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這些耳機能治聾還是什麼?這也太貴了。」一位微博用戶在評論中寫道,引來了7000多條評論。
「4399元的價格讓人不爽,還不如玩遊戲來的實在。」有用戶寫道。
「好的耳機價格上萬元絕對是正常的。但蘋果公司的耳機?我不清楚。」另一位微博用戶寫道。
但這依然沒有擋住蘋果粉絲的真實熱情,蘋果推出了名為AirPods Max的新型無線入耳式耳機,儘管價格高達4399元,但是亦如蘋果的其他產品,AirPodsMax已經出現了爆棚的需求。自周二開始在大陸開放訂購以來,第一批耳機在蘋果官網24小時內已經售罄。
蘋果最初計劃於12月15日開始發貨,但由於延誤,發貨時間被拉長至12至14周,這意味著現在訂購的買家可能要到明年3月才能收到耳機。
蘋果發布AirPods Max,鞏固了數字穿戴市場的霸主地位
蘋果在2014年收購了廣受好評的Beats,目的是為了提高音樂聽覺產品的質量。除了收穫傳統音響大廠的技術,也擁有了貴族音響級別定價的自信。
根據IDC的研究,蘋果在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可穿戴產品市場保持了完美的領先地位。報告顯示,蘋果的上市量增加了1330萬臺,同比增長59.9%,市場份額為23.7%。儘管今年蘋果手錶的供應鏈面臨困難,但憑藉其Beats和AirPods系列產品,該公司取得了強勁的業績。
蘋果正式推出的AirPods Max,是蘋果在收購Beats後,歷經4年打磨的新型無線入耳式耳機。這款耳機的價格為549美元,它的價格比一些入門級的iPhone和iPad還要貴。
蘋果在四年前的2016年12月,推出了AirPods系列產品,並迅速風靡世界,成為蘋果生態的重要元素,與蘋果系眾產品相得益彰。
AirPods Max 高端在哪裡
AirPods Max 設計上與一般耳罩式耳機有點不同,頭帶部份到耳罩部份,都採用網狀織面,令耳機透氣度更高,還可將耳機重量分散降低頭部壓力,不鏽鋼框架的伸縮臂可鎖定位置,維持最舒適的貼合度。每個耳罩軟墊使用聲學工程記憶海綿,有效營造像錄音室的密封效果,令聲音可包圍在耳機之內,提供沉浸式音效體驗。
操作上則受到Apple Watch 啟發,加入像數碼錶冠的設計,播放、暫停音訊,跳到下一首歌曲、接聽或掛斷電話、啟動Siri 都可以做到。還附帶智能耳筒,使用時會自動進入超低功耗狀態,協助省電。
蘋果首款耳罩式耳機具有主動降噪和空間音頻以及透明模式,讓用戶在聽音樂的同時,還能聽到周圍的環境。其噪音控制按鈕,用於在「主動降噪」和「透明」模式之間進行切換,該按鈕可以讓一些外界聲音進入,從而可以與周圍環境自然互動。
AirPods Max耳機內還加入光學感測器,可自動偵測使用者是否戴著耳機,戴著就會重新播放,取下就會自動暫停,內建的雙麥克風,可阻絕環境噪音並聚焦使用者的聲音,令通話效果十分清晰。
市場批評的聲音似乎無法阻止蘋果產品的熱銷
AirPods Max 最為詬病的是其價格高昂,可有的時候,蘋果高昂的價格就是也是很多人喜歡它的原因,也許蘋果能滿足一些用戶消費的優越感。
AirPods Max的重量為385克,這與傳統音響大廠的降噪產品相比,無疑要重很多,如Bose降噪耳機700(250克)和索尼WH-1000XM4(255克)。這無疑會影響一些體驗。
繼先前批評該公司推出的iPhone 12手機不附帶充電器後,許多消費者也抱怨AirPods Max如此高的價格下,包裝中依然沒有充電器。
尤其是,如果AirPods Max 的噱頭主要來自蘋果內置的數碼技術時,蘋果公司卻選擇不將U1晶片包括在AirPods Max中,很多資深數碼迷都知道,該晶片首次與iPhone 11一同推出,並提供超寬帶(UWB)支持,以增強設備之間的空間感知。 而在蘋果其他的高檔系列產品,如:iPhone12,Apple Watch Series 6和HomePod mini 都搭載了U1,實現了UWB功能。
但是這些缺點,並不意味著AirPodsMax耳機會在大陸市場會遭受挫折。事實表明:對蘋果產品的批評,如AirPods和iPhone12系列,都沒有阻止它們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據資深蘋果分析師郭明志稱,儘管中國社交媒體最初對蘋果在包裝中不包括耳機和充電器的決定表示反感,但中國估計將佔全球高端iPhone12 Pro機型需求的35%至45%。
根據CINNO的研究報告,由於降價,蘋果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的iPhone銷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實現了225%的季度增長。
寫在最後
穿戴設備無疑是消費類電子的一塊大蛋糕,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增長了29.7%,總量為7260萬臺。蘋果佔到世界穿戴市場的23.7%,而緊隨其後的是小米和華為,國產品牌也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我不是蘋果的粉絲,只是關注數碼圈的現象,希望蘋果的生態,能被我們借鑑,更希望能夠出現國產可以與蘋果抗衡的電子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