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流不斷,天氣寒冷,身邊很多朋友都和我聊到天冷就喜歡吃葷菜,到了無肉不歡的地步。我家也不例外,每日餐桌上豬牛羊雞鴨鵝魚肉輪番上陣,當然還少不了一鍋熱騰騰的靚湯。
我最近入手了一包野生羊肚菌,用來煲湯、打火鍋,味道相當不錯。說起羊肚菌,有人會好奇為啥叫這名字。因為它的菌蓋部分表面凹凸不平成蜂窩狀,看起來很像翻開的羊肚,故名羊肚菌。它是一種珍稀的食藥兩用真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羊肚菌用來煲雞湯,尤其是烏雞湯,我覺得這是它的經典搭配。羊肚菌和烏雞各自的功效不用我多說,相信大部分朋友都知道。煲出來的湯全家老小都適合喝,尤其是在冷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暖暖的雞湯,身心都覺得幸福滿滿。
下面分享一下羊肚菌烏雞湯的做法。
-【羊肚菌烏雞湯】-
食材準備:
烏雞半隻,羊肚菌乾貨約20g,新鮮蟲草花40g,新鮮淮山100g,杞子10g,元肉10g,紅棗4-5顆。
沒有新鮮的蟲草花的話,亦可用乾貨泡發。
1、先泡發羊肚菌。泡發的時候要用四五十度的溫水,可以加小半勺白糖。泡發軟了後,不要大力擠幹羊肚菌,這樣會使營養大量流失,而且會使泥沙進入羊肚菌的菌褶裡。我們可用手朝著同一個方向旋轉,使羊肚菌上面的泥沙脫落出來。
羊肚菌根部的泥沙較多,可用剪刀剪去根部泥沙粘附的地方。
泡發變軟後的羊肚菌撈出再清洗幾次後備用,泡發後的紅褐色的水不要倒掉,放置一旁沉澱泥沙,一會用來煲湯。
2、烏雞半隻斬件洗淨,這大概是三四人的量。朋友們可依據家中人口食量酌情增減。
烏雞冷水下鍋焯水,加入幾片薑片和料酒去腥,焯後撈出放入砂鍋內。
3、放入已處理乾淨的羊肚菌、蟲草花、元肉、紅棗等,再倒入先前沉澱去沙後的泡發原湯,加入適量的清水。
紅棗最好是去核,這樣不會燥,不過隨便朋友們喜歡,有些朋友不喜去核。
4、大火煲沸後,轉文火再煲1-2個小時。最後30分鐘的時候才加入淮山和杞子。
5、煲好的湯味道非常鮮美,喜歡吃清淡的朋友可不用加鹽,這樣更顯味道鮮甜無比。
在冷冷的冬日,把這樣一鍋熱騰騰、香氣飄飄的雞湯端上餐桌,瞬間讓人食慾大開,讓人喝得開心又暖心。
在我國羊肚菌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我們常見的是乾貨製品,很少見到新鮮的羊肚菌。喜歡的朋友不妨點擊下面連結進去看看。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不妨點讚轉發關注,您的每一個點讚轉發都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