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田心
來源:有書
時間識人,落難知心。
《詩經》有言:「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生活中,我們總是想要得到別人的理解,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
可事實是,不懂你的人,你再多解釋、再多辯駁,也得不到對方的信賴和青睞。
或許,那些不懂你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去讀懂你;
那些誤解你的人,也始終沒想過要去理解你。
俗話說,人心難測、眾口難調。
走著走著,才發現,不是所有人都會懂得我們,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解釋。
一個內心篤定、忠於自我的人始終明白,對於別人的質疑,不必爭論,更無需多言,而是坦坦蕩蕩、大大方方地做好自己。
01
不是所有人都會懂你。羅曼·羅蘭曾說過: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真正懂你。
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覺得,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就像電影《芳華》裡的劉峰,因為骨子裡的自卑,他處處想要做模範,只是想融入這個集體。
戰友結婚,他為對方免費製作沙發;食堂煮破的餃子,他也總是會主動吃。
可是,所有人都只是把他當成「活雷鋒」,沒有人能真正看懂他的心思。
他喜歡林丁丁,只是渴望純潔的愛情,卻被所有人誤認為是覬覦肉體。
就這樣,善良真誠的劉峰在友情和愛情面前紛紛敗下陣來。
最終,沒有得到任何人的理解和同情。
有段話是這樣說的:
不管你多麼善良,在複雜的人看來,你都在偽裝;不管你多麼獨立,遇到不懂你的人,你就是孤傲;不管你多麼體貼,在討厭你的人眼中,你就是諂媚。
是啊,在不懂你的人面前,你所有的善良和真誠,都只會被理解成愚蠢和笨拙。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不懂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一個人慢慢成熟起來的標誌之一就是:
不再渴望被理解,而是懂得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的悲傷與快樂,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尊重你的選擇與決定。
在《開講啦》節目中,撒貝寧就曾直言不諱地問陳果:
「哲學女博士會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嗎?」
陳果笑著回應:
「對我有成見的人自然不會找我這種人,但是我覺得心胸豁達的人,可以接受所有人。而我尋尋覓覓的,也是一個心胸豁達的人。」
人,生而孤獨。
不懂你的人,不必過於在意;懂你的人,才是人間稀缺。
村上春樹說過:
「不解釋就明白不了的東西,即使解釋了也明白不了。」
懂你的人,不用解釋;不懂你的人,無需解釋。
不祈求懂得、不奢望理解,珍惜懂你的人,對不懂的人,亦不強求,才是對待他人最好的態度。
02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解釋自己。《莊子》中有言,夏蟲不可語冰。
生活越深入,越發現: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層次不同的人,再解釋也是徒勞。
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天早上,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
此時,有人來請教孔子有關時間的問題。
子貢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便代為作答。
來訪者問子貢「一年有幾個季節」,子貢說「一年有四個季節」,來訪者卻說「一年有三個季節」。
兩人爭執幾輪,孔子聞聲出來,不緊不慢地說道:「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聽到孔子這麼說,認為自己無比正確的子貢愕然不已,來訪者卻欣然而歸。
看著子貢一臉不解的樣子,孔子對子貢說:
「你看剛剛那個人穿一身綠衣服,就跟田間的蚱蜢一樣,一生只經歷過三季,哪裡見過冬天?
你跟這樣的人,就算爭論個三天三夜,也爭不出個結果,何必呢?」
子貢這才恍然大悟: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無異於對牛彈琴;和不懂你的人解釋,相當於井蛙語海。
在對你有成見的人眼中,所有澄清和辯解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反而可能引起更大的嫌隙和災難。
被別人誤解,你會怎麼辦?
有人說:
「以前被人誤解,我會瘋狂解釋,拼命證明,並為自己的勝利而沾沾自喜。
現在,我不會了,因為沒必要,也沒意義,我會一笑而過。」
隨著年齡增長好像真的不再那麼在乎對錯了、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
被同事誹謗,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
被愛人誤解,想要化解彼此的矛盾;
被陌生人指責,想要理論善惡對錯。
最終卻發現:
你越解釋,不懂你的人對你誤解越深,你越爭辯,不愛你的人對你越是嗔怪。
魯迅說過:唯有沉默才是最高的輕蔑。
解釋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效的語言,沉默反而是最有力的回應。
真正豁達的人懂得不解釋、不理論,才是對待誤解的最好態度,也是對自己的最好保護。
03
做好自己,剩下的交給時間。卓別林說過一句話: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
內心,唯有時間才可以證明;感情,也唯有時間才可以驗證。
關於老子,有這樣一件趣事。
某天,一個年輕人,聽說老子是個聖人,便不遠千裡前去拜訪。
見到老子後,年輕人一看老子和尋常人長得並無二致,便一臉不屑地說道:
「我看先生的樣子一點也不像個聖人。」
老子表情淡定、不以為意。
晚上回去後,這個年輕人反思自己以貌取人有失偏頗,於是第二天又前去拜見老子,想要道歉。
讓年輕人吃驚的是,老子並沒有因為自己昨天的惡語而對他產生敵意。
聽了年輕人的道歉,老子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嗔怒和指責,只是淡然地說道:
「我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說的這些對我又有什麼影響呢?」
淡定的人,不解釋,是因為問心無愧。
明智的人,不計較,是因為看透人心。
一個真正在意你的人,自然會一點點走近你,而不是被外界的評判束縛。
去年高曉松在節目《曉說》的最後一季邀請韓寒做客,兩人又回憶起「不打不相識」的過往。
2006年,因為韓寒借鑑高曉松的歌詞,高曉松曾公開指責他。
結果,高曉松被韓寒的粉絲罵,韓寒立即向粉絲回應,自己確實引用了高曉松的歌詞,還呼籲粉絲不要去罵高曉松。
兩人就這樣「不打不相識」。
此後,高曉松因為酒駕入獄,恰逢他自編自導的電影《大武生》要上映,高曉松打電話給幾個大腕兒朋友幫自己站臺,可最終只有韓寒一個人去了。
這件事讓高曉松非常感動,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感慨:
「人生有這樣一段經歷,你才能看出人心。」
時間識人,落難知心。
你只管做好自己,人心的善惡、情感的冷暖,時間會幫你辯解和澄清。
凡事不強求,關係不將就。
你不用解釋自己,時間會為你篩選出最懂得彼此的人。
04
與其解釋,不如修煉自己。《奇葩說》有個辯題:被單位同事誤會了要不要澄清?
辯手大王說:
「你看到,他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
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運轉的時候,即使被討厭,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這就是情緒自由。」
不想懂你的人,你再怎麼解釋,也無法做到讓對方把你當成知己;
不喜歡你的人,你再費盡心思,也無法改變你在對方心中的印象。
與其改變別人的看法,不如活好自己的人生。
不解釋、不抱怨、不強求,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處世原則,坦蕩從容地走好每一步、過好每一天,才不會迷失自我、虛度光陰。
當你變得強大、變得美好,自然會吸引到和你心靈共鳴的人。
當你學會沉默、用心生活,時間也終將會為你淘洗出值得珍惜的人。
面對質疑和嘲諷,永遠不要解釋你自己,因為懂你的人自然願意守候你、相信你的人始終願意溫暖你。
往後,願你心有所棲、言有人懂,珍重懂你的人、亦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