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木梳子敢賣1380元人民幣,一年營收超3個億。
譚木匠,一家從事木梳子生意的企業,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靠著賣梳子上市的公司。截至發稿前,其市值為10.67億港元。
從公司在某電商平臺的旗艦店可以看到,它最貴的一把梳子,賣到1380元。
那麼這家公司到底為什麼能做到年銷售額幾個億,市值超十億港元呢?故事要從譚傳華此人說起。
1957年,譚傳華出生在重慶開縣嶽溪鎮。年輕的時候,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右手。這樣一來便不能幹粗活重貨,村裡人都認為他這輩子算是完了。幸運的是,在家人的勸慰下,他很快走出來陰影,甚至學會了畫畫的手藝,成為一名老師。
按理來說,在那個年代老師算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但譚傳華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在下海浪潮的推動下,毅然辭職外出打拼。
在外闖蕩是艱難的,尤其是對失去右手的他來說。兜兜轉轉還是一事無成,他乾脆開始經營賣紅薯、魔芋塊、開花店等小生意。雖然靠開花店積攢了一筆錢,但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他開始考慮轉行。
九十年代,譚傳華在深圳遇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機遇。他在工藝品展覽會上,打聽到木梳子非常暢銷,而他祖傳的手藝恰好就是木雕,這讓他下定決心轉行做木梳子。
說幹就幹,譚傳華回到老家撿起了祖傳手藝,成為一個木匠,專門做木梳子的生意。起初,他給木梳子取名為「先生」和「小姐」。這種爛大街的名字缺乏識別度,雖然投放了不少廣告,但銷量一直上不去。
後來,他痛定思痛,成立了「譚木匠」品牌,正式走上品牌化經營的道路。
在此後的十餘年間,譚木匠之所以能取得快速發展,並成為全球唯一一家上市的木梳子企業,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品牌定位在精品領域。梳子其實很簡單的商品,不僅市場競爭激烈,且同質化、低價競爭現象嚴重。
譚木匠將自己定位在高端,很好地跟市面上的品牌區分開來。同時,此舉也能有效提升產品利潤。為了貫徹精品策略,公司曾將15萬把有缺陷的木梳子銷毀,一舉打出了名堂。
其二,創新的營銷方式。那個時候,小企業是很難找銀行貸款的。於是譚傳華突發奇想,在報紙上刊登了「譚木匠招聘銀行」的消息,這種另類的廣告吸引了各媒體爭相報導。
因此,「譚木匠」這個品牌的知名度蹭蹭往上漲,一躍成為國內第一的木梳子品牌。
其三,特許加盟的經營模式。做品牌的公司,擁有自己的銷售終端,能大幅提升競爭優勢。
譚木匠顯然知道這點,通過特許加盟模式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銷售網絡。目前,公司擁有超1200家門店。龐大的門店規模,使得其能廣泛地接觸消費者,直接推高銷量,營收很快便破億。
經過27年的發展,目前譚木匠已經成為從事高品質木製品研發、製造和銷售的企業。產品涵蓋木梳、木鏡、手珠、車飾、家飾等小木工藝飾品,不僅在國內產銷,更是遠銷美國、韓國、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根據2020年譚木匠發布的上一年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收3.37億元,同比增長7.77%。淨利潤為1.23億元,同比增長7.02%。也就是說,靠著一把木梳,其每年躺賺上億元,這還是挺「牛」的。
其實,國內除了譚木匠外,還有許許多多將小商品經營成大生意的企業,如好太太晾衣架、雙槍筷子等等。這也說明商品無大小,只要善於發掘機會,就有機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