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分明的成語都聽說過,但這個景觀在什麼地方?你知道麼

2020-12-14 行旅時光

涇渭分明,這個漢語成語大家可能都聽過,和楚河漢界一樣,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但這個出自《詩經·邶風·谷風》的詞語,指的是什麼地方,你知道麼?

這還得從陝西境內的兩條河流說起。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河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兩條河流在西安市高陵區相匯。

不過,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唐代詩人杜甫就在《秋雨嘆》中寫道:"濁涇清渭何當分",這也為「涇渭分明」這個成語的出現,立下了雛形。

關於這兩條河,還有很多神話傳說,其中涇河的故事,最有趣的,莫過於涇河龍王的傳說。

傳說唐朝貞觀年間,涇河龍王與江湖術士袁守誠打賭,故意違背玉皇大帝的旨意,減少降雨的數量,結果觸犯了天條,天庭命令唐朝的大臣魏徵問斬涇河龍王。這就是著名的魏徵夢斬涇河龍王,在新版電視劇《西遊記》裡,這一細節也被納入到劇情裡。

渭河,古稱渭水。古都西安便位於渭水流域,相傳軒轅黃帝的部落最早就居住在渭水流域,這裡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關於渭水,最出名的故事便是周文王訪賢姜子牙。傳說在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無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救民眾與水火,他遍地訪賢,有一天周文王在渭水邊看見一位老人在釣魚,他上前詢問,發現這就是他要的賢人。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後來姜子牙輔佐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終於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西周。

那麼,涇渭分明到底是怎麼回事?

「涇渭分明」的景象出現在兩條河流交匯處,涇水和渭水兩條河流源頭不一樣,流經的地區也不相同,只有兩條不相同的河流相互交匯,才能碰撞出奇妙的景象。一條河流是無法形成這種奇觀的,這一點自然不必再贅述。

原因之一就是水色不同。渭河上遊河道泥沙沉積多,河水常年渾濁。而涇河上遊雖流經黃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巖層,大多數時候泥沙少,河水清澈。再加上水流速度等原因,兩條河流自然會出現「涇渭分明」的現象。

另外的原因就是,兩股水流的分界線、密度、溫度、酸鹼度等因素,在一定範圍會影響到河水的清澈程度,分界線等,由此出現不同顏色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涇河和渭河哪條是清的哪條是渾濁的?

《詩經》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由此判斷春秋時期是涇水清渭水濁。

但到了後期,又有了變化。比如,戰國後期到西晉初年卻成了涇濁渭清,南北朝時期再度成為涇清渭濁,南北朝末年到隋唐時期又復變成涇濁渭清,隋唐以後又成了涇清渭濁。

史料記載,歷史上涇、渭兩河的清濁變化有六次反覆。而涇渭兩水的清濁並不是一成不變。專家認為,隨著人類活動的變化,以及河流沿岸植被的保存與毀壞,水土流失等原因都會造成水質的變化。不同歷史時期在涇水和渭水上遊地方開發程度的不同,最終導致了這兩條河流含沙量的變化。

比如西周時期,國力鼎盛,人們沿渭河而居,自然會加劇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於是就有了《詩經》對「涇渭分明」之奇異景觀的第一次文字記載。

總之,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春夏秋冬、花開花落,時光在變,歷史在變,唯有河流不變。

相關焦點

  • 成語背後的歷史變遷:人人都知道「涇渭分明」,但究竟誰清誰濁?
    涇渭分明的現象很多地方都有    二、歷史與現實的「涇渭分明」 《詩經》中有「涇以渭濁」一句詩,由此可以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 到了宋代這種情況依然如前,都是認為渭河比涇河要清很多,這個從陸遊與朱熹的詩句就可以知道。但是到了清代,情況又有了一些不同,乾隆帝曾經派官員專門在涇河與渭河流域進行了實地調查,當時的官員就記載,涇河大多數時間是清的,只有在洪水期間會出現渾濁的現象。而對渭水的記載則是,無論什麼時候,都沒見它有多清澈。
  • 關於「涇渭分明」兩水交匯的地理...
    ▲涇河與渭河交匯,含沙量不同的兩條河流形成明顯的分界線,所謂「涇渭分明」 大家一定聽說過「涇渭分明」這個成語,那麼這個成語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施主,有一個光字開頭的成語你聽說過麼?
    1.師兄:師妹我中了合歡散,在三個時辰內不與女子交合定會死無葬身之地,沒想到在這危難時刻居然遇到了你。師兄驚恐的道:你想多了,我是叫你埋了我。我明白了,大師,你的意思是她會幫助我!?」大師搖了搖頭:「嘿,到了那個時候你就沒錢買煙了5.新出生的寶寶還插著心率監視器呢,他5歲的的侄子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幽幽的問:「弟弟要充電充多久才能充滿啊。」
  • 胸有成竹這個成語都聽過,但講的是什麼故事?在哪發生的知道麼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產生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和諺語,這些共同匯聚成燦爛的中華文化和文明。但有些成語,比如望梅止渴、胸有成竹講的是什麼故事?又在哪發生的?知道麼?其實,提起胸有成竹這個成語,那還真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出自陝西漢中洋縣。
  • 陝西西安高陵區,曾經是陝西最小的縣,涇渭分明的成語的發生地
    曾經它是陝西省最小的縣;涇渭分明的成語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這裡被稱為關中「白菜心」。這裡就是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曾經的高陵縣。據史料記載,高陵縣境內有一處地方名叫奉正塬。所謂「塬」指的是我國西北部黃土高原地區,因衝刷而形成的高地,四邊陡,頂上平。奉正塬體高隆,像一個高大的山陵,所以定名為高陵。那麼奉正塬是什麼意思呢?
  • 成語三山五嶽中五嶽不包括什麼 是我國景觀重要組成部分
    成語三山五嶽中五嶽不包括什麼 是我國景觀重要組成部分時間:2020-12-14 12:52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三山五嶽中五嶽不包括什麼 是我國景觀重要組成部分 成語三山五嶽泛指華夏大地各名山,五嶽是華夏名山之首,我國的五嶽各有特色,是我國景觀重要組成部分,那麼,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可能很多人聽說邯鄲這座城市,都是從一個成語典故開始的,其實這裡不僅只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發生在這裡,比如我們熟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在邯鄲,你隨處遇到一個小巷,可能就是歷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處,漫步在這個有著3100多年歷史建城史的古城,各種成語典故隨處可見。
  • 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得道的那一人是誰,你知道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談起一個人當官,全家人跟著得勢時,通常都會用一句成語,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很多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這個成語背的滾瓜爛熟,卻不知其出處。如這個成語中得道的那個人是誰,你知道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成語的主人公。第一位:淮南王劉安。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 「雙何齊贊」聽說過沒?宥維弟弟的表現可以解釋這個不是成語的成語
    陳宥維你來一下有一個姐弟戀想找你談談慈妹兒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手抖老打錯字,用錯詞,然後....被領導罵,讓我多學學語文,看看用詞應該怎麼用。慈妹兒只好聽話去做了,最近正在學習成語!我覺得不被罵最好的一點就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帶著這種「好想法」認真學習,慈妹兒從中看到了「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於是乎,活學活用新創造了一個詞語——「雙何齊贊」。別笑!
  • 這個成語被魯迅先生很天才地解釋過,是什麼呢?
    文| 成語情景吧【單豹好術】這個成語相信大家平時見得比較少,但它的背後卻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成語故事。在《呂氏春秋 · 遇合》典書裡描寫過這樣一個叫單豹的人,他平時篤信方術,整天想著脫離塵世過餐雲臥石的生活。他平時不吃人們種植的五穀雜糧,也不穿人們紡織的布衫綢緞,更不住人們蓋的房屋茅舍,而是整日躲進深山老林,住在洞穴裡,吃野果、喝雨水,並說這樣是保全自然賦予人類生存的天性技能。
  • 成語打卡 | 全國有一個地方的練習本超級貴!(打一成語)
    桃子出了一個這樣的謎語,「哪個地方的紙最貴呢?」西瓜摸了摸腦袋說,「我覺得紙的價格應該都差不多吧,難道不是全國統一價麼?」桃子笑了笑說:「你再換個思路想想。」西瓜扭過頭問我,「夢夢,你知道答案嗎?」我說,「我知道,但是我不告訴你。這個其實很特別簡單,你就從字面上來猜就行了!」西瓜聽了我的話,一下子就想出來了,激動地說道,「我知道啦!是洛陽,因為『洛陽紙貴』!」
  • 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
    原創 陸一鳴 新周刊「這麼有名的書你都沒聽說過?」人們對這些成語產生興趣,始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但也只能止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要是想藉此裝一把,以達成「妹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的效果,我勸你還是省省吧。
  • 你知道的成語還很少
    郗鑑要為女擇婿,覺得丞相王導家子弟甚多,聽說個個都才貌俱佳,於是郗鑑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擇婿。一天早朝後,郗鑑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鑑就命管家,帶上厚禮,來到王丞相家。王府的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來覓婿,無不卯足了勁,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唯盼雀屏中選。
  • 《馬首是瞻》這個成語什麼意思,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一起學起來
    《馬首是瞻》這個成語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是比較貶義的成語,但是這個成語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指原指士兵作戰時,當時沒有現在的先進設備,沒有對講機,怎樣直觀的看見將軍的命令呢,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後來這個成語慢慢的演化,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
  • 圖畫成語:吃自助餐吃太多,撐的去了醫院是什麼成語呢?
    在他的眼裡,她美若天仙,處處都讓著她,女孩被他感動了,最後他們一起走進婚姻的殿堂。婚後女孩發現,每次他們過紅綠燈時,他都能準確判斷。女孩詫異的問道:你色盲是騙我的吧?男孩笑了笑說:在喜歡的人眼裡,你的所有缺點對方都能包容。沒等女孩再開口,男孩拉著女孩走進了嶽父送的別墅裡。2.小的時候爸媽不在家,我在奶奶家住。
  • 你知道「牛逼」到底什麼意思麼?
    有一次和朋友喝酒,突然有朋友問我,說你知道「牛逼」到底什麼意思麼?
  • 應聲蟲和二百五的故事——盤點你不一定知道的三字成語(六)
    相傳有一人中年得了怪病,每次一說話,不知道是喉嚨中還是腹中就有應聲,把他折磨得夠嗆。不知道是問的名醫還是道士,說這種蟲叫應聲蟲,如果不好好醫治可能連妻子兒女都會禍及。怎麼辦呢,方法特別奇特,你絕對猜不到。讓他讀《本草綱目》,一種一種藥材讀,如果讀到某一種藥材的時候沒有應聲,說明蟲子怕這種藥材,就服用此藥,立馬可解。
  • 你知道老公是什麼意思麼?
    ,兒子都一歲了,你一次都沒主動找過我!」媳婦大怒:老娘伺候不了你是不是?老公答道:媳婦,你每天操勞這個家,已經很累了。既然花錢能解決的事我何必要勞煩你呢。我不想讓你那麼累!媳婦冷冷一笑:一根煙的時間能有多累?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