名護士被拍到,在醫院參與治療新冠病毒患者時,因為個人防護裝備短缺,被迫身穿使用垃圾袋臨時製作的防護服,將醫療廢物袋套在頭上和腳上。這些前線醫護人員稱,由於醫用手套、防護服和防護鞋套嚴重短缺,他們不得不使用臨時的個人防護裝備。前線醫護人員說,「臨時製作的個人防護裝備,至少試著保護我們不被病人傳染,我們自己購買防雨靴,據說可以報銷」,還諷刺地說「就像我們的首相說的,我們正在大量儲備PPE。」
  • 淮北一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信
    龐某是市人民醫院收治的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月25日,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核酸檢測正常,符合出院標準。當他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走出隔離病房時,瞬間淚目。 2月27日,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的他通過微信發出一封感謝信,感謝二十多天來醫護人員對他的精準治療和傾心護理。淮北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全體醫護人員:你們好!
  • 在透明防護服裡只穿內衣?女護士:太熱了
    今年23歲的女護士最近在網上火了,因為照片裡的她只穿著內衣,套著透明防護服在病房裡工作。01 女護士被處分很委屈Nadia來自俄羅斯,照片被男性病房裡的一位新冠病人拍攝。這兩張照片傳到網上後,很多人譴責這位女護士不務正業,不遵守醫用服裝規範,玷汙了神聖的醫護工作者形象。醫院面對輿論的指責,迅速給予女護士「紀律處分」。
  • 醫護人員把名字寫在防護服上,脫下口罩那一刻讓人心疼
    他們還有一種稱呼叫「非緊急避險人員」,他們因崗位的特殊性,不可緊急避險,逆險而行,永遠站在一線,足以見得他們的偉大。作為醫護人員,他們工作的時候要穿著防護服,全身被包裹得嚴嚴實實,大家都結結實實的「撞臉」了,誰也不認得誰。為了方便工作交流,他們在防護服寫下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寫下「加油」、「棒棒噠」等打氣詞語。
  • 參戰武漢的醫護人員你們辛苦了,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睡覺真讓人心疼
    我們知道,參戰疫情的醫護人員都是自願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他們把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守護市民的健康。他們正用生命譜寫醫者仁心,大德大愛,始終奮戰在疫情的最前線,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睡覺的姿勢真帥。由於人手短缺,這些醫護人員實行兩班倒,每班12小時。
  • 四川富順一位媽媽在隔離點誕下女兒 醫護人員戴護目鏡穿防護服做手術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2月21日,已經回到家中的自貢市富順縣的喬女士,仍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1月30日晚,作為262名隔離留觀人員之一,她順利地誕下一名女嬰。2月14日,解除醫學觀察後,心急如焚的她立即趕往富順縣婦幼保健院看望孩子。當見到保溫箱裡正睡得香的女兒,她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流下了充滿喜悅的淚水。
  • 穿上防護服2小時渾身汗透,我與患者保持距離,醫生卻在採咽拭子
    上午7點20左右,換班的醫護人員陸續抵達重症新冠肺炎救治病區的清潔區。我站在更衣區門外,目睹著醫護人員默默地穿防護裝備,熟練而認真,此刻的我也在默默回想著前一天的培訓:如何戴口罩,如何戴護目鏡,穿防護服的步驟。圖為醫護人員在穿防護服。
  • 隔離在甘孜的武漢小朋友給當地醫護人員寫感謝信:「防護服後面一定...
    四川在線消息(張莉 記者 遊飛)「每天穿著防護服的你們,都要多次來幫監測我們的體溫,雖然我從來都沒有看清你們的樣子,但我相信這防護服的後面,一定是一張張世界上最美麗的面孔、一個個最美的心靈。」2月5日,雅江縣醫院和縣疾控中心等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收到一封武漢小朋友的感謝信,其中許多發自內心的話語,感動了所有人,令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倍感欣慰。來信是隨家人到雅江旅遊的武漢小朋友柯貝霖寫的,因為目前隔離在雅江縣驛都大酒店,11歲的柯貝霖只能自己寫好信,拍成照片傳出來。「只要他們平安,我們再辛苦也值。」
  • 這家照相館可免費為東莞援鄂醫護人員拍全家福
    「本店為東莞援鄂醫護人員免費提供全家福、形象照,向東莞援鄂醫護人員致敬!」在東莞市厚街鎮有一間照相館門口,擺放著一張醒目的海報。原來,該店為了向東莞全市50多名平安歸來的援鄂醫護人員表達敬意,免費為這些醫護人員拍攝一套形象照以及一套全家福。
  • 致敬一線醫護人員:向陽而生,逆風而行
    我是柘城縣人民醫院隔離區的醫護人員還有一天的時間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將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暫別奮戰了30天的崗位背上這幾個簡單的字,不僅能讓醫護人員們快速辨認彼此,更能給予他們強大的鬥志,堅持到底的信心。擔當 隔離區隔離病區裡的同事每天都是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裡度過的,即使是汗如雨下,即使留下深深痕跡,他們也從不退縮。
  • 內江開行4條防控新冠疫情醫護人員專線
    內江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於開行防控新冠疫情醫護人員專線方案內江公交為全力配合抗擊疫情,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內江市醫護人員上下班的通勤需求,於1月31日開行防控新冠疫情醫護人員專線車,具體方案如下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今日在漢開展
    現場展示了醫護人員精心救治新冠肺炎患兒。「醫患同看夕陽」的照片被網友譽為「2020年最治癒瞬間」。長江日報記者金振強 攝現場展示了蔣文強在醫院給自己設置的「大連小夥」工位。援漢醫生姚玉學在防護服上寫著「我在武漢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