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經觀察|拜登政府科技創新政策的總體立場及施政重點

2021-01-09 全球技術地圖

近年來,美為遏制我戰略性崛起,針對我科技發展的核心要素如市場、數據、人才、資金、供應鏈等發起了全方位不遺餘力的打擊行動,力圖以「脫鉤」「圍困」「歧視」等綜合策略將我排除在全球高科技生態圈外,將我牢牢壓制於科技產業價值鏈的底端。面對美國新一屆政府的走馬上任,我應全面評估其科技政策走向,借鑑其發展經驗,預判並防範涉我性風險。

拜登政府科技創新政策的總體立場

從拜登及其競選團隊的公開表態,以及美國各大智庫對拜登科技政策的分析來看,拜登科技創新政策的總體方向一改此前川普一切從國家安全、軍事安全出發的角度,而是更加注重美國基礎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綜合創新環境的優化,聚焦解決國內重大民生挑戰,強調美國長久的全球科技領導地位。例如,拜登提出科技政策應與行業相協調,齊頭並進;應大幅增加基礎科研和教育培訓方面的投資,維持強大的基礎研究能力;應支持高技能移民的吸引,維護美國人才高地。

在對華戰略上,拜登延續了川普政府「對華強硬」的主張,但在具體實施方式上會更加注重權衡國家安全與國家發展利益的現實需要,有選擇性地、精準地、聯合性地對華進行技術打壓,而非採取川普時期的野蠻對抗策略。此外,拜登政府具有強烈的多邊主義思維傾向,加之其對規則、標準的一貫主張,未來或將兩者融合,鼓動或聯合其盟友以規則為抓手對我科技發展進行壓制。

拜登政府科技創新政策的施政重點

拜登政府科技政策的整體導向與其總體執政導向相吻合,即著眼於國內焦點問題,化解發展頑疾,維護和確保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拜登深刻認識到,數十年來,美國得以佔據並長期維持科技領導地位的核心關鍵不在於一味的打壓和遏制,而是在於發展自身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友好的成果轉化環境,以及等對人才等科技創新要素的高度吸引力。因此,關注拜登政府的科技政策施政重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創新與研發投入

儘管川普多次表達了對未來工業技術領域基礎研究能力的重視,但實際上每年卻都在削減聯邦研發預算,例如2021年預算就同比下降了9%,尤其是基礎研究領域被大幅削減。拜登在競選中明確指出,川普忽視了聯邦研發投資,導致美國生產率和中產階級工資下降,並警告稱中國有望在研發上超過美國。拜登表示,將在未來4年內投入3000億美元創新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能源部(DOE)等部門以及大學的研發;設立突破性技術研發計劃支持5G、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創新;設立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的升級版「美國種子基金」;支持勞動力技能開發和技術培訓,以及建設新的科研基礎設施等。

(2)科技人才與教育

川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為名,實質上高舉意識形態大旗對以中國為代表的外籍留學生和高級人才進行了蠻橫限制、審查、甚至起訴審判,意圖切斷別國利用美國人才優勢進行發展的路徑,實則嚴重惡化了美國對全球高技術人才的包容度和吸引力,進而對美國長遠的科技創新能力埋下隱患。據拜登競選團隊成員透露,拜登在人才政策領域的頭號要務就是要撤銷川普政府設置的移民政策,同時取消H-1B限制。拜登提出將免除對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博士畢業生籤證的上限限制;增加高技能籤證的數量並取消國別限制;建立基於薪酬的籤證分配程序和執行機制;增加永久性就業移民的籤證數量。在國內教育層面,拜登高度重視教育的可及性和STEM人才的培養。拜登提出,將對年收入低於12.5萬美元的家庭免除公立大學學費;為傳統黑人大學和少數族裔服務機構設立700億美元投資計劃;為社區大學培訓計劃承擔75%的成本,投資80億美元改善社區大學基礎設施;投資50億美元用於教學和衛生保健研究生項目;增加初高中計算機科學課程等。

(3)技術出口管制

不同於川普政府通過泛化國家安全的概念,實施廣泛、嚴苛甚至極端的出口管制政策,拜登政府更希望將別國(尤其是中國)留在對美國供應鏈的依賴之中,而不是逼迫其掉頭謀取其他供應途徑甚至建立自主供應體系。拜登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2019年在《外交政策》雜誌中就曾提到「在技術限制上做得過頭可能會將其他國家推向中國」,因此主張對雙向技術投資和貿易限制應當有選擇性。這種「選擇性」的分級概念大概率也會具體體現在拜登實際的出口管制政策中,即對於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損害不大、但可能對國內發展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出口管制政策應當「降級」,確保政策的「協調和有效」;而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核心技術領域出口管制應當嚴格收緊。考慮到川普政府出口管制政策具有強大政策慣性和戰術慣性,人工智慧、5G、量子技術、航空航天等拜登定義的「未來技術」領域或將成為拜登政府出口管制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拜登政府重點科技領域的調整方向

在供應鏈安全方面,拜登指出美國需與國會和監管機構合作,彌補在能源、電信、半導體、關鍵電子技術原材料等方面的一系列供應鏈漏洞,保護重要的基礎設施和供應,使任何美國盟友都不嚴重依賴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的供應。

氣候科學與清潔能源方面,拜登將氣候變化列為過渡期的四項優先工作之一,將創建新的氣候高級研究計劃署,為NASA和NOAA的地球觀測任務提供大力支持。拜登提出將在第一任期投資4000億美元創建清潔能源工業;創建推動零排放的「APARC」倡議;到2050年實現「百分百依賴清潔能源」和「淨零排放」目標。拜登主張聯邦政府主要部門和各州都應制訂減排目標,並利用政府採購政策來推動清潔能源技術需求和產業發展,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電動汽車的未來願景。

網際網路與電信方面,拜登表示對川普推翻歐巴馬時期的網絡中立規則感到「憤怒」,堅持網際網路開放原則,並承諾「普及寬帶接入」將「擴大寬帶接入到每個美國人」。拜登在競選綱領中提出「美國要主導書寫數字時代的全球規則」「保持美國遏制網絡威脅的能力」「與其他國家和私營部門合作,保護個人數據和關鍵基礎設施」「使用所有可用工具對付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國家」。

生命科學與醫療方面,拜登政府將引入一項全面的國家戰略來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問題,包括確保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充分的檢測包和要求佩戴口罩,公布疫苗分配計劃;使生物醫學高級研究和開發局(BARDA)提供必要資源確保COVID-19療法和疫苗的充分生產。拜登政府提出要大幅增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資金,在醫療保險計劃中限制所有生物技術、藥品和仿製藥的價格上漲以防止通貨膨脹。

在製造能力方面,拜登主張「製造和創新戰略」,提出為「美國製造」投資建立新的技術中心,並擴大「製造業創新夥伴關係」,將製造業研究所、大學、工會以及州和地方政府聯繫起來,全面增強自身製造能力。此外,拜登與川普一樣,發出了「買美國貨」的倡議,並高度重視製造業回流議題。拜登提出,對於進口商品和服務的加徵10%關稅;對於將美國本土製造業遷出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對為美國製造企業提供翻新和擴建的工程項目予以10%的稅收減免。

作者簡介

肖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戰略部,副主任

研究方向:科技戰略、人才安全、生物安全

聯繫方式:xiaoyao@drciite.org

賈舒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戰略部,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科技戰略、金融科技

聯繫方式:jshzh@drciite.org

作者丨肖堯 賈舒喆

編輯丨翟麗影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相關焦點

  • 技經觀察|拜登政府未來科研創新資助重點領域
    本文為「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專題連載的第二篇。 儘管拜登的內政外交政策與川普存在諸多不同,科技政策的取向與執行風格也略有差別,但對於美國未來應重點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的定義是一貫的。
  • 技經觀察|拜登是否會延續川普「科技脫鉤」策略
    這種「共識」既有戰略上的強大一致性,又有戰術上的強大慣性,將在拜登政府時期繼續產生強大影響。即便拜登表達過不支持全面「脫鉤」的政策主張,但在對中國科技發展保持高壓的大背景下,脫鉤」將不可避免,「脫鉤」對我危害短期內難以消除。
  • 技經觀察|拜登政府對未來持續保持技術優勢的戰略路線設計
    本文為「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專題連載的第三篇。拜登政府對未來持續保持技術優勢的戰略路線設計,要遵循美國科技大戰略的設計方向,而這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SB)發布的《2030願景》中得到了清晰體現。
  • 拜登初期的貨幣和財政立場
    拜登就職之前,兩黨在財政刺激規模上仍存分歧,我們認為今年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的可能性較小,貨幣政策也將保持原有基調。但是2021年之後,我們認為拜登在貨幣和財政領域將有所行動,其立場也是關係到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緒的關鍵變量之一。
  • 拜登組建政府過渡團隊:加州成為主角 矽谷又愛又怕
    而加州司法部長巴塞拉(Xavier Becerra)可能會在拜登政府的司法部或者國土安全部擔任要職,甚至可能是部長職位。在過去四年時間,巴塞拉代表加州和川普政府就政策分歧打了100多次官司。巴塞拉與矽谷科技行業有著密切關係,這是一個矽谷希望看到的人事任命。洛杉磯市長賈賽第(Eric Garcetti)有望成為美國交通部部長,拜登宣布參選總統時,賈賽第最早公開宣布支持拜登。
  • 拜登在移民問題上立場後退:改變川普政策需要時間
    他周二的講話呼應了他的兩位高級外交政策顧問周一在接受西班牙埃菲社記者採訪時提出的觀點,即要對撤銷川普限制性的庇護政策踩剎車。拜登新任命的國內政策顧問蘇珊·賴斯、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人選傑克·沙利文以及拜登本人都警告說,行動太快可能會在邊境引發新的危機。
  • 技經觀察|全球金融科技月度評論(7月刊)
    以下是本期金融科技評論的具體內容:1金融科技監管本月金融科技監管聚焦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領域,其中,除全球央行數字貨幣計劃繼續加速落地外,多國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立法有較大突破,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被多國政府持續看好
  • 「臺灣牌」依然是美國重點 但拜登會換個打法嗎?
    外界都在觀察拜登上臺後對臺灣問題的態度,臺灣問題是否會成為未來中美進一步緊張,甚至發生衝突的最大變數?近期也引起了討論。  不過,當下拜登就臺灣問題更多是展現希望重回「戰略模糊」的態度,拜登也鮮少就此表態,這引起了華盛頓內部和美國盟友的不滿,但也有分析認為,拜登雖然嘴上不說,但是新的一年「臺灣牌」依然是美國重點,在壓力之下,拜登有可能會更換出牌的方式。
  • 蓬佩奧給拜登政府留下反華負遺產|三策智庫
    他還強調這一政策在裡根政府得到確認,且美國政府「35年來在任何黨派執政下,都一直遵循這些工作所制定的政策。」蓬佩奧如此言論,不像是戳破「皇帝新裝」童話的誠實孩子,而是刻意讓中美關係難以收拾的壞分子。所謂裡根政府對臺政策的確認,來自美國政府對臺的「六項保證」。但這個「六項保證」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即1982年中美籤署《八一七公報》的同時,對臺灣方面的安撫。
  • 不「接觸」,拒冷戰,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竟是這倆字
    我覺得這篇包含巨大信息量的文章,可以被看做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指導性文件,所以,值得我們認真分析一下。蘇利文在開頭就說,美國國內已經形成共識,過去四十年,美國的"對華接觸政策"已經失敗。美國一直基於接觸政策,試圖改變中國,滿足其戰略利益,追求經濟、技術、文化等全方位的利益最大化。
  •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 民主黨「橫掃」國會意味著什麼 美國將出現統一政府
    結合拜登的施政綱領,民主黨「橫掃」國會意味著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成為可能,有利於「再通脹預期」繼續演繹;同時加稅預期升溫,但推行時點靠後。由此可能會加速美股風格由成長轉向價值,美債陡峭化,美元中期走弱。行業上可能對新能源、消費、基建有利,但對科技、傳統能源、醫療等板塊不利。
  • 汪雲興:中央全方位支持深圳科技創新發展
    文/汪雲興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一、綜合改革試點就是最大的「禮包」,他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改革和創新,是政府施政方法論的重大創新。應該說綜合改革試點就是最大的「禮包」,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改革和創新,是政府施政方法論的重大創新。我們知道,過去很多地方要突破政策、實施重大事項等,都是需要「跑北京、跑部委」去一項一項的落實,去一個一個部委地跑,也就是「一時一事一策」。應該說這樣效率並不是太高,不利於系統性推進改革創新。
  • 拜登時代開啟!全球金融市場如何回應?A股怎麼布局
    拜登的主要政策立場美東時間7日晚8時(北京時間8日9時)許,拜登和哈裡斯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向全美發表講話。拜登在講話中呼籲不同種族的美國人更加團結,稱將彌合社會分歧,帶來社會公平,對所有人更加包容。拜登強調,上任後首要任務是控制新冠疫情,將在下周一宣布一個由12名醫學專家組成的新冠疫情應對團隊。
  • 國際觀察丨侃爺暢談施政綱領:若當選總統將建現實版「瓦坎達王國」
    在採訪中,「侃爺」堅持稱,這並不是一個為自己炒作的噱頭,他並不擔心自己參選會分流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選票從而幫助川普連任。雖然表示不再支持川普,但是他也並沒有對拜登給予正面評價。他說,「你知道嗎,歐巴馬很特別,川普很特別,我自己也很特別,美國需要特別的人來引領這個國家。比爾·柯林頓?特別。但是拜登一點都不特別。」
  • 包承柯:拜登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困境與抉擇
    1月20日拜登新政府即將上臺,將面臨克服川普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由「最後瘋狂」帶來的困境;拜登新總統更需要在大國力量調整的歷史進程中重新認識中國的作用,需要在合作與對抗的維度中重新確立其對華政策的新基點。中美關係是經歷過相當曲折的歷史過程才逐步演進到相互平等交往的基礎上。
  • 「拜登政府」的國務卿布林肯,什麼來頭?
    編輯:翰林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是拜登獲得更多的選票支持,所以即使川普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但也不影響拜登開始組建自己的政府成員。在之前公布的一份清單中,拜登將會任命自己所信賴的人擔任政府重要官職,但在確定國務卿人選中卻遲遲沒有結論。根據美國媒體報導,拜登目前正在推進組建內閣成員的進程,應該很快會公布國務卿人選。
  • 技經觀察|美國自疫情之後變本加厲地推進與中國科技「硬脫鉤」
    本文為「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專題連載的第四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之際,美國為擺脫自身「抗疫」不力責任,同時加大對中國發展的打壓遏制力度,借疫情頻頻拋出「中國責任論」,鼓動、號召全球多國對中國提高投資限制,甚至發起性質惡劣的巨額「索賠」,以期發動「疫後」新一輪對華孤立,變本加厲地推進與中國科技硬脫鉤。
  • 拜登政府的「新國務卿」,五年前從北京坐動車二等座去天津
    此前20餘年,布林肯的職務及研究所涉範疇,多是關於歐美和中東,亞洲問題並非重點,也不是他的長項。不過,顯然是出於美國外交政策重點的驅策,上任後的布林肯將首次出訪目的地定在了東亞。2月9日至14日,布林肯先後訪問了韓國、中國和日本。2月10日,在距離中國的春節不到一周的時候,布林肯從首爾飛抵乍暖還寒的北京,在這裡停留了兩天時間。
  • 拜登預計贏得美大選 後續經濟政策受矚目
    經濟刺激計劃在前段時間因為兩黨政治受到阻撓,拜登上臺後應該會致力於通過這一計劃,從經濟上來說,我覺得未來美國應該會出臺一個規模較大的政策舉措,包括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氣候變化相關的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對基礎教育和科技研發等領域的投資。」王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