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比爾 馬丁 圖、【美】艾瑞 卡爾 譯/李坤珊
講讀對象:3-4歲幼兒 18人
教每一屆的學生,我都給自己暗暗定下一個目標,在寶貝們畢業前,要把學校繪本館裡的繪本給他們講完。如今開學了,又迎來一批新的寶貝,我依然選擇用故事與他們建立連接。
開學進入第三周,孩子們似乎已經愛上繪本館了,當然,我還希望孩子們愛上在這裡聽我講故事,最終愛上閱讀。
因為是午睡前,為了不破壞繪本館的寧靜,我沒有選擇歡樂的暖場,而是直接進入主題。
第一環節:解讀封面
——這是一隻什麼動物?你覺得他長得怎麼樣?
善於觀察的孩子們,聯想到了昨天的小老鼠:好大的熊,鼠小弟小小的;棕熊;棕色的;它的腳上有尖尖的刺;他的眼睛圓圓的……
——棕色的熊在看什麼呀?
說著,我把書本的封面靠近每一個小朋友,孩子們有的興奮有的害羞:它在看我,在看我。
第二環節:觀察圖片,感受故事裡重複的語言及每一種動物特別的色彩,並嘗試用語言大膽表達書中的句式以及自己的觀察。
——那我們就問問看,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
我嘗試著把書中的句式念成有節奏的童謠,接著翻頁魔法又出廠了,只要有懸念的地方,孩子們都會根據我的眼神和手勢的提示說:1、2、3。
——是誰在看棕色的熊啊?它的身上是什麼顏色的呢?
——我看見一隻紅色的鳥,在看我。
我模仿著棕熊的聲音,告訴孩子們。
聽到大熊的聲音,孩子們哈哈大笑。
——寶貝們,紅色的鳥在看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問問他吧。
孩子們學著我剛才的樣子,把手放在嘴巴兩旁,齊聲問:紅色的鳥,紅色的鳥,你再看什麼?
接下來,孩子們幾乎是自己觀察,自己重複書中的句式了。我從講故事的人退居二線,變成了聽故事的人。當孩子們問到:老師,老師,你在看什麼?
——我看見一群孩子在看我。
當我回答這一句時,孩子們的眼神裡又透露出了剛開始的興奮或者害羞。
我想,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了,色彩吸引孩子,語言簡單重複,同時畫面銜接感強,讓孩子置身在畫面中。
活動延伸:故事表演
這是一本適合1-3歲幼兒的書,用在3-4歲的孩子上,我把目標提升了,讓孩子們觀察的基礎上,多了語言及表演的體驗。
這本書還是迴環的結構,孩子們可以迴環閱讀,感受其中的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