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2月27日
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
傳來79人同時出院的好消息
這是自2月17日患者入住以來
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
光谷方艙醫院開艙10日
累計入院875人
累計出院166人、轉院48人
出艙總人數達214人
而就在這一天
負責光谷方艙醫院16-20艙的
陝西第三批援鄂醫療隊
也有30人同時出院
同時他們還
收到了一封來自17號艙
全體患者的感謝信
這封信是轉發到
西安大興醫院8名醫護人員與
方艙醫院患者組建的微信群裡
感謝信的落款是
「 17艙所有人員敬上」
給予陝西醫療團隊的感謝信:
一、初到方艙的陌生
1月17號,是我們17艙所有人進光谷方艙的日子。
當我們剛進光谷方艙時,或許是因為對我們自身病情的不確定,或許是因為我們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或許是因為我們被安排進方艙流程的不合理,我們對方艙醫院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相反,我們中有的人甚至把憤怒和委屈帶進了方艙。
就這樣,我們帶著各種情緒住進來了,雖然我們在各種網絡和媒體平臺上看到過其他方艙醫院的生活環境和情景,但這裡的一切,對我們而言還是那麼的陌生。
二、悉心照顧的感動
我們住進來了,開始清點生活用品,鋪床、洗漱……
沒多久,你們就過來了,很熱情地跟我們說話:「大家剛過來,辛苦了!先休息一會兒,等會兒我們過來給大家量體溫。」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讓我們看到了你們防護服外面的字樣:陝西。就這樣,我們知道了你們是來自陝西的援鄂團隊。
等我們都休息好,你們開始給我們每個人測量體溫、血氧飽和度和心率,然後很有耐心地問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病情況以及恢復情況。那個時候,我們對你們並不熟悉,但我們還是被你們溫和又親切的態度給吸引:仿佛,我們是客人,你們卻如主人般對我們噓寒問暖。其實,你們才是我們的客人啊!你們是來幫我們的恩人啊!
其實,我們很多人也知道,當我們熟睡後,每晚你們都會打著手電筒輪流來查看我們的情況,當我們衣物掉在地上時為我們撿起來,當我們被子沒蓋好時為我們拉好被子……你們一直在默默守護著我們。
所以,當看到你們防護鏡上的水珠,當看到你們走路不穩的疲憊,當看到你們工作之餘還得為我們打掃衛生的忙碌,我們被深深感動……心疼你們,你們也是別人家的妻子,也是別人家的丈夫,更是別人家的孩子,你們遠離親人、遠離朋友,千裡迢迢冒著生命危險來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只能道一聲:你們辛苦了!你們太不容易了!
三、其樂融融的溫暖
慢慢地,從剛開始的我們「各人只掃門前雪」生怕交叉感染,到後來我們主動肩負起幫忙拿飯、分發物質、幫忙清掃衛生等,我們彼此幫忙、團結合作,我們只想力所能及幫你們分擔,讓你們能夠休息一會兒。
你們總是說:我們不辛苦,我們很好!你們總是把堅強的一面最好的一面留給我們,是想讓我們好好休養身體不用擔心你們。
當你們看到我們沒有吃分發的水果時,你們專門跟我們所有人強調,一定要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還特意囑託我們艙長提醒我們每天吃蘋果。這可是媽媽般的照顧啊!
當你們看到我們中的有些人總躺著運動很少時,還特意叫我們起來跳「肺部呼吸康復操」,只是想讓我們儘快康復、活力十足。
當我們艙有人過生日時,你們又給我們製造驚喜:送來了生日禮物和生日祝福……
另外,你們還給我們帶來了陝西小零食,讓我們身在武漢卻能嘗到陝西小吃特色。
所有的所有,讓我們在方艙裡感覺我們不是醫患關係、不是彼此不認識的陌生人,我們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四、真心真意的感謝
相處十多天以來,我們並不知道你們是誰,或許,以後哪天見面了我們也認不出你們,是的,你們對武漢的支援,對我們的照顧並不是為了我們的感激,也不是為了什麼榮耀,你們只是對生命的敬畏。但在我們心中,在方艙醫院的這十多天,你們就是我們的家人,更是我們的恩人。真心實意道一聲:感謝你們,感謝陝西醫療團隊對我們的付出!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我們武漢永遠歡迎你們!
防護服,裹滿全身
為了誰,為了我們武漢
……
17艙所有人員敬上
據了解,西安大興醫院的這8名醫護人員是2月15日隨陝西省第三批醫療隊一起來馳援武漢的。同行的還有陝西其他42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全隊共103人。其中大興醫院的4名醫生是餘翠紅、高鵬飛、邊旭青、劉雄雄,4名護士是張亞輝、張江雲、蔡慧、劉杜娟。
抵鄂後經過一天的休整,2月17日,這支醫療隊便進駐光谷方艙醫院,負責16-20艙並開始收治患者,進艙10天,患者最多時218人。
方艙的概念來源於軍事領域,不僅僅是患者,對很多醫護人員來說,也是第一次接觸。「人還是比較恐慌的。」這是大興醫院的餘翠紅對方艙醫院的最初感受。
進艙前在艙外合影加油
餘翠紅
這裡更需要心裡的治療
餘翠紅說:「目前艙內患者中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是輕症,第二種是症狀較為平穩,第三種是個別重症患者,第四種患者比較特殊,既沒有確定診斷,但也有點症狀。這種患者是最煩躁,最焦慮的。」
為及時掌握患者情況又不影響大家休息
她們晚上每隔1小時舉著手機巡查一次
被患者稱作」提燈女神」
「因為他們沒有確定診斷新冠肺炎,他們怕傳染,很恐懼,但他們也配合政府部門的要求來到方艙。對這部分患者,工作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好安撫。告訴他們,沒有感染是好事,說明他們的抵抗力還是很好,很幸運,最起碼他們比新冠肺炎的患者幸運很多了。然後建議他們要放鬆心情,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要到處活動,吃好休息好。承諾他們,一定要把情況向上級匯報,能辦理出院時首先安排他們出院。給他們吃下定心丸,他們焦慮情緒基本能緩解,能積極配合我們工作。」
與患者一起活動身體
以便更快地恢復健康
每一個人能跑能走有思想很獨立,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新的相處模式。經過一天兩天相處,餘翠紅她們明顯感受到,這裡更需要心理安慰,要想方設法讓大家安下心來,配合治療,接受觀察,耐心等待出艙。
接手工作以後,餘翠紅了解到,因為機器數量有限,即使超負荷運轉,可面對近千名待排查患者,CT機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過長時間的等待,許多患者的情緒都處於「爆發」的邊緣。每看到此,餘翠紅都會帶領同事們上前與患者們「拉家常」,緩解大家的焦慮緊張。時間長了,餘翠紅漸漸成了大家心裡的「主心骨」。
為患者化解焦慮情緒
獲得比「心」
餘翠紅是湖北人,因為熟悉湖北方言的緣故,大多時候,她都充當著一名協調者。為了方便了解艙內患者的需求和情緒變化,餘翠紅和其他幾位隊員一起建了個群,把患者都拉進去,做起了24小時的在線陪伴。
艙內的工作,對餘翠紅來說,有疲憊,也有無助,但所有的結果,又都充滿了希望和信任。她說,「發生火災,消防員衝到第一線,有人違法犯罪,公安衝到第一線,打仗的時候,解放軍衝到第一線,現在是治病的時候,那醫生就要衝到第一線。我是一名醫生,僅此而已!」
劉雄雄
我們並不孤單
帶著醫院同事及患者朋友的祝福出發,平時不善於交流的劉雄雄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有那麼多人牽掛。那一刻他對自己說,一定要圓滿的完成任務。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到武漢以後,大家分組工作,一開始,他是為其他組成員做後勤保障。進艙以後,看到患者焦慮緊張,他便主動上前,做起心理疏導。患者的感動和信任,讓他更加堅定了努力工作,解救武漢人民的決心。
祝願早日出院,開開心心!
劉雄雄說,自己想對每個患者說,「你們不孤單,大家齊心協力,共抗疫情。祝願每個人安全出院,開開心心!」
大興醫院供稿
編輯:秦小健 君輝 審查:韓清芳
審核: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