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連雲港市地方志辦公室和東海縣地方志辦公室在江蘇書展綜合館,向江蘇書展的書友重點推介《中國東海水晶志》。
中國古代有「千年冰化為水精」之說,把這種好看的石頭稱為「水精」「水玉」。方志的源頭之作《山海經》中有「又東三百裡,曰堂庭之山……多水玉」的表述,這是中國典籍也是中國方志中關於水晶的最早文字記載。東海水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水晶發現和利用的遺蹟,漢代時已形成初步加工規模。清康熙《江南通志》載「牛山(今東海縣城所在地),在海州(今連雲港市)西北七十裡,產水晶石」是江蘇舊方志中關於東海水晶的確切記述。東海水晶蘊藏量達30萬噸,開採量佔全國一半以上,水晶純度達到99.99%,居全球之首。東海水晶儲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全國單體最大的水晶都出自於東海縣東海水晶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入選「江蘇符號」,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評為「世界水晶之都」。
《中國東海水晶志》是由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聯合連雲港市地方志辦公室、東海縣政府組織編寫的一部專題志書,也是目前國內第一部水晶題材的志書,由東海縣地方志辦公室具體實施編纂。志書於2016年12月啟動編纂,2018年12月11日通過終審,2019年9月出版發行,歷時兩年零九個月,十一易其稿。《中國東海水晶志》全面系統地記述遠古時代至2016年東海水晶的發現和利用,客觀反映了東海水晶產業的發展歷程,是一部有關東海水晶的百科全書,是東海水晶文化集大成之作。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 顧倩穎
【來源:937江蘇新聞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