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幅書法真跡,也是一首勸酒詩,短短40字盡顯豪邁大氣

2020-12-17 解憂詩詞

眾所周知,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的書法也是一絕。

可惜他留存下來的作品不多,《上陽臺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李白唯一的傳世之作。

但其實李白還有一幅詩帖,很多專家都曾鑑定過,確實是他的真跡,這幅詩帖就是《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是李白寫的一首「勸酒詩」。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李白有多喜歡喝酒?在他留下的近千首詩歌中,關於飲酒的就有100多首。

有獨自一人喝酒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有兩人對酌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有一群人宴飲的,「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他在20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四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時常想念故鄉,然而他卻在另一首詩中說「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只要酒管夠,他鄉亦不愁。

他曾多次去宣城,城中有位善於釀酒的老師傅紀叟,李白與其私交甚好,在其過世後,還寫下一首詩《哭宣城善釀紀叟》,「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還有,當時汪倫,涇縣一普通農民,為何能邀請他李白?

就是因為他的邀請信正中李白的下懷,「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如此好酒的李白,遇上了一個不給他面子,不肯飲酒之人,可以想像他該有多不爽。

詩題中的「王歷陽」並不是人名,而是指歷陽縣一個姓王的縣丞。

古人一般不會直呼其名,有些是以家族中的排行來稱呼對方,例如「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也有以對方官職代指的,例如「同王右丞送瑗公南歸」、「寄左省杜拾遺」等等。

還有就是像這首詩題中一樣,以任職地來代稱,李白的偶像,南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謝朓,曾任宣城太守,故後世皆稱其為「謝宣城」。

再說回這首勸酒詩。

詩歌首聯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當時的天氣——大雪紛飛。

一個「寒」字突出了當時悽冷徹骨的環境,李白在立冬時節曾寫過一首詩,詩云「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這樣寒冷的天氣正適合圍爐飲酒,這就為後文的勸酒埋下了伏筆。

「雪花大如手」,這是個比喻,是為了進一步突出當時天氣之寒冷。

有些人覺得這個比喻有些誇張,其實李白寫過比這更誇張的「雪詩」,他在《北風行》中曾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大如手的雪花比起這句詩裡的「大如席」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

接下來的幾聯裡,詩人引用陶淵明的典故來反諷對方不肯飲酒之舉。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歷來為後世文人所景仰,很多人即使無法像他一樣歸隱田園,但也盡力模仿他,彈彈素琴,栽幾棵柳樹。

詩中的這位歷陽縣丞大概就是這種人,可是在李白眼中,王歷陽表面學陶淵明,實際卻絲毫沒有陶淵明的風韻,所以他用了「浪」、「虛」、「空」這些字來嘲諷對方。

那麼為什麼說王歷陽是做表面功夫呢?

因為陶淵明也和李白一樣「性嗜酒」,在他現存的140多篇詩文中,關於飲酒的就有50多篇,將近百分之四十,這是個多麼可觀的數字。

「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這些都是關於陶淵明的飲酒典故。

他在當彭澤令期間,「公田悉令吏種秫稻」。

什麼是「秫稻」?就是一種可以釀酒的高粱。

後來在他妻子的堅持下,才改成「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秔」。

可以想像,陶淵明有多喜歡喝酒。

而王歷陽口口聲聲以陶淵明為榜樣,但是卻不肯飲酒,這不是很諷刺嗎?

所以,李白這幾句看似句句寫陶淵明,實際卻是為何反諷王歷陽,以達到激將勸酒的目的。

全詩宛如大白話,卻非常能體現李白浪漫豪邁之情。讀了李白如此豪氣的勸酒詩,想來王歷陽是不喝也得喝了。

雖然這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在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歌中不算出彩,但是他的真跡字帖還是非常有價值的,曾流落日本,成了日本重要的「文化財」。

書法大家謝稚柳和陳佩秋夫婦曾十分關注這一字帖,傅申先生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叫《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帖>考》,如果這一字帖也能入藏故宮博物院,想必也是一大文化盛事。

-END-

作者:解憂詩詞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白唯一存世書法,豪邁縱逸之下,藏著極高的審美
    如果要論起詩名,沒有人能夠超得過李白,其詩豪邁縱逸,為他贏得「詩仙」的美名。其實,除了詩以外,李白還留下了精彩的書法真跡,以及關於書法深刻認識的語句。李白行吟圖李白流傳後世的書法真跡極為稀少,宋徽宗時藏於御府並著錄於《宣和書譜》的,僅有五帖——行書《太華峰》《乘興帖》和草書《歲時文》《詠酒詩》《醉中帖》等。
  •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毛主席愛不釋手!
    他的詩名實在太大, 掩蓋住了他的書法成就。 宋 梁楷《李白行吟圖》 《上陽臺帖》,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
  • 李白的詩常有,而李白的書法不常有
    《靜夜詩》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從牙牙學語開始,就一直伴隨著我們。或許背不好其他的李白詩句,但是這首《靜夜詩》卻是人人都能夠背誦的出來。文章用這首這麼熟悉的李白詩作開場,也是因為這首詩的天下皆知。雖然還是有不少的人,背了一輩子的《靜夜詩》,還不一定能夠解讀這首詩真正的意思,但是這並不是今天文章要說的重點。
  •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現世,他用近461套北京四合院買下,後捐給國家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李白是我國唐朝的著名詩人,由於他的詩氣魄豪邁樂觀上進,情景唯美,所以被人尊稱為「詩仙」。詩仙的生活是很愜意的,每天到處旅遊、喝酒、談天說地,因此他才有許多的時間來吟詩作對。相反,袁世凱跟李白比起來完全是一個苦逼人生,因為他一輩子都在努力的工作,沒想到這兩個人居然能夠被歷史聯繫到一起來。
  • 李白很豪邁的一首詩,開篇20字就氣勢橫絕,後人傳唱1000年
    李白的明月,李白的美酒,李白的劍氣,這些都攪混在一起,融入、貫穿到了李白的詩歌當中,無論他寫什麼,總是帶有一種傲然浪漫的氣息,所以李白的詩基本不會和其他人混淆,他的氣息,實在太好辨認。即使是邊塞詩,戰爭詩,在李白的筆下,也獨有一種出奇的色彩。他可以很雄壯豪邁,寫邊塞風景,戰爭全貌,也可以很細膩,寫徵夫思歸,怨婦思夫。
  • 李白此詩水平一般,憑什麼成故宮博物院的國寶?你看看上面的印章
    以上經典,每一首都是唐詩中絕對的精品,每一首水平都達到了後世文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大家知道李白詩如今被奉為國寶,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是哪一首嗎?不是以上這些詩中的任何一首,而是一首很多人沒聽過,也沒讀過的四言詩,詩名叫《上陽臺帖》。不少人看到這個題目就笑了,但它卻是李白存世的唯一一幅書法真跡。
  • 賀知章退休回鄉,李白寫下一首趣詩相送,最後5個字讓人啼笑皆非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也是李白的一首28字贈別詩,是寫給對他有著知遇之恩的賀知章,最後5字讓人啼笑皆非。《送賀賓客歸越》-(唐-李白)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鶴。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賀知章退休回鄉。
  • 李白的一首幽怨情詩,安徽一環衛女工隨手改了幾字,打動無數網友
    提起唐詩宋詞,映入我眼帘的那便是李白與蘇軾。一襲白衣,一柄長劍,人微醺,步態輕盈,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李太白的瀟灑豪放幾千年來為其吸粉無數。提起蘇東坡,映入腦海的那便是竹杖芒鞋,風雨中大步前行,高呼「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蘇軾的豪邁與豁達,深受後人所喜愛。
  • 顏真卿書法真跡,在日本問世!有廟堂高古之氣,啟功:登峰造極
    書法史上,對歷代書家的做了排名,公認前兩名是:王羲之、顏真卿!可以說,書法成就上,顏真卿僅次於王羲之!能做到「字如其人」,並能將書法賦予「人格」力量,顏真卿算是「第一人」!真正的藝術品,往往都是「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沒有絲毫做作,順其自然,一氣呵成,蘊含顏真卿悲憤交加的情感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因而也成了一幅有「生命力」的作品。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第二位是李白的族叔李曄,這位任刑部侍郎的族叔,也是被貶官,去往嶺南時路過嶽陽,聽說這個大侄子在嶽陽,於是叔侄相見。第三位則是由中書舍人貶到嶽陽任司馬的賈至,也算是地主吧。三位都曾在玄宗身邊工作過,自然是熟識的,加之三人都是被貶職身份,自然更有共同語言。
  •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盛唐時期,以詩歌最為著稱,而在這一時期,詩歌卻以李白為首,故曰其為詩仙。當然詩仙之名也是名副其實,千古絕句朗朗上口,只不過詩仙也有情緒,有情緒就會喝酒,喝酒之後詩意就會大發,比如那一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將進酒》氣勢磅礴,不過也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心煩之事,遇到一些看不慣的人,醉意上了梢頭,一時不爽,寫了一手懟人的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憤懣之情。「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為什麼稱李白為「謫仙」?杜甫一首詩概括,詩中這七位也是仙人
    一提到李白,首先映入腦海裡的就是「詩聖」,之後就是青蓮居士謫仙人。所謂「謫仙」是指被貶入凡間的神仙,既然是神仙那就超凡脫俗,不然世事。而李白謫仙一詞究竟怎麼留下來的呢?還是多虧老杜的一首詩。這首詩就是著名的《飲中八仙歌》,全文如下: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含蘊無窮,句句深情
    至於他的小弟杜甫更是對他仰慕不已,「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下面就分享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含蘊無窮,句句深情。烏夜啼唐代:李白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傳說李白在天寶初年到長安,賀知章讀了他的《烏棲曲》和《烏夜啼》等詩後,大為嘆賞,說他是「天上謫仙人也」,於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薦了他。能受到賀詩人讚美的詩作必然有其精妙之處,詩仙到底在詩中寫了啥?詩的大意是:黃昏時候,城邊的烏鴉將要歸巢了,歸來時還在樹枝上啞啞地啼叫。
  • 誰是唐朝最強詩人,兩首詩告訴你答案,李白100字卻不如李賀20字
    文章誰是唐朝最強詩人,兩首詩告訴你答案,李白100字卻不如李賀20字系百家號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要說起唐朝詩人,那肯定就少不了李白,畢竟人家有著「詩仙」美譽,那麼與之對應的就是「詩鬼」李賀,二者都堪稱唐朝的大才子,不過一直以來,李白的名聲在許多方面都壓著李賀,仿佛李白才算是唐朝的頂級詩人,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這兩首詩告訴你答案,誰才是唐朝最強詩人,李白100字卻不敵李賀20字。
  • 李白描寫女人容貌的一首詩,短短14個字,至今無人超越
    在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很多文化遺產,這其中流傳最久的就是我們的古詩詞,一首古詩的文字不多,卻包含著很多層的含義,不得不佩服古人們的智慧,當時的社會環境比較單純,所見所想的都是對美景的讚嘆,或者借用景色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 李白不怎麼出名的一首詩,短短28字,讀後就能讓人豪氣頓生
    今天雜貨鋪向大家分享的詩是李白的《從軍行·其二》,盛唐時期,國力強盛,每一位大唐子民心中都是驕傲的。這首《從軍行》是邊塞詩,李白卻拋棄了「軍旅苦辛」的古義,以短短28字,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而又哀婉動人的詩篇,一位奔策千裡的大將,於敵營之中帶領殘將殺開重圍千騎而歸。
  • 「詩仙」李白最有爭議的1首詩,開篇短短6字便驚豔世人
    這首詩非常妙,開篇6字便是經典,李白的這首《秋風詞》顧名思義寫於深秋的夜晚,當時李白望著高懸天空的明月,不禁詩興大發。我們先來看第一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望著深秋之時掛在天空的明月,感嘆道:夜深許許,風自清,月自明。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霸氣外漏,氣勢上無人能及!
    李白,作為大唐一代詩仙,他的詩素來以豪邁、浪漫著稱,其詩風雄奇俊美,飄逸靈動,猶如天外飛仙,使人讀後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李白,一生都在追逐著心中的夢想:成為宰相或者帝王之師。可是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意的事情,在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那一刻,他的夢想就像長安城的城門關閉的聲音一樣,也發出了沉悶的聲響。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古代詩歌最早起源於民歌和勞動號子,而且詩與歌舞、音樂都融合在一起。後來才有了詩經和楚辭,漢代時又出現了樂府民歌。到了魏晉時期則以五言詩為主要題材,終於在唐代發展到巔峰。唐詩從發展到成熟,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
  • 李白人生最後一首詩,非常經典的墓志銘,他的大鵬精神了解嗎?
    李白,無疑是唐代最耀眼的詩人之一,但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中,最耀眼的詩人之一。據說他是太白金星下凡,因此便有了太白的字。李白深受莊子《逍遙遊》的影響,把自己看成是那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大鵬鳥。大鵬鳥,是自由和豪邁的象徵,更代表了有遠大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