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時腳部產生水泡,通常是由於鞋襪與腳部皮膚之間的摩擦所致,並伴有疼痛的感覺。實際上,任何產生摩擦的因素,例如跑得快、鞋襪不合腳以及足部畸形等,都有可能導致水泡。而長距離奔跑時腳步產生的熱量和溼氣,以及雙腳充血腫脹,也都會進一步加劇摩擦。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許多跑者只有在比賽,特別是馬拉松等長距離比賽中才會起水泡:因為你跑的更久、更快、出汗更多,甚至需要在路過飲水點時向身體澆水降溫,使得腳部更為潮溼。對於皮膚間的摩擦,身體的反應是在摩擦部位的皮膚下方產生液體。這些液體在受到壓迫時就會感到疼痛,尤其當摩擦導致毛細血管破裂時,就會產生血泡。多數情況下水泡不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但仍需要謹慎處理。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跑者發揮,嚴重時還有可能引起局部感染。例如,用不潔淨的針挑破水泡時,就有可能發生感染。
預防水泡的方法
潤滑雙腳
出汗會加劇皮膚之間或皮膚與衣物之間的摩擦,但是乾燥也會加劇這種摩擦。經常使用身體乳或潤膚露潤滑雙腳可以降低水泡產生的概率; 在跑步之前,往腳上塗抹凡士林等潤滑劑,或者在容易摩擦的部位使用防水貼墊等物品,可以有效防止足部皮膚與襪子之間的摩擦。
注意穿襪子的技巧後跟或足趾部位帶加強的襪子可以減少摩擦,可以選擇此類具有防水泡功能的襪子。此外,襪子材質也非常重要。棉質襪子輕,但溼後不易乾燥,但纖維質的襪子則可以更快乾燥;此外,比賽時可以多穿一雙襪子,襪子之間的摩擦總要好過皮膚與襪子之間的摩擦。
穿合適的鞋子
鞋子偏小會導致腳趾下方和腳趾甲起水泡或血泡,所以鞋子不要太緊。可以選擇大半號,但是腳在鞋裡不會左右晃動的跑步鞋。合腳的鞋,應當在腳趾頂到鞋子前端時,腳後跟與鞋跟之間有大約一個手指的空間。鞋子內裡的做工要儘量平滑,以沒有硌腳的凸起物為宜。
怎樣處置水泡
如果水泡較大,可以將液體擠出。如果不這樣做,水泡部位會持續疼痛,最後水泡也會自己破掉。在擠水泡之前,應當先洗淨雙手,用酒精消毒後的針刺破水泡。千萬不要把針放在火上燒,否則可能將燃燒後的微小碳粒帶入皮膚,這些小顆粒也會刺激皮膚。當水泡被刺破後,小心的用手指擠壓水泡周邊的皮膚,將液體擠出。然後用消毒敷料覆蓋水泡,防止感染。你可以定期揭掉敷料,用防潮劑吸收腳部的水分。然後換上新的敷料,並一直保留敷料到水泡部位完全恢復。
如果水泡較小,那就不要處理。在無菌狀態下,皮膚的作用相當於保護層。此時,如果弄破水泡,反而可能會出血。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把消毒紗布剪成水泡大小的塊狀,然後用膠布貼在水泡上作為保護,水泡不久就會自然消退。
警示:腳趾下的水泡或血泡應當由專業人士處理,切勿自行去除腳趾甲!
回復以下數字或關鍵詞與我們互動:
【1】跑步入門【2】跑步練習【3】損傷恢復【4】跑步書籍
加微信號:coolrunners,拉你入組織: 全國跑友交流群
點擊菜單欄"跑馬人生"可以看到許多跑者的勵志故事
跑步者說說商城已經上線,你們需要點什麼就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