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為何還有很多人跟隨曹操

2020-12-26 騰訊網

首先,曹操陣營的人,從來也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全部都是來自敵對陣營的人,比如諸葛亮在隆中對說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另外還有周瑜曾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所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政敵給曹操戴的帽子而已,曹操只是做了把漢獻帝迎立到許都,非常恭敬地對待皇帝,並把自己祖上由皇帝御賜的生活用品全部拿出來給漢獻帝使用,然後為漢獻帝提供一個皇帝應該有的尊嚴和起碼的生活品質,把漢獻帝供奉在許都。

曹操

曹操對待漢獻帝的做法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是完全不同的,曹操以一個臣子應該的禮節來對待皇帝,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這樣,雖然這個時候不可否認的是曹操有野心,但曹操能夠控制自己的野心,對外表現出恭敬的態度。

有人說衣帶詔不是漢獻帝明目張胆地反抗曹操的手段嗎?

其實衣帶詔在歷史上是否存在還是有爭議的,有些史書上記載了衣帶詔,有些史書上說衣帶詔其實是董承與曹操的權力之爭,以漢獻帝一生為傀儡的態度來看,他明明就知道反抗意味著什麼,不太可能出這麼一個不可能成功的計劃。

曹操與漢獻帝

那麼投靠曹操的有哪些人呢?

第一類人:是能看出天下政治形勢的人,是眼光長遠和深謀遠慮的人,有荀彧、郭嘉等人

荀彧投靠曹操是離開了當時算強大的袁紹,而來投靠曹操的,原因就是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所以投靠了曹操,這個是很需要勇氣,棄強投弱更是如此,而郭嘉也說過類似的話,郭嘉最先投靠的是袁紹,同樣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所以投靠曹操。

曹操與漢獻帝

這一類是直接投靠曹操的,而不是投靠漢朝或者漢獻帝。雖然荀彧是個例外,但是荀彧投靠曹操卻是靠的曹操的為人處事和謀略過人,只是後來兩人的政治分歧越來越大。

這一類人跟隨曹操的原因就是因為曹操是個明君,亂世之中,只有明君才能帶領整個集團走向強大,至少在當時,只有曹操能夠認識到如何解救天下蒼生,如何挽救大漢王朝,至於曹操野心變大想要篡位,那是後來權力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之後無可奈何地走上了篡位之路。

第二類人:是前來投靠東漢朝廷的人。

漢獻帝是東漢皇帝,在封建時代,皇帝既是國家象徵,又是精神支柱,起碼在當時,還有不少民心是向漢的,是支持漢朝的,這些人要投靠的不是曹操,而是大漢朝廷,這些人有一部分人在後來識時務投靠了曹操,也有一部分人仍然忠於漢獻帝。

曹操與荀彧

皇帝就是金字招牌,是不需要打廣告,就會有大量的人才前來投靠的人,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是出師有名的旗號,這些人被曹操打著國家的旗號,行私人之實,而在私下裡收編了,少部分為了忠於理想與大漢,而在晚期被曹操殺死,或者改朝換代後投靠魏朝。

這一類人投靠的其實是東漢朝廷,因為東漢雖然名存實亡,但是仍然有存在的意義,和眾多百姓的懷念,他們是投靠政府的人,這也合情合理,但這些投靠東漢朝廷的人後來發現朝廷其實是被曹操操控了,一部分接著投靠了曹操,另一部分因為忠於漢朝或者被殺,或者被貶。

第三類人:是曹操在南徵北戰中收編的人。

當時是亂世,亂世之中就是混戰,誰的實力強、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也就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投靠,畢竟人人都知道趨強避弱,曹操在四戰之地先後殺死了呂布、趕走了劉備、收編了張繡、逼死了袁術,並且還在官渡之戰中打敗了袁紹。

曹操與郭嘉

曹操在官渡之戰後不久就成為天下勢力最大的諸侯,雄據北方八州,曹操在當時不僅僅代表了實力強大的諸侯,同時又代表了大漢正宗朝廷,這樣的勢力,幾乎值得當時99%的人前來投靠。

前來投靠曹操的主要有哪些人?

前來投靠曹操的人中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士族豪強,另一類是窮苦百姓

士族豪強是東漢時期的世代做官的地主豪強階級,之所以要投靠曹操是為了將來的政治前途,雖然是各個地方上的軍閥割據,但在整個東漢末的影響力是相當驚人的,為了維持他們家族的地位,選擇前來投靠曹操,比如有陳群、陳登等人。

曹操

窮苦百姓前來投靠曹操的,則是根本就不管政治的人,而是只想填飽肚子而已,比如曹操在兗州擊敗並收編了近百萬青州黃巾軍力量,還收編了其中的精銳人員編成青州兵,這些青州兵都是有家屬的,這些人有一百多萬人,全部投靠了曹操,而且只有曹操才能指揮得到他們,在曹操去世之後,這幫青州兵誰的話都不聽,最終曹丕解散了他們,善終而歸。

第三類人投靠曹操,無非就是想在亂世中求個自保,士族豪強想保著自己的家族和財富,平民百姓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家庭,如此而已,畢竟亂世中活中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關焦點

  • 李淵與曹操同類,都靠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李淵的粉絲比曹操多?
    唐高祖李淵和魏武帝曹操都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帝王,其實這兩位帝王有很多相似之處。有相似之處也正常,畢竟都是英雄,英雄所見略同。就比如李淵和曹操其實都幹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在先,也許李淵這招是跟著曹操學的。
  • 曹操的名聲在中國那麼壞,日本學者卻稱曹操功勳卓越,這是為何?
    漢末名士許劭評價曹操為: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志.武帝紀》 )這個評價一直延續至今。但是,歷史上,曹操的形象也是多變的。晉承替於魏,所以把魏做為正統,所以,晉臣陳壽編纂的史書《三國志》中,曹操的形象非常正面,被稱為:「超世之傑矣,抑可謂非常之人。」
  • 若曹操不迎漢獻帝,不挾天子令諸侯,他能否稱霸天下?
    曹操事業的起步是聚義兵,反抗董卓的暴虐統治,但是曹操事業的騰飛卻是得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東漢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漢獻帝是落魄天子,就連皇位都是董卓給的,可是他的悲劇人生卻是在遇見曹操之後才變得難以改變。曹操迎接漢獻帝,就是為了將他作為政治籌碼,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亮,當然也打得很順利。
  • 五代十國緣起,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前奏,他比曹操更著急
    朱溫在汴州城的上廝驛,大擺酒宴,盛情款待,為他慶功,對他恭維備至。而李克用卻傲氣凌人,乘醉出言不遜,朱溫氣忿難忍,索性提前下手,於是當晚派兵圍上廝驛,四面縱火,亂箭齊發,想一舉消滅李克用和他的隨從衛隊,李克用在大醉中被左右親信喚醒,在侍衛們的拼命保護下倉皇逃出,侍衛三百,全部戰死。從此,晉(李克用後為王)魏(朱溫後為王)結下了冤讎,形成水火之勢,相互攻伐達三十餘年之久。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盒子,荀彧打開後,為何馬上服毒自盡?
    導語:要說對曹操幫助最大的人,不是郭嘉也不是賈詡,更不是曹操的家族背景,而是被稱為"王佐之才"的荀彧。他是曹操的核心領導班子成員,為曹操制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曹操在外徵戰時荀彧主要負責曹營後方的政務以及對前線部隊的補給。
  • 漢獻帝:我曾一句話嚇退曹操,也曾一句話道盡無可奈何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被冠以奸雄之名貶低了千年,但事實上,整個中國古代兩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上,曹操對待亡國君主是最仁慈的。在古代,每逢朝代更迭必然產生亡國之君,而其中大部分都會被「斬草除根」,即使僥倖存活,委曲求全的生活也大多不盡人意。
  • 曹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否和藝術作品中的曹操形象一樣呢?
    根據史料,我們知道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其父曹嵩,乃宦官曹騰養子。那麼,歷史中的曹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從曹操在世的時候,當時社會就有很多名流雅士對曹操及其言行進行過品評,如太尉喬玄曾對曹操說過這樣的話:「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當時有一個名字叫何顒的名士,有一次見到曹操,而後感嘆道:「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 荀彧為什麼背叛曹操?
    荀彧為了實現維護漢室統治,選擇了與曹操合作。他們倆人的合作,當屬於相輔相成形的合作。荀彧作為士大族代表,協調了曹操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同時也依靠曹操的軍事力量,使漢王朝統治得以延續。荀彧,字文若,出身於東漢世家大族。祖父曾任郎陵令,當時號為「神君」。史載荀彧「為人偉美」、「瑰姿奇表」,屬於那種表裡皆為男神級帥哥。
  • 織田信長是日本版的曹操?像曹操,但遠不如曹操!
    曹操影視劇形象織田信長在很多方面很像曹操談起兩人的家世背景,一個是尾張國的少主,一個是官宦世家的子弟,並且兩人都出生在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兩人雖都是世家子弟,但與同時代的諸侯相比,還是遜色不少。織田信長成為家主時頂著所有人的反對,尾張也剛剛從之前與美濃的一次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曹操從京城逃出來時只有一劍一馬,後來雖有父親資助招兵買馬,但也只有幾千之眾,與袁紹袁術兄弟相比,也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零頭。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大,為何卻就此衰落?你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一講到三國,我們總會想起「曹操」這個名字。曹操殺伐果決,其「亂世梟雄」之名為眾人熟知。但其實在曹操起勢之前,北方最強大的其實是總會為人所忽略的袁紹。當年大將軍何進引狼入室,將董卓這狼子野心之輩放入了都城之中,董卓直接插手天子廢立之事,挾天子令諸侯,引各路諸侯極為不滿,便以當時最為強大、聲名最為顯赫的袁紹為盟主,進兵討伐董卓。而這個時候的曹操,還只是袁紹帳下的一個小小將領,對當時家大業大的袁紹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
  • 曹操的曾祖父和女兒都叫曹節,曹操就不避諱先祖名諱?真相是這樣
    曹操的養曾祖父叫曹節,曹操的女兒,漢獻帝的皇后也叫曹節。曹操為何不避諱先祖,將自己的女兒取名曹節呢?其中暗藏著另外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曹操的養祖父曹騰也是別人的養子。這個關係比較亂,先來捋一捋。曹操的父親是曹嵩,曹嵩的養父是曹騰,曹騰的父親是曹節。
  • 奉曹操為祖先,將曹操當作三國正義一方僅因為魏帝賜了一塊金印?
    曹操雖然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都是以白臉奸臣著稱,但若從一生功績著手評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打響了自己在中原的名聲;後期又以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奠定了在中原的地位;雖然在赤壁之戰之中吃了敗仗,只能退守、天下三分。以此功績來看,並不能否認曹操乃是梟雄,無論是政績或者是軍績,曹操都打出了一番天地。
  • 曹操為何把七個女兒嫁給一人?難道他真的不在乎女兒的感受?
    曹操為何把七個女兒嫁給一人?難道他真的不在乎女兒的感受? 這不也來中國的婚嫁習俗那就是大江南北都奉行的一句話,父母之言,媒說之命,在中國古代其實很多人特別是女人對自己的婚姻是沒有自由選擇權的。要是碰上一個不為自己兒女著想的父母,他們指不定哪天就把自己的女兒賣了,只為換一點糧食。
  • 原本佔據徐州的劉備為什麼會被曹操推薦出任「豫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被呂布打敗的劉備在無奈之下投奔曹操。為拉攏劉備和聚攏人心,曹操利用控制的漢獻帝封為劉備為「豫州牧」。這是劉備一生中獲得的第一個高級官位,此後劉備便被稱為「劉豫州」。既然如此,曹操為什麼不讓漢獻帝任命劉備為「徐州牧」而是任命為「豫州牧」呢?首先,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當時還不是天下最強的軍閥,無法隨意任免沒有實際控制的地盤上的「州牧」。當時曹操實際控制的是兗州和豫州,其中的兗州是曹操的根本,只能分給劉備「豫州牧」。
  •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漢朝的國輝對得起士子的心,要光復漢室
    而荀彧這個人太忠心耿耿了,雖然他像關羽一樣忠於漢室,但是他最初以為曹操只是一個能夠幫助他成就大業的人,他所謂的大業就是興復漢室。和諸葛亮,劉備他們都是同一個心願的,但是後來曹操就改變了自己的心思,有點自己想要當皇帝了,只是沒有做出這一步,讓他的兒子去做了皇帝,這一點荀彧是看不下去的。
  • 曹操發明了一個四字成語,委婉的表達死亡,老人們會用到
    一說起曹操,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政治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坐擁整個北方,袁紹、呂布、馬超等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後來漢獻帝加封他為魏王,曹魏正式建立。曹操畢生的遺憾,就是沒有稱帝。不過他要是稱帝了,便會留下篡位奸賊的罵名,曹操可不會這麼傻。
  • 曹操奉迎漢獻帝時劉備在幹嘛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獻帝。劉備在這一時期一度擁有一定實力,坐領中原重鎮徐州,劉備領徐州發生在興平元年後半年。當時臨近的曹操在進攻徐州時被呂布偷家,兗州幾乎失盡,只保留三個縣,又碰上中原大飢,仗都打不起來。當時天下最強的諸侯,當屬據冀州的袁紹,袁紹屬下有不止一位謀士勸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迎獻帝都鄴,但是袁紹一方面不認可獻帝,一方面忙於對公孫瓚作戰。居然不從。於是史載州郡擁兵,莫有至者,百官九卿,戰死餓死一大批(詳見後漢書)。而這擁兵不至的州郡長官,當然也要算劉備一個。劉備興平元年領徐州,至興平二年獻帝東奔,據徐州已經一年。最終曹操在建安元年後半年出兵衛洛陽,迎獻帝都許。
  •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徐壽輝本身也是一個軍閥,跟漢獻帝的地位相差甚遠,所以殺了徐壽輝的陳友諒,還真比不上曹操,他只可以跟孫權相提並論——孫權繼承了哥哥孫策打下來的基業自己稱帝,卻拒絕追封哥哥為帝(這一點可是不如司馬炎),也不肯封侄子為王。孫權追封哥哥孫策為長沙恆王——長沙王吳芮的墳,都被孫權挖了。
  • 劉備連失徐州和小沛,投靠曹操後,曹操為何不殺他,反養虎為患?
    劉備連失徐州和小沛,投靠曹操後,曹操為何不殺他,反養虎為患?生逢東漢末年的劉皇叔,為人忠厚,卻經歷了「三起三落」。面對徐州牧陶謙的拱手相讓,劉備唾手可得徐州城,最後三次辭讓,最終實至名歸,還在天下博得了美名。
  • 荀彧為曹操鞠躬盡瘁,為何最後被曹操逼令自殺?
    荀彧的一生確實為曹操鞠躬盡瘁,勞累一生,最後被曹操剝奪原來的官職,委任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突然遭受如此待遇,荀彧心情煩悶而鬱郁而死。那麼荀彧到了晚年,為何遭遇如此待遇以致抑鬱而終呢?荀彧之死荀彧是潁川潁陰人,當地世家大族,年少時期就負有盛名,被當時人稱為「王佐之才」。在投奔袁紹後不久就離開了,來到兗州見到曹操,於是成為曹操的左膀右臂,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