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壁畫》郵票系列欣賞
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敦煌莫高窟同泰山、長城、故宮、秦陵兵馬俑等,一起作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
-
敦煌壁畫中的色彩研究
而這些壁畫作品的數量之豐富、藝術水平之高則更加為世人所稱道!自上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被發現以來,關於其雕塑、壁畫、建築等各方面的研究一直不斷。但在關於壁畫研究的過程中,人們似乎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對於畫面本身的考證上,卻忽視了其基本的色彩表現,討論敦煌壁畫色彩結構及其藝術成就的文章也顯得乏善可陳。這或許同傳統中國畫重「筆墨」、「神韻」有關係,但「筆墨」、「神韻」所創造和表現的都為具體的「形」。
-
敦煌壁畫:一部裝飾藝術的圖典
敦煌地處大漠戈壁,特殊的自然環境,使歷代繪飾於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處500餘窟的圖案保存完好,這在現存佛教石窟中是獨一無二的。這些圖案不僅紋樣豐富,色彩絢麗,而且承繼關係明確,發展脈絡清晰。從這個意義上講,敦煌石窟不僅是一座歷代畫庫,還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豐富的一部裝飾藝術的圖典。
-
中國畫壇的藝術巨匠——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壁畫86圖
張大千先生是中國畫壇的藝術巨匠,是在國內外都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師。 他的作品體現了深厚的傳統藝術底蘊和對民族藝術的強烈自信,在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具有典型意義。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
【莫高寶藏】敦煌石窟藝術與顏料化學之謎
敦煌石窟不僅是世界上偉大的藝術寶庫,還是一座豐富的顏料標本博物館。豐富多彩的敦煌石窟藝術寶庫中,為我們保存了古代千百年間10餘個朝代的大量彩繪藝術的顏料樣品。是研究我國古代顏料發展史的重要資料。這樣宏大的壁畫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些經歷了千百年的壁畫,至今仍然光彩鮮豔,金碧輝煌。各種顏料歷經千百年自然演變的情況在畫面上得到了真實的反映。
-
在抖音直播,14萬人一起探險敦煌千年石窟
敦煌石窟中的雕塑、繪畫藝術 為世人帶來莫大的震撼 敦煌石窟中記錄下的歷史、文化故事 更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了解 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這一天 敦煌研究院在抖音上進行了一場直播 在趙聲良院長的循循引領下 十數萬網友對敦煌研究院下屬一院六窟中
-
《鹿王本生圖》 敦煌壁畫中關於九色鹿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壁畫《鹿王本生圖》記者 孫樂怡 石窟的開鑿,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在中國興盛起來的。石窟中除了有佛的石雕和泥塑造像外,還有大量的壁畫。在新疆拜城東約五十公裡的戈壁懸崖下的千佛洞中,現存二百三十六個洞窟,其中有早到東漢時期開鑿的。
-
敦煌壁畫中的四大瑞獸,你能說出幾個?
敦煌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座熠熠生輝的文化寶庫。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敦煌展現著文化和風俗的碰撞交流,壁畫中的許多元素也體現了這種文明的互鑑。敦煌壁畫精美又浩瀚,神靈形象、動物、器物、建築、花鳥等元素包羅萬象,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下敦煌壁畫中的四大瑞獸。九色鹿九色鹿,繪於北魏時期,位於莫高窟第257窟。
-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敦煌研究院抖音直播再現千年石窟藝術傳奇
"他們將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荒涼、寂寥的石窟,傳承著人類文明。這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追求,一種無畏的大愛。"5月18日,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當天,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榆林窟、炳靈寺石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那些曾經深藏的寶藏,通過抖音直播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
-
敦煌研究院編著的《敦煌藝術大辭典》出版
中國學者們不得不遠赴重洋,到歐洲抄寫、拍攝敦煌文獻帶回國內研究。20世紀40年代初期,中國學者們陸續到敦煌實地調查,開始了對敦煌藝術的系統調查研究。1941年石璋如先生對敦煌石窟的窟形進行了全面的測繪和記錄,張大千和謝稚柳兩位先生也分別對敦煌壁畫的內容做過記錄。在此前後,向達等先生不僅對敦煌石窟進行了考察研究,而且還對敦煌周邊的文化遺蹟進行了考古調查。
-
敦煌壁畫裡的千年舞蹈文化
舞蹈是轉瞬即逝的時空藝術,在沒有古代舞蹈動態資料的情況下,那些凝固在石窟壁面的各代舞蹈形象,就成為十分罕見、珍貴的舞蹈史料。被譽為世界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從公元世紀的十六國時期到元至清代,歷時千餘年,古代的藝術家在這裡開窟、造像、繪壁,保存了極其豐富、珍貴的舞蹈形象。敦煌的舞蹈壁畫在傳達什麼訊息?它們又源於何處呢?
-
「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在省博開展
敦煌石窟是什麼?莫高窟的開鑿營造何時起?壁畫和佛像雕塑是怎麼做的?佛國世界有著怎樣的佛本生故事?佛音樂神,反彈琵琶,絲路交通,霓裳美儀。即使你已曾遇見過敦煌,請依然不要錯過這場展——敦煌,始於一個人的守望,但在百年漫漫求索中,是一代接續一代的莫高人,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擇一事,終一生,是青春和生命的堅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看見敦煌,也就是看見了中國。
-
蓋蒂藝術中心敦煌文物大展追溯與敦煌25年合作之緣
本次展覽由蓋蒂保護研究所(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蓋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敦煌研究院及敦煌基金會聯合舉辦,屆時將展出來自敦煌莫高窟的三個著名石窟的全尺寸複製窟以及其他稀世文物,其中有些從未在美國展出過。
-
敦煌壁畫中的秘密
敦煌壁畫,是中國巖彩畫的集大成者。莫蘭迪會發現,敦煌莫高窟的巖彩來自天然礦石、進口寶石、人工製造化合物的綜合運用,一張張壁畫背後的材料價值就造價不菲,遠勝於他畫的靜物小品。隋代427窟、壁畫小佛身上、北朝至元的石窟壁畫、彩塑藝術中都大量使用, 靠著「霧霾藍」出名的莫蘭迪,可能想不到的是
-
臺北故宮收藏的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部分作品
此後大千的藝術思想、創作手法產生重大轉變,例如:重視佛像與人物畫、重視線條、追求復古的勾染、變小巧為偉大、變苟簡為精密、女人都變為健美等等,開創出精麗、雄健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本次展出《摹釋迦說法圖》、《摹榆林窟唐菩薩立像》、《摹宋代伎樂》等人物畫,體現其生動、流暢的線描,濃豔、端莊的色彩,精神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些佳作不僅再現了古代壁畫的神韻,同時也見證大千如何化古為新,獨闢蹊徑。
-
世界「三大石窟」首聚洛陽,「聯袂」展現「絲路石窟藝術」的流變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於10月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 展覽由龍門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雲岡石窟研究院主辦,洛陽博物館協辦, 此次展覽是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聚首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
-
幾分鐘看懂敦煌壁畫,「雲遊敦煌」小程序又上新了動畫短劇
「2月底上線當時,我們就在考慮如何吸引更多人來關注,就想到了接近線下遊覽體驗的『有聲壁畫』,找敦煌的講解員來介紹;後來,我們又覺得壁畫中的情節很豐富,可以進一步做得有趣些,把故事做成動畫,就有了現在的項目。」她這樣講起了動畫劇的創作契機。
-
「80後」女掌柜大漠邊開客棧 飛天壁畫顯敦煌風情
雖然排隊入場、擁擠看展多少讓人抓狂,但精美的石窟、壁畫以及全國各地70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是讓人過足眼癮。不僅如此,成都博物館還貼心地為大家準備了從敦煌引進的文創產品,這樣大家就能將「敦煌藝術」帶回家了。 據介紹,這些文創很受歡迎,有的在開展第二天就「斷碼缺貨」。
-
敦煌壁畫也需要「抗氧化」?到底抗氧化是什麼意思?
而新華社最近拍攝製作的一支短片《莫高窟守望者》,正好可以通過敦煌壁畫解釋「抗氧化」的重要性。《莫高窟守望者》講述是莫高窟的修繕歷程與「守望者」們。自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至今,一代代有志青年滿懷著激情和對敦煌藝術的熱愛,用專業的力量,保護壁畫不受時光氧化,把一座重煥光彩的藝術寶庫捧到世人面前。幾十年以來,敦煌的研究所的專家們通過數位化技術,採集存儲了近120個洞窟。
-
馬莉:敦煌壁畫中佛教法器圖像研究的現狀及意義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作為絲綢之路的重鎮和古代中西方交流的咽喉,敦煌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從1930年陳寅恪首次提出「敦煌學」至今,對敦煌石窟群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作為其內容之一的壁畫更是我們從圖像入手,研究佛教東傳、古絲綢之路中西文明交流,以及河西走廊歷史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