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駱 輝
潛心磨劍,首創護心秘籍;熱心公益,走遍萬水千山。孜孜不倦,寒暑如常;抗疫救災,勇於逆行。默默耕耘,為師生營建心靈驛站;奉獻愛心,為社會點燃無數生命。
頒獎詞
他在全國首創心理危機「三級預警機制」,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國推廣;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他參與災後心理重建的身影……他就是華東交通大學教授舒曼,被譽為危難之中的「心理點燈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舒曼和同事第一時間成立「花椒心理援助團隊」,搭建網絡求助平臺,通過「問問舒老師」微信公眾號開展免費心理輔導,為廣大師生及群眾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
一位武漢市民向舒曼哭訴:「過年前好端端的一個家,因為疫情的原因,全家都陷入絕望的深淵……已看不到一絲希望。」舒曼明白,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除了傾聽和陪伴,更重要的是幫他消除內心深處的恐慌,喚起內心強大的力量。
近兩個小時的溝通中,舒曼與求助者一起分擔悲傷,不時講述歷史上的各種災難,特別是當時人們如何克服心理障礙走出陰影的堅強。「一次次求助,背後都意味著一個家庭;幫助一個人,就是幫助一個家庭。」舒曼告訴記者,儘管有時一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但只要心理老師在線,就可以隨時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尋求幫助的人才會有安全感和方向感。儘管累一些,但能溫暖每一顆需要幫助的心靈,所有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面對重大疫情,個人的力量極為有限,必須聯合各級各類心理援助機構和志願者共同參與。1月26日,舒曼撰寫了《關於開展心理健康援助志願服務活動的倡議書》,並主動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取得聯繫,通過省志願者服務聯合會向全省發布。江西省心理衛生協會、江西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江西省愛心志願者協會等機構紛紛響應,各新聞媒體也相繼推出相關報導引導公眾理性面對疫情。
2月2日,舒曼起草了《江西省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心理援助與危機幹預「聯心抗疫,陽光行動」方案》,將心理危機幹預與援助納入各級政府疫情防控整體部署,並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情況,動態調整心理援助與危機幹預工作重點,實施分類、分級、分段心理幹預,全省500餘名心理援助志願者積極響應,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心理幹預和疏導機制。
疫情發生後,中國心理學會、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成立安心工作組,邀請舒曼擔任副組長。2月3日,舒曼做客安心大講堂帶來《心理援助志願者助人自助的理念與技巧》課程,這是一次面向全國心理援助志願者開展的動員和培訓,觀看直播觀眾達到2萬人。疫情得到緩解後,舒曼在全國範圍進行「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狀態大調查」,並撰寫《消除社會恐慌,是復工復產的當務之急》等多篇調研報告。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面對榮譽、鮮花和掌聲,舒曼用心呵護心靈、用情溫暖學生、用教延伸護欄,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健康成長的莘莘學子,開創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