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BA
那么正義聯盟在11月17號就要正式上映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樣都是非常期待的,我們一直喜愛的閃電俠終於和其他正義聯盟成員登上了電影的銀幕,其中閃電俠的扮演者埃茲拉米勒,一開始是在BVS和自殺小隊裡初露鋒芒,當時就覺得實在是帥呆了,不過在從早前的正義聯盟預告就已經發現,他又換了一個年輕的髮型,但是無論如何,我都無法抑制對這個有一點古靈精怪的演員的好奇,那麼今天,我們就扮演電影正義聯盟中閃電俠的演員埃茲拉米勒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吧。
埃茲拉米勒 Ezra Mattehw Miller 1992年9月30日出生於美國 新澤西州,父親是猶太人,母親為德國和荷蘭的混血,且父母都是基督教背景。Ezra的名字來源於一位猶太大祭司的名字,著有《埃茲拉記》,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埃茲拉深色的頭髮和瞳孔,讓他同樣也擁有了東方人的一絲神韻。
米勒小時候口吃,曾經就是個邊緣人,後來喜歡上了話劇,話劇使他擺脫了口吃,但卻讓他對自己的性取向產生了疑惑,他會開始輕吻男生。但米勒也有過幾任的女朋友,不過在這一點上,我們不需要太認真。
埃茲拉米勒不僅是一名演員,同樣也是一位出色的歌手,他的樂隊Sons of An Illustrious Father ,儘管歌曲並不多,不算搖滾,但卻有比搖滾還瘋狂的味道,整體的曲風時而正經中帶著戲謔,時而放蕩不羈,瘋瘋癲癲,時而慢如流水,時而激昂向上,樂隊結合了傳統民謠,布魯斯,朋克等元素,古典又現代,既兼收並蓄又很有美國特色。樂隊成員只有三位,Lilah Larson利拉 拉爾森,Josh Aubin喬什 奧班以及Ezra MIller埃茲拉米勒,其中Lilah Larson也有她自己的一些單曲,抒情而緩慢。一句話形容這個樂隊的歌曲,就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坐在花園,點起一根香菸,望著白雲回憶著自己曾經支離破碎的愛情。從另一個角度說,比起演員和歌手,埃茲拉米勒更象是一個藝術家。
2008年,米勒出演了他的電影處女作由導演 Antonio Campos安東尼奧·坎波斯執導的 《放學後》,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非常有趣,並不像我們平時看的主流電影,角色都位於鏡頭的黃金位置上,在這部電影中,很多時候說話的人甚至不在鏡頭裡,或者只是在邊邊一角。而米勒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在寄宿學校的16歲的高中生Robert羅伯特,平時愛看A片,還有用攝像機拍真人短片,一次意外,拍到了一對姐妹嗑藥致死的過程,但他卻無動於衷看著她們死在自己懷裡,自責與無助他並沒有選擇告訴身邊的大人自己知道的事情,他冷漠的臉直接暗示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家長對自己子女的疏忽,學校虛偽和自私是導致不幸的罪魁禍首,米勒成功的演繹出了羅伯特極度壓抑的內心,性暴力傾向,冷漠無情,以及渴望被釋放的情緒,這也許是本片中羅伯特最誇張最真實的一個的表情。
2011年,由導演Lynne Ramsay琳恩·拉姆塞執導的電影《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讓我們談談凱文》。這部電影一開始看未必看得懂,因為它用現在與過去兩個時間線同時進行,將劇情打碎,然後隨著電影的進度,再由倒序的方式慢慢組合。用了中國琵琶樂《十面埋伏》做點綴,抓住觀眾的神經,高度渲染的緊張感也是一大亮點。
劇情上由Tilda Swinton蒂爾達·斯文頓飾演的一個完全沒有準備好撫養孩子,不知道怎麼擁抱孩子,不知道怎麼與孩子溝通,不知道怎麼與孩子玩耍,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甚至將嬰兒車推到施工工地企圖掩蓋孩子哭聲的母親伊娃,也許正因為伊娃的這種特質,由埃茲拉米勒飾演對凱文,遺傳並放大了這樣詭異的心理。慢慢長大之後,對母親充滿了恨意,處處想方設法傷害自己的母親。雖然母親也在努力做好,但時而的爆發比如摔斷凱文的手臂,這讓凱文的心智開始扭曲。以至於做出來最後的大屠殺舉動。
這部電影埃茲拉飾演的凱文,在和母親說話的神態中,包括憤怒,輕蔑,裝無奈,和邪惡都表現的無可挑剔,最精彩的應該是電影的最後,伊娃問凱文為什麼要做這些,凱文說以前他知道,但現在不確定了,這是一個轉變,凱文開始意識到了愛,雖然沒有口頭敘述,但從他的眼睛,觀眾都能感受得到,凱文在那一瞬間,變了。
通過這部電影
埃茲拉米勒在2012年,得到了第17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最佳青年演員提名
2012年,埃茲拉米勒和Logan Lerman羅根 勒曼 ,Emma Watson艾瑪 華森一同主演於改編自同名小說《壁花少年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的電影。該片由本書的作者Stephen Chbosky史蒂芬·切波斯基指導。
壁花,指的是舞會,聚會中,被人忽視的邊緣人,是那種長在牆角無人欣賞花朵,故事發生在90年代的濱州匹茲堡。
男主角查理剛剛進入高中,沒有什麼朋友,當他第一次來到課堂見到愛拿老師惡作劇的埃茲拉米飾演的派屈克時,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取笑他,而是覺得派屈克一定有他自己的正面的理由,在別人都稱派屈克為nothing時,查理卻主動接近了派屈克叫出了他的名字,並和派屈克同父異母的妹妹珊成為了好朋友並愛上了她。
派屈克總是充滿自信,很少會因為旁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但這樣的自信往往都是為了掩飾一些不想被別人知道的秘密,他是一個同志,他的男友在被自己的父親發現後遭到裡毒打,為了撇清關係,甚至出言辱罵了派屈克,傷心欲絕的派屈克在查理的陪伴和安慰下有所好轉,派屈克強吻了查理,但查理並沒有推開他,反而給了他一個擁抱。終於,派屈克再也忍不住淚水開始哭泣。派屈克是查理的第一個朋友,曾為他舉杯,但同樣也被查理所救贖。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對話是這樣說的
——Why do nice people choose the wrong people to date ?
——We accepted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
——Can we make them know they deserve more ?
——We can try .
——為什麼好的人總是選擇不適合自己的人?
——因為我們只接受自己認為值得的愛。
——那能試著讓他們明白自己值得擁有一個更好的人嗎?
——我們可以嘗試一下。
米勒在這部電影中完美地詮釋裡派屈克這個角色,也詮釋了同志這個概念,整部劇裡,派屈克的存在感甚至超越了任何一個人,讓我不得不一直注意他而忽略了其他的角色,他把派屈克的陽光,溫暖和善良帶給了觀眾,同時也把同志處在社會中的無奈,委屈與倔強追求自由的渴望展現的恰到好處。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東西是你無法去接受,甚至不能認同的,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完美,不存在絕對的對於錯,你可以不喜歡一個東西,可以遠離它,但是請不要傷害它。同性戀不僅是一種性取向,更是一種多元化的表現,世界的發展趨向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世界取決於我們的包容力。
埃茲拉米勒憑藉《壁花少年》獲得了2012年
第65屆夏納電影節 蕭邦獎 最佳新人男演員
第33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
第12屆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3年第22屆MTV電影獎 突破表演獎提名
第15屆美國青少年選擇獎 最佳突破表演電影新星提名
同年,埃茲拉米勒又參演了另外一部由導演Sam Levinson山姆·萊文森指導的電影《Anthoer Happy Day開心又一天》,當時的這名導演也就只有26歲。
這真的是一部我覺得米勒參演作品中最歐洲的一部。他會讓我想起1998年那部最早按照dogma95拍攝的電影《家宴》。但他沒有《家宴》那麼生冷,也沒有《家宴》那麼「混亂」和極端。
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心情並不算特別好,看完了之後更加的壓抑
片頭用兩個少年讓人摸不清頭腦的對話將觀眾代入電影,接著用家庭紀錄片的方式說明Ellen Barkin艾倫·巴金飾演的母親琳恩和他的兩個孩子要去一個更大的家庭,為了參加迪倫,她和她前夫生的兒子的婚禮。
汽車停下,母親看到門口停著救護車,立馬帶著哭腔著急的走進屋子。屋內的氣氛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就好像外公經常犯病似的,大家都是自己在幹自己的,好像並沒有人真正關心正在發病的外公。
這家族的人都很病態,不管男女老少,他們只覺得他們做的是絕對正確的。他們容不下和他們有任何不同的人。他們嘲笑埃茲拉米勒飾演的埃利奧特壓根不存在的異裝癖,無法接受愛麗絲的自殘行為,更不能理解媽媽的歇斯底裡,甚至對小弟弟本的天才記憶也嗤之以鼻。
媽媽琳恩對家庭的付出的確真的太多,琳恩這個角色很想當一個好的媽媽,她也非常努力的拖著家人往前走,她內心是有些敏感和神經質的,這些敏感和神經質毫無疑問會影響到她的孩子們。就像她和本在窗臺上聊天說的那些話一樣,琳恩帶大的每個孩子內心或多或少都是有問題,應該說,很大的問題,因為只有不是琳恩撫養大的孩子迪倫符合所謂的「正常」的標準。
埃利奧特和他姐姐愛麗絲一樣,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只是方式和愛麗絲不同。愛麗絲是通過自殘,而有狂躁症的埃利奧特通過更極端的方式:嗑藥吸毒,以及說一些讓人惱火的話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力。狂躁症讓埃利奧特的思維異於常人,他也揭示了很多媽媽琳恩不願意說的事情。他對家庭的絕望如同外公,雖然他極力想掩蓋他的內心世界。心疼那個雨夜埃利奧特嗑藥嗑的整個人神智不清走到了海灣邊就差跳進海裡。最後的婚禮的晚上,埃利奧特嗑著藥,睡在一個輪胎上飄走了,最後的婚禮上埃利奧特也試圖躺在一個輪胎上飄走。
整個故事裡就像埃利奧特對著外婆說的那句大不敬的話一樣:「Death is actually a more unifying force within family than love.跟愛相比,死亡才是真正把家庭團結起來的力量」。
外公的自殺讓整場鬧劇安靜下來,也許大家內心有了成長,也許也沒有。總之生活經常不如意我們卻還是要硬著頭皮向前走。
在最近的2016年,由導演David Yates大衛·葉茨指導的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英國盛日影業公司聯合出品的奇幻冒險電影《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神奇動物在哪裡》上映,J·K·羅琳以製片人的身份參與製作。
由Eddie Redmayne埃迪·雷德梅恩飾演的主人公紐特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魔法怪物來到了紐約,但此時的紐約,一團糟,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破壞城市,更不巧的是自己的行李箱還被一個麻雞搞錯,中間認識了由 Katherine Waterston凱薩琳·沃特斯頓飾演的女主角還有她的妹妹。幾個人一起踏上了神奇寶貝之旅。
而埃茲拉米勒在劇中飾演的克雷登斯·拜爾本,是一個從小就受到了的數不清的壓迫,能夠使用魔法,但被視為怪胎,一直在反對魔法的養母養育的環境下長大的年輕人,因為身處在一個矛盾的環境,又一直孤獨一個人,所以被帕西瓦爾利用著,並且體內寄宿著可怕的默默然。
默默然是當魔法師抑制其魔法能力時形成的一種魔法寄生蟲。 寄生蟲本身被稱為默默然,而宿主被叫做默然者。如果他們一直不施放法術,默默然將會反噬侵蝕,最終接管宿主的身體,不受控制,帶來災難。
就像主人公必須是小雀斑一樣,我認為克雷登斯就是給埃茲拉米勒量身定做的,米勒在電影中眼神的那種陰鬱,面無表情,低沉,雙目無光,自卑,和迷茫表演得非常精闢,讓克雷登斯這個本身沒有一點特點的人變得讓觀眾無法忽略他的存在。不過最讓人心疼的是就因為長得比男主角帥所以強制剃了一個鍋蓋頭,這真的是···挺可惜的
在他與養母親還有帕西瓦爾的對話中,低著頭輕聲輕語,百般服從,甚至被攻擊也絲毫不敢還手且壓抑自己的情緒,與在最後發狂猙獰的可怕面容形成了很大的畫面對比。
克雷登斯就代表我們現實生活中被剝奪了才能甚至權利的人,不得不隱藏和封閉自己去配合這個社會,我們有看到許多影視作品中的反派,都是在自我和非自我的掙扎中萌生出的反社會人格。其實克雷登斯就正好代表著我們現實中的一類人。不斷的隱藏和逃避真實自己。
克雷登斯這個角色與上面米勒飾演的其他角色都有許多的相同之處,不管是《我們需要談一談凱文》中的凱文,《壁花少年》的派屈克,《開心又一天》的埃利奧特,又或者是《放學後》的羅伯特,都象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壓縮著兩個極端的心理,他們之間的相互碰撞,相互轉變,到最後的釋放,都不是埃茲拉米勒所表現不出來的情緒。
Miller所有的角色裡,他都在演一些奇怪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是不正常或者特別極端的人。
講到這裡,我們再說回米勒的閃電俠。在採訪中米勒也談到,在正義聯盟電影中的閃電俠,是一個初出茅廬的超級英雄,超能力對於他來說依舊非常生疏,他需要突破自己的極限,雖然他還沒有做到,但他正在靠近那個目標。與其他超級英雄的集結真的讓閃電俠非常開心,跟他們見面是一個難以置信的進展,他真的很愛正義聯盟的朋友們,當然我們在預告片中也看到了閃電俠總是臉色嚴肅的一眾人之中最開心的那個。
老版閃電俠,也就是現在電視劇的傑的扮演者約翰·韋斯利·希普 John Wesley Shipp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我當初聽說格蘭特 古斯汀grant gustin飾演閃電俠的時候,我就很興奮,而埃茲拉的熱情跟對於這個角色敞開的胸懷,這是最無價的,我和古蘭特都非常期待他的表演,神速力足夠容納我們所有的人!
而格蘭特 古斯汀grant gustin在他的IG中也說過:「埃茲拉米勒完全是一個是更加成熟的演員,很棒的演技,我對他將如何詮釋閃電俠巴裡艾倫這個角色充滿期待」
在埃茲拉米勒在採訪中,說到了許多他關於自己的想法,當然其中也包括TV電視格蘭特 古斯汀Grant Gustin主演的閃電俠,米勒覺得電視版閃電俠屌爆了,格蘭特 古斯汀是閃電俠,我也是閃電俠,我們應該來場比賽,那一定很酷!所以希望大家把正在觀看的美劇古蘭特版閃電俠和即將上演的電影正義聯盟中的米勒版閃電俠做對比時,可以選擇跟他們一樣,保持一個輕鬆樂觀的態度。
閃電俠巴裡艾倫極具正義感,在被一道閃電擊中後擁有無人可以比擬的超級速度,他總是奔跑在城市去幫助他人,拯救這個世界。
而他現實中的身份巴裡艾倫,是一個小小年紀母親被殺害,父親被冤枉入獄的不幸的年輕人,這樣的陰影籠罩了他很久。我們可以在預告片中看到電影版的閃電俠巴裡艾倫起源似乎不會有很大的改變。
生活中,巴裡有自己的朋友和愛人,巴裡艾倫一直努力處理好兩者的平衡但閃電俠似乎永遠都是最重要的。這點在未來的閃電俠電影會是一個看點。
我們還不知道電影版閃電俠的故事會如何展開,也不能確定巴裡艾倫的具體定位如何,閃電俠這個角色是埃茲拉米勒相對來說比較陽光和正面的角色了,也許對於米勒來說也是一個小挑戰,他說他需要朋友,就像一個死宅一樣,但就目前看來,他的性格其實也還好,到底是什麼導致他無法融入到正常人到社交中呢,我們拭目以待。
那麼其實我本人在研究了埃茲拉米勒的一些影視作品之後也得到了很多的共鳴,我們每個人在童年的時候都在幻想以後能夠成為一個偉大或者說是牛逼的人,但隨著我們的長大,發現世界並不是我們小時候所想像的那樣簡單,我們並沒有那麼大的能量,我們沒有超能力,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我們越來越在意身邊的人,父母,家族,愛人,朋友,同學,同事甚至陌生人的眼神和言語,其中有關心,期待,擔憂,有試探,有幸災樂禍等等。倔強的我們假裝自己並不在乎這些,認為自己可以做自己,做一個無拘無束完全自由的人,但是你真的不在乎嗎,你真的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嗎,不,或多或少你是在乎的,脆弱人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去釋放自己,他們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別人,最終傷害了自己,但是在你與他人的世界觀發生碰撞卻屹立不倒的時候,你才能夠變得強大,變得越來越不在乎。
影片的最後,我要感謝西米為我這次的影片製作提供的許多幫助和支持,真的超用心,非常感謝,我很榮幸,我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毫無疑問事件非常棒的事情。
如果大家有什麼希望一起討論的,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關注我的公眾號和QQ群,歡迎大家
那麼我是BA,我們下個影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