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能是全中國最摳的一群年輕人

2021-02-19 人物

吃外賣

對摳的人來說,要不要點外賣,怎麼點外賣,是繞不開的難題。

「摳門女性聯合會」裡,總有一些人試圖去計算清楚不吃外賣到底能省多少錢。組員「Rich」說,不點外賣,每天帶飯起碼能省20塊。為了省錢,她專門花了100多在網上買了個加熱飯盒,這樣能保證中午和晚上都能吃上熱的。

還有人計算出,自己一個月吃外賣要吃掉1500塊錢,而做飯可能只需要花費500塊,但無奈租的房子裡沒有廚具,想到這裡,每次點外賣時她就糾結得不行,「超過25塊就覺得心疼」,只能在美團和餓了麼來回反覆比較,有時候碰到一種食物價格低,但自己並不是很想吃,也會點。

有人點外賣專門點雙份米飯,把菜分成兩份,中午一頓,晚上一頓。還有人因為外賣裡的菜少,中午吃完了,菜湯也有大用,晚上拌在飯裡,就是拌飯。

一位摳友發出自己的0.9元午餐:同事給的饅頭,放了三天沒有吃,0.9元買了一個青椒,配在一起炒   圖源豆瓣

另一些人另闢蹊徑。他們是外賣APP付費用戶中最細膩的那一撥人。精於計算各種外賣商家的滿減優惠,然後搭配每天的外賣紅包,目的是買到最便宜的那一份。

組員「清眠淺淺」已經吃了好幾天的雞了。在她家那邊,華萊士做活動,25減20,40減30,蜜汁手扒雞的價格是34元一隻,為了湊單,又加了一個5塊錢的肉串,算上包裝盒和配送費一共是41塊,滿減之後只需要11塊,再減去6元紅包是5塊。更可怕的是,她老公還是兼職外賣員,這個單子,她老公從同事那裡要來自己送,配送費3元就自己掙了。折合下來一隻雞隻要2塊錢,她和老公每天分著吃。

有一天,有人在組裡發起了個投票,「外賣吃出瓜子殼,是吃還是不吃?」最後選擇「吃」的在組裡佔了絕大多數。吃出瓜子殼並不完全是壞事,拍了照片給商家,可以要求免單。投票底下,點讚最高的評論有點嚇人,「瓜子殼算什麼,我以前吃出個小蟑螂,也撥到一邊繼續吃了……」

如果真的從此不點外賣,自己在家做飯,買菜也是有摳的訣竅的。

「哎喲喲」會在夏天大量買西紅柿,放到冰箱凍起來,這樣到了冬天西紅柿漲價的時候,他還能吃著便宜西紅柿。香菇也是如此,買了曬成香菇幹,一年四季可以吃香菇。還有組員會在周末組團,早上5點起床,一起坐公交車到新發地組團買批發的蔬菜,一次買一周的量,既新鮮又便宜。至於那些找組不到團的,只能在傍晚的時候,到家周邊超市買1塊錢一捆的處理蔬菜了。

喝快樂肥宅水

奶茶是現代年輕人最大的一筆花銷,尤其是女生。

在擁有11萬組員的「摳門女性聯合會」裡,搜索「奶茶」,可以搜出264個主題帖,相比之下,在小組成立時間更長的「摳門男性聯合會」裡,「奶茶」只能搜出來61個結果。

女生們對奶茶可以說是又愛又恨。它的價格不便宜,又和體重相關,要命的是它還很好喝。有女生很開心地在組裡發帖宣布,自己戒奶茶已經有了階段性的進展:「我已經三天沒喝奶茶啦!」還有更多帖子的則是反思,「又撮了一杯奶茶……反思中」、「破戒了……」、「姐妹們,我戒不了糖怎麼辦啊!」

奶茶好比精確制導的飛彈,能夠準確命中意志最薄弱的地方,哪怕這個女生立志要走向一條摳女之路。許多組員想出替代的方法,比如組員「棉寶寶」想喝奶茶了,可以改喝4塊錢一瓶的康師傅奶茶。「小暈」還會自製奶茶,所用的材料是3塊錢的鮮牛奶,一包立頓紅茶粉,放到一起煮,還是覺得少了奶茶店的冰爽口感和珍珠。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她從網上買來木薯粉,不厭其煩地把木薯粉搓成小丸子,然後煮熟。

 摳友們會自製奶茶   圖源豆果美食

對男生來說,戒奶茶不是什麼要緊的問題,但戒可樂太難了。一瓶可樂3塊錢,有的便利店已經漲到了3塊5,一天一瓶,一個月也是100塊錢的投入,這是摳男所不能容忍的。

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裡的可樂,是絕對不可能買的。「豺豺暴」有一回跟朋友在北京西站附近的麥當勞吃飯,發現一個套餐要花50塊錢。他捨不得,專門騎了共享單車,跑到軍博的麥當勞去買漢堡,手機上點了一個12元的套餐,包括一個雙層吉士漢堡和一個派。至於水,就去隔壁的便利店解決。

另外,稀釋也是個好辦法。組裡有男生喜歡喝康師傅綠茶,但又覺得貴,每次只倒一半到杯子裡,然後去公司裡兌滿水喝。顏色差不多,口味也差不了多少。這樣的做法隨即又被「摳門男性聯合會」小組裡的人嫌棄說太奢侈,因為「摳組的人只喝涼白開」。

對很多人來說,糖分攝入,可能是生活裡為數不多的能夠感受到幸福的時光了。這讓「該不該喝快樂肥宅水」上升成為了一個哲學問題,「醉臥荼靡花」就一直為這個問題苦惱:「克制消費以後,把奶茶戒了,但大大影響心情,像是強迫自己做一件事,得不到幸福感,但忍不住破戒了之後,又很有罪惡感,這樣豈不是左右兩難?」

帖子之下,「摳門女性聯合會」的元老級組員回復道:「你難道就不能把幸福感建立到摳上面嗎?我是每當節約了一點錢,就很開心。」

穿衣

在「穿」這個話題上,「摳門男性聯合會」小組可謂是相當有發言權。

組裡舉辦了「首屆摳王大賽之衣不如舊」。在大賽主題上,寫著摳王大賽,以摳會友,交流摳門技巧。大賽甚至給「摳」賦予了一層詩意的色彩:世人常言衣不如新,而摳人不以為然。每年換季見到那些舊衣服,就仿佛故友重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衣服穿了8年,褲子穿了10年……這些都是常規操作。有人發照片,穿著自己學前班6歲時的格子褲子,現在樓主已經26歲了。他解釋說,這是學前班排舞的時候買的褲裙,現在正好當短褲穿。還有人曬出了自己一家人從奶奶傳到姑姑,再從姑姑傳到他的一件80年代的酒紅色燈芯絨外套,算起來這衣服已經穿了40年。

整個大賽不光是組裡的男性參賽,隔壁「摳門女性聯合會」的女生們也紛紛趕來參賽,有個女生從13歲到29歲只有一件紅色格子襯衫,是2003年前後花了20塊錢買的,到後來她去法國讀書,再到加拿大工作,還穿著這件襯衫,坐飛機的時候還能當被子。

不過,整個「衣不如舊」最後的冠軍是「小道士青煙」。她把一件39.8元的衣服穿了8年。為什麼8年也能是冠軍?原因是她在這件衣服裡加入了自己的再創造。「剛買來時是長袖,每年累計穿30多天,幾年後袖口磨損改成了9分袖。後來手肘磨破了,剪成了5分袖。現在是馬甲了。」衣服剛買的時候是青色,現在已經成了白色。她總結道,「個人認為極致摳門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二十年還嶄新如故可能是穿得太少,摳門並不會讓衣服凍齡保鮮,但是可以像資本家一樣,榨乾它!」

 獲得摳門大賽第一名的「摳王」@小道士青煙 與她穿了7年,最終改成馬甲的外套    圖源豆瓣

有圍觀者不解,發帖問他:「穿了那麼多年的衣服應該是非常非常喜歡的吧?」點讚最多的回覆是,「能換但是沒換的,是喜歡;想換但是沒換的,是沒錢。」

還有人為了把不買衣服貫徹到底,乾脆自己開始做衣服。「落幕」家裡以前有媽媽留下來的老式縫紉機,蝴蝶牌,堆在角落裡積滿了灰。她給翻出來,重新上上油,沒想到還能使,纏著媽媽硬是學會了縫紉。現在頭花、袖套啥的都能用縫紉機做了,她拿去單位,同事還以為是幾十塊錢買的。

住與生活

實際上,在眾多摳群所發的帖子裡,房子是談得最少的話題。

總有新來的年輕組員問,「在上海租房子,怎麼才能摳一點?」答覆通常是:「上海和租房這兩個詞就跟摳絕緣了。」當然,上海也能換為北京、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

在組內流傳的一個段子是,「we are champions」(我們是昌平人)。因為北京昌平租房子要相對便宜。也有一些人給出更加硬核的意見,「買戶外專用帳篷和睡袋,就睡在外面。」這並不是無稽之談,其中一個組員就在武昌水果湖雙湖橋邊,看到一個人住在帳篷裡長達幾個月之久。

既然租房或是買房的錢無法省去,那麼只能從家庭用度上進行節省。這樣不免產生了一批熱愛薅羊毛的人。「嘰裡咕嚕呱小蛙」開心地在組裡分享了他的「薅紙心得」,他說自己每次去飯館吃飯都會薅走一些餐巾紙,並列舉出包括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電影院和大商場的廁所,都是適合薅紙的好去處。

但這個帖子很快遭到了組員們的群體聲討。「公共場所,非常沒有素質,摳亦有道。」從2015年成立以來,這些以「摳」為主題的小組,已經形成了一些價值標準,比如不能侵犯公共利益,不能侵佔他人財物,也不能有損社會公德。

更被大家認可的是這樣一種方式,比如女生要用化妝品,可以買小樣,然後擠到分裝瓶裡使用。另一個組員,他想買一面全身鏡,需要60塊錢,他想出來一個辦法,買6塊小鏡子拼到一起,效果差不多,但只要6塊錢。還有人覺得租的房子的硬板床太硬,又不想特地買貴的床墊,於是去買了個戶外充氣床墊,只要20塊錢。至於充氣,就用吹風機的冷風檔,這樣充氣泵的錢也省下來了。

當一個人在「摳」的情形下生活久了,思維也會漸漸變得緊繃起來,這樣的故事寫出來,令人心酸。

「有一次在快遞櫃的快遞超時了未去取件,自動收了1元錢的超時費,心疼到現在還記得。」

「想吃超市的臭豆腐,只買了散裝的兩塊。讓人家過秤時都不敢直視收銀員的臉。」

「結婚至今捨不得買金飾首飾什麼的。怕丟了心疼,對外說覺得金子很俗。」

樂趣

「摳」組裡有許多精神偶像,其中亞裔演員劉玉玲絕對是其中最璀璨的一個。

這源於劉玉玲以前接受過的一次採訪。她說,「我從我父親那裡學到一件事,萬事猶如生意。」

「所以我工作後很努力地存錢。我稱它們為『FUCK YOU』基金。如果你有了這筆錢,當有什麼意外發生,或者有人強迫你、辭退你的時候,你可以像這樣說:FUCK YOU。」

 劉玉玲在訪談中講述自己掙錢是為了獲得「FUCK YOU」基金 

對於這些摳門的人來說,降低欲望,不去買買買,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生活嗎?混跡於「摳門男性聯合會」已經兩年的「一蓑煙雨」說,「我覺得恰恰相反,可能我們是最愛生活的一群人。」

他覺得摳可能是因為他對生活太熱愛了,導致不願意承受失去的後果,不願過著月光族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摳的結果,是讓他畢業5年裡在北京攢了50萬塊錢。如今他正計劃拿這筆錢回家鄉買個門面房,現在可以收租金,「萬一在北京混不下去,我還能回家做點小生意。」

他一日三餐都吃白菜煮麵條,能走路絕對不坐公交車,上次坐計程車還是三年前。「周圍所有人都覺得我活得很慘,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快樂的。」

有些人能從很少的支出裡獲得快樂。比如「花花」用21塊錢買了三盆包郵的花,這幾個月生活的樂趣之一就是給花澆水等花發芽,如今月季已經快開花了,讓她在下班回家時更多了一份期待。

摳也讓一些女生變得更自立。「大學時為了省錢,手機屏幕碎了還自己換。」「電腦壞了我都是自己修的,不去樓下的維修店。」「捨不得買礦泉水,買桶裝水,自己扛上三樓。」

女生「夏夜微涼」計算出來自己要在北京活下去每個月至少要花2200元,房租1500,其它費用控制在700,她的工資是4700塊錢,就這樣,她3年攢下來9萬塊錢。由於吃的太素,走路也多,她成了大學畢業之後全班女生裡身材保持得最好的一個。儘管對自己很摳,路上遇到殘疾的乞丐,她還是會給一兩塊錢,「當然,我得判斷他是不是真的殘疾,因為以前就被騙過。」

她的生日到時,老闆正巧給她漲了200塊錢工資。她很高興,買了個3塊錢的小蛋糕,許了個小願望。「希望我以後賺錢了,能稍微別這麼摳了,至少對自己好一點吧。」

相關焦點

  • 全中國最摳門的人,都在這教人省錢
    ————在豆瓣,有兩個名字對稱的小組:「摳門男性聯合會」和「摳門女性聯合會」,裡面活躍著一群非常會省錢過生活的年輕人。提起摳門,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吝嗇、小氣等貶義詞,但是豆瓣這群年輕人卻毫不避諱地說自己摳門,甚至以摳為自豪,分享摳門攻略,將摳門進行到底。他們自稱「摳摳星」,摳門是他們日常生活方式。摳門年輕人可以有多摳?
  • 2塊錢的拖鞋、3塊錢的手機殼,年輕人變摳了嗎?
    「一款全新180×200cm被套,再送2個枕套,一共33元」,「2.92元一雙拖鞋,1.84元一隻的盤子,3.21元的手機殼,14.5元一隻的潮流小方包……」這些讓人驚嘆的「震撼價」商品,來自一群「摳組」成員們的日常分享。最近,分享省錢經的各大「摳組」火了,「十多年專注源頭廠貨」的1688、「讓你花錢不肉痛」的淘寶特價版,也因此不斷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 年輕人摳起來,連大爺大媽都害怕
    摳」是經歷過物質艱難時代的中老年人的品質,但年輕人也開始到處摳摳。如今,不少年輕人從縱向實現物盡其用,從橫向縮減不必要的欲望。「買抽紙的時候要計算每一張紙巾的單價才行」「牛奶也是每毫升最低價才喝得安心」「我媽傳給我的這件二十年前的衣服我要傳給女兒了」就和某紅書是白富美交流平臺一樣,摳組的出現讓摳兒們找到了切磋交流的組織。群裡不時分享省錢心得與消費理念,不僅能少花不必要的錢。
  • 全國最摳門的年輕人,都在這裡教人省錢
    裡面活躍著一群非常會過生活的年輕人。提起摳門,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吝嗇、小氣等貶義詞,但是豆瓣這群年輕人卻毫不避諱地說自己摳門,甚至以摳自豪,分享摳門攻略,將摳門進行到底。他們自稱「摳摳星」,摳門是他們日常生活方式。摳門年輕人可以有多摳?豆瓣摳組告訴你。如果你也是一個崇尚節儉生活的人,那你一定不能錯過豆瓣「摳組」。
  • 這些年輕人比著「摳」?27歲女孩畢業4年攢30萬元
    原標題:這些年輕人比著「摳」?27歲女孩畢業4年攢30萬元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這些年輕人開始賽著比「摳」?)疫情衝擊,給年輕人的生活帶來不確定性,也讓豆瓣上「摳門男性聯合會」「摳門女性聯合會」等小組迅速壯大「出圈」,網絡上年輕人紛紛加入各種「摳組」。在網絡世界,他們不諱言「摳」或「窮」,反而以「更摳」為豪。一時間,一些「月光族」開始嘗試從生活的細枝末節處學會節儉。
  • 這屆年輕人發財,主要靠摳.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隨著經濟低氣壓,越來越多年輕人變現實了。把摳門省錢,變成日常生活方式。成為新一屆「摳門兒學」選手:摳門兒學選手摳起來,那就人人都是金牛座。所長每聽到一個他們怎麼省錢的知識點,都要感嘆一下:真是知道得太晚了!所以今天,所長把從他們那裡摳到的「摳門經驗」推薦給你,希望你也能像他們一樣,省出一臺車,一間房,一份生活。01
  • 精打細算可以有,但不必為「摳」而摳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因為花式摳門,這屆年輕人火了。疫情給年輕人的生活帶來不確定性,也讓豆瓣上「摳門男性聯合會」「摳門女性聯合會」等小組迅速壯大「出圈」,不少年輕人紛紛加入各種「摳組」,他們不諱言「摳」或「窮」,反而以怎麼能更摳為豪。
  • 摳頭摳出顆粒?!這可能是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摳頭皮。並且,他們似乎十分迷戀這種爽爽的感覺。除了單純性頭癢,摳掉頭屑以外,很多人會在頭皮裡摳出一些顆粒物質。那麼,這些從頭皮上摳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如果,你恰好也有這些情況出現,那麼你一定要注意了,這可能是一種病!得治!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頭皮上摳下來顆粒,多半就是——毛囊炎的症狀!
  • 夜思|買咖啡自帶杯子:當代年輕人為什麼「精緻摳」?
    小年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買咖啡時自帶杯子,好省幾塊錢。有人質疑,這種「摳」出來的精緻,到底圖什麼?在作者看來,「精緻摳」既保留了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也減輕了浪費產生的內疚,可以在省錢和精緻間達成新的平衡。推薦給你,靜夜思。
  • 夜思 | 買咖啡自帶杯子:當代年輕人為什麼「精緻摳」?
    有人質疑,這種「摳」出來的精緻,到底圖什麼?在作者看來,「精緻摳」既保留了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也減輕了浪費產生的內疚,可以在省錢和精緻間達成新的平衡。推薦給你,靜夜思。買咖啡自帶杯子:當代年輕人為什麼「精緻摳」?
  • 摩門傳教士 (LDS Missionaries)--傳說中最可愛的一群年輕人
    最美最爽的年齡,為何選擇了離開親愛的家人,熟悉的家園,舒適的生活,沒有照常人這個年紀去念大學,或打工掙錢,卻決定遊走在幾乎世界的每一個陌生的角落,繁華多彩的世界各大都市,落後荒涼的非洲草原,偏遠不發達的中美洲山區,...幾乎哪裡都看到他們成雙成對俊朗的身軀,喜樂的笑臉...他們是誰,一群什麼樣的人?為何走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之旅?
  • 精緻的年輕人居然變摳了?精打細算簡直絕了
    誰能想到「摳」一詞居然成為年輕人群體熱詞了呢?沒錯,你沒眼花,確實是摳門的摳。但當這個詞與年輕人掛鈎的時候,立馬變得不一樣了起來。我們通常會覺得「一件衣服穿十年」、「十元可以花一天」……這種事情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會有的節儉行為,所以「摳門」這個標籤應該是中老年必備專屬詞彙。誰能想得到呢?其實這些案例都是來自年輕人的消費日常。
  • 他憑什麼讓一群年輕人為一件衣服大打出手?
    一群年輕人,他們不顧體面,衝進優衣庫,搶走了所有的KAWS聯名T恤。
  • 喪心病狂,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摳」
    為了讓顧客繼續購買他們的產品,他們想出來很多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計劃報廢、激發焦慮、製造稀缺,這些也正是消費主義的精髓所在。為了便於理解,我們試圖從豆瓣「摳組」裡找到參照:在這裡,一眾大神慷慨地分享自己「祖傳」多年的省錢經驗。比如,他們會教你《如何用500百元在一線城市生活一個月》的「極限挑戰」,又比如買不到標準碼而選擇去兒童款的「購物技能」,以及學會蹭水、蹭電、遠離渣男的「省錢清單」。而且,萬一你實在是忍不住想「剁手」了,還可以發帖找人來罵醒自己。
  • 對別人摳,對自己摳,雙魚座的摳讓你無可奈何!
    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颳起了什麼風,好像群體流行摳門,沒有最摳,只有更摳。今天星川麻衣也來講一講,那些摳門的星座男,評價比較中性,沒有任何貶義,只是想把一些另類人生的傷疤剝開給朋友們看看,一起分享一下這些人的發家致富之路,不懂得摳門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門路吧!
  • 被嘲敗家的90後,可能是朋友圈最精明的一群人
    動輒上千的鞋子,囤滿一柜子的口紅化妝品……讓年輕人「敗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你很難否認,確實有類似的行為發生。但衝動消費黨的旁邊,永遠站著一群理智派。2018年發布的《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揭示了年輕人的消費趨勢。報告指出,社會新人都是追求性價比的專家。90後普遍熱衷鑽研價格、鑽研產品功效,「精明消費者」和「專家型消費者」在他們之中也更為常見。
  • 一群最較真的年輕人,正在對抗一群最努力的人
    帥帥是偏技術流的產品經理出身,和正在與一線灰黑產實時對抗的程式設計師很像,除了熟悉的專業能力外,收網、頭目、團夥、在逃、偽裝等關鍵詞也成為他們工作的常態。一群最聰明、最嚴謹的人,正在和一群最努力的人對抗。12月1日,抖音在北京舉辦以平臺治理為主題的開放日,這也是抖音的首個企業開放日。
  • 醫用手指QQ套男士摳摳套
    摳摳套與安全套同樣採用高標準,同於醫療器械,絕非日常用品。摳摳套的成分  主要成分天然膠乳。3.希望通過潮吹給女性快感,獲得自信的男性4.由於正常夫妻不大會願意用這樣的方式,更多的用於其它性伴侶;5.年輕人,尋找刺激和新鮮感的人群摳摳套的特點:精密的醫療生產設備、潔淨的包裝車間、醫用級別矽油、獨立的鋁膜包裝,才能生產出醫用級別的手指安全套,購買摳摳套時請注意識別。
  • 這可能是我見過全中國最無聊的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一個發呆大賽,就是一群人坐在地上3個小時不能動,他們還喪心病狂地測量你的心率,心率變化最小的那個人獲勝。最後我只取得了全國第七名的成績,但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啟發:第一,無聊其實是一個挺專業的事情;第二,我在無聊這個領域有天賦。我當時對無聊其實並沒有什麼理解,所以只做了一些嘗試。
  • 摳鼻一時爽,一直摳鼻一直爽
    他們給1000名成年居民發郵件進行調查,得到254封回復。有91%的人承認摳鼻子,其中有1.2%的人說他們大概每隔一個小時就會摳一次。其中有兩個人表示,摳鼻子或多或少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更令人震驚的是,還有兩個人稱,他們摳得太頻繁,已經把分隔左右鼻孔的薄組織(鼻中隔)挖出了一個洞!想想都覺得鼻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