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超哥。今天是母親節,我們一起走進日本媽媽,看看還有哪些是我們所不知道的,甚至誤解的。
文/Tomo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所發布的調查,近年來,日本的家庭模式逐漸從「一內一外」轉變成雙職工。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仍有63%的女性勞動人口成為了家庭主婦。她們以家庭勞動為主,以打工為輔(一部分甚至不打工,成為全職主婦),和丈夫一起支撐著整個家庭的運轉。
マイナビ做了一項關於家庭主婦的調查,藉此,我們可以對日本主婦這一群體有一個相對清晰的整體認知。
36%的家庭主婦的丈夫的收入在400萬~600萬日元之間,緊跟其後的,30%的家庭主婦的丈夫收入僅在200萬~400萬日元之間。鑑於不少大學生初入社會的年收都在300萬以上,這個級別的收入實在不算理想。當然,也有17.6%的家庭主婦的丈夫的收入在600萬~800萬元之間,相較於前面的家庭,他們的生活要稍微充裕一些。
不同年收入的家庭主婦具體是怎樣生活的呢?日本網友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年收300萬家庭:接受父母的援助;可以用節省下來的錢偶爾出門旅行一次。
2,年收500萬家庭:勉強維持生活運轉;主婦的零花錢只有1萬日元左右。
3,年收700萬家庭:雖然沒辦法過奢華的生活,但足夠自在生活了;主婦的零花錢有4萬日元左右。
4,年收1000萬家庭:生活很自在,孩子們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但由於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感覺錢也不是那麼夠花。
接受調查的家庭主婦們大多已經生育。60%以上的家庭主婦家中有一到兩個小孩。但也有將近30%的家庭主婦尚未生育。
不少女性成為家庭主婦都是因為孩子。一些家庭主婦表示:「想要集中精力養育小孩。」「一想到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很短,就辭職成為家庭主婦了。」「懷孕了便辭職了。」
也有人是因為丈夫的原因成為家庭主婦的。比如因為丈夫要去海外長期工作,所以辭職一起去了海外。或者因為丈夫常常出差,所以希望對方在家的時候能好好陪伴他。」
表面上能把家庭運轉得井井有條的家庭主婦,看上去光鮮亮麗,能夠有大把時間與孩子相處,也不必煩惱工作的業績問題。但實際上,不少日本主婦非常羨慕職業女性的生活。她們背後的生活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下文將從幾個具體的角度來介紹日本媽媽們的實際生活,也許,比你想像中更艱難。
有人做過計算,如果一個女性畢業後不參與工作,直接成為家庭主婦,那麼按照推算,她一生將損失近兩億日元的收入。
在日本,不少保姆可以達到時薪5000。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計算,那麼家庭主婦的應得的年收入應該可以超過1000萬日元,是標準的高收入群體。然而,作為家庭主婦,她們卻陷入了窘迫的生活困境。根據調查,每8個家庭主婦中就有一個人過著貧困的生活。
在日本,一家四口的標準生活費是31萬日元/月,再加上社會保險金等費用,丈夫的收入至少要達到476萬日元,才能支撐家庭的正常運轉。而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日本只有40%的已婚男性達到了這一收入標準。不少家庭主婦為了買一份便宜的豬肉,不惜前往幾公裡外的超市;為了保證孩子們攝入均衡營養,從朋友的家庭菜園裡獲取便宜的蔬菜。貧困的生活會極大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不少家庭貧困的主婦提到,家裡無法承擔孩子上輔導班的支出。
令人震驚的是,妻子成為家庭主婦機率更高的,並不是高收入家庭,而恰恰是那些低收入家庭。在低收入階層中,家庭主婦的機率達到了43%。而在高收入階層,成為家庭主婦的機率是16%。當然,也有可能正是因為夫妻雙方都有工作與穩定收入,所以成為了高收入家庭。
在日本,有一種特定的關係,叫做「媽媽友(ママ友)」,指的是那些因為孩子的緣故成為朋友的母親們。在日本主婦看來,和媽媽友們處好關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自己被其他母親排擠,那麼自己的孩子也極有可能被孤立冷落。此外,媽媽友之間常常會分享各種各樣的情報——小到選擇合適的奶瓶和尿布,大到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和輔導班,無論什麼問題,都能在經驗豐富的媽媽友那裡得到解答。甚至,你還會從身為前輩的媽媽友那裡獲得整潔的二手衣服,省去一大筆開支。
然而媽媽友之間的交往並非易事。由於這份友誼常常靠孩子們來維繫,如果你為孩子選擇了與其他人不同的幼兒園,那麼你在很大程度上會被其他母親責備甚至排擠;相反,如果你不積極參與母親間的茶話會或者午餐會,那麼你的孩子也極有可能無法順利融入其他小孩的團體。倘若你不用心經營與各位母親的關係,不知不覺間,她們就會背著你組建新的小團體。要是你的孩子和別的小孩發生了爭吵,關於你的壞話與誹謗也會在四處流傳。而且,媽媽友之間常常沒有隱私。如果你打算和別的母親搞好關係,最好做好被人盤問家庭收入、丈夫工作的覺悟。
3,「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為何」
在日本,不少家庭主婦都經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由於並沒有針對家務勞動的評估體系,很多人付出的辛勤勞動得不到積極反饋。不少家庭主婦羨慕著職業女性的生活,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同時,在各大論壇中,主婦們也提到,作為家庭主婦,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乍一看無需上班的家庭主婦,應當是悠閒自得的。但實際上不少人常常忙到深夜一兩點,還得五點起來為工作的丈夫做便當,睡眠時間相當不夠,因此精神壓力日益增大。
由於社交圈子變小,主婦們常常無法向人傾訴自己的精神壓力。面對幼小的孩子,不少主婦需要一天24小時全程待機,容不得絲毫的鬆懈。她們很難向工作歸來疲倦不堪的丈夫吐露自己的心聲。即便鼓起勇氣談起自己的壓力,她們的煩惱也得不到丈夫的重視。畢竟在上班族看來,家庭主婦永遠是安逸度日的。
此外,讓家庭主婦們喪失自我認同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她們與丈夫之間不平等的家庭地位。由於家庭的收入來源幾乎全部仰仗丈夫的努力,她們在經濟地位上弱人一等,幾乎無法在重大事情上掌握決定權。
綜上所述,看似幸福的日本主婦,其實際生活卻不盡如人意。其實,無論是哪個國家,什麼職業的母親,都為家庭,為孩子做出了非常大的犧牲。這些犧牲常常不為人所見,沉默而隱形。正因如此,對母親們的關懷和體貼,才不能缺位。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