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老街裡,有個藏起來的海鮮市場,那可是大場面

2020-12-26 懶遊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行。海口的真正魅力,就在騎樓老街區裡的小巷子裡,那裡展現的是海口人真實的生活風貌。

騎樓老街是每位來海口的遊客必到之處,這處海口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至今有700多年歷史,騎樓老街有著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美譽。海口騎樓區涵蓋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而最有特色的卻是這裡的小巷子。

住在了騎樓老街裡,最喜歡在騎樓老街裡漫無目的閒逛的感覺。博愛北路上有個打鐵巷,進去逛逛。

狹窄的打鐵巷,學名叫作大興東路。路過即將放學的海口第十四小學門前,眾多騎著電動車的家長們在校門口翹首以待。繼續前行,前方突然熱鬧起來,遠遠看去,人流車流塞滿了不寬的小巷。

再往前走,出現了很多街邊的小店,這是一家出售烤鴨的攤子。我對這樣小巷子裡的攤子情有獨鍾,能在小巷子裡生存的,一定有它的獨到之處,口味、性價比等等,因為這裡遊客罕至,都是做街坊生意的,想生存就得實實在在。

沒想到,小巷裡也有網紅店,招牌上寫著:王記網紅外賣店,現炸現賣。小店櫥窗前的客人還不少呢。

與王記網紅外賣店相鄰的是一家叫做曾記炸排骨的小店。這兩家店很聰明,既可以「報團取暖」,又將「業務」分開,王記是專營炸雞類的,曾記是炸排骨,井水不犯河水。這家小店的小門臉上,自豪地寫著眾多分店地址,而這裡叫「水巷口老店」,剛剛路過的水巷口街裡,現在有一家「吳日彪炸排骨」,也很火。而這家曾記卻退居在打鐵巷裡,是房租的壓力嗎?個人感覺,這裡的炸排骨應該不錯。

穿過幾家小店,就來到這個大興東路、大東路和振東街的三路交匯處,這裡熱鬧非凡,不同尋常,圖中的商家門前聚集著大量人群,吵鬧聲一浪高過一浪,大家神情緊張,爭先恐後低往裡面擠,什麼情況?

在旁邊觀察了一下,應該是每當新鮮的魚蝦運到店裡時,店家喊出一個實惠的價格,大家蜂擁而上,挑選自己心儀的海鮮。看圖中攤主的「河東獅吼」,那種「激烈競爭」的場面太火爆了,現在買個海鮮都這麼拼了?

很多海鮮都有類似的情景,最新鮮的海鮮運到後,大家一擁而上。搶到的心滿意足付款離去,沒搶到的也不氣餒,等下到的海鮮說不定更新鮮更實惠。

這就是裝新鮮海鮮的竹筐,裝運新鮮海鮮時,裡面都是滿滿的碎冰。

市場中最辛苦的就是騎三輪車送海鮮的漁民們,就是圖中帶著南海特色鬥笠的女人們。

這個露天的海鮮市場沿著大東路一直向南延伸,目測有近500米長,特別是在傍晚的下班時間段,人聲鼎沸,窄窄的小街被擠得水洩不通,寸步難行,大家卻是樂此不疲。

海鮮市場裡,我最迷惑的是各種貝類和螺,模樣千奇百怪,真的不知道有多少種?從我的角度看來,這些都是絕佳的下酒菜,辣炒比較好操作,最牛的是那種酒釀醃製的,下酒別提有多爽了。

在海南的海鮮攤位上,攤主都會把魚給你處理好,一般就是用一把鋒利的菜刀,先是去鱗,再在魚頭下面稍偏的位置劃一刀,幾下就把魚鰓和內臟清理乾淨了,動作麻利,一氣呵成,頗有些「庖丁解牛」的韻味。

市場上,不斷有新鮮的海鮮運進來,買家的激情不斷被點燃。行走在嘈雜的海鮮市場裡,經常會遇到身邊突然響起喧鬧聲,不要被嚇到,這是這裡的常態,這就是活色生香的煙火氣,老海口人的生活狀態表露無疑。

規模巨大的海鮮市場就在騎樓老街的小巷深處延伸著,走進海鮮市場,就是走進了海口人的日常生活場景,沒有丁點的修飾,一切就是那麼真實。還有比擁抱老海口人的生活更爽的事嗎?

相關焦點

  • 海口騎樓老街海南美食廣場海鮮平價超市餐廳10月25日開業
    人民網訊 近日,位於海口市長堤路34號的皇馬假日騎樓老街海南美食廣場異常繁忙,作為海南優質食材展覽體驗中心,騎樓老街海南美食廣場海口海鮮超市餐廳將於10月25日正式開始營業,同時致力於打造「全海口最具性價比的平價海鮮超市餐廳」。
  • 品瓊韻文化 海口騎樓老街讓遊客流連忘返
    海口的椰風海韻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的光顧,而藏在街頭巷尾的歷史文化場館,也正逐漸成為遊客進一步了解這座城市的重要內核。1月7日的海口細雨濛濛,不少遊客選擇了在鬧市區遊歷老街,賞特色建築、品傳統文化、嘗當地美食,在車水馬龍間探訪海口的古味瓊韻。
  • 「2020年春節海南東線騎行遊記」之二:逛海口騎樓老街,吃湯飯
    1月22日,經過一上午的短暫休息,中午起床打算在海口轉一轉,海口比較有名的景點不是很多,兩隻手差不多就能數過來,騎樓老街、觀瀾湖馮小剛電影公社、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假日海灘、萬綠園,只剩下一個下午的時間,晚上約了朋友一起吃飯,那就去騎樓老街走走吧,
  • 新舊難融合,海口騎樓老街再現繁華之路漫漫
    對於上海,是小東門;對於福州,是煙臺山;對於海口而言,則是騎樓老街。早在2009年,海口騎樓就已經入選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並於次年開始實施改造。在經過三期修繕後,中山路的騎樓於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那麼,從開放到現在的7年時間裡,中山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此新舊碰撞的過程中,又誕生了哪些故事?
  • 騎樓老街煥發生機 將打造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
    今年6月10日是中國的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海網再次聚焦騎樓老街,希望藉此增加人們對海南文化遺產的認知,提升全民文化遺產保護觀念。特別是2010年,海口市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綜合整治工程拉開序幕以來,通過多方面的改造,騎樓老街也得到相應修繕。  今年海南省兩會期間,一份來自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的《關於加快海口騎樓老街開發利用的建議》的提案,裡面闡述了騎樓老街應該建設瓊海關廣場和強化親水概念、恢復外灘和原有業態等觀點。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分享一下我的海口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到海口一定會去騎樓老街看看,而我住在了騎樓老街裡。騎樓老街可以說是海口的一座城市名片,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騎樓老街是一個街區,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巴洛克風格的南洋建築。從中山橫街就可以看到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牌坊,天后宮門前有銅像栩栩如生,一位背著嬰兒,領著男孩,目送遠處的丈夫出海謀生。海南人經常從這裡出海,向媽祖祈求消災賜福,使這座廟宇香火興盛不衰。
  • 在海口一定要逛騎樓老街,品美味小吃,看中西合璧南洋建築
    海口作為海南省的省會,雖然沒有三亞那麼熱鬧,但正是這份安安靜靜的清淡也讓很多人對這裡戀戀不捨。到海口除了看海玩沙,騎樓老街也是一定要去逛逛的地方。那時候的中國落後,海口是較早的一批對外通商的城市,所以這裡的很多人跟著商隊多南洋去做生意,中國傳統的「落葉歸根」的思想,讓他們即便賺了再多錢也會認祖歸宗回到故鄉建設房屋,庇蔭後代。所以這裡就有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精美的廊式建築。我撐著傘獨自走過這一排排古老的建築,仿佛時間穿梭回曾經那個動蕩的年代。只是恍惚間騎樓兩邊小店裡的叫賣聲又拉回了我的思緒。
  • 海口騎樓老街區裡,有條「寶藏小街」,晚上逛好吃又好玩
    接著分享海口見聞,來海口的遊人,一定會去騎樓老街,這裡是海口這座城市最靚麗的名片。夜遊騎樓老街區,別有風味。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享有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美譽。海口騎樓老街區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兩平方公裡,總長4.4公裡,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600棟。本圖為騎樓集散廣場,遊覽騎樓老街就從這裡開始吧。騎樓集散廣場的一側就是海南美食廣場,一層是假日一品大茶樓。
  • 海口騎樓老街的美食城,海南人這樣喝下午茶,店家的包容令人稱道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行,在海口,學著當地人吃早茶下午茶,是個有趣的體驗。騎樓老街是海口的一張城市名片,每個遊客到海口都會去歷史悠久的騎樓老街去看看。海口騎樓分布在一片老街區裡,包含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
  • 專家談海口騎樓外灘復興設計 老街已完成三條街的修繕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常青以「存舊續新」為主題,對海口騎樓外灘復興設計做主題演講。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7月2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馬偉元 實習生劉銀銀)在7月27日召開的2017年(第十二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教授常青以「存舊續新」為主題,對海口騎樓外灘復興設計做主題演講。  建於20世紀初的騎樓老街共有5條,位於海口所城北部,是我國和東南亞地區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騎樓街區。
  • 海口騎樓老街客棧住宿體驗,這間房已有百年歷史!
    一隻老鼠在離我幾米外的垃圾箱旁躥過,我被嚇了一跳,我有幾年沒見過老鼠了,盯著它離開的方向望去,竟然又有兩三隻耗子踱了過去,且不慌不忙,這讓我想起了一首鄭智化的老歌「霓虹燈招牌下的垃圾桶……黑夜是我們的舞臺,我是舞臺的主角……」不過那首歌裡唱的是貓。
  • 要問海口哪裡最迷人,當屬海口騎樓老街,你去過嗎?
    最近幾年,隨著交通的發展和生活習慣的變化,人們變得不想呆在家裡了,我想假期帶孩子和老人一起去散步,海口這幾年一度成為網絡的紅城,尤其是一些網紅的紛紛去海口打卡,更刺激了海口旅遊業的發展,今天我帶您去海口的騎樓古街,我覺得是海口最有魅力的地方。
  • 海口超「色水」的老街 讓你愛愛愛不完……
    海南老街獨特之處是具有南洋風情的騎樓,而海南最早的騎樓則是博愛路上建於1849年的「四牌樓」。  四牌樓,曾是海口的坐標中心,也是博愛路最廣為人知的建築物。  博愛路歷史悠久,在路之東,有個東門市場,頗具名氣。  東門市場,全長905米,主要經營各種海鮮、乾貨等特產品,是海口古老的水產市場,也是海產品的主要市場之一。
  • 東門市場:看見海口「老式」生活
    圖文丨樊新航老海口人都知道東門市場,它是海口老城區三大批發市場之一,也是海口老城區最大的傳統農貿市場。要問它是什麼時候形成的,老海口居民一般會回答:「從我記事起,就知道東門市場了」。東門市場招牌東門市場屬於明代港口白沙津的範圍,古時這裡「帆檣之聚,森如竹立」,歷來就是商賈貿易之地。現在白沙津雖已不存,但東門市場得以遺留,並在後來孕育出了以騎樓商業為內核的海口騎樓文化。如今,風起潮落,繁華褪去。東門市場和它毗鄰的百年騎樓老街一起,見證著海口的變化,逐漸融為城市肌體的一部分,成為市井生活的一個縮影。
  • 騎樓老街將邂逅童話經典《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無數孩童成長過程一定都看過聽過這個家喻戶曉的童話心裡的「公主夢」也都因這個童話而生根發芽那就是《即將在海口灣演藝中心火熱上演的龍華區「童心未泯」精品兒童劇惠民演出《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將走出殿堂 在海口騎樓老街與海口市民遊客見面互動
  • 時代更迭,老街成為海口經濟、民生、人文的重要標籤
    石樑平介紹,明朝洪武年間,當時執政者在海口建立起了「所城」,這不僅推動城區秩序趨於穩定,也引領了海口城區的發展。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隨後,清政府與英、法兩國侵略者籤訂《天津條約》,把海口(當時稱為瓊州)列為通商口岸,至光緒年間,先後有美、日、英、德、法等13個國家在海口設領事館,不少外國人來到海口居住,同期,海南人也源源不斷地前往南洋。
  • 遊海口騎樓老街,住一家可以俯瞰中山路的民宿,才夠完美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之行。今天要說的是我在騎樓老街裡的民宿,我喜歡它。對於海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騎樓老街了,這裡也是遊客最青睞的景點之一。海口騎樓。其實分布在一片老街區裡,包含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
  • 海口小巷裡的西天廟,有點「散漫」,供奉海南四大才子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行。說實話,海口的景點並不多,海口也不是一個傳統的旅遊城市,但不久你會發現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海口騎樓是最具知名度的景點了,它包含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騎樓老街是海口的一張城市名片,歷史悠久的騎樓老街有著迷人的風採,而我更偏愛騎樓老街區裡的小巷子。住在海口騎樓老街區裡,早上從中山路出去右轉進入新華北路,走進一個叫做富興街的小巷,這條小巷通往西天廟的。這條小街狹窄到無法通過一輛機動車,只有電動車往來穿梭,還有幾家裝修簡單的早餐店。
  • 從人氣鼎沸到門可羅雀,「3A」海口騎樓小吃街一聲嘆息
    「整改」、「糾紛」等字眼和騎樓小吃街綁在一起多少讓人覺得詫異。這塊集中了當地美食特色,依靠旅遊文化建立起來的城市門面,又緣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失了寵?海口小吃從深巷走向街市最開始,海口小吃的蹤跡隱藏在尋常巷陌中,人們最喜歡兒時記憶裡,從低矮民房中或是手推車上傳出來的蒸煮煎炸聲。
  • 開拓眼界的海口旅行,體驗椰城的古典美
    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裡,總長四點四公裡,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我去的時候正好趕上兩條路維修,所以沒有看到完整的建築,但據我從 海南 人口中得知的消息,原來這一條街的建築都是非常落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