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土潮」廣告背後:潮流文化,刻板印象和審美霸權

2020-08-12 上觀新聞

時尚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又招惹中國人了。

一則品牌橫空出世的「七夕」廣告裡,老年表情包常見的風景、花朵作為背景,加上螢光色心形的大頭貼效果,還有「土味情話」式文案。產品則是在該品牌近年推出的包款,印上手寫的「我愛你」等字樣。

與這種近年在中國特別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絕跡的辣眼廣告不符的是,該包定價13900元,妥妥躋身奢侈品行列。

如此與品牌調性不符的「特供」式廣告,立即讓中國的網友「炸鍋」。網上對此幾乎清一色的「差評」,就連中國資深名模胡兵也吐槽「有的品牌陰陽怪氣中帶著膈應,迷之自信中洋溢著誤解」。

在時尚圈多年的資深名模胡兵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來源:微博截圖)

有網友解釋稱,巴黎世家品牌調性如此,一貫以「搞怪有趣」聞名,「擅長結合日常生活的情境引發共鳴」。

然而翻開品牌歷史,巴黎世家並非一貫如此。

雖然品牌「BALENCIAGA」被翻譯成「巴黎世家」,但創始人克裡斯託巴爾·巴倫夏卡Cristóbal Balenciaga其實是個西班牙人,1919年創立品牌,到1936年才落戶巴黎。

巴倫夏卡賴以成名的,是其精湛的剪裁技術,尤其是立體剪裁功力,以及由此形成的獨特廓形。有體驗過的人說,這種基於立體模型而非平面圖樣直接剪裁的服裝,「能讓人看上去比實際小兩個碼」。

從不把其他同行放在眼裡的設計師香奈兒(Chanel)說過:「從設計、裁剪、假縫、真縫,全部自己一個人能完成作品的只有他——巴倫夏卡。」

香奈兒嘲諷過很多同時代的設計師,卻對巴倫夏卡讚譽有加

然而創始人巴倫西夏卡於1968年關閉品牌後,巴黎世家直到1986年都處於沉睡期。品牌保存的服裝資料甚至一度被積水浸泡。1987年品牌重新開張,2001年後歸於擁有古奇(Gucci)、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現更名Saint Laurent Paris)和以編織聞名的葆蝶家(Bottega Veneta)等品牌的開雲集團旗下。

讓巴黎世家重回奢侈品行列的,是1997年出任設計師的尼古拉斯·蓋斯奇埃爾(Nicolas Ghesquiere),他帶回了巴黎世家成名的廓形設計,2013年他出任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設計總監。此後,華裔設計師王大仁(Alexander Wang)短暫出任設計總監,將時裝品牌與自己擅長的運動風格相結合。

該品牌設計師的位置如今屬於德姆納·格瓦薩裡亞Demna Gvasalia,他是「潮牌」 維特萌(VETEMENTS)的創始人。

這,或許是巴黎世家「土味」的源頭。

正在上海舉行展覽的時裝品牌迪奧代表了時裝工業中對高雅、美麗、昂貴的追求,但潮牌是另一種相反的路數,雖然近年來價格同樣水漲船高

德姆納·格瓦薩裡亞上任之後,推出過許多「土味」設計,比如形似中國編織袋、毛毯包裝袋的包袋,以宜家藍色袋子和品牌紙質購物袋為模板推出純皮款。

淘寶上依然可見巴黎世家狀若編織袋的包袋(來源:淘寶網截圖)

這樣的做法,新奇,搞怪,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典型的「潮牌」思路——將日常常見的物品,改造為穿在身上的服飾。與服裝品牌追求美麗、整齊和一絲不苟不同,潮牌的設計手法是對常規生活的解構和叛逆,這樣的做法更能讓年輕人莞爾一笑。

這樣的思路正在席捲奢侈品品牌。「從服裝工業誕生之初,時裝品牌和街頭潮流就涇渭分明,時裝品牌有其成體系的審美和設計方式,街頭潮流更迎合年輕人的喜好。但這兩類又不是天然『井水不犯河水』,如今大家熟悉的白T恤、牛仔褲,前者是過去的睡衣,後者是淘金工人的裝扮,都曾是不入流的『街頭潮流』。」

馬龍·白蘭度在《碼頭風雲》中的演繹是白T恤成為常見服裝的重要推手

潮流品牌和時裝品牌關係一直若即若離,但隨著90後一代年輕人消費能力的異軍突起,潮牌Supreme、Stussy風靡全球,時裝品牌開始納入有潮牌背景的新鮮血液,其中代表除了德姆納·格瓦薩裡亞,還有進入迪奧男裝(Dior Men)、每一季都和潮流藝術家合作的金·瓊斯Kim Jones,執掌路易·威登男裝的維吉爾·阿布洛(Virgil Abloh),他是潮牌off-white的創始人,還是剛剛宣布競選美國總統的坎耶·韋斯特(Kayne West)的造型師。坎耶·韋斯特本人也是潮牌發燒友,一手主導了紅遍全球的「椰子鞋」。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巴黎世家這次的土味廣告,可能是想迎合年輕人的「潮流」思路,特別是最近興起的「Y2K」潮流——「2000千禧年」時尚。迎著這股復古風潮,在平底淺口的「小白鞋」一統天下時,巴黎世家推出了狀如80年代流行的厚重複雜運動鞋的「老爹鞋」,引領新的時尚。

「他們看到中國的年輕人玩抖音,拍土酷小視頻,講土味情話,認為這是中國年輕人的潮流。」據業內人士表示,但這種異軍突起的「土味」,與其說是中國年輕人喜歡的潮流,不如說是對這種「土味」的反諷與叛逆。「這些品牌如果認真觀察中國的年輕消費者,了解2000年中國的情況,就知道絕對不是廣告拍攝的這樣。」

把「鍋」全部推給時裝品牌「潮流化」,並不完全準確。

對比巴黎世家這檔中國「特供」廣告和日常廣告就能發現,德姆納·格瓦薩裡亞手中的巴黎世家日常廣告雖然「搞怪」,卻依然維持著簡潔的審美。

同樣是巴黎世家天貓官方店廣告和同款產品,這則廣告明顯更簡潔更容易讓中國消費者接受(來源:巴黎世家天貓旗艦店截圖)

這也並不是唯一的國外奢侈品品牌在「特供」中國的廣告上翻車。2019年春節前夕博柏利(BURBERRY)發布的一組中國新年廣告上,包括代言人周冬雨、趙薇在內的畫面中人,一律「板」著面孔,被網友吐槽「大過年的故意找茬吧?」

對比博柏利微博文案所寫的「闔家團圓」「互相依偎,親密無間」,更被網友斥責「圖文嚴重不符」。

博柏利的春節「闔家團圓」廣告被網友吐槽「各懷鬼胎」((來源:博柏利微博截圖))

隨著中國市場的壯大,奢侈品品牌每年春節前都會推出「中國限量版」,所謂的「限量版」幾乎都與生肖相關,一般就是把生肖圖案印上常規產品,但在不少設計專業人士看來,這些圖案往往敷衍、毫無美感,「比如今年的鼠年特輯,最不難看的限量版是古奇出的,因為他們和迪士尼合作,直接用了米老鼠圖案。」

這種「難看」未必僅僅因為敷衍,更有可能來自設計者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有一年「設計上海」展上,有歐洲獨立設計師帶來的產品中,「狩獵」系列中有獵槍配合兔子、野鴨和花環、樹枝的圖案;「哥特」系列則有蜘蛛、飛蛾等形象,並且在每個圖案中藏入骷髏元素。而他們特別為中國設計的產品,則是紅底、金邊的「十二生肖」。這一特別設計的「誠意」系列銷售遇冷,設計人員納悶「中國人不是喜歡紅色、龍這些元素嗎?」

古奇今年推出的餘迪士尼聯名款式服裝和包袋(來源:古奇官網截圖)

昔日的關於中國的刻板印象尚未消除,隨著熱衷「買買買」的國人走出國門,新的刻板印象又在建立。

巴黎世家此番「特供」廣告被熱議,不少網友提到了該品牌的「辱華」前科:2018年,有中國人在巴黎春天百貨排隊買巴黎世家的「爆款」老爹鞋時,遭人插隊並發生衝突,保安拉開後禁止中國人買鞋。

這件事一度在國內外網站上都引發熱議,巴黎春天百貨不得不發出一則「不痛不癢」的道歉:「兩位顧客發生爭吵的事情,我們表示很抱歉」。然而就像大多數被遺忘的網絡熱點一樣,這件事並未影響老爹鞋的熱度。

「我很高興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很多中國人不接受的產品和廣告,不是因為『老外眼中的中國美就是如此』,而是他們刻意為之。」

一些在歐洲生活多年的業內人士舉例:「還是以時尚為例,真正在國際上闖出名堂的中國模特,劉雯、杜鵑、孫菲菲,是那種西方創作出來的『東方』美嗎?她們在中國人眼中不美嗎?東西方的審美差異,並沒有一些人想像中那麼大。」

作為中國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模特之一,劉雯在大多數中國人眼中也是美麗的

在他們看來,那些醜陋的設計和廣告,在西方人眼中一樣是醜陋的。「這些品牌和設計者不過是借這種呈現方式,表達自己的傲慢態度。」

想要改變這樣的傲慢,除了真正做到對醜陋輕慢的產品說「不」,還要向世界表明中國的審美立場。

同樣是東方,同樣在百年前是西方人心中的浪漫想像,為何如今的日本就沒有落入這種『東方審美』的陷阱?

上世紀7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崛起,以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高田賢三等人為代表的日本設計師在國際時尚舞臺嶄露頭角,帶去了與西方人心中「東方想像」截然不同,卻契合日本傳統文化和當代生活方式的設計,這種審美不僅為西方接受,甚至影響著後來的西方設計師們。

三宅一生的服裝幾乎看不出浮於表面的「日式風格」,但從工藝到細節都有日本文化的烙印

一年一度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時裝大展,2017年就曾以川久保玲為題,她成為繼1983年的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之後,第二個於在世期間舉辦個人作品展的設計師。

川久保玲前衛的設計中有日本文化的根

就在這次大展前兩年的2015年,當年時裝大展的主題是「中國——鏡花水月」。然而與川久保玲個性化作品截然不同的是,這次展覽中依然充滿著立領、刺繡、鬥笠帽和陶瓷這樣的「中國符號」。

「中國還沒有能把當代中國帶上國際舞臺的設計師。」一些業內人士坦言,許多中國設計師嘗試走上國際舞臺時,無不刻意強化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符號」。

一些試圖走上國際的中國設計師,不斷強化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國符號」

而在國內,除了搶購西方潮牌和奢侈品品牌,一些人不知不覺地迎合著西方的審美。「比如一些重要活動,有人穿婀娜多姿、曲線畢露的旗袍。稍微翻下資料就知道,過去的旗袍不長這樣,這種旗袍是50年代西方人設計出來的『東方想像』。」

「抵制一個品牌當然短時間內可能有效,但只有真正打破審美霸權和心理枷鎖,『中國審美』才會受到尊重。」

國內常見這種「露胳膊露腿」的貼身旗袍,其實是西方設計的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簡工博 題圖來源:巴黎世家天貓旗艦店截圖

圖片來源:除註明外皆新華社資料圖

來源:作者:簡工博

相關焦點

  • 巴黎世家七夕廣告又醜又土,簡直侮辱審美,80年代城鄉結合部風
    ,但如果是日常穿著的衣服或者單品,在設計上讓大多數人無法接受,那這個品牌方就有問題了比如今年巴黎世家的七夕廣告大片,從設計到畫風都透露出一種濃濃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城鄉結合部風格,這種風格和設計簡直是在侮辱大家的審美啊,買家看到這個畫面以為是惡搞,可當大家打開後才發現這真的是他們的七夕節設計,這麼low的嗎?
  • 巴黎世家——土到極致便是潮!企業在時尚路上該何去何從?
    巴黎世家可能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土上熱搜。上海交大、四川大學也相繼發布了土味的招生廣告。,巴黎世家不甘其後,隨即趕著七夕的節點,推出了土味十足的限定包包。「土潮」折現出的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審美,即作品通俗優美,各階層的人都能夠欣賞。「土」是一種接地氣的態度,品牌要充分了解大眾的文化認同和喜好,有針對性的推出產品,進行宣傳,產品自然會得到大眾的認可,引領行業潮流。
  • 巴黎世家的廣告真的土嗎?
    巴黎世家憑藉著這組土潮的七夕廣告成功「出圈」,還登上了當天的微博熱搜~ 這奇特的廣告畫風也引發了不少的爭議,有網友吐槽這廣告太敷衍,還有的網友認為這是西方品牌對中國審美的錯誤解讀,有辱華的嫌疑...
  • 巴黎世家這樣的「土酷」,到底酷不酷?
    簡陋的特效與設計,讓很多人認為這是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對中國審美的嘲諷,奢侈品牌對中國時尚文化的認識還是停留在 80、90 年代,甚至因為有了「前科」,網上不少聲音還上升到了辱華高度。 包括胡兵、金大川等不少時尚偶像對此都表示了反感。
  • 巴黎世家這樣的「土酷」,到底酷不酷?
    簡陋的特效與設計,讓很多人認為 這是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對中國審美的嘲諷,奢侈品牌對中國時尚文化的認識還是停留在 80、90 年代,甚至因為有了「前科」,網上不少聲音還上升到了辱華高度。,和時尚文化的一種嘲諷。
  • 巴黎世家又出土味廣告?金牛消消樂演繹新春系列
    1月15日,Balenciaga(巴黎世家)由其小程序推出牛年新春膠囊系列,並配合該系列放送互動廣告,引發消費者吐槽。該互動廣告參考了「開心消消樂」的形式,金燦燦的「牛」字和金燦燦的牛型玩偶充斥其中,金色背景加上閃亮金幣,「土豪」氣息溢出屏幕。
  • 巴黎世家土味兒海報「惡俗審美」,是營銷「翻車」還是劍走偏鋒?
    2020年不尋常,但是嚴酷的經濟環境下反而誕生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營銷事件,其中之一當屬8月份的巴黎世家推出七夕節沙漏包塗鴉限定款,並且淘寶官網發布了系列「土潮」海報及配文,畫風是這樣的:更多辣眼睛的海報,X筆記君就不一張張放出了,相信不論是品牌營銷圈、還是時尚圈,亦或是吃瓜群眾都應該被眾多媒體的「莫名驚詫」洗腦了。
  • 硬糖核電站|破案了,巴黎世家七夕「土味」廣告,也許並不土
    公司位於北京朝陽區三裡屯繁華潮流地標,團隊主要研發人員均為90、95後新銳設計師。目前於中國內地開設了近200家LALABOBO®門店。巴黎世家七夕限量廣告被說「醜」而衝上了熱搜,再次喚醒了我們對「審美」這個詞的思考,那麼什麼是審美?它有標準嗎?
  • 辱華大牌「巴黎世家「,再次侮辱了中國人的審美
    巴黎世家為他們的七夕系列產品定製了許多促銷海報,本次廣告的主角是一男一女兩個中國模特,背景設定為上個世紀的畫報風格。看到這個廣告海報,老一輩的人一定能夠回味起當時的流行審美。」還有人質疑這條廣告的真實意圖,他們認為,這次的設計完全是在侮辱中國人的審美,「弄這些圖片就是為了噁心人」。「The goal is to troll us and make fun of us.
  • 巴黎世家的「蜜汁審美」又來了,醜到沒眼看!
    且不說用「開心消消樂」的形式來展示牛年新春系列新品,最後合成了金幣是什麼意思,還有這金色背景加上、閃亮的金幣,以及金燦燦的「牛」字和牛型玩偶充斥其中,土豪氣息溢出屏幕。 這種五毛錢特效、毫無審美的設計,讓人誤以為澳門賭場廣告亂入了。很想知道,巴黎世家這是對中國消費者的審美有多大的誤解?
  • 巴黎世家被嘲「土到極致」,遠不止拍錯廣告……
    以目前整體輿情來看,可以說,這次巴黎世家七夕廣告,真的「翻車」得太徹底了。甚至讓不少網友聯想起幾年前的巴黎世家-巴黎春天店的「辱華事件」,對品牌公關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奢侈品品牌,「土」到極致,真的是「潮」?在大多數消費者的印象裡,奢侈品牌的誕生,需要歷史沉澱、歷史契機,更需要文化底蘊,是高貴、優雅、傳統的代表。
  • 巴黎世家「土」味廣告背後:頻頻踩雷中國審美,曾因辱華遭抵制
    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土」味廣告再次顯現國際奢侈品牌對中國風格的「扭曲」審美。距離七夕佳節的到來還有半月,一眾奢侈品牌已然開始為此宣傳預熱,誓要從這塊蛋糕中搶佔更大份額。其中 ,巴黎世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巴黎世家「土」味廣告背後:頻頻踩雷中國審美,曾因辱華遭抵制
    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土」味廣告再次顯現國際奢侈品牌對中國風格的「扭曲」審美。距離七夕佳節的到來還有半月,一眾奢侈品牌已然開始為此宣傳預熱,誓要從這塊蛋糕中搶佔更大份額。其中 ,巴黎世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8月10日晚間,巴黎世家披露了獨家定製的七夕限定款沙漏包,包袋的表面以塗鴉形式被繪上了「我愛你」、「你愛我」和「我愛我」的字樣,並為之製作了廣告大片。在廣告中,巴黎世家選用了一些流行於九十年代和21世紀初期的元素進行拍攝,分別有四張動圖在其電商官方旗艦店展出。
  • 歐洲開始狙擊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近期,立法機關以504贊成票110反對票的投票結果譴責廣告商的「性別刻板印象」,並採納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報告,旨在督促廣告業改變對男性和女性的描述方式。 立法者的憤怒有很多靶子,從Dolce&Gabbana的平面廣告(其中一個穿尖頭高跟鞋的女人被牽制在地上,周圍是穿著緊身牛仔褲的汗流浹背的男人)到1950年代的廣告偶像清潔先生(Mr.
  • 巴黎世家七夕廣告被嘲土,感受一下時尚圈我們不懂的審美
    ——七夕特別版沙漏包,直接變沙雕包,是迎合觀眾審美需要,還是特意降級?雖然沙雕風一直是巴黎世家廣告風格代表,就是要在沙雕中也有型格氣場,外人看不懂,也是很黑色幽默了,但是卻一直備受爭議。比如在七月份讓巴黎世家深陷「抄襲門」負面新聞的機車廣告,就是這麼一個傻傻風格,看起來也特別能代入中國鄉村生活,在藝術家設計家眼中,這就是時尚。
  • 巴黎世家土味廣告,真「香」……
    巴黎世家也不例外。這不,時尚界享譽盛名的弄潮兒,被譽為潮流風向標的巴黎世家新廣告又出圈了。一條「巴黎世家七夕廣告土」衝上了當天微博熱搜的第六名,引發粉絲熱議。這組廣告之所以引發眾人吐槽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廣告畫面非常「土」。
  • 奢侈品迷魂記:巴黎世家扮土,其實是你不懂的高級遮掩
    這組廣告海報,是為中國七夕限量款而創作。就憑這幾張圖,巴黎世家上熱搜了。 廣大網友反饋很直接:土、醜。 嚴格意義上,即使是有「前科」的品牌,我們亦無法揣測和定性,這套「大片兒」誕生背後的真實意圖。16年的款,巴黎世家設計師Demna Gvasalia,貌似特別對中國的農村文化情有獨鍾
  • 英文精讀丨電視廣告中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
    這些刻板印象的一部分與社會中的性別角色有關。這類廣告對社會上可接受的性別代表制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可能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商業廣告的影響下,人們可能很難在那些他們扮演非傳統性別角色的領域中感知到男性和女性。本文從廣告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廣告的心理特徵以及國外學者的研究經驗等方面對廣告的理論來源進行了研究。
  • 以「土」搏出位的巴黎世家,詮釋了什麼叫「活著最重要」
    Louis Vuitton猴年配飾 這一次卻不同,網友基於文化、基於審美、和基於立場的吐槽辱罵,和讓人「說不上來就是敷衍」的感覺, 那麼明知道做這種不上不下的「土潮」設計會被罵,巴黎世家為什麼要棋著險招呢? 當然是因為,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太堅挺了。就算被罵,它也要在中國「作」出一片新天地。
  • 繼巴黎世家七夕限定之後,Delvaux 也爭著來「獻醜」
    巴黎世家穩穩的坐在最醜榜單的第一名。第二款旗袍款,仙女劉亦菲已經率先收到,並語氣禮貌的發了一條微博,網友精準點評:「哪怕送給天仙作為宣傳也無法挽救你們家的審美」。,更有人誇張形容像「紙紮手袋」、「清明節送什麼」、「走了一次陰間的潮流」...港真, Delvaux 這次的中國限定版比起巴黎世家不僅好看更多,明顯也誠意更多,不信小新帶你們去看看Delvaux 為隔壁日本設計的七夕限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