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美方宣布,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為隱瞞在從事美國政府資助的納米技術研究期間為中國政府工作的事實,而在周四被逮捕並受到刑事指控,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趙立堅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有關情況,我想再次重申,中國政府一貫主張,有關人才交流合作必須建立在遵守法律、秉持科學誠信以及恪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有關政策舉措與各國的通行做法並無本質區別。美方一些部門在辦理有關案件時,應該專業公平的行事,停止搞政治操弄,停止對中方有關人才計劃的汙名化,停止幹擾破壞中美在科技人文領域的正常交流與合作。
麻省理工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美方指控其未披露在中國的工作
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
56歲的陳剛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他於當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Cabell面前首次出庭。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陳剛教授(圖片來源:MIT網站)
據美國司法部網站披露的信息,美國對電匯欺詐的指控,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3年的監督釋放,以及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
對虛假陳述的指控規定,最高可判處5年監禁、3年監督釋放,以及罰款25萬美元。對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的指控,最高可判處5年監禁、3年監管釋放,以及25萬美元的罰款。判決將由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根據美國量刑指南和其他法定因素作出。
根據指控文件,陳剛是美籍華人(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擔任MIT帕帕拉多微納米工程實驗室主任和固態太陽能熱能轉換中心主任。大約從2013年開始,他在MIT的研究已經獲得了美國聯邦機構授予的1900多萬美元的資助。
美國司法部文件顯示,自2012年以來,陳剛在中國擔任了多項職務,目的是通過提供建議和專業知識,促進中國的科技發展,並獲得經濟補償。自2013年以來,他據稱接受了大約2900萬美元的外國資金,包括來自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1900萬美元。
甚至,美國方面檢查了陳剛的電子郵件。司法部文件強調了他為促進中國科學和經濟發展所做的努力,並披露了諸多細節:
1.促進與中國的合作;2.建議中國把創新(科學)作為關鍵和核心;3.中國經濟排名第二,但技術和人力資源遠遠落後這一位置;4. 我們正在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不可持續的代價,以及勞動力成本;5. 對於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我們必須依靠技術,不能像過去那樣發展;6. 科學創新成為核心,我們意識到不僅僅是自主創新,還需要國際化來規劃和促進。閉門造車的創新是行不通的,創新也是驅動力。
美國司法部文件還顯示,至少從2017年到2019年,陳剛在中國擔任多個顧問職務,他還申請並獲得了美國能源部的撥款,以資助他在MIT的部分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按照能源部的要求披露他與中國的關係。
此外,陳剛在2018年的納稅申報單中沒有向美國國稅局披露,他2018年在中國有一個超過1萬美元的銀行帳戶。
MIT校長:
對此表示震驚、深感痛苦
MIT校長L. Rafael Reif給學校師生員工發送郵件,對此表示震驚,並稱陳剛是一位廣受尊敬的學者和教員,他的被捕是令人驚訝、深感痛苦和難以理解的。
公開資料顯示,陳剛,1964年出生於湖北南漳,國際傳熱學的領軍人物,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講席教授 。
1980年陳剛考入華中工學院動力系。1987年在華中工學院動力系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師。1993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博士學位後進入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擔任助理教授。2001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擔任副教授;2004年擔任教授。2009年首次打破「黑體輻射定律」公式。2010年因為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13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 。
陳剛的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量轉換,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 。麻省理工學院評價其對納米級運輸和能量轉換現象的貢獻,獲得國際認可。
來源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柳)、科學網、美國司法部官網、麻省理工學院官網等
監製:童曙泉
編輯:張小英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