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價觸底反彈 奶牛養殖企業何以延長景氣周期

2020-12-21 騰訊網

「奶價已經從2018年的低點觸底反彈,呈現出U形變化,2020年11月奶價達到4.15元/公斤,養殖業步入景氣周期。」12月17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如是介紹,根據農業農村部對主產省區生鮮奶收購價格的監測數據,2019年生鮮奶平均價格為3.65元/公斤,2020年鮮奶收購價格延續了2019年的上漲態勢。

鮮奶收購價格呈現周期性波動,作為產業鏈上遊的奶牛養殖行業今年隨著鮮奶收購價格的提升,過上了好日子。以國內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為例,2019年扭虧為盈後,該公司2020年業績樂觀,上半年總收入達到了28.28億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2.21億元,同比提升了77%。

李勝利進而表示,國內奶價的回升是由全球主要乳製品生產國生產量和價格未衝擊國內養殖業、國內乳製品供需不平衡、下遊消費力的提升等多個因素共同拉動的。至於未來,中國奶製品,尤其是白奶的消費增長勢頭能否保持8%以上,從而對原奶供應方有持續的需求、產能的快速擴張是否會帶來產能的過剩等問題依然擺在國內奶牛養殖企業面前。

是誰抬高了奶價?

從2018年的行業普遍虧損到2020年的盈利,國內奶牛養殖企業受益於原奶收購價格的不斷上漲,逐漸走出了寒冬,走進了新一輪的業績上漲周期。李勝利介紹,要分析此輪景氣周期的原因,要從國際和國內兩個環境講起。

「3%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數字,」李勝利介紹,根據國際奶農聯盟近十年的產量數據來看,世界牛奶產量增速超過3%就會引起原奶供應的過剩,從而導致原奶收購價格的下降、全球乳製品拍賣價格的下降。數據進一步顯示,2015年以後國際奶農聯盟牛奶產量增速均低於3%,2017-2019年分別是2.8%、2.4%和1.3%。「這個數據說明,從全球提供的奶製品的量看,不足以衝擊中國的原奶價格。」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乳製品進口國,國內乳製品消費對於主要貿易國的依賴度依然很高,例如國內80%的大包奶粉(即原奶粉)均來自於紐西蘭,因此國內養殖業也受到主要貿易國的供應影響,例如2016年紐西蘭的低價大包粉襲來,國內下遊乳製品企業紛紛轉向價格更為低廉的大包粉,原奶收購量下降,上遊養殖企業的鮮奶便賣不動了。

不過,從今年的情況看,紐西蘭國內的原奶價格還在上漲。2019年其牛奶產量同比下降0.7%,2020年1-10月牛奶產量1620.2萬噸,同比上漲0.9%;今年1-10月,紐西蘭原奶收購價格折合人民幣2.51元/公斤,同比上漲6.6%。

就在12月初,紐西蘭最大乳企恆天然還宣布將上調原奶收購價格。由於紐西蘭乳製品的需求強勁,恆天然決定縮小2020/2021年度牧場原奶收購預期價格的範圍,將價格從每公斤乳固體6.3-7.3紐西蘭元上調至6.7-7.3紐西蘭元。

全球主要生產國沒有超產,全球供應未衝擊到國內養殖業的同時,國內市場「缺奶」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這也成為此輪景氣周期的另一個助推因素。

缺奶的第一個表象就是缺奶牛。我國奶牛養殖業經歷了2015-2018年的調整期後,荷斯坦奶牛存欄下降超過40%。根據李勝利的測算,2020年國內商品奶產量為6.8萬噸/天,但是下遊乳製品企業的需求量為7.4萬噸/天,每天還有0.6萬噸的缺口。

供需不平衡的現狀引來國內奶源的加快建設。牛場建設和進口奶牛的引進都比往年更快更多。李勝利介紹,2020年中國預計進口活牛25萬頭以上,2019年的進口量為19.9萬頭。此外,奶源基地建設更是如火如荼,僅在今年,蒙牛在內蒙古投建10萬頭規模化養殖牧場、伊利在內蒙古、山東、駐馬店等地投建奶牛養殖基地、光明乳業和中衛市共建千億計奶產業集群等。

在養殖業的此輪景氣周期中,新特色逐漸凸顯。一是集團化模式更加強化,小型牧場逐漸退出舞臺,大型牧業集團不斷壯大,數據顯示,2017-2019年前40位的養殖集團奶牛存欄增長8.3%,牛奶產量增長27.3%;二是上下遊利益聯動更加緊密。下遊乳企擴大自有、可控奶源基地比例,養殖集團奶源大部分被鎖定。例如,今年蒙牛成為中國聖牧的最大股東、伊利入股中地、伊利旗下悠然和三元共同接盤恆天然在華牧場等一系列動作頻頻上演。

如何延長景氣周期?

奶業是周期性特點明顯的行業,業內有個說法:「三年一個周期」。李勝利也介紹,國內養殖行業已經回暖,但是挑戰依然存在。首先,國內養殖行業成本高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飼料成本上漲壓力比較大。例如,玉米期貨2020年以來上漲了40%以上,約2600元/噸,達到10年來價格的新高點。2019年-2020年豆粕期貨價格維持在3000元/噸以下,但是隨著近期玉米價格的上漲,豆粕價格上漲到3300元,有上漲的潛力。苜蓿草、燕麥草進口價格也維持在高位。今年1-10月我國進口苜蓿草111.99萬噸,同比增長6.73%,1-10月進口燕麥草26.62萬噸,同比增長31.41%。「飼料價格的上漲導致每公斤原奶的成本上漲了2-3毛錢,」李勝利介紹道。

除了成本壓力之外,產能快速擴張下過剩隱憂顯現。正如上文所說,近兩年奶牛進口量每年遞增,再加上自群繁殖,國內原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5%。按照李勝利的測算,到2022年商品奶的產量能夠基本保證加工企業的需求。而到了2023年乳企業的需求量為9.3萬噸/天,而商品奶的產量為9.4萬噸,會出現每天0.1萬噸的剩餘,「2-3年後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李勝利預測。

如何應對奶業的周期性規律、儘量把景氣周期延長?這也是擺在國內養殖企業面前的課題。對此,現代牧業副總裁孫玉剛在12月17日舉行的該公司15周年慶典上提到,在接下來的5年,現代牧業將實現牛和奶的雙翻番。即5年後該公司存欄數將翻番至50萬頭以上,年產鮮奶將增長至360萬噸。持續擴張的同時,現代牧業還將打造綠色牧場、智慧牧場和品牌牧場,另外還將打造綜合牧場作為新目標之一。其中有一項計劃就是進軍肉牛產業。

「目前我國牛肉消費穩步增長,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牛肉進口國,市場處於長期供不應求狀態。基於目前肉牛產業發展現狀、趨勢以及現代牧業自身優勢,我們計劃在未來5年進軍並大力發展肉牛產業,探索奶公犢養殖、育肥模式,建立標準化流程,構建可追溯體系,生產優質放心牛肉,助力肉牛產業發展,」孫玉剛稱。

在李勝利看來,奶牛養殖企業的另一個行業機遇在於下遊端低溫奶的崛起,這也將提高國內鮮奶奶源的利用率。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9年低溫奶市場規模達到了833億元,同比增長14.7%。「未來低溫液態奶按照10%-15%的年增長率計算,2025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翻一倍。需要生鮮乳為原料進行加工,每天需要生鮮乳增量1.4萬噸,」李勝利認為,低溫奶和消費升級將提升本土奶源增速。

對於本土奶源需求度更高的低溫奶產品也成為今年行業新分口。多位乳製品企業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企業內部都有低溫奶發展計劃,例如,光明乳業就在不久前從寧夏中衛市空運鮮奶至上海工廠,並在市場上推出高品質的低溫鮮奶產品,嘗試這種模式的可行性,這也間接說明,低溫風口之下原奶的出路越來越多。

此外,國內消費者對於乳製品的需求依然強勁。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前三季度乳製品進口量分別增長2.09%、7.63%、14.08%,預計2020年進口增速將在10%以上,2019年乳製品自給率為65.9%,比2008年下降27.2%個百分點。進口量提升是乳製品需求量的體現,而自給率的提升更為國內原料企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阿茹汗

內容來自經濟觀察報

相關焦點

  • 奶牛養殖業景氣周期持續,面臨飼料成本增加壓力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認為,經歷2015年-2018年的調整期後,我國奶價已從2018年的谷底觸底反彈,整個奶牛養殖行業步入景氣周期。未來低溫奶市場高速增長對優質奶源的需求,以及上下遊乳企日益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將繼續給奶牛養殖業帶來新機遇。但同時仍要看到,我國奶牛養殖行業還面臨飼料成本上漲、產能過剩、生物安全三大挑戰。
  • 生鮮乳價格觸底反彈 機構表示預計將持續至明年!
    而本輪奶價上漲,安信國際表示,主要是由於供給處於低位而需求在短期內增加。過去幾年國內奶牛存量逐年下滑,國內液體乳產量自2016年到達頂峰後有所回落,同時,從2019年開始,國內對乳製品的消費需求觸底反彈,較18年增長4%。2020年新冠疫情激發了民眾對於喝牛奶增強抵抗力的認知,進一步增加了消費需求。
  • [行業動態解析]國內氟化工行業有望觸底反彈
    >>氟化工:國內氟化工行業有望觸底反彈  新聞摘要:由於氟化工行業景氣度下降,部分廠商停產或退出該行業,整個行業進入加速整合階段,行業供給收縮到了臨界點。日前召開的氟化工行業內部會議的參會企業較之前的13家下降到8家,預計未來氟化鹽行業只有2-3家企業參與。行業內人士表示,四季度到明年初,將是氟化鹽價格觸底反彈時期。
  • 年內漲2成,新一輪奶價上漲周期開啟,背後贏家有誰?
    需求拉動下,生鮮乳價格今年上漲近兩成,機構表示,考慮到奶牛擴產周期,景氣周期有望持續至明年。數據顯示,12月2日主產區生鮮乳價格為4.09元/公斤,今年上漲19%,相較於去年的高點上漲6%。此輪奶周期大約起始於19年6月,在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短期價格下跌,自5月開始恢復上漲,從3.5元/公斤快速上漲至目前的4.09元/公斤。有機構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激發了民眾對於喝牛奶增強抵抗力的認知,進一步增加了消費需求。與此同時,過去幾年國內奶牛存量逐年下滑,在2019年達到最低點,供給處於低位而需求在短期內增加,這是此輪奶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 奶牛養殖純利可達10000元/頭!「豬轉奶牛」可行嗎
    肉牛、奶牛、肉羊、奶山羊、肉鴿、竹鼠、肉狗、鵝……哪些畜牧養殖項目適合南方地區?它們的發展前景和投資回報怎樣?通過「養殖新思路」系列稿件,深度挖掘養殖項目的細節問題,力求全面展示並客觀分析不同養殖項目的前景與不足,供有轉型需求的養豬人參考。奶牛養殖門檻高五年可回本近幾年,奶牛業發展勢頭良好,奶價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
  • 豬價重回高位,龍頭股新年大漲25%,生豬養殖概念又起飛?
    另一方面,受到年底需求旺季的到來,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發期,進口凍肉供給減少,最近豬價開始出現顯著的反彈,這無疑對於出欄量高增、成本控制得當的生豬養殖企業的業績又是一劑強心針。但也有市場分析指出,雖然豬價反彈趨勢有望延續至春節,之後豬價或呈現階梯式下行。
  • 10月16日豬價:東北全線飄紅上漲,是曇花一現還是觸底反彈?
    特別是東北,華北這些豬價低洼區,豬價止跌反彈迎來了全線飄紅上漲的行情。提心弔膽的養豬戶終於可以暫時鬆口氣了。 具體來看,今天豬價下跌的區域明顯減少了不少,大多數地區豬價進入了企穩止跌的階段。其中豬價下跌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南,西南這些豬價較高的區域,單日跌幅在0.1~0.4元/斤之間。豬價上漲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地區,單日漲幅在0.1元/公斤左右。
  • 奶價進入上漲周期,伊利蒙牛再次搶購奶源,大型牧場幾乎搶佔一空
    唐山奶農王強最近心情不錯,在堅持半年後,終於盼到奶價由跌轉漲。據農業農村部檢測數據,從5月第4周至今,奶價均為持平或上漲。《中國乳業》雜誌牧場調研也顯示,與2月、3月相比,奶價正在上漲,國內東南、華北的個別區域,已經出現搶奶現象。搶奶現在不僅出現在牧場。伴隨奶價回升,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大型牧業公司發布盈利預期。而這些原奶供應商,也成為大型乳企的爭奪對象。
  • 碳酸鋰價格觸底回升 2021年鋰鈷價持續回升可期
    經過近3年的持續下跌後,國內碳酸鋰市場開始觸底回升,11月以來漲勢明顯。12月份以來,新能源汽車等需求環比繼續提升,碳酸鋰供應偏緊加劇,上遊再次大幅提高出廠報價。12月18日,生意社公布的數據顯示,碳酸鋰參考價為4.6萬元(噸價,下同),月內上漲9.76%。前期跌幅過大、利好政策出臺和原料價格推漲是近期碳酸鋰價格底部回升的幾種驅動因素。
  • 鈷銅價格現上漲趨勢,洛陽鉬業AH股齊漲,機構:鈷價已觸底反彈
    近日,中信證券上調洛陽鉬業目標價至8.35元,H股目標價至7港元,維持「買入」評級。中信證券指出,隨著公司核心併購能力再度展現、組織架構確定下的運營能力提升、產量高增長期漸行漸近、銅鈷價格周期性走強,公司市值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同步抬升的戴維斯雙擊。
  • 碳酸鋰價格觸底回升
    經過近3年的持續下跌後,國內碳酸鋰市場開始觸底回升,11月以來漲勢明顯。12月份以來,新能源汽車等需求環比繼續提升,碳酸鋰供應偏緊加劇,上遊再次大幅提高出廠報價。12月18日,生意社公布的數據顯示,碳酸鋰參考價為4.6萬元(噸價,下同),月內上漲9.76%。
  • 國內碳酸鋰市場開始觸底回升 11月以來漲勢明顯
    經過近3年的持續下跌後,國內碳酸鋰市場開始觸底回升,11月以來漲勢明顯。12月份以來,新能源汽車等需求環比繼續提升,碳酸鋰供應偏緊加劇,上遊再次大幅提高出廠報價。12月18日,生意社公布的數據顯示,碳酸鋰參考價為4.6萬元(噸價,下同),月內上漲9.76%。
  • 奶牛養殖戶遭遇「賣奶難」
    」懷家春說,他養殖奶牛已有十幾年了,存欄奶牛200多頭,每天生產近千斤鮮奶。 「現在我已虧損60多萬元了,過幾天想把奶牛全部賣掉。 」六安市金安區三十鋪鎮奶牛養殖大戶汪家玲告訴記者,現在鮮奶壓根賣不出去,每天倒掉的鮮奶有1噸左右,非常可惜。蚌埠市虎山奶牛養殖場負責人施恆全說,他養殖的300多頭奶牛已全部賣出去,從此退出奶牛行業。
  • 非洲豬瘟疫以來生豬價格走勢回顧,豬價下行周期,節奏為王!
    隨後由於標豬供應緊缺,養殖端抗價惜售意願增加加之凍肉補給作用階段性轉弱,豬價觸底反彈,7月中旬再逼近2月高點,價格波動主線圍繞暴雨、局部地區非瘟疫情復發、養殖端與屠宰企業心態博弈等因素展開。9月後豬價再度「降溫」,供給增加是主因(6-7月豬價反彈刺激的二次育肥在9-10月也增加出欄壓力),而需求繼續扮演拖後腿角色。
  • 煤炭行業:強推滌綸景氣度回升機遇 煤價待政策壓制
    本周動力煤價格繼續上揚,進口煤通關量不足+安全高壓導致坑口產量下降+需求端旺季兌現始終是煤價上行的內驅,在供需緊張的預期下煤價或將繼續上行。雙焦方面,焦炭去產能政策穩步推進,偏緊的供需和成本支撐仍將推漲焦炭價格,短期焦炭價格有望迎來第九輪漲價。焦化廠補庫與澳煤進口政策驅動焦煤價格回暖,運輸不暢+澳煤進口配額未見明朗+煤礦產量存在下降風險的預期下,預計焦煤價格將在年內繼續偏強運行。
  • 隨著食糖價觸底反彈,糖業併購大潮日趨澎湃
    國際糖價基本經歷了一個完整周期 據了解,全球前5大產糖國(組織)分別為巴西、印度、歐盟27國、中國和泰國,產量之和佔國際食糖產量比例為61%,其中巴西為第一大產糖國,食糖佔比達21.5%;出口量方面,世界主要三大出口國為巴西、泰國、和印度,出口量之和佔比達64%,其中巴西一國就佔據
  • 分眾傳媒業績觸底反彈 新消費拓寬營銷「賽道」
    上半年業績觸底下半年迎來拐點此次業績大增,成功扭轉了分眾傳媒年初的頹靡,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分析可知,從經濟周期來看,經過了上半年的疫情衝擊,全國經濟開始逐步恢復,而廣告作為經濟周期行業,跟隨經濟走勢的大格局,也開始逐步復甦,尤其是新興經濟和網紅經濟,分眾傳媒作為如今的生活圈媒體龍頭,覆蓋城市樓宇、影院、賣場三大場景,是目前最好的營銷渠道之一。此外,今年同比增長幅度較大,一定程度上與去年同期業績較為低迷相關。
  • 原奶產業深度報告:供需緊平衡時代來臨,上下遊聯動加強
    而由於我國奶價明顯高於國際 平均水平,而奶粉奶酪是可以國際貿易的,所以我國的原奶噴粉就意 味著虧損。2)產能擴充時間周期長。犢牛從出生到產奶,需要等待兩年時 間。等到奶牛數量上來,奶價可能已經走上了下跌通道。雖然可以通 過降低奶牛淘汰率,延長奶牛壽命來增加次年的產量,但是成本較高 而且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