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智齒,相信令很多人頭痛。由於生長位置特殊,常常造成發炎、牙齦腫痛。
人類的恆牙列共有32顆牙。最後萌出的4顆臼齒位於牙弓最後方,常在16~24歲智能成長期萌出,所以有「智齒」之稱。
智齒的出現是因為,現代人頜骨在逐漸退化,通常沒有足夠空間容納第三磨牙(即俗話說的智齒)正位萌出。
很多人認為智齒是身體上多餘的「零件」,沒有引起重視。
正位萌出的智齒不需要拔,也就是智齒萌生的位置很正,而且上下有對牙與之相對,可以很好地咬合,能進行正常的咀嚼功能。
還有一些智齒能通過治療保留:
保留智齒的人,更需格外注意口腔衛生:
早晚刷牙要到位,智齒也要仔細刷;飯後及時漱口,避免食物殘渣殘留;每天用牙線對齒縫進行深度清潔。
被蟲蛀過的智齒很難補,若不及時拔除,則可能導致蛀洞越來越深,傷害口腔健康。
和相鄰的恆牙擠著生長的智齒,易致恆牙不易清潔或出現牙齒部分被吸收的現象,造成患者出現牙痛或其它不適感。
這種情況下的智齒,患者不容易感受到,通過X光照射就能很清晰地看見。
若在智齒萌發的時候能感覺到腫脹、疼痛感,拔掉是最好的選擇
阻生智齒通常都埋在牙槽骨裡面,病人長了這種智齒不一定有感覺。因而非常容易被忽略,但可通過拍X光片診斷出。
智齒形態七歪八扭,又長在最裡邊,刷牙的時候,殘留在智齒上的食物殘渣就不易被清理掉。
不是所有的智齒都是成雙成對長的,如果智齒對面沒有對牙咬合,就容易出現智齒萌發過度的情況,從而影響咬合,出現不適感。
特別提示:
拔牙前看牙齦是否有炎症,如果發炎要先吃兩三天消炎藥;
避開女性生理期,以免出血不止;
建議下午拔牙,拔完後不要吃東西;
拔完牙咬棉花大概半小時到40分鐘就可以吐掉,不要漱口,24小時後才可以刷牙;
如果拔牙後出現明顯不適,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有的智齒深埋齒槽骨內,有無法清潔到的死角,容易累積食物殘渣而產生細菌,造成蛀牙、牙冠周圍炎、囊腫、蜂窩性組織炎。
當勞累、著急、上火或抵抗力下降、局部細菌毒力增強時,會引起智齒冠周炎的急性發作,表現為腫痛。
有的患者智齒雖不發炎,卻經常塞牙,輕者引起口臭,重者引起臨近第二顆臼齒頸部齲壞。
阻生牙不能與對頜牙齒建立正常咬合關係,導致顳下頜關節彈響、張口疼痛、夜裡磨牙等。
如果智齒生長空間不足,會出現嚴重的牙齦腫脹,還會使勁頂住相鄰的牙齒繼續生長,導致前牙歪斜、排列擁擠,牙列不齊。
智齒雖然被叫「智齒」,但智齒除了在冠周炎發作的時候會因為疼痛而影響思考能力外,跟人的智商沒有任何關係。
智齒只是一顆普通的牙齒,牙髓中間除了血管、結締組織之外,也只有來自牙槽神經的分支。
有患者自己感覺拔智齒後短期內記憶力變差,很有可能被「智齒」的名稱誤導。另外,也可能是因為拔牙時使用的麻醉劑,以及比較強烈的疼痛和噪音刺激造成暫時的不適。
臉的形狀,主要是由頜骨來支撐的,尤其是下頜骨。下頜骨的下頜角的大小,影響著我們的臉型。
智齒是在下頜骨完全成型之後才萌出,是否拔除,對下頜角的角度沒有影響,所以為瘦臉去拔除智齒是完全沒必要的。
---
參考: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主辦:中共江陰市委宣傳部
內容與技術支持:江陰廣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