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中國人比較重視家庭觀念,逢年過節都會走親戚,看望家裡的老人,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共同享受一下難得的親情時光,畢竟年後大家都各奔東西了。
老人們經常對子女說,兄弟姐妹之間要團結互助,這是你們的緣分,血溶於水,互幫互助才能讓家族興盛,生活才會更美好。但是父母去世了之後,有一個奇怪現象,就是兄弟姐妹之間很少來往了,甚至變成了陌生人,有的誇張的變成了仇人,到底是什麼原因?
1.劉先生,60歲,因為老人當年非常偏心,鬧得很不愉快。
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由於自己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在世的時候兄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逢年過節回來看望一下父母。我家的條件還行,弟弟家的條件現在非常好,在廣東做生意 ,以前也是很窮的,因為錢的問題我們之間還吵過架,後來他就到廣東做生意發財了,哥哥家就不行了在農村務農。老人的養老問題我一個人出了大半個部分,雖然弟弟很有錢但是很小氣,每年出的錢很少,大哥基本上都不出錢,可以忽略不計。關鍵是當年分家的時候,大哥跟弟弟都得了房子,我什麼都沒有,後來是自己打工掙的錢蓋的,父母去世以後,我們三個人基本上就形同陌路。弟弟由於做生意賺了錢,在廣東買了房子在那邊定居了,也不理我們這些窮人,大哥今年也去世了,就剩我一個孤零零的在農村裡了。
2.馬先生,58歲,沒有人組織家庭之間的聚會。
我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年齡都相差不大。以前父母在的時候,無論多遠過年都會回來聚一聚,自從父母去世以後,這十幾年基本上沒啥來往了,主要的是大家都離得比較遠,有的在打工的地方,有的在另一個城市去了,姐姐也嫁到外省去了。再加上我們的年齡也不小,不想跑來跑去,也沒有人組織家庭聚會,也就慢慢疏遠了。
3.楊先生,61歲,哥哥好吃懶做,不想搭理他了。
我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我是讀大學出去的,哥哥又沒什麼技術,從小不務正業好吃懶做,父母在的時候要我多幫一下哥哥,其實我放了很多,我把他安在我們單位幹活,每月開他1萬塊錢一個月的工資,因為我是公司的領導,有一點小權力,他卻拿著工資不幹活,我不能因公徇私,最後直接把它開了。
開了之後,我又通過關係給他安排了一個做保安的工作,一個月5000塊錢,月休5天,對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其實也可以,但是它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好好上班,最後他直接就不幹了,他覺得這份工作太累了,我也無語了,那你就在家天天睡覺去 ,我也給了他一些錢,三天兩頭就花完了,我就自然不想再搭理他了。
我就覺得我這個哥就把我當成錢包了,只要打電話就是談錢的事,其事情從來不會找我的,以後他想要錢,那就老老實實上班吧,我還是可以跟他安排一個輕鬆一點的工作的。自從我沒有給錢他以後,他再也沒有理我了,已經一年多沒有來往了。
結語:
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的時候我們還有家,父母走了,家就解散了,成了一個孤兒。
通過以上三位朋友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還可以,畢竟父母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紐帶,但是隨著老人去世兄弟之間的親情會逐漸變淡,無論怎麼情況我們都應該要血濃於水,好好地珍惜這份親情。錢雖然是好多,但不是萬能,兄弟姐妹之間不要為了利益搞得四分五裂,要珍惜前世來的緣分。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千萬不要被利益衝昏了頭腦失去了理智,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多走動聯繫一下感情,父母走了可以多聚一聚,這樣親情和血脈才不能斷,不走動就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