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由小杏(爸媽進化論主筆)
女神佟麗婭被兒子赤裸裸的「嫌棄」了。
近日,佟麗婭在微博發了一段和兒子朵朵睡前聊天的音頻。
音頻中,朵朵學著大人的口氣「訓」起了媽媽:
「哎,媽媽你都瘦成啥樣了?你每次吃大餐的時候多吃一點吧。」
當媽媽溫柔的表示自己不喜歡吃米飯時,朵朵再次滿心擔憂的對媽媽說:「媽呀,就吃一點吧,你都瘦成什麼樣子了。」
最後,為了讓媽媽增肥,他和媽媽約定好,用自己減肥來換媽媽增肥。
聽完他們母子的對話,被朵朵暖哭了。一個4歲的小孩子就知道如此的心疼媽媽,簡直太羨慕佟麗婭了。
其實,這不是朵朵第一次當媽媽的貼心暖男了。
去年,佟麗婭在《王牌對王牌》節目中,曾提到兒子對愛的含義理解時就驚呆了我。
「媽媽,你知道什麼是愛嗎?愛就是給對方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一直從對方身上索取。」
那時,朵朵不過3歲而已,就領悟了愛的真諦。
梁曉聲先生曾說:「愛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父母養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愛是人間共同的情懷和關愛。」
父母最大不凡,便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感恩的孩子,像一束暖光溫暖人心
父母最值得欣喜的事,不是養出的孩子多有出息,而是孩子給予了我們多少溫暖和體貼。
今年7歲的女孩貝貝,假期的時候來到杭州陪在外務工爸爸媽媽。在假期結束回老家之前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感動了很多網友。
女孩在信中提到,爸爸很辛苦,每天又是拉貨又是搬貨,每次回到家都是滿頭大汗。
貝貝在信中對爸爸說:「看到您這樣辛苦,我都不想花您的錢了。」
爸爸看到後,感動和心酸之餘,又覺得愧對孩子,沒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孩子懂感恩,即使生活再苦再累、再艱辛,父母都會感到幸福和值得。
成績優異的孩子,固然值得誇耀,但懂得體諒父母辛苦和不易的孩子,更加值得欣慰和驕傲。
前段時間,一名高三學生蘭永興利用暑假時間,每天凌晨4點半開始和環衛工媽媽一起掃大街。
蘭永興7歲時父親去世,家裡的擔子全部壓在媽媽一人肩膀上。為了減少媽媽的負擔,在高三衝刺階段,他也利用暑假來幫媽媽。
孩子的媽媽表示,開始不想讓孩子出來幫自己掃街,怕同學笑話他。但兒子並沒有覺得丟臉,媽媽感到很欣慰。
羊羔尚知跪乳之恩,烏鴉亦有反哺之義。
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養出一個懂得心疼自己,知道感恩的孩子。
《時光錄》中寫到:「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淨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有感恩。」
很多時候來自子女的一句問候,一份關心,一點回報,就足以讓身處困境的父母感知到溫暖和幸福。
父母最大的悲哀,便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那些不懂感恩的孩子,哪一個不是在父母親手操縱下,慢慢滋生出來的毒瘤。
不懂感恩的孩子,多半都是慣的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不懂感恩的孩子有多可怕?
一條高贊的回答是:不懂感恩的孩子,成年後比狼更可怕!
深以為然。
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看到很多「白眼狼」反噬父母的新聞。
前幾天,女孩因和媽媽上錯地鐵,在地鐵站內狠踹負重的媽媽;
不久前,22歲海歸男殺死高知父母,逃亡海外;
時間再往前推到幾年前,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佳晶......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每一個白眼狼的背後,其實大都是父母毫無底線縱容出來的。
近日,一位用心良苦的媽媽給在北京工作的女兒剝石榴籽的視頻,引起網友們熱議。
據孩子的父親介紹,這次媽媽一共剝出10斤石榴籽,從女兒去外地上大學開始,媽媽每年都會把剝好的石榴籽郵寄過去給女兒。
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的這份愛讓我在感動的同時,又覺得它太過滿了。
正如網友所說:把新鮮的石榴寄過去它不香嗎?
那些愛得過滿的父母,真的會在無形當中讓孩子丟失那顆感恩的心。
《特別狠心特別愛》中有這樣一段話: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向他們索要,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最好的愛,便是教會孩子感恩
父母總希望能夠把最好的東西全部給夠孩子,有時候最好的未必就是金錢和物質,而是教會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教育專家盧勤說:
「感恩是需要練習的。一個孩子被他人需要,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一個孩子被父母需要,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身體蘊藏著多麼大的能量。」
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福氣。
1、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表姐今年疫情下崗後,在農貿市場租了一個攤位賣水果。
她經常會把10歲的兒子軒軒帶著去守攤位,現在軒軒能夠獨立賣水果了。
每天放學,孩子就會背著書包和媽媽一起邊寫作業,邊守著生意。
談及為什麼要讓孩子賣水果時,表姐說:一是孩子願意來,二是想要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知道媽媽的辛苦。
昨天軒軒見到我時,驕傲的和我說:小姨,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再努力賺錢,讓媽媽享清福。
當生活壓迫我們時,我們很有必要讓孩子看見甚至是感受我們的辛苦。
只有感同身受,孩子才會懂得生活的艱辛,才會珍惜當下,才會感恩父母,而不是只會索取。
2、父母懂得感恩,孩子才會感恩
《少年說》一期節目當中,海歸女孩賀嘉宇在臺上講述了自己曾經回國的經歷。
嘉宇5歲時爸媽就帶著她到了紐西蘭,他們一家在紐西蘭生活了10多年,早已習慣了那邊的一切生活。
對於未來,嘉宇早早就在心中規劃好了。
和外婆一次偶然的通話,打破了孩子對未來所有的期待。因為,媽媽發現外公生病了。
這件事,爸媽在商量了一個多小時後,就賣掉那邊的房子,退了她在那邊的學籍,帶著她倉促的回國了。
開始的時候,她非常叛逆,回國就意味著她所有的夢想將要破碎。
慢慢的她理解了媽媽,因為媽媽用實際行動告訴她,百善孝為先。
孩子最終能夠成為什麼樣,在於父母如何言傳身教。感恩的父母,定會養出感恩的孩子。
3、給予安全的愛,讓孩子感知溫暖
前兩天,一位父親騎電動車載著女兒,起步時他把女兒從後座上摔下來,而後又對受到驚嚇的女兒狠踢一腳的視頻引起眾怒。
比起被父親踢一腳的痛,更讓孩子感到痛和恐懼的是,在她最需要關愛的時候,伸出來卻是一隻冷漠的腳。
做出這樣的行為,不知這位父親是出於怎樣的愛。
有人說:父母的愛沒有貴賤之分,但愛的方式,卻有高下之別。
你現在對孩子的態度,就是未來孩子對你的溫度。想要孩子暖心,父母先要學會用心去溫暖他。
愛多半是互換的,當孩子需要依賴和求助時,父母能夠賦予他安全的愛,孩子才會感受到愛,才會感恩父母。
對於父母而言,教會孩子感恩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對於子女而言,報恩父母是一生中最大的美德。
願每個孩子都能學會感恩,然後去溫暖父母、照耀父母。
作者簡介:由小杏,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