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23日電(記者陸中秋)11 月 22 日,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正式開幕,為深圳經濟特區 40 歲生日獻上光影璀璨的藝術厚禮。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強現場宣布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正式開幕,副市長吳以環等領導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強(左四)宣布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開幕 攝影: 王衛光
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定位獨特明晰,在「人文·都市·科技」的總主題下,2017年首屆的「城市·姿態」,2018年第二屆的「城市·體溫」,2019年第三屆的「城市·呼吸」,各有清晰的主題。今年第四屆以「城市·先行」為主題,深刻詮釋與刻畫城市精神和文化內涵。
本次大展以 " 城市 · 先行 " 為主題,設 6 大板塊內容,薈萃近 3000 件攝影作品。大展旨在以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時代觀念、新的攝影角度、新的展示載體,展現中國城市的新風貌。
本屆大展分為「徵稿主題展」「專題邀請展」「手機攝影展」「攝影企業展」「分會場平行展」「主題學術研討會」六大板塊,薈萃近 3千件攝影作品,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和全市各區27個分會場隆重舉行,呈現深圳、全國乃至世界攝影領域璀璨的成果和城市發展的繽紛畫卷。這些攝影藝術作品,從題材、類型、技法、觀念等多重角度,多維度聚合,散發出濃烈的不同地域氣息和攝影家的個性表達;貼合深圳國際攝影大展的總主題與年度主題,與城市同呼吸,觸摸城市的體溫,刻下先行者的姿態,呈現城市發展的閃亮印記,彰顯充滿魅力、活力、創新力的現代都市之魂。
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李瑞琦(左一)、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強(左二)、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觀看「洞見巴西今昔」邀請展 攝影:王衛光
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是一個國際化攝影藝術交流展示平臺,注重專業化、多元化。來自海內外的知名攝影家,以各自不同的生命體驗、不同的創作視角,碰撞出嶄新的藝術火花;具有多樣題材、獨特風格和表現手法的作品,為觀眾呈現攝影藝術所帶來的開闊性、兼容性和超越性的文化融合。來自德國的託馬斯·凱爾納(Thomas Kellner)的攝影創作十分具有實驗性與概念性。他利用獨創的「視覺綜合分析法」,將經過深思熟慮設計拍攝的多個畫面進行分割與再創建,《被激活的「城市叢林」》為觀眾提供了觀看現在與未來的新視角。來自美國的傑瑞·尤斯曼(Jerry N. Uelsmann)的蒙太奇作品已經成為攝影圖像製作的先驅和範本,久負盛名並廣為傳播。《傑瑞·尤斯曼的奇幻世界》所呈現的夢幻般神奇世界,既是視覺美的享受,又是現實與虛幻共存的影像創造。來自泰國的敏達·翁班差(Mintra Wongbhanchai)的《夜遊》,來自羅馬尼亞的尼科萊塔·伽柏(Nicoleta Gabor)的《十一月的旅行者》,來自巴西的艾萬特羅·德伊塞納(Evandro Teixeira)、王衛光的《洞見巴西今昔》等等與來自中國的陳衝的《三個廣州》、王福春的《王福春幽默攝影》、胡佐卿的《幕後》、王琦的《屏住呼吸》、謝軍的《瀋陽三十年》、江式高的《初心·初影——江式高攝影作品展》等等,融合了中西方視角,引領觀眾探尋攝影的更多奧秘,感悟藝術的張力、想像力與哲學的思辨,享受一段愉快的精神旅程。
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是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和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國家級、國際性的攝影活動。該展每年舉辦一次,是以城市為主題的綜合性攝影展覽。大展不斷創新、完善、提升,堅持注重國際性,彰顯專業性,凸顯科技性,做到群眾性,彰顯城市的獨特個性,已逐漸成為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平臺和中國攝影文化品牌。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在致辭中表示,40 年來,深圳不僅創造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奇蹟,也創造了文化發展的奇蹟。他鼓勵深圳攝影師再接再厲,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作為「科技之城」「創業之都」,高新技術及其企業是深圳的城市硬核。深圳國際攝影大展的特徵之一,就是突出「攝影+科技」的元素,凸顯高科技對攝影的影響。在本屆大展上,當今手機影像領域毫無爭議的技術與產品創新引領者華為集團;以傳承、提升、傳播和實現藝術價值為使命的雅昌文化集團;以「取之於攝影人,用之於攝影人,服務於攝影人」為準則的深鴻專業影像器材公司等高科技企業,帶來了最前沿的新科技產品。當觀眾走近這個影像新視界,走進各具特色功能不同的體驗區,不僅可以獲得第一手資料,還可以全方位感受品牌的影像魅力與貼心服務,盡情觸摸試用新品,沉浸在科技創新的光學世界之中,感受最新科技為攝影帶來的改變和未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圖片作者授權同意中國日報網使用)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