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X 5700(XT)首發評測:7nm RDNA架構大改造,首發就降價,玩家...

2021-01-07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首發評測]修三年,改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或許就是這幾年AMD顯卡給人最大的印象了。事實也是如此,AMD自從在2012年推出第一代GCN架構顯卡HD 7950後,就一直對GCN架構進行打磨,至今已經發展到了以RX VEGA 64為代表的第五代GCN 5.0。GCN架構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很先進很有前瞻性的架構,它兼顧了遊戲和高性能計算,讓AMD這幾年都能夠用一顆核心做成多種用途的顯卡,完美契合了AMD勤儉節約的需求,但全面也就意味著不能專精,NVIDIA這幾年來一直研發推出為遊戲而生的架構,最新的圖靈架構在遊戲方面的效能也已花式吊打了GCN 5.0。

  Navi顯卡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推出的產品,它採用了AMD新的秘密武器,GCN誕生7年後的繼承者,RDNA架構,再加上領先對手的7nm工藝工藝架構雙升級,AMD對產品也是十分有信心,產品宣傳語為「改變遊戲規則」,大有要革掉NVIDIA命的意思,那麼Navi顯卡的排頭兵RX 5700 XT/RX 5700能否不負眾望呢?下面就讓在下PConline賈曉邊就大家帶來AMD新顯卡的全面評測~

顯卡新特性簡介-7年之癢後的新篇章

  新顯卡新氣象,這次的A卡不是馬甲,特別新鮮,那麼它有什麼不同呢?

 

▍ 新的架構RDNA

  前面也說了,Navi使用了AMD新的顯卡架構RDNA,這是AMD專為遊戲設計的架構,而以往的GCN也不會退役,而是加強高性能運算,往計算卡的方向發展。

  與之前的顯卡相比,RDNA的IPC(同頻性能)提升達到了14%,同性能功耗降低23%。

 

▍ 新的製程7nm工藝

  在新產品製程工藝上,AMD拋棄了多年合作夥伴格羅方德,選擇與靠譜的多的臺積電合作,不過其實第一張7nm遊戲顯卡早在今年2月已經發布了,目前AMD的旗艦顯卡Radeon VII。

  得益於7nm工藝與新的晶片設計,Navi GPU的核心面積也只有Vega 64 GPU的一半;相同GPU面積下,性能可以比上一代強130%。

 

▍ 新的顯存GDDR6

  RX 5700系列顯卡也是AMD首張使用GDDR6顯存的顯卡。

  決定顯卡性能很重要的一個制約因素就是顯存帶寬,顯存帶寬=顯存等效頻率X顯存位寬/8,顯然提升顯存帶寬的方法有兩者,一種是提高位寬,這是HBM顯存使用的方法,另一種就是提高顯存頻率,而這是傳統GDDR顯存進化的方向。

  這次RX 5700系列顯卡使用的是GDDR6顯存,對比Radeon VII的HBM2顯存,發熱變大,但是成本變低,也符合顯卡非旗艦的定位。RX 5700系列顯卡的顯存等效頻率為14000MHz,比GDDR5提升了75%,顯存帶寬也達到了448GB/s。

 

▍ 新的PCIe 4.0支持

  AMD近日正在積極推行新的PCIe 4.0總線,新的產品無一例外都開始支持新標準,RX 5700 XT等顯卡也不例外,PCIe 4.0帶寬為16GT/s對比PCIe 3.0翻倍,更好的支援8K視頻播放剪輯。

 

  除了上面的三大新特性,Navi顯卡也有許多比如ANTI-LAG、FidelityFX、Image Sharpening等諸多改善遊戲體驗的黑科技,不過曉邊也知道大家想更快看到顯卡實際遊戲性能,因此關於新顯卡黑科技詳細解析的部分我們會另外寫文章詳細解析,感興趣的看官可以跳轉到下面的連結觀看。

AMD 7nm Navi顯卡技術解析:雪中送炭的RDNA全新架構
https://diy.pconline.com.cn/1273/12739809.html
 

顯卡規格詳細-規格太讓人意外

  下面我們就來剖析一下顯卡的詳細參數。

RX 5700系列顯卡規格對比型號RX 5700 XTRX 5700Radeon VIIRX VEGA 64(風冷)核心代號Navi 10Navi 10VEGA 20VEGA 10架構NAVI(RDNA)NAVI(RDNA)VEGA (GCN5.0)VEGA (GCN5.0)電晶體數目103億103億132億125億核心面積251mm²251mm²331mm²495mm²工藝7nm7nm7nm14nm流處理器2560230438404096紋理單元160144240256ROPs64646464峰值像素填充率121.9 GP/s110.4 GP/s115.3 GP/s 98.9 GP/s浮點運算性能9.75TFLOPS7.95TFLOPS14.2TFLOPS12.7TFLOPS峰值紋理填充率304.8 GT/s248.4 GT/s432.24 GT/s395.8 GT/s顯存容量8GB8GB16GB8GB顯存類型GDDR6GDDR6HBM2HBM2顯存位寬256bit256bit4096bit2048bit顯存等效頻率14000MHz14000MHz2000MHz1890MHz顯存帶寬448GB/s448GB/s1TB/s484GB/s基礎頻率1605MHz以上1465MHz以上1400MHz1274MHz遊戲頻率1755MHz以上1625MHz以上--加速頻率1905MHz以上1725MHz以上1750MHz1546MHz瞬時最高頻率--1800MHz1630MHzTDP225W185W300W295W外接供電8+6Pin8+6Pin8+8Pin8+8Pin首發定價399美元
3099元人民幣起
359美元
2699元人民幣
699美元
5699元人民幣起499美元
4899元人民幣

  顯卡參數點評:橫向對比這兩代的旗艦A卡,新顯卡的亮點還是有不少,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首先就是顯卡架構改變了,而架構的改變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比如RX 5700 XT的流處理器只有2560個,RX 5700更是和RX 580一樣只有2304個,比RX VEGA 56要少了1024~1536個,但是在發布會上兩張新顯卡的性能都吊打RX VEGA 56的,說明新架構的效率提升確實不小

  新架構也優化了顯卡頻率的BOOST機制,對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新顯卡頻率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基礎頻率Base Clock,當顯卡任何狀態下最低的頻率;遊戲頻率Game Clock,顯卡遊戲時最低的頻率;加速頻率Boost Clock,顯卡在低負載,或者散熱好的情況下最高能達到的頻率。而且不少看官應該也能看到了,這幾項頻率後都有「以上」這個限定詞,因為Navi顯卡會根據溫度、功耗實時動態加速,給曉邊的感覺是參考借鑑了NVIDIA的顯卡BOOST機制,不像以往那麼死板,顯卡的性能也得到充分的發揮。

  使用成本更低的GDDR6顯存後,同樣是8GB顯存,新顯卡顯存帶寬也達到了448GB/s,只比RX VEGA 64少了8%,另一個值得點讚的是更便宜的RX 5700也保留了8GB顯存,在2K解析度下玩遊戲也不用擔心爆顯存的問題了。

  在TDP方面,RX 5700 XT的TDP為225W,RX 5700為185W,這個數值還算正常,比RTX 2070/RTX 2060高了一點,但其實功耗從來不是問題,A卡令人詬病的是能耗比低,給同樣的電做更少的事情,不過顯卡實際功耗還需要實測體現,先讓我們期待一下。

  最後就是價格了,大家都知道之前AMD官方定價是RX 5700 XT賣3599元,RX 5700賣2999元的,但是短短一個星期之內,老黃用早就準備好了Super用大核心對AMD進行降維打擊,新卡的對手從RTX 2070和RTX 2060變成了RTX 2070 Super和RTX 2060 Super,這是AMD萬萬沒有想到的。

  但是沒有什麼是不能通過降價解決的,如果有,就再降一點~就在昨天AMD官方宣布RX 5700系列降價,RX 5700 XT降價500塊只要3099元,RX 5700降價300元只要2699元,如果按照AMD PPT那樣新卡能有壓2070和2060的性能,這價格真的香~

  A卡這次能不能翻身?繼續往下看咯。

顯卡圖賞

  AMD這次的公版用回了之前的渦輪模式,和Radeon VII不同,配色還是很AMD,不過兩張顯卡的外形還是不盡相同,我們逐個看。

▍ RX 5700 XT圖賞

  顯卡的包裝箱配色也黑紅為主,很AMD的配色。外包裝開啟模式和一般的盒子不盡相同,外面有個框包著,很有儀式感,裡面顯卡是立放的。

  RX 5700 XT使用渦輪散熱,外殼是金屬材質,布滿了條紋。

  顯卡這個奇特的造型已經被不少人吐槽過了,像是被人強行扭曲了,不實物看上去還是不錯。

  顯卡頂部會有Radeon信仰燈,其實整張顯卡只有這個地方會發光。

  象徵高端顯卡地位的背板,能輔助PCB板散熱,也能讓顯卡更加一體化。

  輸出接口方面。3個DP1.4接口,1個HDMI 2.0b接口,支持8K 60Hz HDR或者4K 144Hz HDR輸出,夠大多數消費者使用了,一般人最多也就用兩個。

  8+6Pin的外接供電口設計。

  拿到實物發現整張顯卡還是很有質感的,符合高端顯卡的定位。

 

▍ RX 5700圖賞

  RX 5700的盒子一樣很有儀式感,不過和一般的盒子比較像,顯卡平放。

  RX 5700的顯卡造型就是和以前RX 480公版一樣了,方方正正的造型,不過配色從紅黑,變成了灰黑。

  不過顯卡頂部的LOGO並不會發光。

  遺憾的是顯卡並沒有背板。

  RX 5700雖然TDP和頻率都低了,不過還是使用了6+8Pin的外接供電設計,或許很有超頻潛能?

  一樣的3DP 1.4 和1HDMI 2.0b接口設計。

  說實話這兩張顯卡的外觀還是很簡約,看上去很舒服的,要看它們會不會是繡花枕頭?趕緊上機就知道啦。

測試平臺-高貴

  簡單介紹一下本次評測的平臺。

硬體平臺介紹CPUCore i9-9900K主板技嘉Z390 AORUS MASTER內存芝奇 幻光戟DDR4內存 8GB×2 3200MHz硬碟三星 960PRO 512GB電源鑫谷 崑崙 KL-1080W散熱器超頻三偃月360 RGB一體水冷顯卡AMD RX 5700 XT
AMD RX 5700

AMD Radeon VII
AMD RX VEGA 64, 風冷
迪蘭RX VEGA 56 戰神
NVIDIA RTX 2070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RTX 207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RTX 2060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RTX 2060 Super Founders Edition軟體平臺介紹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專業版1809顯卡驅動NVIDIA: GeForce 430.86 WHQL
AMD: 測試版驅動理論性能測試項目3DMark Frie Strike Extreme
3DMark Frie Strike ULTRA
3DMAark TIME SPY遊戲測試項目《全面戰爭:三國》
《鬼泣5》
《奇點灰燼》
《奇異小隊》
《刺客信條:奧德賽》
《生化危機2重製版》
《絕地求生》
《巫師3》
《全境封鎖2》功耗溫度項目3DMark Frie Strike ULTRA壓力測試

  為了保證測試平臺中CPU和內存等其他配件不會成為瓶頸,我們都使用了目前最頂級的配件,比如目前玩遊戲最強的CPU i9-9900K,以及3200MHz的高頻內存條。

  在對比顯卡上我們也選了儘可能多的型號,在N卡方面,除了RX 5700 XT/RX 5700原本預期的對手RTX 2070/RTX 2060以外,還有老黃的Navi殺手RTX 2070 Super/RTX 2060 Super;而在A卡方面,則選擇了目前的旗艦Radeon VII,上代旗艦RX VEGA 64以及上一代高端A卡賣的最好的RX VEGA 56,看看新顯卡進步多大。

  以上顯卡除了RX VEGA 56外全部採用公版,公版的RTX 20系顯卡頻率會比丐版高一點,迪蘭RX VEGA 56戰神也會比公版散熱好好點,但是性能都不會強很多。

  緊隨其後的便是激動人心的實測環節了。

理論性能測試-大戰Super家族

  理論性能測試還是老三樣,使用全世界最好玩的遊戲3DMark來檢測了,測試場景選取了三個,分別是應用最廣泛的Fire Strike Extreme,最能考驗4K解析度顯卡性能的Fire Strike Ultra以及針對遊戲PC的DX 12基準性能測試的Time Spy,為了讓RX 5700和直接競爭對手RTX 2060/RTX 2060 Super對比更直觀,就把競爭對手都放在一起了,RX 5700 XT也是如此。

  理論性能測試總結: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兩張新顯卡的跑分表現,那我一定會用驚喜這個詞,大哥RX 5700 XT在傳統的FSE和FSU測試中持平了老黃的秘密殺手RTX 2070 Super,一款從RTX 2080割下來的顯卡,對比上代旗艦RX VEGA 64更是領先了18%,距離旗艦Radeon VII只有9%的差距。小弟RX 5700同樣不甘落後,以和RX 580一樣2304個流處理器的規格,在FSE和FSU領先RTX 2060 Super約4%,也大幅領先了RX VEGA 56約18%。

  RDNA架構和NV新架構一樣,不約而同地大幅增強了DX 12性能,在考驗DX 12性能的TS跑分上RX 5700 XT只比Radeon VII少132分,大約1.5%的差距,大幅領先了RX VEGA 64 26%!不過顯卡DX 12性能增強的幅度沒有圖靈架構來的激進 ,5700XT和2070還有大約4%差距,離2070 Super差距更是達到了17%,RX 5700的對比競爭對手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綜合三項測試來看,5700 XT領先2070約7%,落後2070 Super約5%,落後Radeon VII約9%;5700持平2060 Super 領先2060 18%,也強RX VEGA 64大約6%。

熱門遊戲實測-9款顯卡在9個遊戲捉對廝殺

  當然了如果理論性能測試能完全反映顯卡實際性能,那還要遊戲實測幹嘛?下面就使用曉邊甄選的9款熱門大作,用三個解析度,對這9張顯卡,進行多達284個場景的全面測試,遊戲以最新最熱門最多人玩的遊戲比如絕地求生、全戰三國等為主,十分具有代表性。

 

1、《刺客信條:奧德賽》

  刺客信條系列最新一作,畫質十分精美,體現了原汁原味的古希臘,簡直是顯卡殺手,遊戲自帶BenchMark。

 

2、《奇異小隊》

  原生支持DX 12遊戲,在RX 5700發布會上被AMD拿出來演示,評測自然不能缺席,遊戲自帶BenchMark。

 

3、《生化危機2:重製版》

  卡普空近年來最成功的一次炒冷飯之作,一星期銷量便已過300萬,測試場景為裡昂篇開頭加油站場景。

 

4、《巫師3》

  超級經典的大作,無需多言,測試場景為野外騎馬。

 

5、《奇點灰燼》

  微軟用來宣傳DX12 API的親自操刀之作,完美支持DX12的全部效果,Benchmark優化非常到位,也是很適合測試顯卡的DX12性能和圖形性能。

 

6、《絕地求生》

  創記錄的現象級遊戲,增加帶動了一大波電腦硬體升級,絕地求生怎麼能不測,測試使用錄像固定成績。

 

7、《全面戰爭:三國》

  要說最近最熱門的遊戲,非全戰三國莫屬了,而且這遊戲也是新一代的顯卡殺手,遊戲自帶BenchMark。

 

8、《全境封鎖2》

  經典FPS遊戲又出續作,而且該作的反響普遍比1代好的多,遊戲自帶BenchMark.。

 

9、《鬼泣5》

  硬派ACT遊戲的最新作品鬼泣5,被譽為平成時期最好的ACT遊戲,測試時有小規模打鬥場景。

 

  遊戲實測小結:經過9款熱門大作的嚴苛測試,先來點評一下測試表現。

  其一,新顯卡採用了新的架構,對比傳統GCN的顯卡在遊戲優化方面不同,就像不同的派系,有的遊戲RDNA顯卡表現非常好,而GCN則慘不忍睹,比如奇點灰燼,而有的遊戲GCN表現較好,比如奇異小隊。

  其二,Navi這兩張新顯卡在研發之初的對手確實就是RTX 2060和RTX 2070,在大部分遊戲中5700和2060,5700 XT和2070捉對廝殺,都能打的難解難分,

  下面放一個性能百分比的圖表更為直觀,我們一RTX 2060的幀數表現為基準,可以得到下面三張圖。

  在1080p解析度下,參測顯卡基本能輕鬆應付這些3A大作了,RX 5700能領先RTX 2060一小節,為9%,領先RX VEGA 56 17%,不過顯卡還是落後RTX 2060 Super約5%;而RX 5700 XT更為厲害一些,以5%的差距穩壓RTX 2070一頭,領先RX VEGA 64 21%,但顯卡還是落後RTX 2070 Super約7%,落後Radeon VII 6%。

  2K解析度應該是這幾張高性能顯卡的主戰場了,畢竟我們花2000多塊錢買顯卡不是為了在1080p下萬遊戲的,這個解析度下RX 5700系列顯卡表現和之前區別不大,RX 5700領先RTX 2060 8%,落後RTX 2060 Super 6%;RX 5700 XT領先RTX 2070 3%,落後RTX 2070 Super 10%。

  4K解析度對於RX 5700顯卡也算是降點特效也能玩的地步,顯卡之間的差別有點不同,帶寬較小的顯卡比如RTX 2060就更弱些,RX 5700對比它也就更強一些,而帶寬一樣的顯卡之間差距和之前差別不大。

  RX 5700系列顯卡的性能還是能通過遊戲實測的考驗,三個解析度下都處在2060/2070和2060 Super/2070 Super之間。

  除了性能,功耗也是個大家很關心的點,畢竟A卡被黑最多的就是能耗比不行,這次架構工藝雙升級的Navi能有改觀嗎?

功耗測試-能耗比大進步

  由於無法單獨測試某個硬體的功耗,所以下面的都是整機的功耗,顯卡滿載則是選擇3DMark壓力測試中的整機峰值功耗,遊戲功耗則選擇奇點灰燼1080p下BenchMark的峰值。

  RX 5700系列顯卡的功耗表現真的讓人意外,對比以往有了長足的進步,5700和2060 Super功耗基本一致,比VEGA 56要低50多W,5700 XT和2070 Super基本一致,比Radeon VII低了80多W。

  這個成績有木有讓你很意外?

  在更先進的7nm工藝加持下,AMD新顯卡能耗比已經和NVIDIA沒有明顯差距了,這個進步稱為大躍進也不為過。

顯卡溫度、穩定性與噪音測試 

  除了性能和功耗,溫度、噪音等方面還是很影響用戶體驗的。

▍ 3DMARK壓力測試結果:


RX 5700 XT


RX 5700

  在該項測試中穩定性超過97%視為及格,就是顯卡97%以上的時間核心頻率都在水準之上,而兩張顯卡都輕鬆通過了3DMark FSU壓力測試的嚴刑拷打,RX 5700更是取得了99.8%的超優秀成績,說明新卡的穩定性是沒啥問題的。

  點擊圖片我們還能看到,RX 5700 XT的瞬時頻率達到了1941MHz,確實比標稱的1905MHz要高,而RX 5700的最高瞬時頻率則達到了1729MHz。

  在參測顯卡中RX 5700系列的表現都還不錯,最差是RX VEGA 64,應該是發熱太大經常降頻了。

 

▍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時室溫為21攝氏度,其實剛剛的截圖也展示了顯卡的溫度了,雖然使用了渦輪散熱,但顯卡的溫度還可以接受,RX 5700 XT為78℃,RX 5700為76℃。

 

 ▍ 噪音測試


RX 5700


RX 5700 XT

  公版的散熱器噪音不算優秀,但也可以接受,55~57分貝的水平,放進機箱的話還會小一點,對噪音敏感的用戶還是等非公吧。

關於噪音:

  0 -20 分貝:很靜、幾乎感覺不到;20 -40 分貝:安靜、猶如輕聲絮語;40 -60 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60 -70 分貝:吵鬧:有損神經;70 -90 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90 -100 分貝:吵鬧加劇、聽力受損;100 -120 分貝:難以忍受、呆一分鐘即暫時致聾。120分貝以上:極度聾或全聾;300分貝左右或以上:方圓20km的人不可修復性耳聾。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說總結怎麼能不說性能,我們綜合了9張顯卡在9個遊戲、3個解析度以及3個3DMark理論性能測試,得到下面的圖表。可能有的網友會疑問為什麼要綜合跑分成績,畢竟我們評測的9款遊戲,有可能具有偏向性,不能涵蓋顯卡在所有遊戲的表現,因此綜合顯卡的理論性能做評估,圖表會更加全面。

  總的來看,RX 5700 XT要比RTX 2070強5%,但是面對使用TU104核心的RTX 2070 Super的降維打擊,還是敗下陣來,落後10%。

  RX 5700領先RTX 2060 14%,落後RTX 2060 Super 3%,兩者性能毫釐之間。

  不知道老黃是在AMD內部安插了臥底,還是老黃是個神算子,總之老黃這步Super的棋,下地真是妙啊~

  如果把新顯卡排近PConline顯卡天梯圖的話,RX 5700 XT是處於RTX 2070上面,GTX 1080 Ti下面的位置,而RX 5700則處於RX VEGA 64上一點,RTX 2070下面的位置。

 

▍ 新架構效率對比自己進步喜人

  拋開市場層面的角度,顯卡在純技術性能上對比舊卡真是進步太多了,假如大家沒有概念,我下面詳細解析一下。

  RX 5700的流處理器規格與RX 580保持一致,大家同樣是2304個流處理器,但是RX 5700性能接近2176個流處理器的RTX 2060 Super(大家都是GDDR6顯存),RX 580性能只能和1280個流處理器的GTX 1060扳扳手腕。

  RX 5700 XT流處理器和GTX 1080一樣是2560個,RX 5700 XT在7nm和GDDR6顯存的加持下吊打了GTX 1080約18%,扣除這兩個因素的加成,RDNA架構的效率預計還是持平或者稍微領先帕斯卡的。

  當然了,RDNA架構效率雖然對比GCN進步很大,但依然比不上圖靈,從同是2304個流處理器的RX 5700和RTX 2070性能比較中就知道了,而RX 5700還使用了了先進0.5代的7nm工藝。

 

▍ 新架構+新工藝,能耗比也有長足進步

  AMD官方宣稱RDNA會有大幅度的能耗比提升,目前來看在7nm的加持下確實做到了,RX 5700 XT與RX VEGA 56功耗差不多,甚至還稍低,但是性能卻領先30%。

  RX 5700系列顯卡與NV的圖靈顯卡在功耗上已經沒有明顯差距,RX 5700 XT比RTX 2070功耗高30多W,性能強5%,能耗比差距不大。

  但從純技術角度上講,Navi用更先進的7nm工藝加持,也只能做到接近圖靈顯卡的能耗比,NVIDIA顯卡在能耗方面的技術,在功耗控制方面依然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 RDNA令人滿意,顯卡市場重回競爭狀態

  RDNA顯卡的推出確實正如蘇資豐女士在發布會說的那樣,和ZEN一樣具有非凡意義。當我們評測完這兩張顯卡後,我們能發現Navi和第一代Rzyen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對比自己性能進步巨大,能耗比飛躍提升,同樣也只能做到縮小和競爭對手的差距,並不能完成超越。

  和Ryzen不同的是,Ryzen當時能成功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漂亮地打出性價比、多核這兩張牌,一樣的價格核心數目是對方兩倍,而Navi沒有這個很好的營銷點,畢竟大家買顯卡都是只看絕對性能。

  本來曉邊是很想吐槽新卡的定價,以RX 5700為例,明明和RX 580一樣的規格,價格卻貴了1000塊錢,妄想憑藉比對手強一點的性能,低一點的價格就和NVIDIA一樣搞消費升級,宰割消費者,多賺錢。

  但NVIDIA發布RTX時有絕對的市場話語權,有領先的技術,佔據主動權,而現在AMD有什麼?都沒有!於是老黃來個Super家族,AMD頓時傻眼了。

  好在AMD在發布前兩天改了售價,用了降價這個最傳統最有效的方式,市場競爭不止會讓Intel、NVIDIA良心,也會讓AMD良心,市場競爭真是個好東西~

 

▍ 性價比依然是Navi最大的亮點

  雖然沒有光線追蹤和DLSS,但目前這兩張顯卡真的很香啊,2699元就能買到稍弱RTX 2060 Super的RX 5700,3099元就能買到比RTX 2070更強的RX 5700 XT,而RTX 2060 Super要3199元,RTX 2070正常價3600元,RTX 2070 Super更要3999元,假若你對光追沒興趣,Navi顯卡確實是個很好的選擇。

  而且顯卡還有各種讓圖像更清晰的新技術,這個技術等以後更多遊戲實裝後,我們再看看是否有用。

  而對於NVIDIA而言,這次出了Super顯卡雖然在性能上壓了AMD一頭,不過這次NVIDIA使用了TU106和TU104兩個核心來打AMD Navi10一個核心,看得出AMD確實給NVIDIA帶來了不少煩惱

  銳龍到了第三代,才完成對酷睿技術上的超越,NVIDIA會不會給Navi這個機會呢?我們拭目以待吧,總之充滿競爭的顯卡市場對我們消費者肯定是好事,顯卡市場也開始變得有趣了。

▍ RDNA架構能否為AMD開創GPU的新紀元

  本次的RDNA架構除了性能以外,最大的亮點就是終於能耗比也有了提升,這對於AMD遊戲顯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大進步。據說還有RDNA架構的RX 5800/5900/5600等等型號,但可能要10月才發布,值得我們去期待。

擴展閱讀-超頻測試

  這兩張顯卡能超頻多少呢?下面對顯卡進行頻測試,每張顯卡體質不同,而且我們也只是簡單嘗試,因此測試僅供參考。

▍ RX 5700超頻測試

  RX 5700默認驅動限制的非常死,畢竟大家都知道AMD刀法是比較差的,RX 5700和RX 5700 XT確實在規格上差別不大,到同頻下差距就更小了,而RX 5700驅動限制超頻最高為1850MHz,比5700 XT默認還低,顯存最高只能拉倒14880MHz,功耗上限也只能拉20%。

  在不改變電壓設置的情況下,最終我們超頻能穩定跑完3DMark全家桶的設定是頻率拉倒1850MHz,顯存超到14400MHz此時電壓為1000mv,跑測試時實際頻率能達到1849MHz,超頻後成績如下。

超頻測試

型號RX 5700RX 5700 OC提升3DMark TS78328099+3.4%3DMark FSU53575606+4.6%3DMark FSE1105811512+4.1%綜合性能100%104.0%+4.0%

  最終超頻後顯卡性能提升4%,聊勝於無,主要原因是驅動限制太死了,想要頻率更高的RX 5700,只能等待RX 5700驅動解鎖頻率上限了。

  作為超頻的代價,顯卡功耗提升了一點點,但真的只有一點點,影響不大。

 

▍ RX 5700 XT超頻測試

  RX 5700 XT驅動限制就少的多,最多能開放到2150MHz,顯存頻率能達到16000MHz,功耗上限能拉高50%。

  在不改變電壓設置的情況下,最終我們超頻能穩定跑完3DMark全家桶的設定是頻率拉倒2150MHz,功耗上限拉滿,顯存超到14640MHz此時電壓為1285mv,顯卡實際跑的頻率是2100MHz左右。

超頻測試

型號RX 5700 XTRX 5700 XT OC提升3DMark TS86639073+4.7%3DMark FSU59576397+7.4%3DMark FSE1234812905+4.5%綜合性能100%105.5%+5.5%

  超頻後顯卡性能提升5.5%,幅度還可以,十分接近RTX 2070 Super或者GTX 1080 Ti了

  作為超頻的代價,顯卡的功耗猛漲了64W,這也難怪,本來RX 5700 XT頻率就很高了,再超頻,頻率超過了工藝的能耗比甜點,功耗猛增。

  RX 5700系列非公顯卡的性能大致也就是這樣子了。

擴展閱讀-顯卡同頻測試

  AMD在發布會聲稱RDNA的IPC對比GCN提升了14%,那麼事實上是不是如此呢?我們進行一下測試。

  RX 5700的流處理器為2304個,和RX 590一致,讓測試成為可能,在測試中我們將兩張顯卡頻率限制為1545MHz,顯存頻率差距儘可能降低。驅動中限制RX 5700顯存頻率不能生效,而RX 590最高而且能穩定通過測試的顯存頻率為8800MHz,兩者纖細規格如下。

規格對比

型號RX 5700RX 590差距流處理器數目23042304-核心頻率1545MHz1545MHz-顯存頻率14000MHz8800MHz+60%帶寬448GB/s281.6GB/s+60%


RX 5700


RX 590

  RX 5700實際跑的最高頻率只有1529MHz,不過區別不大。因為兩張顯卡顯存帶寬不同,因此測試僅供參考,就當看個樂吧!

同頻測試

型號RX 590RX 5700提升3DMark TS46977040+50%3DMark FSU35914824+24%3DMark FSE69549947+43%綜合性能100%139%+39%

  新卡對比舊卡真的是瞎眼可見的提升啊,特別是TS跑分,不過這也有GDDR6顯存加持的原因,但還是可以看出RDNA的效率進步巨大。

擴展閱讀-PCIe帶寬測試

  RX 5700系列是首張支持PCIe 4.0的顯卡,我們使用最新的3DMark PCIe帶寬測試看看區別多大。

  測試時使用了不同CPU對比,支持PCIe 4.0的顯卡傳輸帶寬確實更大,接近PCIe 3.0兩倍。不過這個測試對於遊戲玩家影響不大,只有在8K視頻播放剪輯時會有影響。

  一個面向未來的技術。

擴展閱讀-顯卡拆解

  AMD公版顯卡的內部用料一般也還可以,這兩張顯卡也會如此麼?

▍ RX 5700拆解

  先拆RX 5700。

  顯卡的PCB還算規整。

  高清Navi 10核心,面積非常小。

  顯卡的GDDR6高速顯存來自三星,公版用料不錯。

  7核心供電,確保顯卡穩定運行。

  散熱器與GPU直觸的部分使用真空腔均熱板,導熱介質則是和Radoen VII同款的石墨烯散熱墊,與顯存、供電解除的部分也貼滿了導熱貼。

 

▍ RX 5700 XT拆解

  RX 5700 XT的PCB板基本和RX 5700一樣,只是供電多了一些。

  Navi 10核心。

  供電則比RX 5700多了兩相,共8相。

  顯存也是三星出品。

  散熱器用料也是真空腔均熱板+石墨烯散熱墊+導熱貼的配置。

擴展閱讀-各家顯卡搶先看

  這次開賣的Navi顯卡都是公版,主要看看各家有什麼銷售活動和包裝怎麼樣了。

▍ 藍寶石

  藍寶石顯卡的外包裝還是很好看的,有科技風。

  即日起購買顯卡藍寶石RX 5700 8G/藍寶石RX 5700 XT 8G都會隨卡附贈一塊定製U盤,容量為32GB,接口類型為USB3.0,信仰粉必備。

 

▍ 迪蘭

  迪蘭的外包裝一如既往的簡單。

  同樣,購買迪蘭RX 5700 8G /RX 5700XT 8G顯卡都會贈送一個特別定製版U盤,32G容量,基於USB3.0接口,另外購買的話要花費99塊。

相關焦點

  • rx5700刷bios秒變rx5700xt!rx5700刷rx5700xt bios圖文教程
    AMD可玩性一直比較高,就像前幾年CPU開核,雙核開四核,讓不少玩家體驗了白撿性能,而最近又開始流行了新一輪的白撿性能,那就是RX5700刷BIOS
  • RX 6900XT跑分曝光:比6800XT提升12%
    今年 nvidia 和 amd 將他們的高端顯卡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大量生產了兩款功能強大的顯卡 rtx3090和 rx 6900xt。這兩張卡的性能據說是不相同時上下,各有自己來回。根據 wccftech,morepowertool 分析了6900xt 的 bios 文件,以顯示卡的時鐘頻率、功率限制、風扇速度等信息。根據他的說法,rx 6900xt 卡的扇形策略和功率限制似乎與 rx 6800xt 卡相同,但最低功率限制比 rx 6800xt 卡高8% 到10% 。
  • 這可能目前最好的遊戲顯卡 AMD RX6900XT顯卡首發評測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AMD為所有的DIY玩家獻上了一份年度終極大禮,那就是全新的RDNA 2架構的旗艦遊戲顯卡AMD RX6900XT,這款顯卡採用了全新的核心架構,並且增加了光線追蹤,在性能方面全面提升,用300W的功耗表現,對打NVIDIA RTX 3090的性能,讓這款顯卡成為2020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一款高端遊戲顯卡
  • 如「7」而至 藍寶石RX 5700系列白金版評測
    RX 5700系列作為AMD首發7nm RDNA架構的顯卡,自然是集萬千關注於一身的產品,不過公版的RX 5700系列採用單風扇,散熱能力相對平庸,也一定程度的影響了顯卡的性能。這不我們在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了藍寶石的兩款非公版顯卡,藍寶石RX 5700 8G D6 白金版 OC和RX 5700XT 8G D6 白金版 OC。
  • ...5700XT超白金OC評測:被壓榨出所有潛能的5700XT能戰2070S嗎?
    [PConline 評測]7月7日,AMD正式發布了RX 5700系列,全新的架構,大幅降低的功耗給不少人帶來了驚喜。RX 5700 XT和RX 5700相比競爭對手RTX 2070和2060有不小優勢。哪知NVIDIA又施展了一下它賴以成名的「黃氏刀法」,半路殺出了個Super系列。
  • 頂級旗艦間的正面較量 AMD Radeon RX 6900 XT首發評測
    隨後的2013年開始,AMD無論在處理器還是顯卡方面都非常艱難,"推土機""打樁機"等處理器架構性能不敵"酷睿",GPU部門缺錢,更是將GCN架構一改再改,從1.0魔改到5.0,直接用了7年。在這期間,AMD的顯卡產品不但沒有真正衝擊到NVIDIA的高端市場,同時因為架構上沒有更新但規模的更大,導致的發熱高、功耗大等問題,成為玩家心中的痛。
  • RX 5700 XT到底香不香
    回顧上半年的A/N之爭,老黃的RTX 2070和RTX 2070 Super自推出以來就深受玩家們的喜愛,不過蘇媽這邊也不甘示弱,在進入7nm工藝時代後,翻身之作RX 5700 XT以強勁的實力在高端顯卡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如今兩家新一代顯卡都完成鋪貨,其競爭可謂是相當激烈,對於大部分玩家而言
  • 藍寶石RX 5700 XT超白金極光特別版評測
    而其中,超白金系列作為藍寶石的旗艦款更是很多玩家夢寐以求的顯卡。藍寶石RX 5700 XT 8G D6 超白金極光特別版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藍寶石RX 5700 XT 8G D6 超白金極光特別版的評測,這款顯卡將藍寶石RX 5700 XT超白金的風扇換為RGB風扇,並且提升了核心頻率,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款極光特別版顯卡到底特別在哪裡。
  • 龍爭虎鬥 7nm出世!2019年度顯卡行業分析
    而卡在對手新架構顯卡發售之前推出了中期改款的SUPER系列顯卡,針對性十足。而兩大巨頭的競爭也讓玩家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在第三季度時,全新的RDNA架構發布,RX 5700系列首發,而在發售之前的一波降價更是吸引了非常多玩家的關注,隨後的RX 5500 XT則是首款7nm製程工藝的甜品級顯卡,不過由於發布時間較晚,更多的關注度將集中在2020年Q1季度。
  • A卡重回巔峰 AMD Radeon RX 6800/6800XT顯卡首發評測
    AMD RX 6000系列顯卡使用了全新的RDNA2架構,並使用臺積電7nm工藝製造。根據AMD的官方說法,相對於第一代RDNA架構有54%的每瓦性能提升。臺積電7nm工藝讓268億電晶體集中在了519mm的面積上,密度相比RTX 3000系列使用的8nm工藝有著高達15.8%的優勢。
  • 藍寶石RX 5700 白金版OC評測:首款5700非公噪音低得嚇人
    1一分鐘看完顯卡 -黑科技加持[PConline 評測]目前RX 5700 XT非公版已經陸續上市了,作為RDNA架構Navi家族目前的「二當家」RX 5700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表演。相比大哥RX 5700 XT,RX 5700繼承了AMD顯卡的傳統,閹割版型號擁有更高的能耗比,性價比也是最突出的。
  • AMD官宣Zen3處理架構與RDNA2圖形架構發布日期
    終於在9.10號,AMD官方正式宣布了Zen3處理器架構Ryzen 5000系列與RDNA2圖形架構RX 6000系列。根據之前的爆料消息匯總,Zen3架構代號為Vermeer維米爾的Ryzen處理器基於臺積電7nm+工藝打造,架構帶來的IPC性能提升在15%-20%之間。簡而言之,就是Zen3對比Zen2在單線程與多線程都能有15%到20%的性能提升。
  • AMD RX6800XT&6800顯卡首發評測
    遊戲方面,我們測試了幾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墓11、古墓10、銀河破裂者和全境封鎖2;其中,古墓11支持光線追蹤,而銀河破裂者則是AMD這次RDNA2架構新卡的主要合作開發遊戲之一,先來看關閉光追時常規的遊戲幀數。
  • 精工細琢AMD 7nm產品全網解禁正式發布
    精工細琢AMD 7nm產品全網解禁正式發布 2019年07月08日 19:04作者:廠商動態編輯:吳文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釋放終極遊戲性能!
  • 迪蘭RX 5700 XT/RX 5700 X戰神評測:全新外觀,RGB加持,迪蘭新高端...
    [PConline 評測]10月份迪蘭發布了RX 5700 X戰將系列,通過實測我們發現它們有著不俗的表現。最近,迪蘭終於為大家帶來了定位高端,三風扇的RX 5700 X戰神系列。今天的兩位主角分別是RX 5700 XT X戰神和RX 5700 X戰神,這兩款顯卡除了有著全新的外觀外,還有著多個令人驚豔的表現,這裡小編先賣個關子,想知道答案的話就往下看評測吧。
  • 最佳AMD顯卡 藍寶石RX 5700 XT超白金OC推薦
    可能很多玩家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當你在選購一款顯卡的時候,你會發現無從下手,不知道哪款顯卡才是值得買的,那這時候挑選一款得過獎的、特別是得過大獎的顯卡那總歸不會有錯。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推薦這款在2020年EHA硬體大獎中獲得「最佳AMD顯卡」的藍寶石RX 5700 XT超白金OC顯卡。而這款藍寶石RX 5700 XT 超白金OC顯卡之所以能在歐洲用戶以及專業編輯的眼中備受歡迎,是因為它有著Boost頻率高達2010MHz的高性能,冷靜奢適的TRI-X三風扇散熱系統,NITRO GLOW RGB光效和高顏值的外觀設計。
  • RX 5600 XT顯卡正式開賣:首發就漲價至少200塊 說好的2099元呢
    規格方面,RX5600XT並沒有採用全新的核心,它是在RX5700的基礎上稍作閹割而來,擁有36組計算核心,2304個流處理器,144個紋理單元以及64個ROPs,這些參數與RX5700完全相同,沒有任何縮水。唯一比較明顯的變化就是將顯存規格從256bit8GB縮為了192bit6GB,顯存頻率如今依然是14GHz保持不變。
  • NVIDIA下代安培GPU首發GA100大核心 臺積電7nm工藝
    2020年的NVIDIA GTC大會將在3月22到26日舉行,屆時NVIDIA發布新一代Ampere安培架構的GPU應該沒跑了,要知道GTC大會上已經有兩三年沒發布真正的新一代GPU了,等的黃花菜都涼了。
  • AMD新旗艦卡曝光:兩倍RX 5700 XT性能穩了
    這顆GPU產品的驅動中出現了支持VCN3.0和DCN3代碼,它們分別對應RDNA2架構視頻編碼和顯示引擎。爆料稱,Big Navi(Navi 2x)內建80組CU計算單元(5120顆流處理器),規模是RX 5700 XT的兩倍,Radeon VII的1.3倍。
  • 第三代AMD銳龍實力升級,AMD銳龍3000XT系列首發評測
    當然,AMD不會對Intel的反擊坐視不理,在7nm工藝日漸精熟的前提下,第三代銳龍終於迎來了一次頻率上的升級,而新版本的銳龍被名命為3000XT系列,選在7月7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與大家正式見面。首發上市的3款AMD銳龍3000XT處理器為AMD銳龍9 3900XT、AMD銳龍7 3800XT、AMD銳龍5 3600XT,相對之前的AMD銳龍9 3900X、AMD銳龍7 3800X、AMD銳龍5 3600X在最高加速頻率方面提升了100MHz、200MHz和100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