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市裡的它們: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遙遠!

2020-12-14 騰訊網

撰文/王大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提起野生動物,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非洲稀樹草原上追逐著羚羊的獅子,還是澳大利亞草原上蹦蹦跳跳的袋鼠?是四川竹林裡抱著竹子大快朵頤的熊貓,還是西藏雪域高原上如王者般的雪豹?這些都是。但其實,野生動物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裡,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遍布全球的小老鼠

在人類成長的歷史上,老鼠早早就陪伴著人類一起生活了。絕大部分老鼠生活在田野裡或農田中,但偏偏有2種老鼠在城市最常見,它們就是褐家鼠和小家鼠(屋頂鼠也是三大家鼠之一,但主要分布於較溫暖地區,分布較窄)。雖然名字裡都有「家」字,可卻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

褐家鼠和小家鼠遊走於家野之間,隨著人類的腳步遍布到世界各地。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得益於它們驚人的繁殖力——孕期短(21天)、成熟快(1~3個月)、產仔多(一胎超過10隻)……可以說,所到之處遍地開花,肆意橫行。

另外,它們還特別能做到「隨遇而安」,各種管道、垃圾處理場、地下排水系統、地上水系與公園溼地……到處都可以成為它們的安樂窩。因此,世界各大都市都飽受鼠患侵擾……雖然老鼠猖狂,但是在城市裡人類也有很多「幫手」,在暗地裡幫助著我們。

以鼠為食的夜行俠

有如此眾多的老鼠,天敵哪能放過機會?貓頭鷹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

貓頭鷹是鴞形目鳥類的俗稱,它們在晚上活動、捕食、求偶,長耳鴞是城市中常見的一種貓頭鷹。它們夏季生活在東北地區,秋冬季則南遷到北京、河北以南的廣大地區越冬。長耳鴞特別喜歡在古柏林裡安居,在北京的天壇、國子監,保定的直隸總督府,上海的崇明島,江蘇的鹽城等許多地方都有它們的身影。長耳鴞沒有牙齒,無法咀嚼,只能將捕獲的獵物整隻吞下,對於無法消化的毛髮和骨骼,會「打包」形成食團,從口中吐出。因此,科學家經常在長耳鴞棲息的樹下拾取食團,分析其中的動物骨骼,來獲取它們的食譜信息。

分析發現,長耳鴞的食團中有蝙蝠、鼠類、鳥類等;在不同地區、城郊和城區間,食團內的食物組成也有所不同,鼠類的比例最高可達98%以上,褐家鼠和小家鼠往往是它們的主食。

除了貓頭鷹,黃鼬的身影在城市裡似乎也越來越多,黃鼬俗稱黃鼠狼,民間把它稱作「黃大仙兒」。我們常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足以說明人們對它們的熟悉。

其實,吃雞真的只是黃鼠狼冬春缺糧時的無奈之舉,它們真正的主食是老鼠。黃鼠狼對棲息地的要求不高,草垛、墓地、樹洞、洞穴、亂石堆都可以做窩,也吃刺蝟、雀等小型鳥獸,這讓它們在城市及周邊也可以逍遙自在的生活。夜晚,如果你看到地上有一道黃光一閃而過,那八成就是一隻黃鼠狼在捕獵呢!

一字之差 待遇不同

老鼠如此令人討厭,但同為齧齒動物的松鼠卻廣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在城市中常見到的有巖松鼠、赤腹松鼠、歐亞紅松鼠、隱紋花松鼠(花慄鼠),等等。

城市裡的松鼠過得逍遙自在

松鼠具有儲存食物過冬的習性。在夏末至秋季,它們忙忙碌碌的到處尋找種子,或儲存到巢穴,或者埋起來,以備冬季所需。它們也有記性差的時候,那樣的話,種子就發出芽來,長成樹苗。因此,說它們是植樹造林的能手,一點都不為過呢!

在野外,松鼠們還會圖省事而「偷盜」同類埋藏的食物,有時還會為了一顆松果而大打出手,你死我活。而在城市裡,生活卻簡單得多:它們跳進垃圾桶,尋找遊人吃剩的各種美食;公園裡無人問津的堅果,也隨它們自由採摘。它們吃喝不愁,過得很是逍遙。

動物雖可愛,也要有距離

儘管這些野生動物有的很惹人愛,但由於野生動物接觸的環境複雜,因此它們往往是寄生蟲、細菌和病毒的「集中營」比如:老鼠身上有跳蚤、蜱蟎,會傳播鼠疫、出血熱等50多種人畜共患病;刺蝟身上帶有蜱蟲,會傳播森林腦炎;鳥類攜帶各種禽流感病毒;蝙蝠雖然小,卻是百餘種病毒的天然宿主……因此,當我們看到野生動物時,請儘量與它們保持距離,不要隨意觸摸,更不要將它們作為美味佳餚

我們能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不要隨意捕殺、食用野生動物,與它們和平共處。這既是在保護自然的和諧與平衡,同時更是在保護我們自己,讓我們遠離未知疾病的侵害,保護人類社會的穩定與繁榮!

除了以上提到的野生動物,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在城市裡的野生動物呢?

歡迎給我們留言!

………………………………………………………………

本文來自2020年《知識就是力量》雜誌3月刊,

想了解向日葵更多故事,現在趕緊訂購吧!

原價300元,現在只需240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相關焦點

  • 尋找城市中的野生動物
    這項調查研究將產出兩種成果:一種是持續的城市動物調查,另一種是不斷產生的公眾意見。「這兩樣產出加在一起,也許有機會得出一個答案:城市中的人們,能否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  通過這項研究,這些野生動物研究者們正在嘗試為城市中的野生動物與人群,搭建起一座共生的橋梁。
  • 生活在城市裡的野生動物們過得好嗎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在大尺度的時空格局上,就會發現,幾乎每座城市的形成過程都伴隨著人與動物的共同選擇,這也是人與野生動物共存的自然基礎。2.野生動物也會「城市化」與人類一樣,進入城市的野生動物也會經歷「城市化」,變成一種讓傳統的動物學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物種。
  • 上海探索國內首個城市野生動物管理...
    類似的「野生動物紮根城市」問題,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已經在上海有了「苗頭」。記者從上海林業部門獲悉,根據相關研究,上海目前至少有147個小區發現了貉,據初步估算,全市各處分布的貉可能已經超過了2000隻。是為了排除隱患而將它們「拒之門外」,還是欣然接納、和諧相處?面對這道全新的問題,上海想好了嗎?
  • 城市居民——請善待野生動物鄰居
    【環保筆談】城市中生活的野生動物以及城市中屬於「自然」的那些部分,對於公眾來說似乎還很陌生。實際上,這個概念的主體並不新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在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句中,野生動物已經與城市共存了數千年。過去,人類對自然的理解主要有兩種:一是神化,將自然簡化成符號圖案,託物言志,入詩入畫;二是物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自然索取食物、藥物和工具。
  • 片單|夜晚、叢林和城市,這些高分紀錄片裡的主角都是它們
    這一次,我們真的應該重審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尊重野生動物生存的權利,保護它們,也是保護人類自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整理了一份高分自然紀錄片片單,讓你不出門也能享受一場驚心動魄的 「雲探險」。在夜晚的撒拉沙漠、危機四伏的非洲大草原、喧囂擁堵的城市邊緣,邂逅野生動物們真實的樣子。
  • 中國拍攝野生動物天堂,被譽為中國的肯亞,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
    在一個喧鬧的城市裡,你嚮往舒適的生活嗎?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有一個「山氣日夜好,鳥語花香」的地方,雪山、荒漠草原、風、花、雪、月亮、彩虹,還有動人的風景。這裡是射殺野生動物的天堂,被稱為中國的肯亞。
  • 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從新聞裡得知,這個春節,上海市野保部門很忙碌。僅僅在正月初十這天裡,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6次,都是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圖片來源:人民政協報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蝙蝠被冠以「惡名」。人們的擔憂似乎又不僅僅是蝙蝠,眼下,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呢?
  • 藏區,野生動物的樂園
    白馬雞是中國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棲居於高山密林,它們卻是稻城蚌普寺的常客,像飼養的家雞一樣,每天來寺院享受喇嘛提供的美食。 藏區野生動物眾多,源於藏族人不殺生的善良理念。這種敬畏自然、眾生平等的觀念通過宗教形式一脈相傳,深深地紮根於民眾理念中。宗教信仰成就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 新加坡:花園城市中野生動物出沒(組圖)
    原標題:新加坡:花園城市中野生動物出沒(組圖)但即便如此,新加坡城市周邊及市區內還是可以找到許多野生動物的蹤跡。   最具代表性的則是近幾年來,江獺頻頻在諸如市中心的濱海灣蓄水池、郊外的碧山公園等地出現並繁殖。除了江獺,還有許多其它野生動物也在新加坡生存繁衍、與新加坡人和諧相處,從而使新加坡這個城市島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花園裡的城市」。新華社發 (鄧智煒攝)
  • 野生動物保護要關注基石物種,它們連被吃掉都很有意義
    媒體邀請我們對於一些議題進行解讀,我們注意到,總理報告措辭中,沒有進一步把野生動物區分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三有」動物和非保護動物,沒有沿用有價值和沒價值的資源判斷,也沒有割裂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我們希望,這意味著野生動物全面保護的開始。
  • 《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出版!滅絕,不應成為瀕危動物的宿命
    英國當代動物攝影大師蒂姆·弗拉克用兩年時間,在遍布地球天涯海角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之間奔波,對70餘種珍稀野生動物追蹤躡跡地進行拍攝和記錄,探索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問題之一。前不久,天津人民出版社、後浪出版公司推出了《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一書,收入了蒂姆·弗拉克拍攝的這些瀕危動物的圖片。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原標題: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接力社推出新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4月17日,由接力出版社主辦,北京動物園協辦的「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新書發布會暨攝影作品展啟動儀式」在北京動物園科普館召開。本書作者蒂皮特地從遙遠的非洲發來新書寄語:「在我還小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本書可以證明,我們和動物,甚至是那些令人驚異的動物能結下真正的友誼。
  • 野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還是盤中的美味?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醫學再厲害,也不可能厲害到對這麼多動物進行病毒研究啊。既然我們對動物的病毒研究不夠,我們何必要輕易觸碰和食用這些未知的動物呢。包括各類寵物,它們有哪些病毒,這些病毒會不會傳染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更容易傳染人,傳播的途徑是什麼……等等這些,複雜的很,未知是最大的風險,何苦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 走進可可西裡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這是12月7日拍攝的可可西裡索南達傑保護站管護區域一隅(無人機照片)。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裡,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被譽為「動物天堂」。為加大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可可西裡索南達傑保護站於2000年設立了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運行以來,先後救護、餵養、治療藏羚羊、斑頭雁等各類野生動物300餘只。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野生動物的一生,總是以悲劇告終
    看過很多人物傳記,這還是第一次認真地閱讀為野生動物而寫的傳記。這本《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萬獸奔騰》由動物文學之父西頓創作,真實記錄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動物的生態、生活及與人類的關係。這些在山野中自由生長的動物們,感受並實踐著動物世界殘酷而真實的生存法則,甚至在人類的介入下發生命運巨變,正如西頓所說:野生動物沒有一個是老死的,它們的一生遲早都有一種悲慘的結局,問題只是它能和敵人對抗多久。
  • 桐城大山裡面的野生動物們
    我老家在桐城,大別山東麓的餘脈裡,離桐城市區不過20公裡,群山環繞所致,這裡自成一方天地,天氣,四季變換與山外大有不同,這裡的春天來得晚;夏天午後多陣雨;秋天又總是短暫;而冬天會積更厚的雪。除了世代耕作的山民,群山中還有著各種野生動物,它們有:樹林裡的野豬、野兔,豺狼、獾豬……;天上盤旋的鷹,春天裡的燕子和布穀鳥,還有畫眉和白頭翁……;小河裡的魚蝦和泥鰍,黃鱔和甲魚……。他們與人類保持著距離,過著隱居的生活,都是真正出世的存在,但它們又都像被薛丁格關住的那隻貓,盒子會被人類掀開,平衡總在被打破。
  • 【案件快報】它們不是寵物是野生保護動物 男子把陸龜當寵物賣被判刑
    【案件快報】它們不是寵物是野生保護動物 男子把陸龜當寵物賣被判刑 2020-09-2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接力出版社推出全新版《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蒂皮一樣,用點滴行動參與野生動物保護,但關注本身就是一種保護。」日前,由接力出版社主辦、北京動物園協辦的「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新書發布會暨攝影作品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自然之友總幹事張伯駒與其他與會專家一起,分享了各自的環保理念,並呼籲將這一理念傳遞下去。
  • 野生動物救治電話增多傳遞什麼信號
    「獼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很頑皮。我們曾給金谿縣送來的一隻手掌被夾斷的獼猴包紮,可它一到籠舍就撕掉膠帶並舔舐傷口。我們固定其四肢後,它故伎重演。」鑑於路途遙遠,汪志如建議就地為獼猴包紮並放歸野外。「類似這樣的求助電話今年特別多,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好幾個。」南昌市野保局工作人員王佳明與汪志如有著同樣感受,他負責接收城區「求救」的動物。
  • 我們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在食用野生動物的道路上,請懸崖勒馬
    一幕幕場景應運而生,應接不暇……特別在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地區,人民生活富裕呀!錢不是問題,只要吃的有特色那就上!什麼貓呀 狗呀!老鼠呀 蛇呀!等等尊貴的客官您知道哪只動物有病毒嗎?!野生的,違法行為,可是沒有檢疫的!您滿足了好奇心,滿足了您味蕾,要足了面子!你可能要搭上性命的,並且傳染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