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慧 凡間是寶藏 修行要上路 離不開紅塵歷練

2020-12-13 德元空道

佛陀告訴須菩提,如果菩薩有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能稱為菩薩。一般大家對於菩薩的印象就是沒有執著心,無所掛礙。心無所掛礙才可度眾生。心有所掛礙,有了執著心很難在度眾生。

因為有了執著心,有了執著心就是有了分別,有了比較。有了分別比較就已經是凡人了,分別比較只是世間的處世方法,是凡人的標準角度與修行人的標準角度是不同的,有了凡人的標準角度就是凡人,不是菩薩。

菩薩

佛祖要我們從靜念起修,從清淨心入手開始修行。如果還有一堆凡人的標準角度,分別計較,如何安住清淨心,沒有安住清淨又如何開始修行。其實不少朋友甚至不了解我們本有清淨的自性,只是盲從一些修行方法,追求一些新奇玄幻。殊不知,回歸自性就是修行的本意,追求修行方法的高妙,只是另一類的凡情妄念而已。

修行修道修的是心,初下手時,修的心是凡心,就是要我們先去除凡情,因為剛開始修行時,最大的障礙就是凡情。各種煩惱分心,各種感情糾葛,各種欲望誘惑,這些都是凡情妄念,執著這些凡情妄念是無法修行的。

靜修

對於我們沒有接觸修行的朋友,一般不會理解去除凡情妄念的重要性。但即便沒有接觸修行的朋友,也會知道修行是要一心向道,不動凡心的。雖然大眾大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至少知道,修行人是能清淨下來的。

佛陀

在《金剛經》中佛陀告訴須菩提,菩薩有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能稱為菩薩。這裡強調的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分別相,有了分別比較就是凡情。

凡情並不是貶義詞,我們大眾日常生活是離不開凡情的,但修行人卻不同。修行人不僅要看透凡情,而且不能被凡情左右,也就是不能執著於凡情。但凡情並不是壞事,相反凡情有助於修行人修行。

為什麼說凡情有助於修行呢?這就是著名的歷練紅塵的由來了,大修行一定是經過歷練的,換句話講,沒有經過紅塵歷練的也難以修行有成。歷練紅塵歷練的也是心,前面說過,修行其實修的是心,初下手時,修的心就是凡心。

禪修

對於凡心,我們大家都有體會,我們日常的行為大都可以稱做凡人的行為,我們的心大都可以稱做凡心,這顆凡心包含著我們所謂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等,包含我們所有認為對或錯的思想,包含我們對任何人任何事的標準角度,說它是心當然可以,也可以說它是我們的認知。

凡心同凡情一樣也不是貶義詞,只是區別於本心的代名詞,那麼本心是什麼呢?本心就是自性,是我們修行人要回歸的本心,是道家講的本源,禪宗講的本來面目。為了區別,為了講明道理,所以有了凡心和本心的區別。

菩薩

佛陀說菩薩不能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告訴大家要回到本心上來,不要執著於凡心上,執著於凡心上會被我們遇見的各種各樣的事情牽引,牽引久了會忘記我們本有的本心,誤以為凡心就是我們的本心。

凡心畢竟不是我們的本心,修行就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回歸本心,回歸本心也並不是要離開凡心,站在本心的角度對待凡心就是修行,站在本心的角度接觸凡情就是歷練,也唯有經歷紅塵歷練,修行才會真上路,真有成。

本人會經成更新一些個人修行感悟,與大家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閉關是修行的舞臺,紅塵是修行的道場!
    為什麼要走出閉關的境界? 1、修行未出現境界時的外在知見,包括同修之間的不同知見,都是外境。 2、修行過程中所出現的境界,亦即真修實煉所產生的沿途風光,就是內境。 3、走出了閉關的境界後還要面對紅塵,還會有更大的功課。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金剛經在學術分類上,歸入般若部,何謂「般若」,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般若。所以念誦金剛經就會得大智慧,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有的人因為金剛經得到感應,有的人因為念誦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 讀《金剛經》,一定要懂得這一點,福報無量!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所奉持的一部佛經,裡面談到了修行的人,應當如何去修行。但是很多人,讀著讀著,就忘記了這一點。僅僅只是將讀佛經,當成了積累福報的一種方式。但是一切佛經,都離不開修行,都離不開去掉人的一切妄想執著。作為修行的人,一定要懂得修心。「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果你不懂得修心,那麼你的讀經,很有可能是「無用功」。那麼,具體要怎樣去讀《金剛經》呢?
  • 小詩丨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行,同樣可以進入禪關,而不必花費萬金去買山尋求清靜。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綻放如滿月,即使在家被俗世纏身,但是內心卻可以比出家人還要清閒。提起修行,有些人總以為隱遁於深山老林、廟宇道觀,一心只求脫塵離俗、看透紅塵,追求佛音道語、修身養性就能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更舒服。
  • 想修行佛法,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根器嗎?從《金剛經》上見分曉
    作為三藏十二部佛法經典中久負盛名的佛法王冠上的明珠,《金剛經》的般若智慧之重要,歷來為中土各大宗門所推崇,被認為是想要進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見到自己本來具有的佛性的人,所必須要重點研修的一部寶典,這一點,從各大宗門的祖師大德之疏、記、釋、論就可以看得出來。
  • 《金剛經》:無論是布施,還是修行,都不要「著相」
    《金剛經》,是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佛教經典之一,原本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龍樹菩薩說:「說般若波羅蜜,即等於說六波羅蜜。以金剛的妙慧徹悟諸法如實相,依菩薩道次第方便廣行利他,到達究竟彼岸,所以名金剛般若波羅蜜。」
  • 金剛經誦讀:金剛經王菲讀誦完整版
    金剛經是對修行有很大幫助的經文,很多人在修行時這部經都是不可缺少的。金剛經不但有許多人修行,且修行的方式也非常多。不少人在修經時會選擇金剛經王菲讀誦完整版,這樣在讀誦時不但會順利,也不會出現讀錯的情況。但金剛經雖然能讀誦,只是在讀誦時也需注意幾點,這樣效果會更好。
  • 心如死灰的故事——紅塵歷練
    心血來潮在大門貼上「我心如灰」四字,意圖告訴世人,自己修行達到心如死灰,今生成就了。某天,有個少年來參學,敲老居士的門,問,「我心如灰」是什麼意思呀?老居士耐心為他解答,什麼含義,如何修行。老居士剛掩門送客不久,少年又來敲門,再問,「我心如灰」的道理,說自己還沒聽懂!少年如惡作劇般,反反覆覆幾十次敲門而問。
  • 《金剛經》:金剛經全文共有多少卷
    其實按照準確的來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剛經都是已經遺失的殘篇,總體來說的話只有一卷,只是金剛經延續的時間比較長,所翻譯的譯本也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的話,我們最常見的玄奘法師翻譯的金剛經共有32品。在金剛經現存版本中,流通最多的是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這一部經文的話,相信很多師兄都想知道金剛經幾個字和金剛經一共多少品,總共字數有5000字,所以說金剛經的次數不多也不少,在經文中已經算是比較少的了,就是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在意金剛經有多少卷,我們休閒的時候應該將心思放在如何去解讀金剛經,如果我們在修行金剛經的時候我們將自己的心思放正。
  • 金剛經解釋:抄寫金剛經要回向嗎
    師兄在抄寫完金剛經之後要是回向的,那麼回向文就是要根據師兄回向的方法決定,一般是建議師兄回向給眾生的,這樣我們也可以有更大的功德,但師兄有具體回向的人也是可以的。師兄在抄寫金剛經的時候,也是要知道抄寫的金剛經應該放在哪裡,這樣我們對我們修行的效果也會更加的好。
  • 金剛經:金剛經全文讀完要多久
    在修行金剛經全文的時候,大家的修行方法不同,從經文中理解到的知識也就不同。在剛開始修行金剛經的時候,可能讀一遍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自己修行的時間久了之後,也就能讓自己更快的去讀一遍,但是在修行金剛經的時候,是要自己理解其中的知識,追求速度並不是最好的。
  • 菜根譚:在紅塵中修行,縱然世間變化萬千,我亦心無所系
    菜根譚:在紅塵中修行,縱然世間變化萬千,我亦心無所系修行二字,自古英雄多避諱;紅塵兩字,多少豪傑痴心淚。七尺男兒之軀,也繞不過情絲綿綿的五濁世界,日日夜夜醉心於紅塵,痴迷於功名利祿所帶來的身心享受,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無法割捨俗世中的點點滴滴。
  • 《金剛經》:在家修行佛法的8條建議,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
    前言對於修行和學佛,很多人都有所誤解,認為必須要清心寡欲,遠離世俗,甚至到寺廟去。實際上,"生活處處都有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進行自己的修行。這其實是一種智慧、健康的生活態度。那麼,在家應該怎麼學佛?關於修行有哪些建議?
  • 六祖壇經|修持《金剛經》
    修行禪宗的法門,可以參照的根本經典就是《金剛經》,當然在惠能之後,也有《六祖壇經》可以參照修行。如果能夠相信、理解、接受、奉持《金剛經》,就可以直見本性。但《金剛經》太過於奧妙,是最上乘的佛法,持誦可以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不能具說。這部經是為有大智慧和最具慧根的人講說的,而只有小慧根和小智慧的人聽聞了,很難相信。佛法本身沒有高下,智慧和慧根有不同,也是因為作為常人的累世因緣不同的結果,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本性是沒有差別的。所以各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修行就可以了。
  • 金剛經常識: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
    心經和金剛經是眾生都能修的經文,而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只是更全面的了解了這些經文。有很多人認為天眼看這兩部經文,與普通人看這兩部經文是有不同的。其實天眼只是看透了心經和金剛經所講的內容,也看透了事物的本身。
  • 佛法:讀《金剛經》,這個重點一定要知道,否則徒勞無益
    想要修行佛法,《金剛經》絕對是一座繞不過去的高峰,作為一部影響力非常巨大的經典,無論是在中國文化中還是在佛教的地位中,他的影響力還是絕對不容小覷的,被稱為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超越了一切宗教性,而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可以說他的智慧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佛教的範圍。
  • 金剛經二十五:智慧和慈悲,乃是修行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修行卍今天我們繼續來介紹《金剛經》,這一篇輪到了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由於這一品就一句話,所以我們就把第二十五品「化無所化分」放在一起來說,不過很巧,後面這一品同樣也就一句話。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 讀金剛經之感悟篇
    引:佛陀說,善哉善哉,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本意上說明每個人都可以具有如來一樣的智慧品德和相貌,而因為太過於專執於一些瑣事,因想不開放不下而不能得到超凡的解脫,不能醒悟不能立地成佛。其實提到佛,很多人會問什麼是佛,佛在哪裡?
  • 讀誦《金剛經》的好處很多
    點擊上面關注佛大智慧》,一定會讓你的生意更成功;讀《金剛經》,一定會讓你的工作更順利;讀《金剛經》,一定會讓你的身體更健康;讀《金剛經》,一定會讓你獲得不可思議;人生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尤其重要的是讀《金剛經》,會讓你在遇到失敗的時候不消沉,因為你看到的失敗不過是一個假象,不過是一個遊戲,你不會被一個遊戲擊倒;讀《金剛經》,會讓你在遇到成功的時候不迷亂,因為成功也不過是一個假象,一個遊戲,你不會被一個遊戲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