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春節,對於億萬華夏兒女來說,是回家團聚的日子。團聚,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滋味?說到「年味」,當然少不了中國的傳統賀年食品和賀年菜,它們豐富多樣,寓意喜慶吉祥。
今年寒假,初一年級布置了主題為「我的春節故事——我與/為家人做一道賀年菜(或賀年食品)」的實踐作業,旨在讓同學們以此契機感受己亥新年的濃濃年味,體驗家鄉風土人情,傳承傳統節日習俗。
初一(1)班 陳睿佳
《歡歡喜喜鬧大年》
吃著自己做的鼠殼粿心裡甜滋滋的,終於體驗到爸媽心中經常念叨著的兒時的快樂,心裡油然而生:「我也是潮州人」。
初一(1)班 石家駿
《過年吃餃子》
我:「姥姥,請問你們小時候也吃餃子嗎?」
姥姥:「我們也吃,但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夠吃一次,不像現在,想吃就能吃。所以小時候,我們都盼著過年。」
初一(2)班 張煒昕
《簸箕炊》
孩子感受:雖然味道還是差了點,不過和家人一起分享,就猶如這份簸箕炊是世間最美味的食品一般。
家長感受:煒欣在媽媽的指導下,親手製作了這份家鄉美食,感受到了製作過程的精細要求和不容易,收穫了勞動的辛苦和分享的快樂。希望今後多參與類似活動,更快成長。
初一(2)班 歐陽子昱
《賀年菜》
在異國他鄉,吃著親手做的中國菜,與朋友們共迎新年,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能在異國感覺到這滿滿的年味,是件多麼奇妙的事啊!
初一(3)班 林傳淳
《賀年菜》
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清蒸鱸魚,我似乎見到了蒸蒸日上的來年。
初一(3)班 付耀坤
《我家的賀年食品——客家餈粑》
孩子感受:有時,僅僅一道美食,也能勾起我們的內心最美好的想法與願望。
家長感受: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一家人互相幫助,共同完成這一項任務。其中,也體現了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團結協作,和睦相處的風貌。這已經不是一次簡單的製作賀年食品實踐作業,更是為了讓我們擁有更多幸福快樂的時光,我們都感到無比喜悅。
初一(3)班 劉逸朗
《我的春節故事——我與家人做一道賀年菜》
吃著自己製作的馬蹄糕,感覺格外香甜。和家人一起做,在美味中感受親情。
初一(4)班 賴梓睿
《自己動手品年味》
感謝這道菜,正是因為它,我明白了父母對我無限的愛。
初一(4)班 楊晶羽
《蘭州的賀年菜——燴菜》
爸爸說:「看著寶貝在廚房忙碌著,心中無限溫暖與感動,女兒真的長大了。」
初一(4)班 黃子洵
《年味油角》
我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青少年應該更多地去了解。
初一(5)班 謝許伊林
《今晚我做主——年夜飯》
在此次做飯中,家人的團圓使我快樂,開心,也體會到了外婆為我們做飯的辛勞,謝謝外婆。
初一(5)班 鄒雅蘭
《湖北的年味——臘魚》
臘魚還有這樣故事,廣大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初一(5)班 夏雙怡
《我的春節故事——我與家人做一道賀年菜》
和家人一起製作賀年菜,是對自己的一種鍛鍊,對年味的一種找尋。
初一(6)班 徐涵
《過春節之包餃子》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既可以體會包餃子的樂趣,又可以在包餃子的空餘與家人聊聊天,這是最好不過的了,這樣一來,包餃子還是感悟親情、維繫親情的好方式。
初一(6)班 曹詠心
《賀年菜:豆腐丸子》
孩子感受:將豆腐和肉混在一起,反覆地揉捏。而這個時候,我能體會到幫家人的喜悅,以及豆腐丸子做成後那滿滿的成就感。
家長感受:這個活動,培養了孩子動手能力,傳承了傳統習俗,還能夠讓孩子體會春節家人團圓、共迎新年的美好氛圍。
初一(7)班 張思培
《2019歡歡喜喜過大年》
了解了滷菜的製作後,我才發現滷菜的配料那麼複雜,為了不辜負外婆的辛勞,我們都大吃特吃。
初一(7)班 曾凡嘉
《我與家人做道賀年菜》
我們家每年年夜飯都會吃餃子,我問媽媽為什麼,媽媽告訴我,我的爺爺奶奶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北方度過,我的爸爸也出生在北京,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童年。一方麵餃子又好做,一方面這也是他們對昔日的回憶。
初一(7)班 李心悅
《我的春節故事》
炸蛋散是許多老廣兒時過年的味道,要親手製作才有當年的那種味道。
初一(8)班 遊剴淇
《傳統食品——豆腐包》
雖然不知道哪個是我做的,但聽到別人的稱讚聲後,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初一(8)班 邱悅嘉
《如意蛋卷》
這味道讓我終身難忘,此刻任何佳餚,都比不上嘴裡充滿特別意義的蛋卷。
初一(8)班 馮越
《陽江鹹湯圓》
孩子感受:這次做湯圓的經歷比較獨特,是第一次和那麼多人一起做菜,覺得年味更濃了,家裡也熱鬧了很多。
家長感受:陽江湯圓用料製作相對簡單,但是味道鮮美,老少鹹宜,是陽江過年必備傳統美食,一起製作,共同分享,其樂融融,充滿濃鬱的家鄉氣息!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話團圓。日子越過越好,過年的方式可以升級,但傳統的民俗要傳承。經此活動,同學們感悟了家人日常的辛勤付出,也了解家鄉傳統節日習俗,他們化身傳統文化傳承小使者,度過了一段其樂融融、意義深遠的春節時光!
素材來源丨初一級組
資料整理丨微信小組
荔 | 灣 | 廣 | 雅 | 微 |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