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物種」存在?
熊孩子的破壞力到底有多麼驚人?
熊孩子真的只是你口中常常說的那個:「他只是個孩子啊!」
熊孩子真的如此簡單?
NO!
今天,帶你領略一下熊孩子的「戰鬥力」究竟有多麼「強大」。
01.倆熊孩子引發澳洲第二波疫情
這件事情要追隨到今年的5月9日。一對父母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從海外回到澳大利亞,結果不幸的是,回國之後這一家人相繼出現了新冠肺炎的症狀。
於是在5月15日,按照相關流程,這家人被安排到酒店進行隔離。
但僅僅在被關了三天之後,這對熊孩子就再也忍受不了寂寞了,他們竟然找到了一種新的玩法:把自己的大便塗在酒店的牆上。
而孩子的父母竟然沒有發現,等到他們回過神來,酒店的牆壁已經被孩子塗的「一塌糊塗」。
而這對父母竟然沒有第一時間進行清理,等到酒店工作人員發現之後,他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開始是安排專業人士過來清洗牆面。與此同時,酒店向政府發出求助,希望儘快給這一家人做核酸檢測。
結果公布時,所有人都為之震驚:他們一家4個檢測結果全部呈陽性!
而在這期間,這一家人在酒店隨意走動,幾乎接觸到了整個酒店的所有工作人員。
隨後的5月25日,這家酒店的三名工作人員被確診感染新冠;6月18日,酒店確認人數已擴大到17人之多,而這其中有14人與這一家人有過接觸。
從此以後,這家酒店當地的新增病例每天都以三位數增長,7月7日,當地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開始進行全面封鎖,採取一系列措施阻止病毒擴散。
要知道在此之前,澳大利亞的疫情一直控制的很好,新增病例一直維持在個位數,而自從兩個熊孩子造成這一「事件」之後,當地衛生部門曾對5395名新增病例的基因檢測發現,90%以上的病例都與這家人有關。
這兩個熊孩子真是舉「一己之力」導致5000人感染,更引發了澳大利亞的第二波疫情。
造成這一局面,熊孩子的父母脫不了干係,正是因為他們的疏於管教,才造成了這一起嚴重的安全衛生事故。
現在你還敢說,熊孩子僅僅是個孩子嗎?
02.「熊孩子」背後站著一對「熊父母」
我們國家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
一位博主曾在自己的公眾平臺發布了這樣一篇文章:在火車上,一個孩子高聲尖叫、吵鬧、哭鬧長達6個小時,在這期間孩子的媽媽給孩子高聲讀了5個小時的故事,英語和數學。
但孩子依然哭鬧不止,甚至用力抓著媽媽的頭髮,上次就給他媽一個耳光,而他的媽媽竟然無動於衷還在繼續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臉上卻寫滿了開心。
等到下車時,乘客才發現,原來孩子的爸爸也在車上,但竟然全程都沒有出聲。
網友對此評論炸鍋:
「真是路人式親爹」;「癱瘓式教育」。
正是熊孩子父母的「不管不顧」、「裝聾作啞」,才造成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漠視規則的行為出現。
無獨有偶,還記得之前上海博物館熊孩子的「折翅」事件嗎?
當時在博物館展出了一幅作品,名叫《天使在等待》。這是一位博主為自己剛出生的女兒創作的一對玻璃翅膀。
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展覽期間,一對熊孩子竟然跨過圍欄,對玻璃翅膀進行拽扯,還把其中一隻翅膀給損壞了,而孩子的母親卻在一旁全程拿著手機進行拍攝……
創作者知道作品被損壞之後,並沒有追究孩子的責任,而是給作品換了一個名字:《折》。並把當時監控拍到的畫面列印出來,放在作品一旁,給更多的參觀者以警示作用。
這是父母的錯誤示範,傳遞給孩子錯誤信號:你允許我這樣做。
前段時間,一位家長在博物館留言本上的留言被網友刷屏了。
這位家長是這樣寫的:博物館管的「太寬」,不讓孩子吃東西,不讓孩子跑和跳,希望博物館以後能夠多多改正。
這則留言引發了網友熱議,甚至連小朋友都忍不住吐槽:博物館就是安靜的地方,不可以大聲喧譁,也不可以吃東西。
就是連孩子都懂的道理,為什麼一個家長卻不明白?
紀錄片鏡子裡有這樣一段話:「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於父母,無論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孩子其實就是另外一個自己。
熊孩子並不是出生以後「與生俱來」的,而是父母的不作為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方式,才把孩子養成了令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
如果你覺得孩子還小,管教會泯滅孩子的天性,那麼孩子在看完別人之後,長大以後也會掉入自己埋下的坑。
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慣,那麼長大以後,他會成為一個漠視規則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不懂得為他人考慮,那麼長大以後,他就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心疼,那麼長大以後,他就會變成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所以不要再把「他只是個孩子」當做藉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些原則問題必須要注意。
03.這些原則問題,家長必須要注意
1.不要總說孩子還小
孩子犯錯,做錯了事,不要總拿孩子年齡小當做藉口和理由。正是因為孩子還小,所以犯錯時需要父母去指正,這樣孩子才能夠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如果父母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那麼當孩子走入社會之後,自然有社會和法律去管教,到時候悔之晚矣。
2.一定要從小關注孩子的教養問題
教育孩子首先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要讓孩子從小明白,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出門在外一定要遵守規則。
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做錯了就難接受懲罰,這個是不容置疑的。
3.不要覺得事情小就可以置之不顧
所有的壞習慣都是由小事積累而來的。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是我們國家千百家傳承的古話。
就連古人都懂的問題,為什麼到了「熊家長」身上就失靈了呢?
如果在孩子偷別人錢的時候,你不管,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去盜竊;
如果在孩子漠視規則,隨意按照自己想法搞破壞時,你不管,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可能去犯罪,去為所欲為;
如果在孩子不懂得感恩,對父母不恭不敬的時候,你不管,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變得自私自利,難以融入這個社會。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就像一開始的那對熊孩子,拿自己的大便玩,導致引發二次疫情,這樣的「舉國災難」,也是孩子父母能夠承受的嗎?那兩個惹禍的孩子又將背負怎樣的「罵名」去走完自己的一生?
有人說養孩子就好比放風箏,家長的線指引到哪裡,孩子就會跟隨到哪裡,最後風箏是乘風破浪還是重摔在地,就要看父母如何教養。
結語:
熊孩子的「破壞力」難以想像,當孩子小的時候,犯錯了,社會會對他們有一顆寬容之心,但不會永遠寬容下去,讓孩子學會承擔,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負責,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