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人生海海》是麥家先生的新作。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
故事的主人公上校傳奇的一生,以第一人稱「我」為主體來敘事,通過「爺爺」講敘上校離開村子前的那段歷史,通過老保長講述上校在上海的那段歷史,通過林阿姨講述上校在朝鮮戰場及回來後的那段歷史,期間穿插父親轉述的關於上校的一些片斷,以及「我」自己聽到的一些隻言片語。由此把上校的一生完整地呈現出來。用第一人稱,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可讀性,同時,用第一人稱,還可以以「我」的眼光和感受將故事寫得更加感人。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無邊的原始森林,你所知道的僅僅是知道他是個森林,至於森林中有什麼樹有什麼動物,你不一定知道,你所聽到的也許只是道聽途說後的演義。陽光穿透密不透風的罅隙照進森林,人們也只能看到森林的表面,不能深入到其內部深究其埋藏於深處的秘密。上校身上洗涮不掉的屈辱,在人們的好奇、揣度和揭露中,別人滿足了自己的欲望,而上校卻因此而發瘋。
任何人一生的功過是非不似乎都無法用完美來詮釋,似乎「善」才是一個較好的註腳。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別人永遠也不可能完全了解的、充滿愛與恨、善與惡、美與醜的無限複雜且不願讓別人知道的封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更沒有絕對的美與醜,而有的卻是人們不停在向周圍的一切為掩蓋真實而進行著有時候連自己也覺得好笑的表演。這就是人生,充滿矛盾,而又想化解矛盾的人生。
親情和愛是溫暖的,也是自私的,因而也是會產生危害的。如號稱「民間思想家、哲學家、評論家」(P122)的爺爺,出於本能,為了保護父親及全家而告發上校,從而使整個家庭陷入不道德的深淵;如林阿姨因為愛而在不知實情的情況下誣陷不白之冤的上校。如父親為了我的安危而想盡一切辦法叫我逃離那個他認為不祥的村莊。
人世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小瞎子是可憐的,也是可悲的,他的可憐與可悲其實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可憐與可悲。而小瞎子活著本來就是對他過去、以及對那個時代的救贖。「生活摧殘了他,讓他過著活鬼一樣的生活,也讓他穿越了生死恐懼和世態炎涼,變得大徹大悟,笑傲江湖。」(P332)然而,他最後並沒有洗心革面,他接受著人們對他的善意卻仍惡毒地攻擊著人們的善良。他的言行如沒有人性的野獸,同情是感化不了的,他是社會的毒瘤,更是殘害他自己的癌症。無可救藥。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也就是所謂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P306)「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P307)
「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P322)一位哲人說:「幸福是善的完整。」上校最後受到林阿姨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呵護,也是對上校一生的褒獎和肯定。
正如書中所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人生哪有十全十美?「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P345)
難道不是嗎?。
這的確是一部值得認真閱讀和深入思考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