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倏然間發現,自己早已經成年。甚至心理上的年齡一直停留在比實際年齡更小的地方。總覺得xx歲的時候,一個夏天那麼久。成年之後沒有人告訴你該怎樣,更多的是自己的摸索,從剛開始假模假樣裝成大人,再到以過來人的口吻和假模假樣小大人去聊天。
那麼真正的成熟應該是怎樣的,成年是不需要經過考試的。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那個答案。最差的結果是某天聽到有評價不成熟。需要成熟的是心智,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運行方式的地圖。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的方式。
今天分享的是《少有人走的路》一位心理學醫生通過自己的經歷寫出來的作品。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清晰地講明白了什麼是愛,以及自律的本質。不像其他雞湯說了一大堆不告訴你怎麼做。
關於愛
愛是長期漸進的過程,是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我們付出愛的努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會受益。那麼愛是不是自私,並不是。還有一條就是,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付諸行動。
實際上這個論述,用口述來說是什麼呢?以情侶之愛說明就是兩個人一起彼此的為愛修行。融匯的實際生活中就是油鹽醬醋茶的人間煙火。而用心這一點和儒家的思想有共同的認識。
儒家講什麼是孝順,孝順是以你實際的感受對待長輩。比如,我吃飯的時候要想他們會不會餓,我穿衣的時候他冷不冷。你以對待自己的標準對待長輩就是孝。這樣看要求高嗎?真不高,但是太自私的人是做不到的。往往父母對孩子都是這樣淳樸的表達。
愛也是一樣的,為什麼說先愛自己,再愛別人呢。就是以你對待自己的標準愛對方。這實際上就回到了,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
真實因為你現在內心建立了愛的路徑和方式(基於你身份對其他人的愛),所以愛的過程是一個心智成熟的過程,所以收穫的是逐漸成熟的心智。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愛是做加法,親密感情會更加牢固。這樣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是長期的,遠遠超過只是追求短暫快樂的愛。而那種更多是以愛的名義和旗號滿足自己的私慾。
關於自律
有段時間,我強迫自己早起。但是苦於每次早起都很痛苦,久而久之這個痛苦超過了我早起帶來的喜悅。還有就是真的困。後來看到一個理論,意志力像肌肉產生力量一樣,是可以被消耗完的。
還有句話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真正的自律不是強迫自己做什麼,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熱愛。當然要先找到能夠驅動你的那個因素。
那麼作者是怎麼看待自律的呢。人生的本質就是面對和解決問題,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成功和失敗。而自律就是,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解決人生問題的原則。看似不容易理解,其實自律暗含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目前的自己還沒有到更好的自己的狀態,當到達更好的自己,那麼現在面臨的問題就不會存在。
新的問題是需要再把自己代入到下一個未來去看待的。所以關於自律提到四個主要的點: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自律本質上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肯定會經歷痛苦和抉擇。但是清楚認知現實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所以成熟的本質是,自我的不斷完善和塑造,同時用愛和責任對待周圍的人。這樣收穫的就是一個更加成熟的自己。
我是智己知彼,每天分享一本關於成長和商業的書,每周一個實操案例。假如你有喜歡的書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