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國專訪|桐華:不設限人生,天馬行空創作、隨遇而安生活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2005年是桐華開始創作小說《步步驚心》的年份。當初為了疏解初到異鄉的苦悶,而「無心插柳」創作出這部作品的她,沒有想到,這部小說在15年後的今天,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2020年再版《步步驚心》封面圖 。圖源:受訪者供圖

2017年3月,《散落星河的記憶》第一部出版。到2018年5月,這部小說正式完結。這是桐華最近的一套作品,也是她創作的第10部長篇小說。

15年間,桐華從未停止創作的腳步。快的時候,一年一部作品,不僅創作效率極高,作品質量同樣可圈可點。比如最新的這部《散落星河的記憶》完結篇,曾獲得央視主辦的「2018年度中國好書」。

創作小說的間隙,桐華還去嘗試了影視策劃、編審和監製等工作,在多重身份之間轉換得遊刃有餘。《步步驚心》後,她也有更多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登上熒幕,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和喜愛。

在創作中,桐華不會提前寫大綱,不會給作品設定框架;在生活裡,她也不會規定自己必須要去做什麼、要在多少年內做到怎樣的高度。她打趣道自己的智慧不允許她看到太遙遠的未來,她只能做到在面對當下的每件事時,投入百分百的認真與熱情。

圖源:受訪者供圖

如果說一定要問問她成功的密碼,大概要歸結於兩個字——真誠。

「你很真誠地調動自己的所有智慧和情感去創作的東西,它裡面所帶的那種情感的力量,也自然而然地能打動人。」

寫作是一種本能

對於從未接受過寫作科班訓練的桐華來說,寫小說就是一種憑藉喜歡的本能去做的事情。而在創作《步步驚心》時,她又養成了邊寫邊想的習慣。她一般只會為小說構思一個開頭,之後的情節走向就完全「隨緣」了。

有時候創作遇到了瓶頸,她也不會硬逼自己寫下去,會索性放下,和身邊的朋友出去旅行,「胡吃海喝,侃侃大山」,回來發現思路好像又通了,就繼續寫下去。

解決寫作瓶頸的過程被她比喻為道路清障,出去散心的時間就是清除障礙的過程,好像路上有一個障礙物,放置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怎麼搬走障礙物,或者原來此路是不通的,那就換一條路再走。「所以我覺得在寫作中解決瓶頸其實不是一種『好像突然之間有靈感的感覺』,更像是想通了。」

言「情」小說不僅僅是言愛情

儘管愛情被大眾認為是桐華小說中的主線,例如《步步驚心》中,若曦和四爺的感情,打動了無數的讀者與觀眾。但在桐華看來,小說中,若曦和十三爺「無關風月,只為真心」的友情,同樣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源:受訪者供圖

桐華坦言自己是以「情」為核心創作,愛情、友情、親情不分高低和輕重,都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她舉例,小說《最美的時光》裡,親情線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女主角蘇蔓在父親最後的彌留之際辭去工作,對父親不離不棄的照顧,還有她和麻辣燙之間的友情,全部合在一起才是「最美的時光」。如果讀者只是去看愛情,這部作品是很單薄的。

所謂言「情」小說,言的不單單只是愛情的部分。儘管讀者會先入為主地跟著愛情線走,但仔細看來,桐華小說中的友情和親情線同樣非常完整。而這,與她自身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分不開。

在生活中,桐華同樣也是個十分重感情的人,「我覺得這(感情)是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家庭和睦,這是非常好的,因為家庭和睦相當於令你的身心永遠有一個休憩之處,然後再有三五知己,你這輩子在任何時候都不用害怕孤單,心裡是有底的。」

靈感源於生活

這些生活中的感情故事也變成了桐華創作時的靈感,「靈感源自生活」。

在採訪過程中,桐華三次提到她的一位好朋友與初戀不斷錯過的故事,那段感情發生時的天氣、他們走過哪些路、坐了哪路公交車等等細節,至今都令桐華印象深刻,後來她將這個錯過的情緒寫進了小說《雲中歌》。

而小說《最美的時光》中,又暗含了她另一位朋友的故事,「相親對象是暗戀了一整個高中時代的男生」這種戲劇化的場景,也曾在生活中真實上演。她創作《散落星河的記憶》的初衷,則是看了一個和基因有關的紀錄片。

桐華第10部長篇小說《散落星河的記憶》。圖源:受訪者供圖

對於桐華來說,創作基於對生活的點滴體驗。儘管有些作品的時代背景不同,但人的情感是共通的。「我們對真摯愛情的渴望、對溫暖友情的需求,是永遠不變的。」她說,「所以我雖然寫的有可能是一個遙遠時空的故事,但這個故事所闡述的情感,其實源自當下,只不過它被放在了另外一個時空中去發生。」

每部小說都是一段珍貴的記憶

從2005年創作第一部小說至今,桐華基本保持著超高的創作效率,有時一年一本書是常態。回想起來,每一部作品都包含著她一段時間的回憶,它們不分伯仲地存在於桐華的心中,都很珍貴。

有些經歷想起來會令她忍不住笑起來,比如閨蜜與初戀的愛情故事,也有些故事回想起來令她神傷。比如她講到,自己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心情很低落,有位同學邀請她去自己的老家三亞散心。桐華去了三亞,在那裡住了一個月。她至今還記得朋友家的院子,記得院子裡的番石榴,記得朋友的媽媽用鐮刀開椰子給她吃,還記得用公孫桔做「醋」、蘸馬鮫魚吃的經歷,她把這些經歷感受寫進了小說《那片星空,那片海》。

2019年再版《那片星空,那片海》。圖源:受訪者供圖

可惜的是,朋友的媽媽後來生病過世。她講到這裡,用了很久才平復心情。「所以我說每部作品對我來說都有它很特殊的地方,每一段經歷也都很特殊,都很珍貴。」

創作是一件沒有遺憾的事情

桐華並不太在意網絡上對作品的評價,她覺得創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一個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是屬於作者的,但一旦發表出版了,就不屬於自己了,讀者有評判喜歡與否的權利。

創作小說和拍影視劇也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影視劇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有無數次妥協,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而創作小說則更為自由和私人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創作每部作品的過程中,竭儘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努力,「我只能做到這個份上了。」她笑道,「儘管有缺點,但在能力範圍內已經盡力,對我來說是沒有遺憾的東西。」

對於桐華來說,儘管回頭看那些以前創作出的作品,還是會覺得有缺點,但她認為這些缺點是在當時的那個時間點沒有辦法克服的。她盡力去做了,盡力過就沒有遺憾。

而關於未來,她說:「再去寫每一本新的小說,就像再談一次戀愛一樣,永遠勝敗未卜。」

圖源:受訪者供圖

福布斯中國對話桐華(節選):

福布斯中國:除了作家,您還是影視策劃人、編審及監製等,在多重身份間切換對您來說有怎樣的挑戰?

桐華:這個過程比較自然而然,我是個沒有職業規劃的人,如果《步步驚心》沒有改編影視劇的話,我可能會只是一直不停地寫小說。這部劇的改編,讓我接觸到了(新的領域)。後來我做了編審的工作,也做了策劃的工作,也有個別的去做了一些監製的工作。其實應該感謝一起工作的團隊,(這個過程)主要是我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跟團隊商量,最後在團隊的幫助下,在很多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些想法變為現實。《步步驚心》幫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走到門裡面去,然後再在這條路上繼續嘗試著,跌跌撞撞地摸索著往前走,(挑戰是)畢竟我是非科班出身,還是屬於要邊學邊做。

福布斯中國:您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沒有刻意考慮到影視改編,而做出一些文字創作方面的調整?

桐華:我不太會考慮,正是因為我自己從事了影視創作,所以我知道影視創作跟寫小說,更像是從一個根上長出來,但又截然不同的兩朵花。我在做劇本的時候會發現,限制是非常大的,要考慮成本,還有畫面到底能不能拍到。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小說裡可以說「千軍萬馬」,就是這簡單的4個字,或者說在這個基礎上再展開幾十字到幾百字的描寫,這就是在電腦上敲鍵盤的事兒。但是「千軍萬馬」這4個字放在影視劇裡,它的局限性是非常多的,它有大量的成本考慮,還有場景、季節等等多方面的考慮。而且小說更多的是一些個人表達,它是作者自己的作品,而影視劇不一樣,一般來說整個團隊加起來幾百號人,(影視劇)是由這幾百號人來共同完成的一個東西,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

也正因為我知道影視劇的局限性,所以我在寫小說的時候反倒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我在影視創作中學習到的一些東西影響我的寫作。我希望寫作是一個私人的東西,能夠天馬行空,能夠想寫千軍萬馬就寫千軍萬馬。

福布斯中國:2019年,您的多部作品推出了全新修訂的版本。為什麼要在今年推出再版?全新修訂版中新增了怎樣全新的內容?

桐華:這個時間不是我刻意選擇的,是正好所有的版權都到期了。(笑)再版的《長相思》從頭到尾全文修訂了一遍,《步步驚心》加了一個序,《曾許諾》以前在第2版的時候已經修訂過了,所以基本上沒有改動。它們都是我10多年來辛辛苦苦工作的見證。

2019年再版《長相思》。圖源:受訪者供圖

福布斯中國:您會去在意網絡上的一些評價嗎?

桐華:不是很在意,因為我覺得我身邊的人給我的東西很多,親情、愛情、友情都給予了我很多的東西。當這些東西足夠多的時候,內心是很豐盈,並且很堅強的。我寫的每一本小說,對於讀者來說,有可能他覺得不好看,但是對於我來說,創作每一部小說的時候,我都是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誠意和努力。雖然我認為它們是有缺點的,但是我知道我已經做到了當時的最好。

福布斯中國:在您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心態發生過怎樣的變化?

桐華:比如說寫《步步驚心》的時候,就想的特別的少,完全是在靠本能去寫。寫《大漠謠》的時候就會開始思考。《雲中歌》第一次用第三人稱,那個時候很「痛苦」,好想改回第一人稱去寫,但又不行,必須要邁過這個坎。像《那片星空那片海》是寫給自己的,那個故事就比較童話一點。每一本書都跟我當時的心態有關,是不一樣的,一直在變。

福布斯中國:有沒有是朝著一個方向,比如說變得更加成熟自信了?

桐華:不會。我舉個例子,即使你談了很多段的戀愛,但是當你又發生一段感情的時候,難道你不忐忑嗎?或者說這次一點都不緊張,因為我已經談過3次戀愛了?不會的。我覺得寫作的過程就像戀愛一樣,不會說因為我寫了第9本書,我寫第10本書的時候就不忐忑,我依然很忐忑。只能說我對於文字駕馭也許更嫻熟了一些,但這並不成為這個作品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

2019年再版《曾許諾》。圖源:受訪者供圖

福布斯中國:有沒有給自己設定過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和高度?

桐華:希望能寫出更好看的小說。能有一個作品,它既有真摯的情感,又有非常好的寫作經驗,能把這兩者完美結合到一起。我覺得到現在為止,每一部作品回過頭看的時候都有缺點,永遠好像覺得還是差那麼一點。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90後上榜福布斯,國家地理全球總冠軍,看攝影師的不設限人生
    2019年對中國攝影圈來講是不凡的一年,90後攝影師儲衛民摘得2019年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央視新聞也有報導這則新聞,全世界都記住了這位中國年輕人。今天10月17日,福布斯中國推出了2019年30歲以下精英榜,儲衛民接連上榜,小影在這裡表示祝賀。
  • PCLADY專訪「風尚人物」夕又米:隨遇而安 自我人生
    造型師為其造型的時候,夕又米接受了PCLADY的專訪。她的真名是「徐粲金」,中間那個字,音同「燦」。為了便於公眾認知,她將中間那個字拆成了「夕又米」。她不愛看電視劇,但會樂於看電影,陪女兒一起看。她喜歡那種「英雄主義」和「俠客」式題材電影。夕又米對著她面前的鏡子說:「我特別希望自己像個女間諜,隨時能拿出一把槍來。」
  • 專訪蕭煌奇:創作不設限 用心感受生活
    蕭煌奇不論出國語或臺語的專輯,每次都不會讓歌迷失望,他說自己用心感受生活,沒有特別的設限,「我寫的範圍很寬,可能也是大家到KTV喜歡唱我歌的原因。」以下是採訪實錄:網易娛樂: 請先介紹新專輯。蕭煌奇:我的最新專輯《上水的花》其實在我的醞釀之下,有了1年半的時間。
  • 福布斯生活|90後藝術家劉沁敏:打造屬於世界的中國新創造力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提及年輕一代中享譽國際的中國藝術家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90年的劉沁敏一定榜上有名。她曾是第一位登上美國舊金山周報封面的中國藝術家,也是PERFORMA藝術盛典中的中國年輕理事。如今,作為藝術與時尚領域的「標杆人物」,劉沁敏登上了2020年福布斯中國「三十歲以下精英榜單」。就在我們與她這次採訪開始之前,她剛剛收到了入圍Han Nefkens 基金會的藝術獎項最終8人名單的郵件,這令她感到欣喜和激動。這個不斷在人生與職業發展道路上挑戰和突破的女生,也始終保持著一顆謙遜與求索的心,她說:「我覺得自己很榮幸,也很幸運。」
  • 不設限的人生,可以很精彩
    在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到達什麼樣的高度,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不知道不設限的人生會有多精彩。 2 人生不設限,面對逆境也不輕易妥協 知名勵志演講家尼克·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一書中寫道:「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
  • 不設限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樣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不設限的人生,到底有多爽?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往往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人生充滿了多種可能性,只有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你才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 INTERNI專訪 | 開心果工作室:設計不設限
    他從不為自己設限,這從他的作品和設計方式中都不難看出:首先,其設計範圍非常廣,除了產品與家具設計之外,還包括平面、廣告等領域;其次,在設計開始時他偏向於天馬行空,而在推進過程中,他會嘗試著不斷轉換角色來思考問題,不斷地自我推翻、重建,在各種矛盾與可能性中尋求最優解。
  • 不設限的人生,被想像限制的人生
    我的人生不打卡於是在現實的行動當中,買福利彩票,合理又值得一試,買股票,希望明天就大漲,囤貨居奇,投機一把,甚至有人鋌而走險面對,老虎,打還是不打?當然要打,此時不打更待何時?真可謂21世紀的最大笑談此刻,你完全可以甩開你的手機,和遊戲,所謂的影像人生,說聲see you lala,作家說,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我。
  • 探秘中國唯一具有漂移駕照的女車手,讓「人生不設限」給出答案
    全世界的賽車迷很多,中國的賽車迷也很多。但中國的賽車手很少。而獲得「2008英國福特方程式比賽惠靈頓站女子冠軍」的賽車手,只有一位,那就是賽車手張巖。而這一切,張巖的家人,卻不知道。「沒什麼,可能我就是一個默默追逐夢想的人吧。」張巖說到。2006年,中國還沒有舉辦北京奧運會,外國人還不是特別的了解中國。在訓練賽道上,有外國人問張巖:「聽說中國自行車很多,你會騎自行車嗎?」,面對這樣荒誕的提問,張巖沒有回答,但這荒誕的提問也使張巖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她默默地戴上頭盔,鑽進賽車,認真訓練。
  • 福布斯中國專訪|李斯丹妮:我是一名獨一無二的唱跳歌手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大型選秀類綜藝熱潮在近兩年捲土重來,全民投身「偶像養成系」造星工業中的熱情,彷佛與經年前的那些夏天如出一轍。2011年,連續舉辦到第六屆的《超級女聲》,已經在兩年前正式更名為《快樂女聲》,這基本上是這個系列選秀綜藝的最終篇,也是十多年前那場偶像選秀熱潮的尾聲。
  • 福布斯中國專訪|「中國高定第一人」郭培:高定不應該走下神壇
    對待名利「佛系」,但是對待作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也讓擁有「中國高定第一人」名號的郭培充滿底氣。2004年,郭培與團隊耗時5萬個小時,做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件高定作品,正是那件直到現在依然為人稱道的「大金」。「雖然在這之前我們也做了很多漂亮衣服,但是從『大金』誕生的那一刻起,衣服就不帶商品的屬性了。」
  • 人生,不要為自己設限
    想回歸職場,又放不下孩子,更擔心自己已經和社會脫節。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焦慮就是因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因為年齡、職業、家庭,甚至別人的評價給自己太多的限制,安於現狀,漸漸喪失了改變的勇氣。人本能地會陷於安逸,然而若想要擁有順遂精彩的人生,往往要要順著天意做事,逆著個性做人。
  • 福布斯生活|「初代中國超模」裴蓓:生活充滿驚喜,未知令人期待
    圖片來源:DR 2012年,裴蓓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高峰時刻,宣布與另一位中國模特王朱筱寅結婚,組建自己的家庭。儘管那時,行業內的唏噓聲一片,但裴蓓從未為自己的選擇退縮或後悔,在她的人生規劃裡,生活的分量很重,家庭始終是她「幸福的港灣」。
  • 力克·胡哲:人生不設限, 信念成就無限可能
    你是否像我一樣忙碌著生活,日復一日,在人生的怪圈裡來回打轉、精疲力盡?多少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我們內心深處發出歇斯底裡的吶喊,「不能在這樣下去了!」生活對於正常的人來說依然不易,對於這樣的生命那就更是可想而知了,然而他卻在《人生不設限》的前言就寫到「我真是幸福的不像話。」此話怎講?他這樣寫道:「我快樂是因為我了解到,我或許並不完美,但我卻是完美的力克·胡哲!」這個虔誠的基督徒堅信:「我是上帝照著他對我的計劃所做的獨特創作。」相信一切冥冥之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自成一體、無與倫比。
  • 人生總是在得失中不斷循環,隨遇而安是一種生活態度
    一、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風得意,事事順心。我們想尋找的,其實不過是失去的歲月。那些想要的東西,大都不在你身邊。人生總是在得失中不斷循環,隨遇而安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那種難得的朋友。我成功,她不嫉妒。我委靡,她不輕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福布斯》專訪 | Cyril Kong 被愛馬仕在街頭髮掘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塗鴉藝術家
    為了探索通過色彩表達強大生命力的Cyril Kong疫情期間的創作故事,《福布斯》對其進行了專訪,跟隨我們一同打開大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吧! 在過去的一些時代裡,我們都沒有機會經歷一次全體生活停頓。從沒有一個國家政府或者說一條法律能夠像現在這樣阻止世界的腳步。在我們身處的新世界裡,將會產生很多新的映射,地球的汙染問題,世界加強交流的新形勢,人們的生活消費形式都有著突破。在封鎖期間,很多直播或者視頻的方式可以讓藝術家們在線交流創作,這很有趣。當下的流行趨勢是否是一件好事,我無法回答,但是2021年必定和2019年是不同的兩個世界。
  • 完美日記攜手TroyeSivan跨界傳遞「美不設限」品牌主張
    2020年10月27日,國際知名創作歌手Troye Sivan正式成為中國新時尚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品牌大使。Troye Sivan身為一名享譽國際的歌手,備受關注的不僅是他出色的創作才華與動人的嗓音,更有他忠於自我表達不設限的人生態度。
  • 83歲大爺給年輕人的忠告:不自我設限的人生,才是開掛的人生!
    很多人覺得自己過著朝九晚六的日子,生活猶如一潭死水,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看不到來路,望不清去向,就感到困惑,迷茫,絕望...你有沒有在困惑迷茫的時候,做出一些改變,去為之付諸行動和努力過?同一時間畢業的兩人,一人憑藉智商優勢進入了令人羨慕的公司或組織。另一人因為能力不突出,始終得不到青睞,只能進入普通的公司。
  • 完美日記攜手Troye Sivan 跨界傳遞「美不設限」品牌主張
    2020年10月27日,國際知名創作歌手Troye Sivan正式成為中國新時尚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品牌大使。Troye Sivan身為一名享譽國際的歌手,備受關注的不僅是他出色的創作才華與動人的嗓音,更有他忠於自我表達不設限的人生態度。
  • 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不要給自己設限世上所有的事,只有想了、做了才有可能,不想不做沒有一點兒可能,不要給自己設限,努力一次試試看。事在人為,一件事如果一開始就覺得不可能,那確實是不太可能,因為從此就沒有了奮鬥的目標、努力的動力。若沒有遠方,又怎麼會有到達遠方的腳步。記住,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不要覺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