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超過1000隻由真人扮演的人氣動漫人物——「皮卡丘」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位於日本橫濱的「港未來21」地區(以下稱「MM21」),並舉辦了多場活動,MM21由此成為那一年本土內外最炙手可熱的話題旅遊目的地之一。在此之後,MM21每年夏天都舉辦這一活動,如今已經成為了橫濱市每年夏季的招牌大事件。
皮卡丘讓MM21成為了眾多動漫迷的「巡禮」聖地,而對於MM21來說,皮卡丘只是它的眾多的「硬核」吸引物之一。
標誌性吸引物,強化橫濱獨立形象
MM21位於東京灣南側的神奈川縣橫濱市境內,距離羽田國際機場約有30分鐘的車程。MM21是橫濱市海岸的舊工業城市再開發地區,也是匯集商務、住宅、賓館、花園、購物、餐飲、娛樂等設施的新型街區。
它的目標之一是既可讓橫濱擺脫東京臥城形象、發展自立商務核心區,又可向南疏解東京商務辦公的巨大壓力。
「MM21」項目規劃開發面積186公頃,建築總面積300-400萬㎡,規劃就業人口19萬。整個濱水區規劃中體現了對原有港區工業設施細緻的改造與再利用理念,將舊工業設施巧妙地結合進公共場所中。它注重獨特建築景觀和城市空間設計,吸引了企業總部、創意設計產業的發展,改良為契合當代新型生活方式的理想場所,逐漸發展成橫濱觀光必遊之地。
地標塔大廈、Cosmo Clock21摩天輪、紅磚倉庫等都非常具有識別度;皇后廣場、橫濱World Porters等餐館和時尚店集中的許多大型綜合商業設施;樓宇之下Cosmo World遊樂園以及許多開放公園等都處在徒步圈的範圍之內。
另外還有橫濱美術館等各類博物館、以及會議中心、國立大會廳和大飯店齊備的Pacifico橫濱等文化設施,尤其是Pacifico橫濱猶如快艇鼓起風帆的外觀已經成為橫濱的代表性景觀之一。這一切繪製成的夜景也成了日本三大夜景之一。
以功能轉化為主,著眼「未來都市」
以功能轉化為主的城市再開發,通常以舊工業區、舊廠房工業用地為基礎,通過吸引商業、文化創意產業、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進駐,實現片區產業結構的更新升級,從而啟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並通過改善片區生態環境,適應性再利用原有的工業區空間,賦予工業用地新的商業、休閒、娛樂、文化、遊憩等功能。
發展契機
20世紀末日本製造業發達的時代,橫濱港沿岸設有大量的港埠設施與相伴生的工業與倉儲產業,但受到本世紀以來全球化浪潮的衝擊,橫濱面臨製造業空洞化的危機。橫濱尋找的一個出路便是在舊的港區進行改造,將過去的內港改造為一個「未來都市」。
在日本泡沫經濟前的鼎盛時期,橫濱便開始致力於大規模開發濱海區,企圖從重工業都市轉型。1981年,橫濱市便推出了MM21開發計劃,這片區域也寄託著橫濱市對於21世紀的未來夢想。
其規劃思路是以貿易和國際交流為核心,以應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強調人文、環保、自然為理念,打造富有情趣和洋溢著國際性的港口新區。通過改造,這片地區逐漸通過展覽中心、國際會議中心、購物商城等設施的建設,招攬國際商務旅客,帶動橫濱市及周圍地區的觀光。
功能分區和業態
MM21在功能上大致分為5個區,即:國際區、商務區、商業區、步行區和開放區,分別承擔著辦公、商務、商業、交通、文化娛樂等功能。具體的業態有住宅、酒店、購物中心、辦公樓、公園、博物館等。
創意都市與文化政策
2000年前後,包括MM21在內的橫濱市中心曾一度出現衰退。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泡沫經濟破滅的持續影響,MM21等區域土地出售、以及公用地需求低迷,市政府有次感受到了危機。
2002年11月,時任市長成立了「依靠振興文化藝術、旅遊業促進市中心活化研討會」,提議建設藝術創造特區,並在2004年最終形成報告,並首次明確提出「創意城市」的術語。這一報告涉及三個戰略性的項目:
①創新一帶的形成。活用歷史建築物、空置倉庫等,聚集藝術家和創造者。
②映像文化城市。吸引一些影像系統的產業,形成創新型產業群。設立東京藝術大學映像研究科。
③國家藝術公園。面向港口開放150周年,重新整合臨海區域的港灣空間。
這些政策的展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從2006年到2009年,橫濱市的創意企業從4959家升至6479家,相關從業者人數也從65729人升至81459人,增長率分別為31%和24%。以MM21為核心的文化藝術和旅遊產業再次成為了橫濱市發展的新引擎。
與此同時,在創意一帶形成的過程中,以BankART1929事業為代表的舊建築與藝術空間改造推動了各類文化設施的聚集與發展。包括紅磚公園在內的橫濱市美術館、橫濱開港資料館、橫濱港博物館、神奈川縣立歷史博物館以及方便麵博物館都成為了重要的文化地標與活動陣地。
建設與運營模式
在建設上,MM21採取多方投資、分工負責的模式,橫濱市負責填海造地、平整土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私營公司興建貿易和商業大廈;神奈川縣投資藝術博物館、航海博物館等公共設施;公共部門和地方財政聯合負責國際會議中心和港口、鐵路工程的建設。
在開發運營上,引入由公共與私營部門聯合組成的第三方公證單位,對項目進行監督,保證了項目的運行。在經營策略上,採取以區域環保和交通為依託,主打商貿服務業,並配以辦公、酒店的多元模式,確保各方利益,保證了運營效率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MM21還以21世紀的環保都市為基本方針,區內的電線、光纜以及水道供暖系統全部預先設置在地底的共同管溝之內,街道的綠地覆蓋面積達到了43%以上。
分擔首都圈業務功能,帶動產業升級
橫濱市是同港口同步發展起來的城市,港口關聯產業所創造的生產總值,港口相關從業人員比例約為20%,作為骨幹產業大多數人期待著今後仍將活躍發展。同時基於政府推進的「首都圈均衡發展「政策,MM21地區作為分擔首都功能的戰略業務核心區,除吸引日本代表企業的總公司等業務功能之外,謀求季節商業功能和多種多樣的國際交流等與大城市相稱的各種功能,確保流失到市外市民回歸的就業場所。
以中央地區為主也在致力於建設成一個企業總部基地、商業中心。橫濱市港灣局港口振興部整備推進課長蝦名隆元指出,雖然目前的主流還是公司將總部設在東京,但東京面臨交通堵塞和人口管理問題,企業在東京也苦於找不到合適用地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現在會開始選擇橫濱。
港未來距離新幹線的新橫濱站只有10到15分鐘,距離羽田機場不過30分鐘左右,這使得港未來在交通方面並不遜於東京的商業區域。
在港未來的便利交通以及相關政策吸引下,包括日產汽車、肯德基等公司紛紛在MM21設立總部。日本神奈川縣也開始在MM21以及鎌倉市設立風險企業扶持中心,支持初創企業通過與大公司合作,孵化出能活躍在全球的風投企業。神奈川縣知事黑巖祐稱,神奈川要抱著趕超走在前列的東京都的心態,建設風投企業基地。
經驗與借鑑
MM21歷經30多年時間從破舊的造船廠成為了現代化的濱海新區,其成功經驗包括:先進環保理念、發達交通網絡、漸次開發策略、尊重歷史遺產與文化藝術、旅遊振興。
第一,注重「人文、環保、自然」的理念,規劃中綠地面積佔了1/4,而且所有建築採用了環保、節能的材料和設備。此外,在空間規劃上,設計了舒適、安全的步行空間,保證了辦公人員和遊人的舒適體驗。
第二,注重打造立體的交通網絡。港未來21區對外有鐵路、航運和公交系統,對內設計了高架行人通道、步行傳送帶、遊艇,保證了區域的人流往來。
第三,採取漸次開發的策略。從1989年橫濱博覽會的開幕、美術館的建成,到2004年的商業廣場大樓,再到2010年的TOC港灣建成,前後30年時間,每個區遵循漸次建設的策略。
第四,高度重視文化藝術與旅遊產業對於區域的發展引導。在階段性發展遇到瓶頸之時,依靠振興文化藝術、旅遊業促進市中心活化,開啟新的發展引擎。
最後,注重歷史遺產保護。港未來21區在開發過程中,非常注重歷史遺產的保護,比如在原址保留了建於1911年的紅磚倉庫,改建成了紅磚公園,成為了新區著名的景點。
文章由睿途旅創原創發布,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