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微信大改版,推送時間線被打亂,只有老友薈俱樂部的常讀用戶才不會和老友薈失聯,如果大家喜歡看老友薈俱樂部的文章,一定要按上圖方法,把「老友薈俱樂部」設為星標!
—— 以下是正文 ——
6月16日晚,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調至二級,應急響應級別升級,防控措施加強,酒精等消毒用品又成為了人們日常採購的重中之重。
幾個月以來,和酒精的「朝夕相處」讓我們對它多了不少了解,但關於酒精消毒,還有很多「想當然」的做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酒精這類消毒產品成了緊俏商品,很多人唯恐買不到,因此在家囤了不少。不過也有人表示,在家裡儲存酒精易揮發,揮發後,濃度達不到殺滅病毒、細菌的標準,使用時效果會大打折扣。這是真的麼?對此,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副教授郭紅宇介紹說:「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醫用消毒酒精一般是由酒精(乙醇)和水構成,通常來說,濃度在70%—75%(V/V)的酒精具有殺滅病毒、細菌的能力,醫用消毒酒精濃度一般都是75%(V/V)。但乙醇的沸點是78℃,比水低,在同樣的溫度下,乙醇比水更容易揮發。」酒精中的乙醇揮發後,酒精濃度就會降低,當酒精濃度低於70%(V/V)時,其消毒能力也會降低。影響酒精揮發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容器的密閉性。郭紅宇指出,溫度越高,酒精揮發速度越快。相比於專業存儲環境,家庭環境影響儲存溫度的因素更多,因此其揮發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
家庭存放酒精所使用的普通瓶子,瓶蓋很難達到密閉要求,只要打開包裝或放置時間過久,酒精都會蒸發一些。郭紅宇建議,
為延緩酒精的揮發速度,可將酒精存放在溫度更低的環境中,比如冰箱的冷藏室內。同時可選擇瓶蓋帶有橡膠材料的容器來存放,這樣也能減少酒精的揮發。
擦拭手機、電腦會腐蝕屏幕?
100%的乙醇也難以溶解高分子聚合物
手機作為日常不離手的隨身裝備,更需要每天消毒,但在給手機消毒的同時,不少人卻猶豫了,用酒精擦拭手機時,會不會腐蝕屏幕?郭紅宇表示:「
日常使用酒精擦拭手機、電腦,是不會腐蝕屏幕的。準確地說,酒精不具有腐蝕性,而是具有溶解性,通常酸鹼溶液與金屬化合物發生反應才稱之為腐蝕。而有機物如乙醇、汽油等,把物質表面變得有點黏性或變軟,這種現象應被稱作溶解。」手機和電腦屏幕都有一層玻璃基質,最外層有一層保護膜,這些通常是高分子聚合物。有機化學裡有個理論,就是相似相溶。高分子聚合物只有用分子量較大的有機溶劑(比如芳烴、酯、醚)或分子量小但溶解性強的香蕉水、氯仿、乙酸乙酯、四氯化碳等才可能溶解。乙醇的分子結構只有兩個碳和一個羥基,對高分子聚合物來說溶解性較差。一般溫度下,即使純度為100%的乙醇也很難溶解它們。
在外就餐沒有洗手條件,很多人會選擇使用免洗洗手液,但同時,也有人質疑,我們用完洗手液之後,能馬上接觸食物嗎?郭紅宇分析,免洗洗手液的主要功能先是去汙,後才是消毒。汙物可以簡單地分成兩種:水溶性和油溶性。用水洗手時,水溶性汙垢會溶解在水中被帶走,油溶性汙垢會和表面活性劑結合後,再和水形成乳液被水帶走。乾洗則正好相反,油溶性汙垢會直接溶解在有機溶劑中被帶走,水溶性汙垢會和表面活性劑結合後形成乳液被溶劑帶走,因為沒有水,所以被稱為「乾洗」。
免洗洗手液的基本原理和乾洗一樣,都是清潔成分+揮發性溶劑,一般採用75%酒精作為主要溶劑和消毒成分,表面活性劑作為去汙成分。「國內比較常用的免洗洗手液大多數除了含有乙醇外,也含有少量的異丙醇、甘油及表面活性劑,這些成分都是對醫用酒精進行改性,兼顧去汙、消毒和保護手部皮膚的功能。但也有文獻指出,有些產品會含有少量的甲醇和游離甲醛。」郭紅宇介紹。「
改性後的醫用酒精,含有不宜食用的成分。比如甘油、甲醇、表面活性劑等,食用會對人體有害。但甲醇的沸點非常低,只有64℃,比乙醇還低,很快就會揮發。」因此,郭紅宇提醒,
用完免洗洗手液後,最好不要馬上拿食品,等一段時間,讓一些不易入口的成分揮發後,再去拿食物。文章來源:科技日報、新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聲明: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聲明:本文養生內容僅做參考,具體以個人體質為準,必要時請先諮詢醫生。
親愛的薈員朋友們:
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更為確保所有薈員的健康與安全,我司將實施居家辦公!請暫時不要上門諮詢。關於開發票或者退款服務,請聯繫相關客服按國家和旅遊局政策,合理合規完成操作,謝謝您的理解支持和包涵!
隔離病毒,但永遠不會隔離我們的服務和對各位薈員的關愛!
掃碼添加客服微信諮詢
第2步:點擊公眾號歡迎語中的
「4.老友薈會員註冊」(已關注的用戶點擊公眾號菜單欄下方「會員中心」→「入會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