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雲:緊扣「三聚焦」「三基」開展民政工作

2020-12-18 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三聚焦」「三基」開展工作,全省民政事業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助力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網紮緊兜牢

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了「五個一批」脫貧措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在脫貧攻堅中,對於那些通過其他幫扶政策不能發揮作用的這類貧困群體,最後就必須通過低保政策來進行兜底。

「十三五」期間,我們堅持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現農村低保標準穩定高於國家扶貧標準,並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救助範圍。

目前,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82.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佔農村低保對象的58.8%,佔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2.2%。全省共有127.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保、特困供養救助範圍。特別是今年以來,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通過逐戶排查,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人口493人、脫貧不穩定人口2281人、邊緣易致貧人口5094人全部及時納入低保,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省委、省政府對社會救助工作高度重視,全省「十三五」期間用於社會救助方面支出資金達到620多億元,比「十二五」增長了40%。這五年,城鄉低保標準也大幅提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均接近640元/月,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41%、135%。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34.9萬人,平均供養標準達到了月人均848.5元。

這些兜底保障政策的實施,使廣大貧困家庭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在這裡也得到了很好體現。

困難群眾利益得到更好保障

面對各類特殊困難群體,我們充分發揮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通過多種渠道開展救助幫扶。

第一,開展精準救助。進一步完善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對不符合整戶納入低保範圍的貧困戶,根據戶內有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的情況,可以單獨納入低保範圍。建立「救急難」制度,對遭遇突發困難的群眾給予即時救助。今年疫情、汛情發生後,我們迅速出臺意見,進一步放寬臨時救助戶籍地申請限制,簡化流程開展先行救助。特別是在王家壩閘開閘蓄洪後,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趕赴蒙窪蓄洪區開展工作,印發困難群眾幫扶救助政策明白紙,通過張貼公告欄和應急廣播等多種形式宣傳救災期間社會救助政策,公布省市縣三級救助熱線,確保所有受災困難群眾求救有門、有求必應。全省共有4.14萬因疫因災困難群眾及時被納入保障範圍,2241.7萬人次困難群眾領到了11.95億元的價格臨時補貼。

第二,健全完善機制。出臺安徽省《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8+1+N」的社會救助體系(8是指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等8種救助方式;1是指社會力量參與;N是指其他救助),社會救助合力進一步增強。

第三,加大救助改革。推行「網際網路+社會救助」,與2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了信息共享。推進低保審批權限委託下放到鄉鎮(街道)實施,全省鄉鎮(街道)共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一門受理」窗口1530個,群眾申請救助更加方便、快捷。通過以上措施,絕大多數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都有了保障,安徽省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也連續6年位於全國優秀省份行列。

各類特殊群體關愛服務保障更加有力

民政工作涉及「一老一小」等各類特殊群體,這些都是大事、都無小事,必須始終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通過解決好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來踐行黨的執政理念和初心使命。

「十三五」期間,全省有30多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範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超過50%。77.9萬老年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全面建立,分別惠及168萬老年人和59萬老年人。

實際保障孤兒6000多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9萬人,以及其他困境兒童21萬人,社會散居和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不低於1050元和1450元。

共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金49.5億元,惠及382萬人。年均受救助的生活無著落人員達5萬人次,救助管理系統尋親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平均每年成功幫助3000多人回歸社會和家庭。

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好老年人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並將《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列入立法計劃。特別是「十三五」期間,省政府每年都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民生工程,將「養老服務發展」列入各市政府目標績效考核指標來推進。

通過多年努力,面向全體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供給持續擴大,縣級、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超過90%,養老機構總數達到2456家、床位近40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總配建面積192萬平米,醫養結合機構489家,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成型。

有9個地級市進入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範圍,全國首個世界銀行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項目在安徽落地。去年,我們還在合肥舉辦了以「新理念 引領發展 共享養老」為主題的長三角民政論壇,三省一市共同籤署了《深化長三角區域養老合作與發展·合肥備忘錄》,推動安徽省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加快向高質量邁進。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效能不斷顯現

完善黨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圓滿完成了全省村和社區「兩委」首次同步換屆工作,選舉產生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12.15萬人,三級網格化全覆蓋的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積極開展村民自治、城鄉協商示範點建設,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有5個縣(市、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

培育發展各級社會組織3.4萬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7.9萬人,志願者註冊總量居全國第5,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中心工作中,他們作為一支重要力量,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全體社區幹部帶領群眾嚴防死守,廣大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和志願者積極響應、踴躍參與,共同構築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堅強防線,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對於民政部門而言,在組織社區及社會組織等力量參與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自身更是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在疫情防控最緊急的關頭,省民政廳牽頭迅速組建了兩支共32人的支援隊伍赴武漢對口支援。兩支隊伍牢記宗旨、不辱使命,冒著生命危險,在荊楚大地日夜奮戰,圓滿完成支援任務,充分展現了安徽形象,受到民政部、湖北省、武漢市等多方高度評價,分別被《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宣傳報導。

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積極穩妥實施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認真貫徹《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及《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從實際發展需要出發,進一步完善生產力空間布局,積極穩妥實施銅陵、安慶、淮南和六安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完成潛山、廣德、無為撤縣設市,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成功獲批。

深化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任務,認定壽縣、全椒縣、黟縣、歙縣4個縣為世界「千年古縣」,同時認定千年古鎮84個、千年古村落53個,為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環境,有力服務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民政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民政基本社會服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婚姻登記方面,五年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共為老百姓辦理婚姻登記490餘萬對,同時完成了建國以來現存歷史婚姻登記檔案補錄工作,婚姻登記資料庫信息更加完備。

圍繞「逝有所安」,全省16個市全部實施困難群眾基本殯葬費用減免制度,年均11萬人享受惠民殯葬政策,群眾喪葬負擔進一步減輕。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加速推進,目前全省有城市公益性公墓62座、鄉鎮公益性公墓1005座、殯儀館79座,三分之一的火化設備得到了更新改造。深化殯葬改革,安徽省遺體火化率保持全國前列,節地生態安葬率超過55%,綠色殯葬文明新風正在養成。

針對各類民政服務對象,我們持續繃緊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這根弦,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確保了全省2600家敬老院、養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機構10.7萬名服務對象和2.5萬名工作人員未出現一例疑似、確診病例,五年來未出現1起重大安全事故,沒有1起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確保各類特殊困難群體與全省人民一道同步邁進全面小康。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面對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美好願景和宏偉藍圖。

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安徽省實際,認真編好以「2810」為基本思路的安徽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加快新時代美好安徽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2即雙提升行動:

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基本社會服務水平提升行動。

8即八大服務體系:

一是進一步統籌社會救助體系,編密織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安全網;

二是推進養老服務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兒童福利和兒童關愛保護體系,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四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服務體系,增強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五是改善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體系,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

六是探索創新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發展體系,促進社會力量有序參與;

七是完善專項社會事務管理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八是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健全地名公共服務體系。

10即十大為民工程:

實施社會救助基層基礎強化工程、多層次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程、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社會組織培育工程、精神衛生和流浪乞討救助服務提升工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提升工程、殯葬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能力建設工程、「網際網路+民政服務」拓展工程。

相關焦點

  • 洛南縣「五個聚焦」推進村級換屆工作
    村級「兩委」換屆工作以來,洛南縣認真學習領會省市村級「兩委」換屆工作會議精神,早研判、早部署、早動員,聚焦五方面工作,推動全縣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的穩步有序開展。聚焦領會精神,「三級」聯動齊參與。省市啟動村級「兩委」換屆工作後,縣鎮村三級廣泛動員、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 一鼓作氣乘勢而上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隴原大地上的堅實民政力量
    一年以來,甘肅省民政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和對甘肅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民政工作會議和第十六次全省民政會議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重點任務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立足甘肅省情抓機遇
  • 以民政之作為反射黨的陽光溫暖
    聚焦黨建引領2020年,天津民政工作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高站位推動黨的決策部署在天津民政領域落地生根。同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自覺。堅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將民生冷暖作為最重要的考量。
  • 臺江區衛健局開展2020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護三基考核暨秋冬季...
    為進一步加強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升社區醫護人員三基水平,12月16日,臺江區衛健局組織開展了2020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護人員三基考核暨秋冬季疫情防控演練。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4名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參加本次考核。
  • 首都機場地服總運行控制中心開展安全整頓工作會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田靜 報導:為認真貫徹落實民航局、集團及公司關於開展「抓作風、強三基、守底線」相關工作要求,首都機場地服公司(BGS)總運控於6月2日開展了「抓作風、強三基、守底線」安全整頓工作會,部門基層管理人員及骨幹員工參會。
  • 緊扣「三保一優一強」 奮力開創高質量平安常熟新局面
    緊扣「三保一優一強」 奮力開創高質量平安常熟新局面 2020-04-10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護理三基是什麼?護理三基考試內容有哪些?
    一些人對護理三基是什麼以及護理三級考試內容,這兩個方面不是很了解。下面上學吧君給大家整理髮布下。什麼是護理三基,其實就是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的簡稱,具體來說就是:基礎理論: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生物學。衛生法、醫學倫理學。基礎知識: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基本技術:護理操作技能。
  • 王斌副廳長到畢節市督戰脫貧攻堅民政兜底保障工作
    點面結合 統籌推進民政重點工作精準發力 築牢兜底保障最後防線——王斌副廳長到畢節市督戰脫貧攻堅民政兜底保障工作4月5日至7日,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斌同志到畢節市督戰脫貧攻堅民政兜底保障工作王斌要求,一是要點面結合、把握重點,統籌推進民政各項重點工作。要認識到督戰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掛牌督戰工作,確保掛牌督戰實效,全力助推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各項民政兜底保障政策措施要納入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部署、統一調度、統一督戰。面上要抓好城鄉低保提標核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常規工作,點上要把握好重點政策、重點人群、和重點工作環節。
  • 回望2020江蘇:奮力書寫江蘇民政時代答卷
    聚焦「一老一小」,增進民生福祉著力推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全面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全年新增護理型床位1.27萬張,養老機構床位結構持續優化,護理型養老床位佔比達62%,滿足更多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剛性需求。
  • 懷「大愛之心」興「為民之政」——雲南省麗江市民政事業「十三五...
    >民政工作把黨和政府的愛民之心、為民之策、親民之行、利民之舉送到千家萬戶,架起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同時,開展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解決了「人情保」「關係保」、錯保、漏保的問題,實現應保就保、應退盡退、應扶盡扶。
  • 堅守初心擔當使命 繪就溫馨民政底色 打造彰顯合肥特色的民政品牌...
    會議書面傳達了2020年全省民政工作暨民政系統全面從嚴治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會議主要精神,總結了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情況,通報了2019年度合肥市「最美民政人」、「十佳民政專幹」、「民政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及各縣(市)區民政工作評估,並部署各項年度重點工作。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盛開出席會議並講話。
  • 使用人臉識別、開展心理輔導、成立甄別小組……民政救助:立體尋親...
    溫州都市報2020年12月15日5版報導版面圖11個月全市3902人次獲救助妥善解救、安置流浪乞討人員,是民政兜底、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民生工作之一。今年,市民政救助管理站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開展照料服務、救助尋親、街邊巡查、綜合治理、落戶安置、源頭治理等專項行動,切實保障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
  • 海南編密民生保障網 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3789名,兒童關愛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十三五」時期,我省民政系統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聚焦主業、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全省民政事業發展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作出了民政貢獻。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民政部關於評選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先進...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民生民政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相關社會治理、加強民政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取得突出成績。3.
  • 緊扣婚姻和諧、提升家庭建設……徐匯民政打造「匯愛+」品牌
    中心分別於2018年、2019年、2020年帶領員工及法律顧問將服務觸角深入漕河涇街道薛家宅社區、田林街道長春居委社區、漕河涇街道嘉萱苑社區,宣傳婚姻法律法規、走訪困難、獨居老人,開展「匯愛+」情暖社區志願者服務,為廣大居民開展婚姻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和婚姻家庭關係調適服務,幫助居民解決婚姻家庭關係中遇到的困惑和糾紛,送上中心全體員工安排的小活動,與社區老人親密互動
  • 我區開展禦寒救助行動 幫助民政服務對象禦寒保暖
    為切實做好民政服務對象的防寒保暖工作。1月7日晚,潮陽區連夜組織開展禦寒救助行動,為流浪漢、困難孤寡老人等民政服務對象送去禦寒物品。 當晚,區民政、公安、城管、衛健等有關單位工作人員冒著嚴寒,帶著衣被、食品等禦寒物品,巡城檢查,對露宿街面、廣場、公園、橋洞的流浪人員進行勸返、救助。
  • ...十三五」民政事業發展成就 | 讓百姓生活「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十三五」期間「十三五」期間,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堅持「四個導向」,加快「五個民政」建設,確保「四個領先」目標,聚焦重點強措施,改革創新促發展,全面完成「十三五」確定的各項任務,各項民政事業持續向好發展。「人本民政」讓困難群眾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感謝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能夠這麼快就能拿到補助金!」在社區民政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銅官區西湖鎮棲鳳社區居民朱某一家僅僅花了6天時間就拿到了低保金。今年5月,15歲的朱某身患急性骨髓白血病,家庭共計承擔住院費用7萬餘元。為了帶女兒治病,朱某父母辭去工作,長期在合肥陪著女兒,但家中失去了經濟收入。
  • 關注丨2020年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課題指南發布
    ,深刻領會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度研究事關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推動我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經研究,決定在全省開展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0選題方向1.推進新時代浙江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2.新時代建立減緩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浙江樣本
  • ...建設和民政工作水平不斷加強 群眾獲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效提升
    「十三五」時期,全區社會建設和民政系統認真貫徹落實「 十三五」社會治理和民政事業發展規劃要求,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來,我區通過基本健全社會治理領導體制、基本形成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機制以及各項暖民心惠民生舉措的實施,使得全區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水平不斷加強,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弱有所扶領域指標明顯提升。「十三五」時期,全區社會服務水平和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切實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切實增強。
  • 關注丨濱城區召開民政政策暨家境調查系統培訓會
    為切實做好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工作,進一步提升基層民政工作人員「三專」能力,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把握政策的能力,12月25日,區民政局召開民政政策暨家境調查系統培訓會。參加培訓的由鄉鎮(街道)民政所工作人員、社區家境調查員和有關社工機構人員共計15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