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那天,在成都的城南城北,兩座宜家商場裡從杯子到沙發到冰淇淋都在默哀。這一天宜家的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在瑞典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兩年前,有人曾採訪英瓦爾是否該完全放手、好好休息下了,他的回答是「我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沒空去見上帝。」——現在上帝把他召喚去了。
1943年,17歲的英瓦爾中學畢業,他向管理部門申請了一家店鋪,取名為「IKEA」,這個名字是由他自己的姓名(Ingvar·Kamprad)、他生長的農莊艾爾姆塔裡德(Elmtaryd)和牧區阿根納瑞(Agunnaryd)的首字母組合而成,這就是後來宜家集團的起步。
IKEA 在 lmhult 的第一座商場
Kamprad 和 IKEA 的第一位店經理 Hans Ax 在一起
宜家來到成都,已有十二年。2006年11月29日,宜家家居天府店開業,是這家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在中國的第四家店、中國西部的第一家店。成都首店的營業面積達到26000平方米,有超過6000種的商品可供顧客挑選。那時宜家就已經用選址證明了:成都是中國的第四城。
現在 IKEA 的藍色和黃色「貨櫃賣場」已經成為最有辨識度的門店設計之一
開業前,英瓦爾親自來到成都考察,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來蓉。當時英瓦爾已經年逾八旬,雖然六十歲就已退休,但每年仍然在全世界的宜家店之間奔波。宜家員工對他的稱呼是:英瓦爾爺爺。
當時他從一輛普通平常的金杯麵包車裡出來,跟宜家工地上的每一個人打招呼,跟著站到一個簡易的平臺上,給在場的人作演講。當時他問:「宜家為什麼要售賣價值僅僅一元的冰淇淋?」
他很快自己給出了答案:「因為我們是要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一元冰淇淋就算再拮据的人也買得起,而且很好吃不是嗎?」
宜家成都天府店開業當天,客流量超過兩萬,必須分批次入場。可容納1000輛車的停車場沒有空位,連宜家的員工都不得不肩負了停車場保安的職責引導車輛入場。除了川A和四川省內牌照之外,還有從重慶、雲南甚至廣西趕來的宜家粉絲。到場人數眾多,導致手機信號一度都被佔滿。
成都宜家開業當天的停車場
從這一天開始,宜家就成了成都南門的又一處地標。每個周末,都有眾多的成都人或駕著私家車從三環路上下來,或公交或打車來到宜家。在校的大學生興奮地感受著世界500強企業門店的運作、年輕的小兩口仔細研究家具家居的功能、走不了多久就開始感覺累的中年人倒在宜家的床墊上。而宜家每周二的會員咖啡日,據說如今更是成了眾多老年父母為年輕兒女選擇婚配的好日子。
成都宜家餐廳用餐現場
宜家吸引的不只是成都人,而是整個西南地區。除了像南充、綿陽等地的年輕人外,到2014年宜家重慶店開業的八年裡,重慶人想要逛宜家最近的選擇只有成都。宜家的家具扁平化包裝,也讓他們可以方便地用自己的私家車載回。
改變世界的平板包裝
宜家簡單、低價、實用的北歐家居風格,一度是高級貨的代名詞。家中全套宜家家居,甚至成了一些年輕人眼中時尚的標誌。而宜家的餐廳也越來越受歡迎,有的妹子表示一開始去宜家是逛展場順便吃個飯,如今變成了是去吃飯順便逛個展場。
宜家陪著成都走過了十年。十年後的2016年3月24日,宜家在成都開設的第二家門店——北門成華店正式開門營業。成都也成為北京、上海之後,中國第3座擁有超過2家宜家商場的城市。新開業的成華店共4層樓高,營業面積37000平方米,擁有超過9000種家具和家居用品,設有67個風格迥異的展間。
成都第二家宜家-成華區商場
宜家展間
雖然實事求是地說,在擁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宜家或許已經不是許多成都人購買家具和家居的最佳選項。但城南城北的兩處宜家,仍然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成都人前往。
宜家見證了成都過去的騰飛的十二年,雖然它的創始人最近走了,但他的痕跡留在了今天跟他當年來的時候、已經完全不同的成都。
E N D
文:馬可
圖: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請聯繫我們以奉稿酬
編輯:路三
漫成都小編客服微信
合作請聯繫
以上內容為漫成都原創
拒絕一切形式轉載,本號不授權,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