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專做強、做優做精投資銀行——中證協執行副會長安青松談證券業...

2021-01-16 騰訊網

證券業規模實力不斷增強

問:30年來,證券業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

答:一是行業規模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證券行業共有137家證券公司,總資產、淨資產、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達到8.99萬億元、2.28萬億元和10.97萬億元。同時,證券公司產業形態逐漸豐富,由傳統的經紀、投行、自營業務,向資管、融資融券、衍生品、場外業務、境外業務等多元化發展。

二是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紮實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直接融資佔比達12.6%,以股票、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成為實體經濟補充資本金和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的有益渠道。2008年以來,證券公司為近12萬億元股票及25萬億元交易所債券提供承銷保薦服務,為逾13萬億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交易提供財務顧問服務。

三是風控水平獲得全面提升。截至2020年11月,證券行業淨資本1.80萬億元,是2008年的7.7倍。行業整體風險覆蓋率為251.51%,資本槓桿率為23.82%,流動性風險覆蓋率為230.11%,淨穩定資金率為153.38%,行業流動性指標整體穩定。

四是強化金融科技應用,服務效率明顯提升。證券行業積極利用金融科技提供並優化遠程開戶、在線交易、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服務,有效擴大了證券服務的覆蓋面,增強精準服務能力。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證券行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累計達550億元。

五是跨境金融服務能力獲得顯著增強。截至目前,已有34家證券公司獲準在境外設立子公司,15家證券公司實現H股上市,其中,A H股上市證券公司14家,華泰證券成為首家同時在內地、香港和倫敦上市的境內證券公司。近年來,證券公司境外業務收入穩步提升。

此外,30年來,證券業「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持續積澱,社會責任履行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註冊制重塑投資銀行的業務邏輯

問:註冊制改革將給證券業帶來哪些變化?

答:證券業需要圍繞保薦、定價、承銷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重新塑造投資銀行盡職調查、增值服務、研究分析、質量控制的業務邏輯,自覺構建有效的發行人質量約束機制,真正把好資本市場入門關。

一是樹立市場理念。投資銀行核心功能是為成長性企業提供增值服務,通過股票市場為公司成長性發現價格。在註冊制下,證券業要深度發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內涵,增強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的價值發現,提高上市公司總量、質量在國民經濟中的代表性。

二是健全責任體系。在註冊制下需要重新界定中介、監管、市場的權責關係,重新設計發行人、投資者和中介機構的利益機制,合理界定會計師的報表審計責任和投資銀行的發行保薦責任,把發行節奏的「閥門」交給中介機構的同時,把發行人質量的把關責任真正落實給中介機構。

三是夯實定價基礎。提高投資價值分析報告的質量和效用,進一步提升專業水準;加大券商通過自身渠道向自己的投資者配售的比重,在投資者、券商、發行人之間建立長期利益關聯機制;探索在網下配售機制中建立長期投資者制度,鼓勵基石投資者按照恆定市值法等長期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加大專業投資者在定價機制中的影響權重,探索適當放寬現有戰略投資者範圍,形成更為完善的市場化定價約束機制。

四是完善信披體系。在註冊制下,信息披露理念將由以審核為中心的「免責式」信息披露,轉向以投資者價值判斷為中心的「精實化」信息披露,信息披露體系將更加突出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更加突出投資者價值判斷的需求導向。

做專做強、做優做精投資銀行

問:證券業未來發展需要加強哪些工作?

答:投資銀行是促進資本形成交易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是連接投資端與融資端的核心中介,是資本市場發揮樞紐功能的基礎,投資銀行是否強大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功能發揮和服務半徑。投資銀行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做大規模,更重要的是做專做強、做優做精。

一是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定位。主動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堅持守正創新,推動證券業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為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工具,著力暢通資本、科技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著力為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增長提供更高質量、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二是必須提升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水平。這不僅需要證券公司健全與其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實施事前、事中與事後的風險防範、監控與評價工作,而且要不斷完善與註冊制相適應的責任體系,重塑和強化證券公司在培育發行主體、詢價定價、保障交易、風險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環節的責任,形成發行人質量、發行價格等方面的市場化約束機制,全面加強自身的聲譽風險管理和聲譽資本建設。

三是必須提升全業務鏈服務能力。證券公司需要切實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更加注重各業務條線在客戶、業務、牌照、資金、風控等多方面的整合與協同,更加注重打造境內外資源良性循環機制,增強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從而建立起一體化、全能型、全業務鏈的現代投資銀行,滿足客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需求。(記者劉慧)

相關焦點

  • 最前沿丨證券業協會安青松:股票發行註冊制瓶頸問題的4個解決建議
    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安青松日前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7屆全球年會」上指出,全面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還需要解決一些瓶頸問題。為此,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構建發行人質量約束機制,落實中介把關責任;二、再造發行人質量把關流程,實現發行人選擇從過關式的質量控制轉變為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三、重塑投資銀行的業務邏輯,解決現行保薦代表人制度問題和賣方研究不足的問題;四、重建IPO相關主體的利益關聯,構建以發行人質量為紐帶的利益協同機制。
  • 江西省副省長孫菊生調研中醫藥產業發展:做實做強做優做大中藥材產業
    12月9日,江西省副省長孫菊生前往九江市調研中醫藥產業發展和疫情防控工作。省政府副秘書長樊雅強、市委書記林彬楊、省中醫藥局局長謝光華、省市場監管局局長王福平陪同調研。  孫菊生實地考察了江西古艾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艾草種植基地和生產加工廠,詳細了解公司生產經營及發展規劃等情況。
  • 中證協發布年度優秀課題:區塊鏈財富管理成熱門 上交所國泰君安等...
    相關研究成果將通過《證券市場導報》《中國證券》《傳導》與「中證協發布」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刊發。在未來證券業協會課題研究工作中,將進一步發揮證券行業研究的專業引領作用,努力打造「中證協課題研究」為國內一流證券研究平臺,為資本市場和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研究智慧,共同書寫資本市場新時代篇章!
  • 長安銀行召開「優稅e貸」2.0產品漢中發布會
    12月18日上午,由長安銀行漢中分行主辦的以「銀稅互動・科技賦能」為主題的長安銀行優稅e貸2.0產品漢中發布會在天漢景逸酒店舉行。長安銀行副董事長呂全明,漢中市政府副秘書長黃仁軍,市金融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國家稅務總局漢中市稅務局、人民銀行漢中中心支行,市工商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東方微銀,市投資控股集團,市資信擔保公司以及170餘家企業參加會議。
  • 專訪:中國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訪瑞士BPDG投資銀行副...
    新華社日內瓦9月17日電 專訪:中國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訪瑞士BPDG投資銀行副行長曼加涅洛  新華社記者陳俊俠 凌馨  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BPDG投資銀行副行長菲奧倫佐·曼加涅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應對新冠疫情和應對保護主義盛行等不確定因素方面,中國堪稱典範。
  • 創米李建新:萬億級產業裡,我們該如何把產品做強、做精、做專?
    創米科技CEO李建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在中國物聯網大環境裡,創米還是一家小公司,但我們相信,未來,創米會是一家強大的公司。」為什麼我們會來到永康呢?有一些歷史,也有一些故事,在這裡不贅述。但有一點我們相信,永康這個地方能把門做好,這是我們堅信的。今天為什麼要開這場發布會,其實,我是要告訴大家,有一些事需要去改變。創米的精神一直是,做些新改變,新嘗試。創米是誰呢?創米其實是一家創業公司,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生存了6年。生存得還算蠻艱辛,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 陳必昌:扛牢使命擔當 做大做強做優 努力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發揮...
    12月6日下午,東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必昌到市屬國有企業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扛牢使命擔當、做大做強做優,努力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國有企業更大作用。副市長李俊峰,市屬國有企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回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還有科技創新將為國企發展注入強動能!
    比如,「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那麼,如何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呢?接下來,就請跟著小編一起拓展「知識面」吧!央地合作互加「好友」郝鵬表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進行資源配置,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 ...央企互加「好友」回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還有科技創新將為...
    比如,「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那麼,如何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呢?接下來,就請跟著小編一起拓展「知識面」吧!央地合作互加「好友」郝鵬表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進行資源配置,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 華奧斯園林工具:「小而精」才能做優做強
    看著忙碌的生產車間,董事長舒象會很是欣慰:「希望今年企業也能穩步前進。」浙江華奧斯園林工具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農用及園林用金屬工具、機械化農業及園藝機具、訓練健身器材的製造、加工、銷售,大部分產品80%銷往國外。「我們公司是2007年成立的,核心產品就是園林工具上的打草繩和打草頭,全球同類產品我們能進前十。」舒象會拿起其中一個自主研發的打草頭開始向記者介紹。
  • ...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圍繞新時代為什麼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郝鵬表示,從實踐維度看,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國有企業為我們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了重大貢獻、立下了不朽功勳。從理論維度看,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必須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必須有一批強、優、大的國有企業作支撐;是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進行資源配置,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是鞏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的必然要求,有利於維護我國經濟獨立和國家安全
  • 做好營商「大環境」 招優引強「添動能」
    市招商和會展服務中心創新手段方法,採取「靶向」招商、線上招商、精準招商、委託招商、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節會招商等靈活多樣的招商方式,確保招商成效。圍繞主導產業培育,招商中心創新產業鏈招商模式,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推進企業集群式、鏈式引進,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集群。
  •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有的放矢)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利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引入優質非公有資本,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實現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
  • 陳金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 做強做優旅遊產業
    他強調,要把企業股改上市作為穩增長的支撐力量、擴大投資的重要力量、重點產業的領軍力量、創新驅動的主體力量來抓,以更高定位、更高要求,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邁上新臺階。同時,要加強規劃引領,持續優化品質,提升服務能級,不斷做大做強做優旅遊產業。
  • 剛剛,中證協出手,規範新三板精選層承銷業務!這一指數...
    據業內人士分析,這也是中證協首份關於新三板精選層的規範文件,其中對精選層承銷環節業務自律要求,明確向科創板相關規則看起,這些規範要求有著重要意義。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上述規範文件的發布,主要還是給市場一個明確信號,意味著精選層公開發行和A股IPO承銷業務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
  • 北方華創:未來公司將聚焦現有的產品品類 繼續做精、做專
    貴司與中微公司堪稱中國半導體設備的雙壁,但似乎兩家公司的發展戰略殊異。中微產品線窄而尖,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貴司產品線廣而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代差。我理解產品線廣度是可以通過投資併購獲得的,而產品先進性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似乎更多只能靠自研。請問公司戰略上是如何考慮的,比如,過廣的產品線會不會分散研發投入,或者廣的產品線是為了儘量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提高合作粘性等等?
  • 中證協:證券公司重點加強檢測維護 確保信息系統平穩運行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馬嫡)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官微消息,近日,證券行業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強化疫情防控組織保障,認真維護運營穩定。其中,證券公司重點加強檢測維護,確保信息系統平穩運行。
  • 星巴克:先做精、再做全,先做強、再做大
    當外部行業發展重大變化時,如產品升級換代了,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消費者觀念發生重大變化,又或者,發現了更好的投資機會,等等等等,就應當考慮戰略轉型的事情了。比如說,VCD行業,現在早就不生產這種產品了;再比如3.5英寸軟盤,現在也沒有了;又比如格力空調,原來只做空調,現在發現房地產賺錢,也做起房地產來了。這種情況下,企業不轉型,能行嗎?  再看內部原因。
  • 聚焦山東領軍民企:資本沃土,青松挺拔
    「美國的矽谷有紅杉資本,是全球知名的頂級風險投資公司,我希望青島的青松資本,也會像紅杉一樣基業長青。」隋曉說。而談及青松資本的投資理念,隋曉用了一句話來概括:「咬定青山不放鬆」,意味著堅韌不拔,腳踏實地,這是松的品格,也是穩健持重的投資理念。
  • 中證協公示21篇優秀課題報告 2篇涉及區塊鏈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中證協官網今日公示了21篇優秀課題報告,課題報告內容涉及科創板、財富管理等,其中還有2篇涉及區塊鏈在證券行業的運用。中證協稱,為服務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中心工作,凝聚行業研究力量,提升證券行業研究分析能力,中證協2019年組織開展了主題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證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課題研究工作。本次共立項88個重點課題研究項目,各課題經過學術不端檢測、專家網上在線初審和現場答辯終審等環節,最終由專家評選出21篇優秀課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