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耍聰明的中國人》|聰明就是不守規則

2020-12-17 助邦羅規

《耍聰明的中國人》

石之軒 著

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9-11。

---

看中國歷史,能感覺到,凡聰明總是與自私聯繫在一起,總是與損人利己聯繫在一起,聰明人的格言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而聰明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破壞規則與制度,通過這種破壞為自己獲取私利。

---

第二章 聰明崇拜

二、聰明就是不守規則

P12

由於老實人不甘心總做被人欺負捉弄的老實人,拼命地向聰明人學習,刻意仿效、模擬聰明人的言行舉止,時間長了,就形成了聰明人遍天下的奇觀,以致熙熙攘攘、南來北往、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幾乎無一不是聰明人。

聰明人走路,自然喜歡走捷徑,因為兩點間直線距離最近,捷徑最省腳力,至於腳下的花花草草,反正又不是自家的,踩了就踩了。

聰明人過馬路,不管紅燈還是綠燈,抬腳就走,這樣才最節省時間,並且警察對闖紅燈的行人無可奈何;聰明的司機在沒有攝像頭與交警的監督時,對闖紅燈也是滿不在乎,無人監督,闖了還不是白闖。

上公共汽車,如果沒有鐵護欄或者志願者在旁邊監督排隊,就會爭搶上車,誰的力氣大誰會搶誰就先上,自覺排隊的規則無人理睬——當然,也不是完全無人理睬,只不過遵守這個規則的人往往是最後上車。

在銀行取款存款,如果銀行沒有分號器的話,就設定了「一米線」規則,即當別人在窗口辦理存取款業務時,排在他後面的人要停留在一米之外,以保證存取款人的密碼安全鈔票安全。不過實際情況往往是至少有兩個人硬擠在存取款人的左右,因為這樣的位置最具優勢,正在存取款的人剛一辦完業務,自己立刻就能搶佔窗口。

一般的城市都有規定:不能在街道上隨地亂扔雜物垃圾,城市的街道上,也都有垃圾桶、果皮箱,以方便行人,但如果沒人監督的話,行人會將瓜子皮、香蕉皮直接扔到路上,因為這樣更方便。

欠債還錢,是一條非常古老的規則,不過,近些年這個規則也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商業交往中,相互拖欠已經普及得人見怪不怪了,即便是有錢也儘量不還,能拖一天是一天,多拖一天,自己手中的流動資金就寬裕一天。

通過這些現象可以看出,所謂的聰明,就是不守規則或者破壞規則,並因此而給自己帶來好處,這個好處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按道理這種聰明非常低級,因不守規則而獲利也應該遭人鄙視,但現實中不守規則的人是如此之多,他們理直氣壯地不守規則,以不守規則為榮,那些守規則的人反而遭受嘲笑和白眼,像個怪物一樣被大眾孤立,成為異類。

P13

網上讀書園地的Gjqdzzh先生曾經做過一個「人為什麼不守規則」的調查,其中的回答五花八門,簡要摘錄如下:

流雲小駐:我認為是誠信的缺失。如果別人不遵守,自己就要承擔遵守的風險。如果大環境下誠信缺失,那遵守規矩的反而被孤立,成為「異類」。在大多數人不遵守規則時,遵守規則的人就要吃虧。

個人是希望有規則可遵守並執行,這樣大家都活得簡單些,快樂些。

Gjqdzzh:要求人們遵守規則,存在太多道德的說教,而為信仰隕落的現代人所鄙棄。致使如今的國人大多相信關係、金錢,而不願去相信規則。這是現代中國規則之治無法實現的主要原因。只有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是通過遵守規則而獲得、並且舍此別無他途時,規則才會重獲生命力。

信春鷹:在我們的歷史文獻和文化遺產中,制定規則者玩弄規則的事例被用來證明智慧,躲過法網是最重要的處世之道。

西方用蘇格拉底飲鴆自盡的故事證明他對規則的尊重,中國人從中看到的是迂腐。我們自豪的故事是曹操軍法嚴明,但是可以「割發代首」,既表現了法律的威嚴,也表現了網開一面,只有中國人才有此絕招。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總有一個規律,贏家都是以「智」取勝,「智」表現為狡猾,所謂「兵不厭詐」是也,兩軍相對,你死我活,沒有規則可言。與此相對照,西方歷史上的戰爭,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特別講究規則。如何擊鼓開戰、如何布陣、如何進攻、如何鳴金收兵等等,均有嚴格規定,雙方必須遵守。甚至個人之間矛盾的處理,也表現了對規則的不同態度。

在矛盾不可調和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一日百戰」,鈎心鬥角,殺人不見血。西方講究決鬥,兩個帶著致命武器的人為了利益或者名譽公開殺個你死我活,決鬥之前要宣誓,表明自己不用陰謀暗箭。看外國電影中決鬥的場面,總有自己支持的一方,心裡希望他機靈點,49步就回頭向對方開槍,可他偏偏按規則走50步,一個遲疑,結果被對方打死了。

P14

我喜愛的詩人普希金就死於與一名法國男爵的決鬥,這曾經是我心裡的一個結:這個天才為什麼這麼傻?有一次和同事笑談至此,看法不謀而合,看來我們都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在中國的文明史上,各種治國學說主張不同,但重「術」輕「法」是共同的。對人物的評價也表現了這種傾向,即講規則者敗,不講規則講謀略者成,成者王侯敗者賊。在這樣的文化導向之下,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從小就盤算著怎樣凌駕於規則之上或游離於規則之外。結果是時光進入21世紀,建設法治國家早已成為治國方略,但我們看到的不是遵守遊戲規則,而是把規則當遊戲:三個人以上的排隊就會有人加塞、「闖紅燈」成為經驗和美談等等。對沒有機會從偷稅漏稅等富人的遊戲中獲得精神和物質滿足的普通人來說,破壞排隊或者交通秩序雖然不能帶來更大的好處,但至少也能滿足一種心理。這可能是導致普遍破壞規則現象的一個原因。

hero8151:規則到底是誰定的,符合普通大眾的利益嗎?如果沒有,為什麼要遵守它?

牟傳珩:(規則)是一種平衡,一種不斷被打破的平衡狀態。我們從以往的歷史中可以看到:仿佛是富人們(棋盤的擁有者)在與窮人們下棋,或者是統治者們在與被統治者們下棋。當富人們或者統治者們輸掉了棋子的時候,他們就想憑藉擁有棋盤的優勢掠奪棋子。當窮人們或被統治者爭辯道:「請遵守規則!」富人們或統治者便扯起棋盤吼道:「去你的規則,棋盤是我的!」於是棋盤的擁有者便拿走棋盤,與另一些人下棋,並不斷地從掠奪棋子中獲得滿足。直到所有的窮人或被統治者輸得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們便奪過棋盤,撕得粉碎說:「去你的棋盤,你們可以否認規則,我們也可以毀掉棋盤。」於是秩序就破壞了。

P15

Xlmnul:規則是為了降低總的交易成本。

不遵守規則是為了獲得額外的交易利益。

調侃: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為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的身上,結果是把它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能夠出去。看到別人不遵守規則,就會想「他可以不遵守,為什麼我必須遵守」,所以規則被破壞與被打壓,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社會裡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牽制、毫無規則可言的螃蟹了。

Gxxg:規則永遠是給守法者定的!

規則永遠都是相對的!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規則永遠跟不上欲望的步伐。

這個調查,對不守規則原因的回答五花八門,但有一點,就是大家都承認不守規則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並且,沒有人為不守規則感到難堪或者羞恥。

第三章中國人的聰明是這樣煉成的

一、聰明的源頭

P18

聰明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奇怪,不過將這個問題分解開來,變成好幾個問題,就不奇怪了。中國人的聰明為何大多體現在人際關係領域?這種聰明是因什麼原因萌芽、生根並瘋長的?持續幾千年的聰明,是否有某種內在的動力?

先哲莊子曾經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他說:「馬,生活在陸地上,吃草飲水,高興時脖頸交摩,生氣時相互踢撞,馬的智巧就是這些了。可等到後來把車衡和頸軛套在它身上,把轡頭戴在它頭上,馬就會側目怒視,僵著脖子抗拒軛木,暴戾不馴,或詭譎地吐出嘴裡的勒口,或偷偷地脫掉頭上的馬轡。所以,馬的智巧竟能做出與人對抗的態度,這完全是伯樂的罪過。上古赫胥氏的時代,黎民百姓居處不知道做些什麼,走動也不知道去哪裡,口裡含著食物嬉戲,鼓著吃飽的肚子玩耍,人們能做的就只是這些了。等到聖人出現,矯造禮樂來匡正天下,標榜高不可及的仁義來慰藉天下百姓的心,於是百姓便開始千方百計地尋求智巧,爭先恐後地追逐私利,聰明一經啟動,就難以終止了。這也是聖人的罪過啊!」

按莊子的說法,是聖人造了規則,用規則來約束老百姓,因為聖人的規則是超高標準的,百姓們達不到那個標準,於是就想辦法避開規則、變通規則或者對規則陽奉陰違,這樣一動腦子,各種辦法都有了,人自然也就變聰明了。莊子的意思很明白:人的聰明是在與聖人的較量、鬥爭中產生的。

P19

在莊子之前,中國的聖人就是堯、舜、禹、湯、文王、武王這些人了,那時孔子還僅僅只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個,沒有人承認他是聖人,因此莊子口中所稱的「聖人」,應該就是堯、舜、禹、湯等人,這幾個聖人的言論事跡流傳下來的不多,他們聖在何處知之不詳,但他們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全是首領人物,相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是高高在上的。

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訂了規則,而下面的人用自己的聰明來對抗規則,這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一個可能:這些規則不公平,很可能它只限制下面的人,而不限制首領,下面的人以這種限制為苦,這才不得不開動腦筋,想盡辦法破壞、變通規則,對規則陽奉陰違。

如果聯想到在中國的古代,「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直是一種理想,一直沒能變成現實,那麼,上面所說的可能就很接近真相了。莊子先生特意用馬的勒口、轡頭來比喻規則,想來也是有深意的,暗示著那些規則將聖人以外的人當馬看待,於是用規則做轡頭,讓大家聽指揮,用勒口做規則,讓大家不許亂說話。「聖人」當初做規則,其原意想來只是為了方便驅使眾人,並鉗制眾人的耳目口舌,以便自己的統治長治久安,可他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限制眾人的規則,竟開了中國人聰明的先河。

遙想遠古時代,在規則還誕生不久的時候,那時民風還相當淳樸,老百姓的智力還不是特別發達,大部分百姓還是規規矩矩遵守規則的,不然的話,「畫地為牢」這個詞就不會流傳下來。按照傳說,那時候人犯了罪,當官的在地上畫個圓圈,說那是牢房,推犯人進去,不許他私自出來,犯人就真的以為那圓圈是牢房,乖乖地待到裡面,不敢出來了。那時候,這個圓圈很神聖,雖然它只是一個虛擬的牢房,但百姓心甘情願受其束縛,這圓圈就和銅牆鐵壁的作用一樣了。

但至少到了莊子生活的時代,百姓就已經非常的聰明,畫地為牢顯然已經不可能了,其他規則也應該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壞、變通。舊的規則不行了,聖人只好再立新規,新規在嚴謹性、執行時的督察、犯規後的處罰等方面,肯定要吸取舊規的經驗教訓,讓眾人難以破壞、變通。

P20

可惜的是,世上沒有破壞不了的規則。只要有足夠的聰明和膽量,越嚴謹的規則,對想破壞它的人來說,越是智力上的挑戰,或許大家短時間沒想到用什麼辦法來破壞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總有一天會找到的。就這樣,聖人訂規則,眾人破壞規則,在不斷的循環中,聖人與眾人的智力都在不斷地提高,於是,中國人便越來越聰明了。

二、是什麼人首先破壞規則?

說有了規則,眾人都破壞規則,這個說法雖然是事實,但明顯不準確。破壞規則,不可能眾人一開始就萬眾一心,都去破壞。對於制定規則的聖人,眾人還是有相當的畏懼情緒的,另外,對芸芸眾生的老百姓來講,即便規則不很公平,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這個規則,那老百姓還是會忘掉或者忽略規則的不公平,一心一意遵守規則的。中國的百姓是最能忍受的,不公平的規則、規則之外的特權階層,在古代,絕對在百姓的容忍範圍之內。

所以首先起來破壞規則的,不會是普通的百姓,而應該是介於聖人和百姓之間,比聖人的地位低,而比百姓的地位高的人物,比如諸侯階層、類似於諸侯的封疆大吏,以及其他握有實權的人物。

在規則還沒被破壞之前,普通百姓如果首先犯規,立刻便會遭到懲治,這點是毫無疑問的。而諸侯、大吏犯規,則不會這樣,這是因為:

1. 諸侯大吏比老百姓的力量大得多,懲治他們比較難。

2. 諸侯大吏本身就肩負著懲治犯規的任務,自己當然不懲治自己了。

3. 諸侯大吏由於身居高位,對形勢的了解比百姓要清楚得多,他們會在犯規的時間上有所選擇,選擇在朝廷暗弱或其他難以懲治他們的時間裡。

當然,諸侯大吏也不會一窩蜂地去犯規,首先犯的,必是諸侯大吏中的牛人、強人,當然也是聰明人,他們先犯,然後其他諸侯大吏跟進,接著小官小吏學樣子,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輪到老百姓來犯規。等到老百姓也敢犯規的時候,那規則就早已被破壞得面目全非,聲名狼藉了。

P21

以現在的某些現象為例,也可以看到這一點。

當交警站在崗位上,滿街的車輛都循規蹈矩行駛,此時,敢於不守規則闖紅燈、越雙黃線的,是那些強勢人物的車,是那些強勢單位的車,交警對這些車無能為力,只好聽之任之。

某些地方規定開會時,與會者必須關掉手機,或者將手機調至振動狀態,以免手機鈴聲影響會議,不過,往往是臺上就座的領導的手機最先響起來,接著,下面的鈴聲就此起彼伏了。

一個像樣的公司,總有許多規章制度,比如考勤制度、上班紀律、請銷假制度等等,一般來說,公司的領導層都在這些制度之外,這些制度紀律只是給普通員工制定的。

一個家庭,孩子在上學之後,父母往往給他講好多道理,比如好好學習、尊敬老師、不能恃強打別人等等,不過,能恃強打別的小朋友的孩子究竟是少數,而動手打子女的父母卻屢見不鮮。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首先破壞規則的,一定是強勢人物。強勢人物破壞規則的事情已不再是秘密之後,規則的神聖性、權威性就消失了,此時的普通人對規則不再敬畏,破壞、不遵守規則的現象也就遍地都是了。

三、平等欲望 — 破壞規則的多米諾效應

普通百姓犯規,在最開始,也不是一擁而上都犯,相對來說,老百姓比較膽小,就是明知上層的人不把規則當回事,他們也會想:「人家是有權有勢的呀,人家犯了不要緊,可我們犯了,那就有麻煩了,先等等看吧。」

等待的結果是,百姓中間的強人、牛人首先犯規,因為犯了規則,就在與同類的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就像百米賽跑,規則是必須站在起跑線後,否則就是犯規,強人、牛人卻使勁朝起跑線前邊站,這樣在競賽中當然會處於優勢,把那些守規則的人甩在後邊。不過他們一犯規,其他人會搶著犯規的,不然就不公平。

P22

中國人很愛講公平,其實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在豪門大宅,一生下來就錦衣玉食,有的人生在荒村野店,一生下來就啼飢號寒,他們之間哪有公平可言,所以人們要求的公平,只是在規則面前的平等地位。

公平不是平均,不是消滅差別,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來就是無法消滅的,有強壯與瘦弱的區別,有英俊和醜陋的區別,有富裕和貧窮的區別,還有智商高低上的區別、家庭環境的區別,如此等等。這些差別無法平均,更無法消滅,因此人能夠要求的,只能是在規則面前的公平地位。但是這種公平似乎從來也沒有真正實現過。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想,反映了國人對公平的強烈渴望,不過強悍如商鞅,在變法時遭遇到秦國太子犯法的情況,也不敢給太子治罪,只能把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公孫賈拿來折辱一番,即使如此,太子掌權之後商鞅也免不了五馬分屍的下場。曹操行軍,下令軍中不許踐踏莊稼,否則一律斬首,可惜他自己首先犯了,最後他以發代首,割了頭髮就完事了。這本來是不遵守規則,可曹操割發,表達了遵守的意向,便感動得三軍兒郎一體凜遵軍令。

曹操以發代首的故事作為佳話,一直流傳到如今,這個故事能流傳久遠,說明大部分的特權階層連「以發代首」這類象徵性遵守規則的事也不願做,如此這般,規則沒有權威性,更談不上神聖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於是,在聖人訂出規則之後,就引發了破壞規則的多米諾效應:估計是聖人的子女親眷先破壞,沒人敢管,或者是諸侯與封疆大吏先破壞,沒人敢管,接著諸侯與封疆大吏的子女親眷破壞,還是沒人敢管,或者有人敢管,但是管來管去沒有結果、不了了之,於是次一級的官員也就大著膽子破壞規矩了,一層一層地下移,最後的結果是,最底層的老百姓群起破壞,視規則如無物。就像俗話說的「牆倒眾人推」,大眾蜂擁而起推牆的時候,再怎麼堅固的牆也要倒塌。

從一個規則出臺到完全被破壞掉、無人遵守,可能很快,幾年時間就弄得這個規則體無完膚,也可能很慢,得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規則不斷地被制定出來,又不斷地遭到破壞,幾千年來這樣反反覆覆,就形成了一個惡果:人對破壞規則已經形成了習慣,變成了一種慣性,人的聰明已經根深蒂固,如有規則出臺,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能避過它、如何能變通它、怎樣能破壞它。就是說,作為規則應該有的威嚴、神聖,已經沒有人相信了,整個規則體系的信譽已經喪失。

P23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人們對規則強調的那些內容已經嗤之以鼻,知道那是假的,裝裝樣子而已,甚至連制定規則的人也不相信會有人遵守它。現在的某些單位制定工作制度,連起草制度的人也不相信它會起作用,在起草之初,就知道這制度只不過是擺擺樣子,其作用,除了向上級、向外來的人表示本單位管理很正規、有章可依之外,就再也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很多單位的領導在制度起草出來之後,還煞有介事地讓大家討論,可實際情況是,不管制度訂得好還是壞,很少有人提意見,大家知道提了也白提,另外,大家也根本沒打算遵守它,也根本不相信這些制度會被嚴格執行。

沒有人相信規則,可每個人心中又希望平等,那麼,只能憑「聰明」來走邪門歪道了,人人都走邪門歪道,所謂的規則,就只能掛在牆上與灰塵做伴了。

四、不能吃— 將規則徹底踩踏在腳下

在規則體系已經倒塌、公平公正難以靠制度保障的情況下,雖然普通百姓心中還存著公平公正的幻想,但靠個人微薄的力量是難以達致公平公正的,這時候,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首先別讓自己吃虧。

不能吃虧,不願意吃虧,當然有人性自私的因素在內,但也不全是因為這個。想一想,因為自己遵守規則而吃虧,而別人因為不受規則而得利,這種情況如果反覆出現,那讓人多憋氣呀,讓人多不服氣呀,在這種情況下,人不聰明起來破壞規則,簡直就覺得自己不可救藥,連自己也難以原諒自己。

如果一個小夥子乘公共汽車,從來不搶不擠,因此也從來坐不上座位,而他的同伴因能搶能擠而每每坐上座位,並且他們拼命地嘲笑小夥子的迂腐不開竅,那麼,這個守規則的小夥子能堅持多長時間呢?

沒坐上座位,這事情很小,即便吃虧,也是小虧,如果是關係重大的事情,可能那個守規則的小夥子吃一次虧,就感覺窩囊透頂了。比如這個小夥子在行政單位工作,與夥伴們一樣,他也希望通過努力工作,能夠進步,在某一天職務提升。他很守規則,只是努力工作,既不跑官、要官,也不行賄、拉關係,可其他人不這樣做,其他人不但行賄拉關係,而且動用同學、同鄉、親族的力量融通關係。若干年之後,當夥伴們紛紛提升,而守規則的小夥子不但未能提升,反倒要受那些不守規則的人領導,聽他們的指教,這時候,這個小夥子會怎麼想?

P24

如果這個小夥子守了一輩子規則,卻吃了一輩子虧,事事都落在人後面,那麼當他兩鬢斑白之後,他一定會給他兒子說:「你要成功,要出人頭地的話,那就切記,絕不能守規則,絕不能相信規則上說的那些話,那些話只是騙老實人的空話假話。」

不能吃虧很容易就演化成了要佔便宜的心理。沒有了規則,遇到利益,人是憑爭搶去獲取利益,爭搶的人一擁而上,心中可能想的是:「大家都搶,我不搶就太吃虧了。」可搶夠多少才算不吃虧?每個人的心中並沒有底,很可能搶著搶著就搶得多了,超出別人很多,無意中佔了便宜,這時的情景極可能是:佔了便宜的人有點不好意思,甚至有點尷尬,畢竟他佔便宜就意味著其他人吃虧,但別人怎樣看待呢?我想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無意佔便宜而確實佔了便宜的事,此時別人眼中除了嫉妒外,還有說不盡的羨慕,而僅僅這種羨慕,就足以鼓勵人繼續佔便宜的心理了。

在心理上,「不能吃虧」與「要佔便宜」的心理狀態非常近似,前者極容易就演變成了後者。兩者雖然在道理上大不一樣,前者是要向別人看齊,在利益上不能落後於他人,這含有公平的意思,後者卻是在利益上要比別人多分一杯羹。但在心理上,這二者卻是承前啟後的,有了不能吃虧的想法,很快就會產生儘量多佔便宜的欲望,只有儘可能地多佔便宜,才能鞏固「不吃虧」的成果。對一個人來說,他不可能保證時時、事事自己都能做到絕不吃虧,那麼,如果有可能,多佔點便宜,下次即便吃點虧,心理上也能平衡。

不吃虧與佔便宜就這樣拉起手來,成為一對孿生姊妹。而要佔便宜,就是對規則進行更進一步的破壞,成文的規則已經被破壞了,那麼,就破壞不成文的規則,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約定俗成的準則、許多行業的行規、許多良善風俗也難以倖免,被要佔便宜的人肆意破壞。

內容簡介:

放眼世界,中國人的「聰明」,可以說是無出其右,捨我其誰!

曾經有人激憤地說過:「中國的任何事都是壞在太聰明上了。」中國人聰明到了什麼程度呢?柏楊說:「聰明到被賣到屠宰場的時候,還拼命講價錢,多賺了五塊錢,就心花怒放。」

本書是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通過大量現實案例、市井傳說及歷史故事,揭露了中國式的聰明密碼:凡聰明總是與自私聯繫在一起,總是與損人利己聯繫在一起。聰明人的格言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本書同時也指出,聰明已經成為中國大國崛起最大的絆腳石,成為和諧社會和人民幸福的公敵。

這是迄今對中國人聰明基因最系統的研究,也是揭露得最徹底、最不留情面的一本書。老實人看了會稱快,普通人看了會臉紅,聰明人看了則會害怕。

本書將聰明人所有的手段和本領公之於天下,讓我們不再害怕聰明人,因為我們知道怎麼對付他們。

作者簡介:

石之軒(西安隱士)

1962年生於西安。

二十年來熟讀文史,多有心得。

著筆論史,多從細處入手,管窺風貌,為一特色。

至今讀史筆記,數百萬餘字。

自詡「民間史學家」。

著有《黃花賦》、《假如光緒不死》等。

目錄

自序中國人的聰明密碼- 001

第一部分 絕世聰明是如何煉成的

第一章 聰明人與老實人- 002

一、變味的聰明-004

二、聰明人與老實人-006

第二章 聰明崇拜- 009

一、模仿、學習、變本加厲-009

二、聰明就是不守規則-012

三、久在芝蘭肆,不聞其香-015

第三章 中國人的聰明是這樣煉成的- 018

一、聰明的源頭-018

二、是什麼人首先破壞規則?-020

三、平等欲望--破壞規則的多米諾效應-021

四、不能吃虧--將規則徹底踩踏在腳下-023

第四章 中國人真的不守規則嗎?- 025

一、強者為王規則-026

二、實利規則-029

三、關係規則-032

四、交換規則-035

五、面子規則-039

六、不管閒事規則-041

七、秩序規則-043

第五章 實用規則--個體的生存智慧- 046

一、家天下:家的模式,天下的大小-047

二、家天下的原則:實用規則才是通用規則-050

三、聰明:承認並自覺遵守實用規則,謂之聰明-052

四、個體生存的智慧-054

第六章 小聰明與大智慧- 057

一、聰明人的特徵-057

二、國門打開,恍然間發現自己竟然如此聰明-059

三、我們信仰什麼?-062

四、我們民族的大智慧在哪裡?-064

第七章 實用--為我所用--小聰明的源泉- 067

一、大智慧實用的惡果-067

二、從權術到竅-070

三、從竅到聰明,而聰明又導致更多的「竅」-073

第二部分 聰明的寶典:具體的聰明種類

第八章 媚上型聰明--巴結拍馬討好的技藝- 078

一、媚上第一步--溜須拍馬-079

二、拍馬屁的研究-084

三、媚上真功夫--真金白銀與人肉炮彈-087

四、燒熱灶、燒冷灶及燒旁灶-090

第九章 損人利己- 093

一、直接型損人利己-095

二、間接型損人利己-097

三、佔便宜-098

第十章 變通- 102

一、聰明人的變通原則--對我有利-105

二、變通的具體技術-106

三、規則裡本沒有漏洞,變通的人多了,就漏洞百出-113

第十一章 內鬥- 114

一、內鬥之一:高位者整治低位者-115

二、內鬥之二:低位者整治高位者-118

三、平級之間的內鬥-121

第十二章 讓別人犯錯- 124

一、逼人犯錯-125

二、誘人犯錯-127

三、指人犯錯-129

第十三章 哄騙- 131

一、以強勢作為後盾的哄騙-133

二、習慣性的哄騙-135

三、變通性的哄騙-136

四、紅塵中的種種騙局-139

第十四章 面子的妙用- 141

一、面子的種類-144

二、面子巧用之一-146

三、面子巧用之二-149

四、面子巧用之三-151

五、面子巧用之四-154

六、歷史上關於面子問題正反兩方面的教訓-156

第十五章 忍- 158

一、明哲保身-161

二、忍中獲利-164

三、忍的極限-166

第十六章 欺善怕惡與欺弱怕強- 169

一、拿弱者開刀-171

二、屈服於強者-173

三、為虎作倀,為強者做打手-174

第十七章 其他類型的種種聰明- 177

一、養敵自重與養敵自利-177

二、丟卒保車-180

三、推諉、躲避:天塌下來高個子頂-181

四、耍賴-185

五、陽奉陰違與兩面三刀-188

第十八章 糊塗--終極聰明- 191

一、糊塗的核心:放棄原則-193

二、假糊塗,真清醒-194

三、真糊塗,假清醒-196

四、糊塗的最高境界:無恥-198

第三部分 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十九章 過度聰明的後果- 202

一、聰明病及其文化淵源-203

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204

三、聰明反被聰明誤-206

第二十章 混- 208

一、不認真-209

二、不講原則,不講是非對錯-212

三、沒有責任心-214

第二十一章 誠信缺失- 216

一、沒有誠信的社會勢必動蕩-217

二、人人都戴假面具-219

三、社會運轉成本不斷增加-221

第二十二章 一個千古怪圈--人際關係的怪圈- 224

一、儒家的人倫關係-224

二、愛親人而損公理的人倫道德-227

三、「愛有差等」的現實演變-229

四、千古怪圈-231

第二十三章 累- 233

一、身累--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人際關係上-234

二、心累:算計與反算計-236

三、沉重的內耗-239

第二十四章 麻木- 241

一、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243

二、場效應原理-244

三、規則與場效應原理-246

第二十五章 不團結- 249

一、相互不服難團結-250

二、不精誠合作極易被瓦解-252

三、所謂合作多是利用-253

第二十六章 不實事求是- 255

一、以假亂真、以假充真、以假勝真-258

二、吹牛與浮誇-259

三、真話難說-261

第四部分 艱難的返璞歸真

第二十七章 看透紅塵的空靈與求存哲學--老莊及其隱士- 264

一、保命哲學與儒道合流-265

二、奴性的入世與保真的隱居-268

三、人性的扭曲-269

第二十八章 漢民族的二元精神結構- 272

一、二元精神形成的原因--文化上的原因-275

二、二元精神的形成原因--歷史原因-277

三、理學與人慾的巨大衝突-279

四、二元精神的諸多表現-281

第二十九章 信仰- 284

一、二元精神是信仰缺失的後果-284

二、二元精神為聰明提供了瘋長的溫床-286

三、心中的神聖感-287

四、聰明產生在追求富貴的路上-289

第三十章 聰明、規則及遊戲心態- 290

一、用錯地方的聰明-292

二、遊戲規則-294

三、黑哨-298

四、遊戲中的規則與人生中的遊戲-301

第三十一章 返璞歸真- 303

一、仰望星空-304

二、返璞歸真的境界-305

三、紅塵中的企盼-308

13億中國人都聰明,但真正的聰明人有幾個呢?

中國人聰明到什麼程度呢?聰明到被賣到屠宰場的時候,還拼命講價錢,多賺了五塊錢就心花怒放。

——柏楊自

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

——周恩來

惟吾中國人雖聰明,善裝糊塗,而終反為此種聰明所誤。

中國之積弱,即系聰明太過所致。

——林語堂

有人說我聰明才做了中央委員、文化部長,

如果我聰明就不會被打成「右派」,如再說我聰明,我立馬上吊!

——王蒙

---

本公眾號專題

一、西方基督教

基督教復興

【書摘】萊爾 |《英國復興領袖傳》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書摘】萊爾 |《英國復興領袖傳》代表人物【書摘】萊爾 |《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衛斯理【書摘】馬斯登 |《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反對一種「幾乎無法察覺的有害」教義【書摘】馬斯登 |《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上帝的以及撒旦的巨大工作

二、中國基督教

1.【書摘】林語堂 |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孔子的堂奧-中西對比

2.【書摘】林語堂 |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大光的威嚴

3.【書摘】史景遷 | 《太平天國》-中西差異之困頓

4.【書摘】史景遷 | 《太平天國》- 基督教異端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

1.【書摘】唐曉峰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對於非基督教運動的幾點宏觀認識

2.【書摘】胡適 等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新文化中幾位學者對於基督教的態度

3.【書摘】屠孝實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科學與宗教果然是不兩立麼?

4.【書摘】均默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批評朱執信著《耶穌是什麼東西》之謬妄

5.【書摘】亦鏡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與陳獨秀先生說《基督教與基督教會》

三、查經

1.查經 | 新約-哥林多前書:愛是恆久忍耐2.查經 |《舊約》-詩篇:不從惡人的計謀

3.查經 |《新約》馬太福音:你們禱告

4.查經 |《新約》提摩太後書: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5.查經 |《新約》以弗所書:你們不要與他們同夥

6.查經 | 詩篇:他垂聽

7.查經 |《新約》以弗所書:要穿戴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

8.查經 | 詭詐、欺哄、說謊、誠實

四、中國文化

1.【書摘】《英軺私記》|「用夏變夷」的一次失敗

2.【書摘】《英軺私記》| 見識

3.【書摘】《中國流氓史》| 流氓本色

4.【書摘】《中國流氓史》| 清代流氓社會

5.【書摘】《水滸與中國社會》梁山泊的社會基礎

6.【書摘】史密斯 | 《中國人的德行》改善中國的問題

7.【書摘】史密斯 | 《中國人的德行》-思維混亂

8.【書摘】《故園風華:齊如山八十往事回憶錄》-談考試

9.【書摘】韋伯 |《儒教與道教》結論:儒教與清教

10.【書摘】韋伯 |《儒教與道教》正統與異端(道教)

11.【書摘】韋伯 |《儒教與道教》中國正統與異端倫理的傳統主義性質

五、法治

外國法律

1.【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導論

2.【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

3.【書摘】邊沁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功利原理

4.【書摘】邊沁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目錄

5.【書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

6.【書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法律效力和道德價值

7.【書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兩種道德

8.【書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怨毒告密者的難題

9.【書摘】龐德 |《法律與道德》-歷史的視角

10.【書摘】龐德 |《法律與道德》-分析、哲學的視角

11.【書摘】伯爾曼|《法律與宗教》-導言:法律必須被信仰

12.【書摘】伯爾曼 |《法律與宗教》-宗教中的法律

自然法

【書摘】羅斯巴德 | 《自由的倫理》 自然法與理性【書摘】《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 導論【書摘】《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 一個普遍適用的法律體系【書摘】《法學總論》序言;正義和法律;自然法、萬民法和市民法【書摘】《自然法論文集》 | 自然法的約束力【書摘】《自然法:古典與現代》| 「自然法」何以千年不衰【書摘】《論一般法律》| 論自然法【書摘】《自然法、自然法則、自然權利》| 前言、科學概念 程序正義

【書摘】《看得見的正義》| 正義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實現【書摘】《看得見的正義》| 正義先於真實(p152,引用了羅爾斯「分蛋糕」的示例)【書摘】羅爾斯 |《正義論》怎麼分蛋糕公平【書摘】《正當法律程序簡史》| 正當法律程序 — 程序與實體

六、權利

1.【書摘】米爾恩 |《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導論2.【書摘】米爾恩 |《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規則、原則

3.【書摘】米爾恩 |《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法律與道德

4.【書摘】《為權利而鬥爭》

5.【書摘】《約翰 洛克:權利與寬容 》 | 本書的目的

6.【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導論

7.【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

七、羅規

1.【羅規】《羅伯特議事規則》| 通用議事規則的根本原則

2.【羅規專題2014-2019】 《羅伯特議事規則》

八、讀書群

1.《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1)

2.《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2)

3.《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3)

4.《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4)

===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 [ 本文摘錄:楊原平 ]

相關焦點

  • 「書摘」《自然權利與歷史》|施特勞斯
    胡克爾的自然權利觀念就是託馬斯主義的觀念,而託馬斯主義的觀念反過來又可以追溯到基督教的教父們,那些教父們反過來又是斯多亞派的弟子,是蘇格拉底弟子的弟子的弟子。於是,我們就面對著從蘇格拉底到洛克的一個綿延不絕的令人無比敬重的傳統。
  • 「書摘」《群眾與暴民》|群眾概念的歷史沿革
    在某種場合,某種事情是允許的;當群眾不願回家時,那就是越過雷池的信號了。社會認可司法的多樣性時,群眾就有了被允許的時間和空間。信教的群眾是不能怠慢的;這是因為這樣的群眾隱含著天國之城和地上之城的信仰。然而,其虔誠對天國之城和地上之城都不構成威脅。從理論上來看,普通神學的常規足以應對群眾,普通的執法足以應對群眾的過激行為,只要社會不是過分秩序井然就沒有問題。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他承認自己「習慣於撒謊、講髒話、開愚蠢的玩笑」,他也「不守安息日、常泡劇院、玩紙牌、讀愛情小說」。總之,他說15歲之前他一直是這個樣子。P20雖然家境貧窮,但因為懷特菲爾德是格洛斯特的居民,他得以在該市免費的文法學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15歲之前他一直是走讀生。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代表人物
    P12這些18世紀的靈性改革者藉以工作的手段說起來其實十分簡單,就是古時使徒們所使用的武器——傳道。1800年前,使徒保羅用以攻擊異教徒堅固堡壘,並取得極大功效的聖靈的寶劍,也是這些人得勝的法寶。有人說,他們忽視教育和學校,這是完全錯誤的。不管他們在哪裡召集會眾,都會關注孩童。有人說他們不看重聖禮,這完全是虛假之詞。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衛斯理
    ---事實上,如果從實際出發追封一位優秀的新教徒為聖,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約翰·衛斯理!如果他的名字不為人所知,那才真的奇怪呢。如果不提到常伴他左右的非議——他在教義上屬於阿明尼烏派,我認為對衛斯理的介紹是不完整的。我完全承認這些異議的嚴重性,也不假裝為他開脫,或者為他有爭議的觀點進行辯護。就個人而言,我覺得無法解釋,一個受過良好培訓的基督徒會持守阿明尼烏的教義,認為該教義完美無缺,認為上帝的恩典不完美,或者否定像揀選和歸功於基督的義這樣的教義。
  • 書摘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我想當賢妻,更想當仙女」         世間最好的愛,都是先學會愛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沒有人能完全負擔別人的生活。你能把自己過好,就是對別人最好的愛。書摘  |  03「今天一定要過好,因為明天會更老」      世界有很多新奇花樣,而自己在最適合的年紀錯過了,年紀漸長後,縱有機會,也已無力消受。
  •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反覆無常,不守規則?原來這裡面還有大門道,看完徹底服氣……
    「曾仕強每日箴言」|全文共2500字,深度閱讀需10分鐘,受益終生|我們常說,大丈夫能屈能伸。 歷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就在這一屈一伸之間,成為眾所敬仰的大丈夫。 我們相信形勢比人強,形勢大好,一切對我有利的時候,如果能伸而不伸,豈非錯失良機?
  • SIZE·見證 | DOE,一家顛覆潮流規則的「咖啡店」
    還記得他們之前說的「品牌」嗎?這就是那份珍貴的禮物。Terry說:「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想去做和別人一樣的東西,比如說我很喜歡Supreme,但我不想變成一個Supreme。對,我也不想變成一個Palace,也不想變成一個Stussy,我們就想變成屬於我們的一個適合中國人消費模式的一個店。因此,我們在思索怎麼才能讓DOE變成一個標識,這是我們和其他品牌或是店鋪,不一樣的地方。」
  • 「不招待中國人」 高雄餐廳 結果倒閉!
    臺灣高雄餐廳「紅昔瓦」老闆劉明松決定年底結業
  • 「書摘」馬斯登|《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上帝的以及撒旦的巨大工作
    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取代社團主義經濟;但這在事後看來,遠比在那個個體與社團關係遠未確定下來時代裡的人們看來,要清楚得多,其實際後果就是,數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一直到二十好幾歲時,仍然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正如愛德華茲在反對嬉笑打鬧的講道裡所表明的,未婚兒女處在父母權威之下,但——毫不奇怪——父母規則很難像他希望的那樣發揮作用。
  • 規則丨什麼是「代幣」?
    ▼3.代幣是遊戲中衍生代用的牌,不受牌組構築規則影響入門相關:初心者講座丨入門規則丨常用FAQ丨應援區丨從零開始的牌組構築預組相關:從預組來思考如何構築牌組丨防禦手段的多樣性丨攻擊手段的多樣性規則相關:規則處理優先丨回合玩家優先丨否定(只能
  • 銅鑼燒與「守,破,離」
    然後我要向你道歉,銅鑼燒僅僅是前奏。貫徹「守、破、離」之哲學, DOU(ドウ) 承接日本傳統的和果子製造方式,再以新造型及洋式果子餡料,實行銅鑼燒革命。強調「和洋共鳴」的品牌形象,DOU(ドウ) 發音似日式茶道和武士道中的「道」,西文字型源自英文 Dough (麵團),含「和魂西技」之意。
  • 「書摘」哈特|《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
    對有關人性以及人類生存世界的一些很明顯的判斷(其實是公理)的思考表明,只要這些判斷站得住,那麼,有些行為規則就是存在的。它們是如欲持續存在下去的社會組織所不可缺少的。這些規則確實構成了已進步到法律和道德區分為不同社會調整形式之階段的一切社會的法律和道德的共同因素。在法律和道德二者之中都可見到同這些規則一起的是一定社會所特有的許多東西以及看來是專斷的或僅僅是供選擇的許多東西。
  • 「書摘」《群眾與暴民》|遠離多數以求安全
    如果說有被允許的群眾,那就是應召去對抗國家暴力的群眾,他們對抗西方社會裡暴力的制度化形式;這樣的例子有民權運動的群眾、反越戰的群眾、要求核裁軍的群眾。它們是公民不服從溫和形式的反暴力的群眾;它們陷入兩難困境,原則上既接受國家壟斷的合法的暴力,又討厭國家暴力採取的一些形式。
  • 中國人還在苦惱「離婚冷靜期」,法國人一輩子「只戀愛不結婚」!
    1月1號起,夫妻雙方申請協議離婚後,需要經過30天冷靜期才能離婚,期間如果有一方不願意,離婚申請都將被撤回。「離婚冷靜期」加重了離婚難度,這個政策的背後,也折射出中國人「勸和不勸分」的傳統思想。離婚第一救火梯隊是雙方的家人。
  •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有何奧秘?
    一千個中國人讀《山海經》可能有800個被千奇百怪的生物笑倒,一千個中國人讀《道德經》可能有一千種理解,有的從中看到大道,有的看到陰謀詭計,有的看到修身養性……「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可稱為「三知三守」,出自《道德經》。原句是這樣: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 每日書摘:雖有烏雲遇皎月,但只要堅持也會有守得雲開見月明
    每日書摘雖有烏雲遇皎月但只要堅持也會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王源Although there are dark clouds活著就是一個個無可替代的日子的累積。———坂本健一《今日休店》Living is the accumulation of irreplaceable days.
  • 宮野真守&水樹奈奈加盟「革命機Valvrave」預告PV3公開
    宮野真守&水樹奈奈加盟「革命機Valvrave」預告PV3公開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03-30 17:17:13
  • 中國大媽換成「中國大爺」了,不守規則的人,有多慘!
    曾有一位中國年輕女性因嫌公廁馬桶座太髒,依照「習慣」蹲踩在馬桶上如廁,未料在馬桶的時候,馬桶突然崩裂,割傷了臀部和大腿,當時血流如注,送醫總共縫了一百多針。
  • 書摘——麥道衛《模範爸爸》
    我在第二章提及我的嶽父疼愛兒女,他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去肯定每個兒女都是與從不同的,他會對大女兒玳婷說:「你是我最疼愛的大女孩。」又會對幼女說:「你是我最疼愛的小女孩。」對兒子就說:「你是我最疼愛的男孩。」聽起來好象很傻氣,但孩子聽了很受用,因為爸爸令他們自覺獨特。  可惜很多父親只會說:「你怎麼不象你哥哥?」或說:「你姊妹的數學不會如此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