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美國糖橘引種表現及關鍵栽培技術
楊福良1
美國糖橘是克裡邁丁桔的支系和柚類雜交出的柑橘新品種,起源於美國,又名世紀紅、米哈尼。近些年在湖南、廣西、四川等諸多柑橘產區都有引種。閩北是傳統柑橘產區,栽培歷史悠久,現有柑橘面積3萬hm2,主要品種是栟柑、建陽橘柚、溫州蜜柑,這些品種佔總面積的90%。近年來,柑橘產業發展迅速,高品質雜柑等新品種不斷湧現,傳統品種蘆柑、溫柑盈利能力下降,市場競爭力減弱,閩北柑橘產業面臨品種結構調整壓力。通過引進柑橘新品種試驗栽培,掌握其特性及栽培技術、評價其推廣利用價值,是閩北柑橘品種結構亟待調整的首要任務。
1引種情況
2017年2月,從浙江象山引進美國糖橘40株,種植於南平市農科所溪口山旱作試驗基地。同期引種的還有其他柑橘新品種13個,包括沃柑、091、愛媛28、金秋砂糖橘、春見、由良、明日見、媛小春、甘肀、春香橘柚、塔羅科血橙、默科特等。定植株行距4mx2m,定植穴80cmx80cmx60cm。株施商品有機肥30kg、鈣鎂磷1kg。試驗基地北緯27°19\東經118°08、海拔135m。年肀均溫度18.1℃,無霜期322d,年降雨量1742mm,年日照時數1802h,冬季低溫-3~-5℃,歷史低溫-7℃:。山坡地,典型紅壤,pH5.5左右。
2主要形態特徵
美國糖橘葉披針形、倒卵形,葉緣有波浪,葉尖微凹。大小不等,葉片長軸8~12cm,短軸4~8cm,翼葉不明顯。幼樹偶有刺,徒長枝刺明顯,刺長1.5~2.0cm,硬質。生長勢較旺,3年生樹平均高2m,樹冠1.8m。較直立,成枝角15°~30°,掛果後稍開張。花單生或簇生,花萼淡綠色淺裂。花瓣長肀均1.3cm、寬肀平均0.5cm,雄蕊13~16枚、長平均1cm,雌蕊長平均lcm。果較小,單果重30~80g,果形指數接近1,剝皮難易中等,瓤瓣數6~8個。瓤瓣壁薄脆,易破。果皮厚2~3mm,果實較硬,極耐運輸。果皮紅色,光亮,油胞細緊而密。有種子,在試驗地栽培肀均種子數5粒,少量無核。
3物候期
據試驗地田間觀察記錄,3月5日前後開始萌動,3月10日芽體萌髮長可達2~3cm。有葉單頂花梢長10~15cm。初花期3月25日前後,盛花期4月15日前後,終花期4月25日前後。第1次生理落果5月10日,第2次生理落果5月25日前後,著色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11月下旬完全著色,成熟期12月上旬。
4產量
種植第2年見初果(少量),第3年(2019年)測產,平均株產可達15kg,表現極豐產。樹勢較旺,3年生樹局達2m,樹冠1.8m。較耐旱。米用寬行窄株栽植(4mx2m),畝栽85株,進入盛果期畝產可達4000kg。大小年不明顯,結果率高,容易獲得高產、穩產。
5抗寒性
田間表現出較強抗寒性,經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連續3年觀察,2017年冬季最低溫為-4℃,2018年暖冬,2019年冬季最低溫-3℃,均未出現寒害症狀。2019年,冬季留樹掛果測試,未加任何遮蓋,果實留樹至2020年1月下旬,留樹期間最低溫度-3℃,霜期6~7d,果實未出現凍傷、浮皮、落果等症狀。而果實降酸明顯,糖度升高,經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達16,口感濃甜,水分充足,極化渣。經3年抗寒性試驗表明,該柑橘品種在閩北各縣市均可安全越冬。
6果頭品質
美國糖橘與砂糖橘大小相近,砂糖橘一般單果重40~50g,可溶性固形物11度,酸度0.3%~0.4%;而美國糖橘單果重30~80g,外觀鮮紅油亮,油胞緊密、光滑,不浮皮,貯運性能優良。經連續2年測試,試驗基地美國糖橘2018年可溶性固形物13.6度,酸度接近1%;2019年測試,可溶性固形物13.4度,酸度接近1%(測試時間12月5日,早霜來臨前後),留樹延後完熟採收,糖度可達16度,酸度降至0.6%~0.8%。
7關鍵栽培技術
7.1建園
應選擇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lm以下)且坡度小於20度的緩坡地建園。坡地先修好梯臺,臺面寬根據坡度定,不小於3m,全園深翻。肀地起壟栽培,壟高於地面30cm。地下水位較高的肀地可開廂起壟,廂寬8m,每廂2壟,廂溝深為60cm。合理密植,寬行窄株,便於機械操作。株行距4mx2m、4.0mx2.5m或4mx3m,便於前期提局產量。定植穴80cmx80cm,株施商品有機肥30kg、鈣鎂磷1.5kg、生石灰lkg,拌勻埋入。閩北以春植為主,3~4月為宜。春植以氣溫回升、芽體萌動前最好,成活率高,恢復快,要防止倒春寒造成的低溫危害。
部分果農在立春前後種植,遭受倒春寒成活率明顯降低。儘量避免秋冬植,閩北冬季常遇低溫天氣,幼苗抗寒能力弱,枝梢容易被凍傷。種植不宜太深,覆土至嫁接口下5cm為宜。定植後澆定根水。
7.2幼樹管理
定植前2年,主要以培養樹冠為主。薄肥勤施,保證枝梢營養生長有充足的養分供應,除春季或秋施1~2次的基肥外,一般每次新梢萌發前各施一次以N、K為主的速效肥可選用硝酸鉀複合肥或其他高氮水溶肥。葉面肥可選用磷酸二氫鉀、尿素或其他復配的葉面肥,噴施濃度尿素為磷酸二氫鉀為0.3%、硼為0.2%~0.3%。幼苗澆施水溶肥,可採用2次稀釋法,一般澆施使用濃度不超過5%。
7.3成年樹管理
7.3.1保花保果種植第3年可以掛果,據試驗觀察數據可知,肀均株產可達15kg。美國糖橘結果率高,豐產。保花可用磷酸二氫鉀+液體硼,保果可用GA3或芸苔素內酯2000倍液。
7.3.2疏果美國糖橘掛果率高,如不進行疏果,果實有偏小傾向。經田間試驗觀察,葉果比為(25~30):1較理想,肀均單果重可以保持在70~80g。未經疏果,果實肀均只有50g。過多掛果會出現大小年現象,第2年花量明顯減少,會影響來年產量。
7.3.3適當延後採收在溪口山旱作試驗基地品種園,該品種11月底完全著色,外觀鮮紅油亮,極具光澤,但果實偏硬。經測定,糖度可達13~14度,但酸高較高,影響口感。該品種極耐寒,據2019年果實留樹越冬試驗,在沒有任何遮蓋防護條件下,輕度早霜不會對果實造成影響。果實留樹至2020年1月底,不落果、不浮皮、不受凍,糖度可達15~17度,且降酸明顯,品質提升。建議留樹延後採收,為防止強霜凍可採取簡易塑膜覆蓋措施。
7.3.4肥水管理由於美國糖橘表現豐產,長勢較旺,對肥水需求相對較高。可根據掛果量營養消耗進行平衡施肥。花前肥,株施尿素500g;壯果肥可用中氮高鉀複合肥,如N、P205、K20配比為14:8:18的配方肥,株施1.0~1.5kg;採後肥可用高氮中鉀複合肥,如N、P205、K20配比為18:7:15的配方肥,株施0.5~1.0kg;基肥,株施商品有機肥20~25kg。基肥提倡早施,可提前至11月果實成熟期施,施肥量佔全年的50%~60%。根外追肥可用磷酸二氫鉀+液體硼+糖醇鈣。水分管理根據氣候條件調整,閩北區域3~7月雨水較多,一般不會產生旱害;8~10月,高溫乾旱時常發生,一般每月噴灌2次,每15d—次,以早、晚灌水為宜;11月份,果實開始著色,可以適當控水,有利於提高果實糖度。
7.3.5常見病蟲害防治美國糖橘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未發現潰瘍病和其他檢疫性病害。病害主要有腳腐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炭疽病防治,在春、夏新梢抽發嫩葉期用25%咪鮮胺1000倍液加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用25%阿米西達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褐斑病防治,可用苯醚甲環唑、戊唑醇、代森錳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黃蜘蛛,可用22%阿維螺蟎酯懸浮劑4000~5000倍液,或5%阿維菌素乳油6250~10000倍液,或20%乙蟎唑懸浮劑8000~12000倍液,或96.5%礦物油乳劑200~300倍液等防治。農藥交替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