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鎮街統籌 謀劃七個重大平臺
重大平臺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主戰場、主陣地。10月20日召開的中山市委十四屆九次全會明確,實施重大平臺頭號工程,再造產業新中山。中山市將謀劃布局七個重大平臺,構建中山市重大產業平臺發展新格局,增強產業平臺的承載力、帶動力和競爭力,引導項目、資金、土地要素向重大產業平臺集中,發揮產業平臺規模經濟效應,加快中山市高質量崛起。
■謀劃七個平臺
再造兩個產業新中山
據悉,中山市將構建「2+1+4」萬畝重點產業平臺發展格局,總面積470平方公裡,「2」指火炬國家高技術開發區(產業園)和翠亨新區(產業園),「1」指岐江新城,「4」指打造4個萬畝以上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大灣區特色產業平臺。
10月20日的會議明確提出,中山要做好「東創、西強、南育、北拓、中優」大文章,夯實東部環灣創新發展帶,優化提升西部優勢產業升級帶,全面對接深圳「西協」戰略。
堅定不移推進城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集中優勢資源連片打造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3個核心平臺,總規劃面積超過270平方公裡,構建深中產業拓展走廊核心區,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在全市謀劃布局4個規模大、能級高、創新強、品質優的萬畝級產業平臺,總規劃面積近200平方公裡,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建設。
按照「一年規劃,五年建設,十年成型」的要求,將集中資源打造2個以上大灣區一流的產業平臺,一批大灣區特色產業平臺,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樣板,為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和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規劃建設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會議指出,要通過做大增量、盤活存量、改造升級,努力實現新增一個產業中山、改出一個產業中山,奮力再造兩個產業新中山。
■跨鎮街統籌
突破現有行政區劃
根據重大產業平臺劃定實施方案,謀劃布局重大產業平臺,中山市將通過全市「一盤棋」和跨鎮跨街統籌,並遵循六個基本原則。
一是戰略引領。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戰略機遇,貫徹深中產業拓展走廊與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的戰略部署,提升產業和資源要素接納能力。
二是組團統籌。統籌突破現有行政區劃,打造若干萬畝產業平臺作為增長極,從不同方位加強與周邊城市的聯動,集中投放資源帶動全域空間發展格局優化。
三是連片集聚。突出整合增量空間較大、存量用地較多的區域,統籌優化配置空間規模、布局和開發時序,推進土地連片整備利用,項目連片布局建設。
四是產業關聯。擦亮現有國家級、省級產業平臺招牌,實現擴容擴區,以局部突破引領全市重大產業平臺整體推進,打造更多的國家級、省級產業園。
五是交通支撐。加快建設完善的高快速、軌道交通路網,形成內聯外通、暢通高效的綜合交通網絡,快速通達大灣區核心城市。
六是產城融合。城市提質與產業升級並行,以城市建設為基礎,承載產業發展,選擇部分區域進行戰略留白;以產業發展為保障,促進城市更新和完善公共服務配套。
■構築產業優勢
明確七大平臺定位
會議明確了七大平臺的發展定位。其中,火炬開發區要聚焦創新發展,擴容提質再出發,打造創新發展主引擎。建設智能製造示範園區,重點布局一批競爭力強的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承接具有應用前景的新技術、新產品。接續推進創新主體倍增計劃,提升高新技術企業質量,到2024年,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5%以上,重返國家高新區25強。
翠亨新區要聚焦高端發展,全面融入「雙區」接軌深圳。對標雄安新區和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一體規劃設計,統籌建設管理,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參與灣區建設的主陣地。推進共建深中產業拓展走廊,加快生物醫藥國際合作創新區建設,重點引進總部經濟、科技金融、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現代文旅等高端產業項目,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爭取將翠亨新區納入廣東自貿試驗區,加強與廣州、深圳政策對接,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首善之區。
岐江新城要聚焦品質提升,提高城市中心首位度。岐江新城是城市之芯,要將其打造成為城市未來新客廳。積極引進總部經濟、現代商貿、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重點項目,建設標杆公共服務、大型文旅項目,強化高品質生產服務、生活服務能力。加快土地整備,集聚資源要素,嚴厲打擊違建行為。
4個萬畝產業平臺聚焦先進位造,打造中山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承接深圳製造業產業梯度轉移,每個平臺聚焦1個主導產業,精準引進建設一批現代產業龍頭和先進位造項目,做優「中山製造」品牌,引領帶動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記者 隋勝偉)
(責編:張晨牧、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