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一名越籍男子計劃將一批古代陶器私運出柬埔寨時,被憲兵及時在港口及時截獲。
私運古董的越籍男子名叫樂文歡(音譯),今年42歲。憲兵指出,當局接報,有人私藏一批古董陶器,並計劃通過港口運出國外,於是立即進行調查。
掌握相關消息後 ,憲兵隊9月27日晚上9點展開突襲行動,在港口成功將該男子逮捕,同時查獲284個古代陶器。
據了解,西港初級法院副檢察官華威真和省文化藝術局局長也參與行動。
9月29日,西港文化藝術局局長布發Buth Bupha表示,文化部研究小組與當地政府一同進行視察。經過評估,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這批陶器歷史可追溯到15至17世紀。
10月1日,西港文化藝術部發布消息稱,已證實這批陶器是42歲的越籍男子從西港海域的古代沉船裡所撈取,經初步鑑定,它們屬於15至17世紀生產的文物。
據悉,這名越籍男子是一名專業的潛水員,他在西港2個小島之間的海域發現一艘沉船。
隨後,他在沉船上撈取出這批陶器文物,但並未向當局上報,而是直接將它們佔為己有,存放在西港的家中。他還企圖將文物運出柬埔寨,所幸被當局截獲。
目前,這批古陶器已被為國家文物,移交給西港文化廳。
應提的是,2015年,戈公島附近在一艘來自中國的沉船上也發現了幾百件類似的陶器。
一位歷史教授表示,他無法斷定這些古陶器產地或運輸地點。但是,可以確定是,陶器上標註的日期證實了那段時期,該地區有商貿往來活動。
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詳細研究這些古代文物,讓民眾更好地了解它們的來源。同時,也應將其作為高棉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予以保留。陳列在博物館中,吸引遊客,了解柬埔寨的歷史。
東南亞海底究竟有多少中國「寶貝」?
據泰國曼谷大學東南亞陶瓷博物館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在東南亞國家正式登記的已打撈出沉船的地點截至目前共有118處,大多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發現。
其中以菲律賓最多,為41處,印度尼西亞27處,泰國23處,馬來西亞17處,越南10處。這些沉船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裝載著來自中國的精美陶器、瓷器和茶葉。
1997年,馬來西亞海域附近的漁民捕魚時發現一件青花瓷罐,運載瓷器沉船的位置直至2003年才確定。
2004年,考古公司從該艘古代沉船上打撈出10噸瓷器,只可惜90%的瓷器均損毀,僅剩餘2000多件完好無損。
往後的十餘年裡,這家考古公司在東南亞海域共發現過沉船120餘艘,並撈起過數以萬計的中國古代外銷瓷器。
不久前,一艘從菲律賓海域打撈出水的中國古代沉船裡,發現大量琉璃小瓶。瓶子做工精緻奇巧,裡面還裝有白色物品。
由於以往考古中沒有這類文物參考,因此專家們推測,這批瓶子來自清朝,用途是鼻煙壺。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在還很長一段時間裡與東南亞周邊國家商貿往來頻繁,瓷器、陶器、絲綢以及茶葉等商品,源源不斷地出口到東南亞各國甚至歐洲。
然而,由於古代航海技術不發達,難以準確的預測到天氣變化,所以那些運載貨物的輪船很容易在東南亞海域遭遇暴風雨襲擊,或撞上海下暗礁沉沒。
船上那些價值連城的「寶貝」也隨之靜靜地躺在了海底,難以計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