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去世後,都有不同的習俗,那點三根香是什麼說法?

2021-01-08 邢邢的歷史更精彩

每個人都會死,人們死後需要舉行葬禮。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在古代,一個人越孝順,他或她就越會優雅地舉行葬禮,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和孝順。經過幾千年的演變,中國的喪葬習俗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過程,普通人需要遵循這個過程。除了少數民族的例外,如親屬死亡,子女都需要守靈。

在古代,如果一個人是朝廷的官員,他的父母必須請假回家哀悼,他們必須哀悼三年,這就是所謂的「丁憂」。在這三年裡,一個人不允許接近女人,最好吃素。否則,就是對父母就不孝順。一個人死後,一般要停靈三日才下葬。服喪期間,應該在死者棺槨前點燃三根香,並確保香不會在葬禮前熄滅。為什麼需要這三根香呢?

如果你改變角度,你能點燃兩根香,或者在聖靈面前點燃四五根嗎?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三根香代表著某種意義。在古代,三根香代表一根柱子,分別代表天、地和人。因此,第一根香用來祭天,第二根香用來祭地,第三根香用來祭人。只要香的數量是三根、六根或九根的倍數,就可以使用,但不是兩根、四根或五根。

古人還保證三根香在守靈時不會熄滅。他們通常在燒完香之前更換它們。否則,他們會對死者不尊重。在古代,他們認為這是考驗他們的孝道。燒香是對祖先的紀念。如果連香都不能保存,他們會說什麼孝道呢?事實上,民間認為香與後代有關。如果香斷了,任何家庭都想繼續延續香火 。

同時,古人也覺得死後墳墓裡有一個靈魂,香是墳墓和陽之間溝通的渠道。如果香火熄滅了,那麼死者的靈魂就無法接受陽間人的緬懷,會產生怨恨。靈魂帶著怨恨轉世是不吉利的。死者甚至會感到被遺棄在墳墓裡,並詛咒後代不孝的行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因此,古人在守護靈魂燒香時,絕不能讓香熄滅。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古老的習俗,包括守靈也好,舉辦風光的葬禮也好。這是孝順的表現。然而,小編認為我們現在是在21世紀,基本上不相信這些事情。真正的孝道是在愛人死後不燒任何東西。這都是留給後代的。事實上,這是非常假的。這完全是對自己的謊言。

我們的孝心不應該在我們所愛的人死後履行,但是當他們活著的時候,我們應該多給他們打電話,陪他們多吃點飯,這樣他們才能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孝道。

相關焦點

  • 古人燒香為什麼要燒三支香?有什麼說法嗎?原來是這樣
    特別是在農村裡,很多傳統的文化都被非常好的保留了下來。在我們傳統的習俗裡,每年的春節以及農曆的初一,十五等日子裡。很多人呢,都要到寺院裡去上香禮佛,以祈求一年的順遂,平安,家人的健康等等,這些習慣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被傳承下來。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祈願也是對身邊親人朋友的關愛。求神拜佛上香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先點上三根香,插在香爐裡,然後在進行跪拜,祈求上蒼保佑。
  • 點香上供點幾根是有說法的,不要盲目的點
    很多人家逢年過節會上香,有的人在樓外雪地上點,也不知道人家為了啥。有很多人也願意湊熱鬧,也去點。但是香點幾根才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常聽說誰誰在某個寺廟前苦等好幾天,為了上頭炷香。頭柱香是多少,可能有人不在意,其實那,上香多少根是有說法的。
  • 人死後家屬守靈時,為什麼要點上三根香,而且還不能滅?
    古人常說:「死者為大,事死如事生。」當一個人去世後,他的後人都會把葬禮辦置的風風光光的,讓逝者體面而走,來表示自己對已逝之人的尊敬和孝心。葬禮習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如今也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流程,其中的規矩和禁忌也是林林立立,源遠流長。
  • 中國民間習俗,大年初一對出門有什麼說法,這天有什麼禁忌?
    所有人向東方作三個揖,然後退回到中心部位。接下來向南、西、北的方向走幾步,口中的念詞一樣,只是把東改城南、西、北。如此,四個方位都走一遍,謂之為「新年出行走四方」。按民間說法,只要舉行了「出行」儀式,新年裡隨時都可出遠門,包括大年初一均可。「出行」儀回到家,家庭主婦要像接待客人一樣,用鞭炮接待歸來的家人。「出行」之人要進堂屋,先給祖先拜年,再給家庭主婦拜年。
  • 長輩去世有什麼禮節 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嗎
    老人去世的時候不同地方是有不同的習俗的,而且大家對於習俗的要求都不一樣,各地的講究也是不一樣的。那麼,長輩去世有什麼禮節及其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呢?很多的年輕人其實都不太懂,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一、長輩去世有什麼禮節 為去世的長輩操辦喪事往往都要請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因為喪禮上有很多流程要走,這些年輕人可能不懂。
  • 《最強蝸牛》三根香用途詳解 三根香有什麼用
    導 讀 最強蝸牛三根香有什麼用?
  • 去世要套絆腳繩,小孩學走路則要割斷絆腳繩,農村這個習俗啥意思
    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個習俗就非常深奧,很多人並不太理解為何,卻總被老一輩要求這麼做,它就是「絆腳繩」!小孩學走路要割絆腳繩在農村,很多小孩子剛學走路,還搖搖晃晃不太能站得穩的時候,家裡老人都說要「割絆腳繩」,長大後才走得快,走得穩。
  • 在寺廟拜佛燒香,香的數量原來有這些講究,這些你都知道嗎?
    現在很多寺廟也因為旅遊業的發展成為了旅遊景點,吸引了大量佛教信徒前去燒香祈福,而不信佛的人也會去這些寺廟參拜,一般都是為了祈願,比如祈求自己家庭幸福美滿,或者祈求孩子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等等。所以現在燒香拜佛也成了在寺廟裡必做的事,燒完香之後有些人還會往功德箱裡放錢表示自己的誠意,希望願望可以完成。那麼現在在寺廟裡最常見的就是拜佛燒香的人們,而每個人手裡拿的香卻不同,這是有什麼原因呢?
  •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時間:2020-02-23 0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 在北方,2月2日也被稱為龍頭日,也被稱為春龍節。在南方,它被稱為傳統日,在古代被稱為採摘節。
  • 為什麼中國人燒香一定要三根一柱?到底有什麼含義?可算知道了!
    為什麼中國人燒香一定要三根一柱?到底有什麼含義?可算知道了!當你運氣總是不好時,有人會建議你去燒香拜佛去去黴運;當你總是遇不到真愛時,有人會建議你去燒香求個姻緣;當你準備要考試或者升學時,有人會建議你去燒香求個順利。
  • 古人講「三長兩短」,指的哪「三長」和「兩短」?有何歷史淵源?
    我們都知道棺材有6片木板組成,其中前頭和後尾相對短一些,左右、棺材蓋和棺材底相對長一些,所以就有了「三長兩短」這句俗語。古代人死後都使用棺木土葬,但由於當時還沒有釘子,所以古代人在合起棺材之後,會用韌性比較強的皮條,將棺材底和棺材蓋捆在一起。橫向捆三道、縱向捆兩道,從外表上來看就形成了一個「三長兩短」的樣子。
  • 燒香為何只能燒三根?多數人不清楚,原來這裡有「說法」
    文/天叔讀史燒香為何只能燒三根?多數人不清楚,原來這裡有「說法」不知道小時候大家有沒有經常拿著三個筆拜一拜,跟自己的同學鬧著玩,想必都有做過這麼傻的事情吧,不過這個跟我們民間的一件事很像,就是上香。其實在我國逢年過節的時候,多數人都會拿三炷香來拜拜,其實這是家人祈求對自己家裡的人保護的一種方法。為什麼是用要三柱香呢,多數人不一定清楚,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如果是從佛教這一方面來說的話,這三炷香分別指的是佛、法、僧。也可以說是戒香、定香、慧香。其中戒香的意思大家就非常好了解的,就是戒除自己不好的習慣比如一些惡習。
  • 什麼是頭七?為何人去世以後,會有回家看望家人的說法?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什麼是頭七,這一天去世的人真的會回家看望嗎?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叫頭七。頭七就是人去世以後的第七天,這一天,天官會把去世人的魂魄帶到家中停留一夜。這天晚上,去世親人的魂魄會祝福和保佑自己家的人。天亮了以後,就會投胎轉世。這就是我們喪葬文化中的頭七。
  • 古代人燒香為啥只燒三根?講究可以多少不能少燒,背後有啥講究?
    所以我們就知道這背後肯定是有什麼講究和說法的。但是從來也沒有人提起過。而且我們都知道,這歷史上分為佛教和道教,但是政府家和道教每次燒香的時候都是三個。你有沒有想過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因為啥呢?這三根背後是有什麼獨特的寓意嗎?那他所不知道的是,這燒三根香的故事不是來源於道教,也不是來源於佛教。是來源於知歷史上我們都知道的皇帝。這三根香起源於黃帝燒香時候的方法。
  • 上香為何要點三炷?每炷香有什麼含義?
    而且不只是中國人如此,「三」在基督教中也是一個重要的數字,三位一體是基本教義,聖經中記錄了三贖基督的故事。在信息不流通的時代,不同的文明都不約而同地將三放在一個比較高的地位。總的來說,這是人類的共性心理,反映著某種客觀事實或者認知原理。就如各個民族的神話傳說都有對大洪水的描寫,民族的創始人都是兄妹,就是對真實的災難和婚姻風俗的反映。
  • 香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拜神要燒香」?卻有很多人不知道
    導讀:香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拜神要燒香」?卻有很多人不知道過年過節,很多人的家裡都會進行一項活動——拜神,祈求能夠得到神明的「照顧」。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神的時候,都需要燒香。而「燒香」是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祭祀習俗。可是卻有很多人不知道,香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拜神要燒香」?接下來小編就好好給你解釋解釋!首先,香三根代表佛法僧三寶,放在眉間代表頂禮十方三世諸佛,十方諸法,十方僧求加持,加持本人次第修學佛法,發無尚的菩提心饒毅眾生,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早證菩提!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 俗語除夕夜裡關財門大年初一迎財神 啥意思古人春節習俗
    俗語除夕夜裡關財門大年初一迎財神 啥意思古人春節習俗時間:2020-01-25 15: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除夕夜裡關財門大年初一迎財神 啥意思古人春節習俗 在以往農村,一年裡最重要的兩個日子,莫過於除夕和春節。
  • 風水先生提醒:「頭七」是什麼?民間「頭七」相關習俗有哪些?
    「頭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 習俗、潮流、標配:古人的江湖中,文身是好漢的FASHION
    人們對紋身的評價毀譽參半,都有自己的說法。其實,爭議如此大的紋身早在先秦時代就出現了,當時叫做"文身"。文身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也是跌宕起伏,經歷了先秦時南越的習俗,人人都文身,到秦漢之際作為刑罰之一,再到唐宋時竟成社會時尚的曲折歷程。為什麼每個時代對文身的看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回到古代,文身又代表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