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食用農產品要有安全新「名片」了!

2020-12-26 澎湃新聞

巨鹿食用農產品要有安全新「名片」了!

2020-04-28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巨鹿縣農業農村局關於推行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告知書

為推動食用農產品生產者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探索構建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農業農村部決定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按照省、市統一安排部署,巨鹿縣農業農村局決定在全縣範圍內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現將有關要求告知如下:

一、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指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強制性標準,在嚴格執行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對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自行開具並出具的質量安全合格承諾證。

二、全市蔬菜、水果、活禽、禽蛋、養殖水產品等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列入推行範圍,產品上市時要出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鼓勵小散戶積極參與。

三、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基本樣式全省統一,大小尺寸自定,內容應至少包含:食用農產品名稱、數量(重量)、種植養殖生產者信息(名稱、產地、聯繫方式)、開具日期、承諾聲明等。若開展自檢或委託檢測的,可以在合格證上標示。鼓勵有條件的生產主體依託各類平臺出具電子合格證、追溯二維碼等。

四、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出具合格證時,應承諾不使用禁限用農藥獸藥及非法添加物,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規定,銷售的食用農產品符合農藥獸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強制性標準,對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合格證真實性負責。

五、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一式兩聯,一聯出具給交易對象,一聯留存一年備查。有包裝的食用農產品應以包裝為單元開具,張貼或懸掛或印刷在包裝材料表面。散裝食用農產品應以運輸車輛或收購批次為單元,實行一車一證或一批一證,隨附同車或同批次使用。

六、縣農業農村局將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與農業項目補貼、示範創建、品牌認證等掛鈎機制,對率先推行合格證的生產主體提供政策傾斜和項目支持。

七、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在推行合格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意見建議請及時報縣農業農村局。

巨鹿縣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投訴舉報電話:0319-4327913

持續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爭創省級文明縣城!

發布權威資訊 關注百姓話題

歡迎關注【巨鹿發布】

縣委、縣政府唯一官方公眾微信

巨鹿縣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巨鹿食用農產品要有安全新「名片」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對如何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與建議
    食用農產品安全是關係群眾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對如何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與建議□ 羅培和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關係到群眾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食用農產品是食品生產的主要原料,其質量安全最終決定了食品安全。由此可見,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當前影響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食品安全的基礎環節,也是關鍵點。確保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解決食品安全「源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產地環境不安全。產地環境不安全主要是重金屬汙染問題。
  • 11月份全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結果發布
    11月份深圳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匯總表 「圳品」是「供深食品」的品牌,指的是最終通過、給予標識的供深食品及食用農產品的統稱,是賦予品牌的結果。「圳品」由三大體系構成,包括先進的供深食品標準體系、嚴格的供深食品評價體系和有效的供深食品監督體系。
  •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創業記
    如今,這個水果販子成了巨鹿的「葡萄大王」,他的金炳誠葡萄種植基地更是巨鹿葡萄種植行業中的「龍頭」,尤其他採用「標準化種植」「避雨栽培」「以草養土、以土養樹」等管理新技術,成了巨鹿優質葡萄種植的標杆。來巨鹿創業之初,是按傳統技術種植還是冒風險引進先進模式探索創新?
  • 法治課丨究竟是食用農產品?食品?還是農產品?
    裁判要點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案涉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條規定「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
  • 科左中旗開具第一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開啟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
    11月14日,科左中旗雲峰生態養殖廠開具第一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該廠主要生產的食用農產品為雞蛋,經幾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中心抽檢全部合格,每天銷售雞蛋千餘斤,主要在保康鎮鎮內銷售,當日,共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19張。
  • 長春加強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規範化建設
    本報訊 王志輝 延明澤 6月11日,吉林省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了食用農產批發市場規範化建設工作推進會。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於艇,局食品流通監管處、相關分局及3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和4家較大規模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負責人共計30餘人參加會議。
  • 青海公布8批次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涉及食用農產品、糕點和...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2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8批次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包括食用農產品5批次、糕點1批次、飲料2批次。   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5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貴南縣茫曲鎮君霞蔬菜店經銷的芹菜(購進日期為2020-08-30)檢出毒死蜱不合格;祥駝蔬菜瓜果綜合批發部經銷的香蕉(購進日期為2020-09-05)檢出腈苯唑不合格;興海縣河卡鎮建麗小賣部經銷的豬肉(購進日期為
  • 探訪|河北巨鹿助農增收:種上「名優特」 黃土變成金
    基地每年要忙10個月,最高峰時一天至少需300人幹活,「一天上班8小時,日工資60元,如果是幫扶對象,額外加補貼10元。」劉陳說,除自建基地,他們還採用「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帶動全縣種植葡萄兩萬餘畝。今年3月,巨鹿縣出臺《關於巨鹿縣克瑞森葡萄產業的發展意見》,計劃利用2至3年時間,新發展克瑞森葡萄10萬畝,打造華北地區最大的克瑞森葡萄種植基地。
  • 關於使用《食用農產品銷售憑證》的指導意見(試行)
    各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高新區市場監管局:  為規範落實《食品安全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山東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及濟南市《關於實施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對食用農產品銷售的要求,統一我市《食用農產品銷售憑證》(即食用農產品一票通,下同),建立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
  • 巨鹿開始集中整治...
    巨鹿開始集中整治...巨鹿縣農業農村局關於開展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專項整治活動的公告為進一步打擊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環節違法行為,確保養殖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決定在全縣開展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專項集中整治活動
  • 「食禮秦淮」首家旗艦店開業,它為何成了南京美食文化新名片?
    自2019年12月31日,由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南京新農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京新農公共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集結了南京30多家優質農產品企業,首次向外界發布「食禮秦淮」區域公用品牌,以傳承南京「天下文樞」的飲食規範食禮文化,開啟代表南京美食傳統的一張新名片。 而發布至今不過半年時間,況且期間全國上下一直在經歷疫情。
  • 北京市食品安全示範區!昌平喜獲新名片
    經過全區上下凝心聚力,昌平區在2019年11月通過第三批北京市食品安全示範區創建考核評價,並於今年11月正式被命名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範區」。據了解,在食品安全示範區創建工作中,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抽檢計劃,持續加大對食用農產品、食品的抽檢力度,對市場開辦者及場內經營者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專項檢查,把牢食品「流入關口」。
  • 廣東省政府民生實事「全省1000家農貿市場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就強調了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提出用「四個最嚴」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之後每年都將食品安全作為一個重點來講。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再次強調,要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放心。
  • 福建閩侯縣市場監管局約談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記者張文章)為強化市場開辦者主體責任和安全意識,進一步提升全縣食用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進口冷鏈食品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12月10日,福建省閩侯縣市場監管局召開食品企業約談會,對福州民天實業有限公司及下屬批發市場、果品批發市場、凍品批發市場企業代表進行約談,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管理職責
  • 海南17批次食用農產品、糕點不合格
    11月26日,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46期食品抽檢情況通告,該局近期組織抽檢食用農產品、糕點、肉製品等5大類食品共837批次,其中合格樣品820批次,不合格樣品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
    2020年,受農業農村部監管司委託,部質標中心輿情監測團隊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監測,特別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謠言的傳播監測與風險防控。總體上看,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謠言的出現頻率和傳播熱度較往年處於低位,截至11月底,共監測到相關謠言54種(同類合併後),內容上主要涉及三種類型:一是農產品容易沾染病毒,吃了會感染;二是食用某些農產品可以預防(治療)新冠肺炎;三是部分「激素」類謠言老謠新炒。
  • 大荔農產品帶上安全「身份證」「走南闖北」
    12月22日,參加全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與合格證制度培訓班的學員來到荔盛紅蘿蔔基地,學習了解追溯二維碼和合格證使用情況。大荔縣荔盛紅蘿蔔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紅蘿蔔,在上市之前都要送到縣農檢中心進行檢測,並將生成的追溯二維碼加貼在外銷紅蘿蔔包裝盒上,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就可追溯到生產者、地址、聯繫方式、質量合格依據等信息,讓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每天有40餘噸帶著「身份證」的沙苑紅蘿蔔走俏全國市場,而這只是大荔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的一個縮影。
  • 茶葉究竟是食用農產品還是食品,竟然是困擾多年的難題
    這個提問其實有邏輯錯誤。法律對食用農產品的定義是: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對食品定義是: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從邏輯上,食品涵蓋了食用農產品。僅僅由於監管部門的分立與職責交叉,在食品執法和司法實踐中,經常對某一物品是食用農產品還是食品發出二選一的設問,人為將上述兩個概念對立。物品屬性的困擾愈演愈烈,當然不只是茶葉。
  • 全國已開具2.2億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農業農村部今天(12月11日)發布,自去年12月份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以來,已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目前,全國2760個涉農縣均開展了試行工作,試行範圍內生產主體覆蓋率達到35%,已開具合格證2.2億張,帶證上市農產品4670.5萬噸。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是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檢的基礎上,自我承諾農產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種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制度。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者在交易時主動出具合格證,實現農產品合格上市、帶證銷售。
  • 泰山區「嚴」字當頭打造「食安泰山」名片
    「有了市場監管部門從制定防控方案到食品原材料查驗把關的全程指導,我們才能在半天時間裡完成復工的準備。」食品安全是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頭等大事。眼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泰山區堅持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同步跟進食品安全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打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把食品安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食安泰山』名片,切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泰山區區長王愛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